登錄???|???注冊
該書一共論述了馬華文學史上的12位重要作家,包括邱菽園、方北方、吳岸、王潤華、陳瑞獻、李永平、張貴興、林幸謙、黃錦樹、陳大為、歐大旭、黎紫書。該書不是簡單的個案文本細讀,而是在占有盡可能豐富史料之上的“一家之言”,很大程度上具有學科論述的示范意義。這里的“一家之言”具有雙重含義:一方面是對諸位選家的逐一精細描述,幾乎每一家都值得仔細探勘,而另一方面則是強調有關論述無論對錯都可稱得上一家之言,至少對于論述對象有著相對獨特而熟稔的認知。
朱崇科 ·文學評論 ·21.7萬字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重要的思想家、詩論家之一,他以思想家、哲學家的思想和情志研究《詩經》,別開生面,獨抒胸懷,是《詩經》研究史上的一座高峰。對王夫之《詩經》學的研究,不僅可以呈現社會鼎革時期經典被詮釋的情形,而且可以展示學術與政治、社會、民生的復雜關系,彰顯其重要的學術思想和時代意義。本書選擇處于特殊歷史時期的王夫之及其《詩經》學為研究對象,力圖在系統梳理相關學術脈絡的基礎上,揭示王夫之《詩經》學產生的特定原因及學術傳承,一方面嘗試打破傳統的詩學、美學研究思路,立足《詩經》文本,重視文獻依據;另一方面努力將文獻、文學、文化、美學、哲學等多方面內容融為一體,分別從文化背景、詩學宗旨、基本方法、詩學觀念、美學思想及生命情懷等六個層面,較為系統地予以研究,立體地呈現王夫之《詩經》學的全貌。
納秀艷 ·文學評論 ·24.5萬字
這是一部有關名著《西游記》的解構之作。對于這部經典名著感興趣的讀者,不妨翻開一看。作品想象力天馬行空、淋漓揮灑,揭露了6個不為人知的“謎團”,讓人大呼奇絕:它揭秘《西游記》的作者之謎,不是眾所周知的吳承恩,而更可能是明朝大太監馮保。它揭秘版本之謎,曾經的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完全不是大家熟悉的模樣,而是另類顛覆性的表現。它揭秘內涵之謎,九九八十一難看似相互獨立的故事中,其實有著精確的邏輯銜接,旨在于向世人闡釋命運。它揭秘情節之謎,書中反常的橋段,其實是諷喻滿滿的政治故事。它揭秘角色之謎,拈輕怕重斤斤計較的是唐僧,深悟佛法的其實是孫悟空,后者的成長才是西游記的核心。最后,揭示出背景之謎——天庭官僚、佛與道的各種角力,為西游故事覆上揮之不去的陰影。看完本書,讀者會有酣暢淋漓、恍然大悟之感。遵從經典,但不迷信經典,以理性及平常心待之,我們最終才會更加理解、熱愛、熱衷傳播我們的文化精髓。
冬郎 ·文學評論 ·11.3萬字
本書梳理唐宋時期文人關于歌詞文體的觀念,從詞的文體特質出發,解析唐宋詞體之興起、宋初詞壇之沉寂、范仲淹詞史地位之確立、“以詩為詞”問題之辨析、南北宋詞壇之演進等諸多問題。同時,該書探索科舉制度之發生和演變對當時文學創作的影響,一方面探討宋人與科舉相關的文學創作,另一方面從科舉制度演變的角度,探討唐宋詩之差異,為宋詩的創作特征做出一定的解釋。此外,對宋代詩人與詞人進行個案研究,深度剖析宋代文人的政治活動與文學創作。
諸葛憶兵 ·文學評論 ·31.5萬字
吳國清在從事新聞工作幾十年中,寫下了大量新聞稿報道和調研稿件,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改革開放30多年來社會的變遷。本書稿選收入了100多篇調研稿件和論文,記錄了作者深入生活、深入基層、勤奮寫作、履行職責的歷程。
吳國清 ·文學評論 ·29.8萬字
《末世悲歌紅樓夢》是著名紅學家曾揚華先生的賞析專著。全書由70多篇文章組成,篇篇短小精悍,內容涉及廣大紅學愛好者所關注的種種問題,集中梳理《紅樓夢》中的人物與情感,探尋書中表達的繁華幻滅、逝去的哀傷,講述青春的孤獨、寂寞與彷徨。作者以慎密細致的分析、平實樸素的語言闡述了這部“說不完的《紅樓夢》”,摒棄了學術著作言語晦澀、艱深難懂的缺點,使得本書既具有學術價值,又可成為廣大讀者閱讀《紅樓夢》的導讀。
曾揚華 ·文學評論 ·18.5萬字
本書為通代詞學論著,論析范圍從六朝訖于明代。全書辨析文理,研討正變,考訂名物,詮次字句,涉及詞的源起、詞體特性、詞人故實、詞作品鑒、風格興寄、韻律字詞等眾多內容,在詞學史上有較高的文獻價值與理論價值。六卷基本按照時代順序布局:卷一多記六朝樂府曲詞。卷二以記述唐五代詞人詞作和閨閣、方外之作及故實為主,并解釋考證詞體中的生僻字詞。卷三至卷六記述兩宋、元代及本朝詞人詞作及故實。拾遺一卷多記歌妓、侍妾等女性之詞作及故實。《詞品》共評論唐五代、宋、元詞人八十余人。
高林廣 李麗譯注 ·文學評論 ·22.5萬字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青年評論家黃平圍繞當代東北青年作家雙雪濤、班宇、鄭執的作品展開的精彩評論。對于逐漸邊緣化的當代文學,雙雪濤、班宇、鄭執再一次提醒我們,文學不是一種可以分離出去的“專業”,而是從來都和生活血肉相連。雙雪濤、班宇、鄭執他們的寫作,重新擦亮了失敗者的尊嚴。就像一封晚寄了二十年的信,安慰著步入人生暮年的父輩。雙雪濤、班宇、鄭執的寫作從東北開始,重構文學與生活的聯系,在歷史的連續性中展開敘述,保衛真實的情感與人性。雙雪濤、班宇、鄭執他們的寫作創造出一種新穎的現實主義,他們的小說,在主題和美學風格上都是一次召喚。召喚歷史的連續性,召喚小說的道德使命,召喚真正的藝術。
黃平 ·文學評論 ·9.3萬字
《潤物含情——唐代五律百首詳解》介紹了唐代五言律詩103首,重點介紹了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等詩人的作品。對每首詩的介紹,包括詩作原文、作者簡介、題目解釋、寫作背景、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內容解析、相關格律等方面的內容。對少數詩作,介紹其寫作特點和相關逸事。區別于以往的唐詩鑒賞類書籍,本書的特點是介紹了每首詩的相關格律,旨在為學習唐詩的讀者提供幫助,使其接受唐代詩歌的熏陶,培養藝術鑒賞能力,在練習寫作五律時有所參照。
許銘 ·文學評論 ·19.7萬字
柳亞子,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黎里鎮人,我國著名詩人,南社創始人。柳亞子一生中寫下了大量聲情激越、意氣風發的詩篇,計有詩7000余首,詞200首。柳亞子重視文學的思想性,他反對嘆老嗟卑的個人主題的吟詠,也反對批風抹月的流連光景之詞,中國近代詩歌發展史上,他的詩詞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本書精選了柳亞子的古體詩百余篇,并對每首詩進行了注釋,同時還對詩詞的出處及創作背景進行介紹,使讀者可以更深刻的理解這些詩詞作品,同時也可以通過這些作品了解詩詞的作者和他所處的時代。
邵盈午 ·文學評論 ·12.8萬字
本書分上、中、下編,上編為哲藝會通,分別探討經、子、集之“心史”本質與經學、哲學著述之文學價值,《史記》筆法之哲學性與文學性,“易之三名”所彰顯之修辭學現象及其哲學依據,海德格爾詩學命題“詩意地棲居”與莊子哲學命題“逍遙游”之相通性。中編為跨文化文論研究,分別以錢鍾書所謂“二西之書”通中土之藝,細究“詩味”、“通感”、“速度”、“距離”諸詩學范疇,末篇詳論詩話體之范式意義。下編為古典文學新論,首篇辨析兩首《鵲踏枝》詞,其后分論李煜詞,陸游詩、鄭觀應詩,明四大奇書之《三國演義》,古典戲曲雙璧之《牡丹亭》,或評辭章,或究人品,或考詞義。總體而言,本書兼重理論研究與文本解讀,并嘗試打通文史、交匯中西,借以審視中國審美文化與文論文學。
龔剛 ·文學評論 ·15.3萬字
本書依照中國傳統詩詞文化游戲“飛花令”的行令規則,精心選取了70余位詩人的100首含有“松”字的經典古詩詞,每首詩詞后均配有相應的注釋、簡析、背景和名家點評,帶領讀者在書香墨海之間開啟一場唯美動人的詩詞文化之旅。本書編排合理,圖文并茂,是一本融知識性、審美性、文化性于一爐的大眾類文化讀物。
素心落雪編著 ·文學評論 ·6.3萬字
本書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馮夢龍文學活動研究》(批準號08BZW042)結項成果。馮夢龍是一位勤奮而高產的作家和學者,他一生編撰了七、八十種著作,給我們留下了上千萬字的作品。他的著述涉及經史、詩文、戲曲、小說、民歌、笑話等諸多領域,學術界對馮夢龍的研究,重點集中在“三言”上,對他的章回小說、文言小說、傳奇、民歌、笑話較少涉及。該成果對深化馮夢龍的研究、拓展俗文學的研究空間具有重要意義。
傅承洲 ·文學評論 ·25.7萬字
小說因貼近普羅大眾的日常生活,承載著他們的一般信仰、觀念、知識與情感,經有識之士采擷、加工后,又可作為實現輻射性道德宣教的重要媒介。因此,小說是古代通俗文化領域承擔“勸世化俗”功能的重要文類。本書分別以明清時期的擬話本小說、章回體小說、文言短篇小說為主要考察對象,選取大眾耳熟能詳的經典文本,以忠、孝、節、義等傳統道德的核心范疇為中心,以期管窺古代小說倫理敘事的文化心理和藝術奧秘。
劉磊 陳麗平 趙毓龍 ·文學評論 ·19.7萬字
本套叢書貫通陶爾夫和諸葛憶兵兩代學者的大家精髓。詞的抒情功能在他們筆下有了極致的表達和多樣的呈現,既從歷時性方向揭示出了宋詞階段性的發展過程,也從共時性角度展示出了每一階段詞壇豐富多元的審美形態,從深度上推進了宋詞史的研究層次,也從廣度上拓展了宋詞史的研究領域。全書以天然的多元互補和繁復開放的優勢,令讀者感受到南北宋詞學歷久彌新的藝術魅力,對研究古代文學的專業人士及愛好者來說,是一部值得珍藏的文化積淀著作。
陶爾夫 諸葛憶兵 ·文學評論 ·42萬字
《紅深幾許——〈紅樓夢〉面面觀》是賀信民先生三十余年研究《紅樓夢》的心血凝聚。書中對《紅樓夢》作者、“紅學”起源與發展脈絡、作品思想內涵及其美學哲學價值、小說藝術成就、《紅樓夢》人物、作品重要情節等,都有系統、獨到的梳理與研判。此外,本書還介紹了作者與“紅學”名家周汝昌、胡文彬、薛瑞生等先生鮮為人知的學術交往,可增讀者雅興。全書行文流暢,語言清新有趣,融學術性與可讀性于一爐,可視為一部雅俗共賞的“紅學”普及之作。
賀信民 ·文學評論 ·36.3萬字
吳宓先生對《紅樓夢》情有獨鐘,曾經在國內外多次舉辦紅學講座,是最早將《紅樓夢》推介到國外的權威學者之一。在紅學界與胡適、蔡元培、俞平伯、周汝昌等紅學專家齊名。其傳世紅學文章有《紅樓夢新談》、《石頭記評贊》、《紅樓夢之文學價值》、《紅樓夢與世界文學》、《紅樓夢之人物典型》、《紅樓夢之教訓》、《賈寶玉之性格》、《王熙鳳之性格》及《論紫鵑》等,至今并未結集出版,本選題擬盡量搜集其紅學著述,結集成書。除了吳宓先生本人的著述,本選題還搜集吳宓師友對吳宓傳播《紅樓夢》文化的記敘、吳宓紅學評論等文字,以期為研究吳宓紅學提供更加全面的資料。
吳宓著 周絢隆編 ·文學評論 ·11.5萬字
本書收齊《人間詞話》的各種版本:手稿本,定稿本,未刊本,刪改本、選本和通行本,及通行本中的附錄本。本書將以上諸本作了匯校,以方便讀者閱讀和思考。注解部分有人名的介紹和詞話中引及的詩詞原文及其難點的解釋,向讀者提供比較全面的知識。匯評部分涵蓋20世紀的諸家評論,將精彩的有獨到見解的評論收集在一起,便于讀者參考和在此基礎上做出更深入的思考。
王國維著 周錫山編校 ·文學評論 ·31萬字
蘇曼殊是我國近代著名的作家、詩人、翻譯家,他一生能詩擅畫,通曉漢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種文字,可謂多才多藝,在詩歌、小說等多種領域皆取得了成就,尤其在詩歌上成就極高。他的詩風“清艷明秀”,別具一格,在當時影響甚大,并一直流傳至今。本書精選了蘇曼殊的古體詩百余篇,并對每首詩進行了注釋,同時還對詩詞的出處及創作背景進行介紹,使讀者可以更深刻的理解這些詩詞作品,同時也可以通過這些作品了解詩詞的作者和他所處的時代。
邵盈午 ·文學評論 ·10.3萬字
紅樓夢不僅是“四大名著”之一,更是一座豐富的知識寶庫,它的內容和寫作形式體現了作者厚重的人生閱歷和知識積累以及作者精妙高超的構思能力。面對這座寶庫,本書作者從文本出發,對目前紅學研究的各類問題追根溯源,試圖為紅學愛好者們提供一個更本真的紅學世界。
劉同順 ·文學評論 ·15.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