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樊登講論語:學而》解讀了《論語》的上半部;《樊登講論語:先進》解讀了《論語》下半部。《論語》是對樊登人生影響最大的一本書,他捧著《論語》反反復復地研讀了20年。《樊登講論語》是樊登的心血之作。樊登發現,《論語》幾乎能夠解決我們生活中的一切煩惱。本書的特色,是用最通俗的方式解讀《論語》。樊登結合現代的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育兒知識、教育學、創業方法、領導力解讀論語,讓每個人都能在輕松讀透論語的同時,把論語用起來!
樊登 ·文學評論 ·24.1萬字
本書是著名作家、紅學家劉心武,集40年研究之大成,全新視角賞鑒中國古代長篇小說雙璧——《紅樓夢》《金瓶梅》。92大主題對比精講,360度全景展現,串聯起200年文學時空。勾連兩部奇書之間的千絲萬縷,揭秘其中的細節與真相、繼承與關聯。初心品鑒,合璧生輝,以嚴密考證探幽發微,以通透見解映照現實。這既是對人生價值觀的重新審視,也是思考上的一次創新體驗。引領讀者從名著中讀懂社會、讀懂人性、讀懂自己。
劉心武 ·文學評論 ·31.5萬字
《中國詩歌藝術研究(第3版)》分上、下兩編,上編以言、意、象、境為核心,探討中國詩歌藝術理論;下編具體淪述、分析屈原、陶淵明、謝靈運、王維、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賀、溫庭筠、韋莊、蘇軾、周邦彥、陸游等13位詩人的藝術特色、藝術風格、藝術成就,全書將詩歌理論與詩歌史相結合,宏觀研究與微觀考察相結合,將對詩歌理論的探索與詩人之藝術的具體研究互相印證,是中國詩歌藝術研究的經典之作。
袁行霈 ·文學評論 ·25萬字
這是蔣勛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里,數十次閱讀《紅樓夢》后的心血之作。無關紅學,不涉及考證,作者從青春與美的角度出發,帶領讀者逐字逐句細讀小說本身,梳理《紅樓夢》中的人物與情感,探尋書中表達的繁華的幻滅、逝去的哀傷,講述青春的孤獨、寂寞與彷徨。這是一個生命對其余生命的叩問與聆聽。跟蔣勛讀《紅樓夢》,仿佛是在閱讀自己的一生。蔣勛說:我是把《紅樓夢》當“佛經”來讀的,因為處處都是慈悲,也處處都是覺悟。
蔣勛 ·文學評論 ·20.5萬字
本書是作者20世紀80年代末出版的《說不盡的金瓶梅》的增訂本。作者在理論思辨的認知中國小說史沿革遞嬗的基礎上,努力廓清長期以來圍繞著“金學”的迷霧。作者不被臧否兩歧的評論所惑,亦不為菁蕪交錯的文本內涵所迷,而是始終保持著一種歷史的縱深感。以宏觀的視野和微觀的精細相結合的方法論,為讀者提供一種閱讀經典文本的思辨和超越意識!本書始終貫穿作者還《金瓶梅》以尊嚴的理念。強調當我們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時,當我們呼喚文藝繁榮時,我們應當按新時代前進的步伐和趨勢,為偉大的《金瓶梅》在文藝殿堂上爭得崇高的地位。
寧宗一 ·文學評論 ·20.1萬字
榮國府的崩潰,說到底其實就是經濟的崩潰,《紅樓夢》故事的展開,無不與經濟問題密切相關,但是經濟問題在小說中只是一個隱性的存在,是小說的背景,當然當情節需要時,它又顯現出來成為小說故事的內容。《榮國府的經濟問題》分析了林黛玉的家產之迷、李紈為什么不當家、王熙鳳與月錢管理、賈府的管家階層等八個問題。作者好似偵探辦案,角度新穎,邏輯嚴密,分析鞭辟入里,令人拍案叫絕。
陳大康 ·文學評論 ·26.3萬字
此書是葉嘉瑩在哈佛大學時所撰,也是作者學術研究的重大轉折點。中國近代學術大師王國維先生以自沉湖水了結了自己的一生,這一令人驚愕的舉動留給后人頗多疑惑。正當五十一歲盛年的他,何以在學術研究如日中天的輝煌時刻,遽爾輕生?早期致力于西方哲學和文學研究的他又何以在治學后期轉而做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的考證研究?對于這兩個令人百思難解的疑問本書做出了令人信服的解答。同時,本書還對其以《人間詞話》為代表的文學批評做出了恰切的評價。
葉嘉瑩 ·文學評論 ·22.2萬字
《李清照及其接受史》是一部關于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研究專著。作者在古今浩繁的相關資料中爬梳抉擇,經過嚴密的分析論證,認為后人對李清照一代才女形象的認知和看待她的立場經歷了層累性的改變,幾乎所有關于李清照的慣常言論都是經過精心闡釋的產物,只有經過傳統這一棱鏡的折射后,李清照才為正統文化所接受。后人為了強化她的傳統形象,在明代結集的李清照的作品中,甚至混雜了后起的擬偽之作。作者將數世紀以來外加于李清照的累贅層層剝離,以重構一個接近本來面貌的李清照的形象,揭橥數世紀以來頗富趣味的李清照接受史。
(美)艾朗諾 ·文學評論 ·26.5萬字
蔣勛 ·文學評論 ·21.8萬字
華杉先生精研《論語》30多年,綜合了朱熹、王陽明、張居正等先賢的經典闡釋,用429篇輕松暢快的解讀文章,帶你回到2500年前孔子講道理、講故事的教學現場,平白如話,親切有味,讀起來毫不費勁。本書在著力講透《論語》原意的同時,對于人們因為2500多年的語言和時代隔閱造成的普遍誤讀、誤解,作了正本清源式的詳解分析。在此基礎上,作者華杉對全書進行修訂,引文、篇日標題、標點符號等全面更新!翻開本書,無比順暢地逐字逐句讀懂《論語》原文,切身體會兩千五百多年來,中國人得以修身養性、安身立命的智慧箴言。
華杉 ·文學評論 ·44.7萬字
作為一部奇書的《金瓶梅詞話》,與其他古典小說相較,其最為顯著的敘說特征是把女性作為故事的主體。正因如此,對文本中女性人物的分析討論,已超越了文學批評的意義,而更多的是透過笑笑生塑造出來的各種形色的女人們,透視這些被稱為“第二性”者所走過的心路歷程,以便了解女性在其所處的東方文明大國中,她們的身心曾經歷過的“煉獄”。希望能隨著一個個人物的品讀,得到感悟的愉悅。
曾慶雨 ·文學評論 ·20.5萬字
方勇主編的《孟子》體例包括題解、原文、注釋、今譯、評析五部分。“注釋”簡凈平易,“今譯”準確暢達;為便于讀者閱讀理解,每篇的“題解”簡明扼要地分析了文章的主旨脈絡;“評析”對孟子的思想加以現代闡釋,使讀者對孟子的理解有了較高的現代升華。
方勇 ·文學評論 ·25.9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思想與哲學類、《老子》、《論語》、《孟子》、《墨子》、《周易》、《大學》、《淮南子》、《韓非子》、《呂氏春秋》、《國朝漢學師承記》、《象山集》、《朱子語類》、《論衡》、《明夷待訪錄》、《國故論衡》、《二程集》、《尚書引義》、《法華經》、《華嚴經》、《六祖壇經》等內容。
殷涵主編 浩然(文學顧問) ·文學評論 ·21.1萬字
迄今為止,中國文學史已有很多版本,亦有不同寫法。本書的目標是追求理論的新穎性與較強的知識性,在有限篇幅里清晰而完整地闡述中國文學發展演變的主要脈絡和基本特征。在具體論述上,堅持文學本位的立場,強調從文學的獨特價值尺度去分析問題;注重文學發展的基本線索、各時期文學演變的主要特征和重要作家作品在藝術創造上的獨特意義及影響。書名雖冠以“簡明”二字,但在某些環節如對部分作家作品的分析與評價上,卻要比一般多卷本文學史來得周詳。加以文字優美,精見迭出,洵為文學史著述里的出群之作。
駱玉明 ·文學評論 ·42.4萬字
本書的編選意在提倡“名著”的閱讀,這是因為在我們看來,每一個民族、第一個時代的精神的精華,人類最美好的創造都匯集于“名著”之中,其中的一部分經過歷史的篩選,就成了民族和人類的“經典”。人類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過各類學科(不只是文學,還有其他人文科學學科、社會科學學科、自然科學學科)的名著、經典的閱讀,而代代相傳的。在這個意義上,受教育的基本途徑就是“讀名著、經典”。
錢理群 ·文學評論 ·37.3萬字
當代的海外華文作家當中,嚴歌苓算是比較活躍的一位。迄今,嚴歌苓的文學創作生涯已走過三十多年。在這期間,她筆耕不輟,奉獻給讀者大量的作品,在文學界,尤其是華文文學領域,已然開拓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形成了獨特而鮮明的風格。因此,對嚴歌苓小說進行的研究,不僅有助于實現對她本人的全面認識,而且也是豐富世界華文文學研究成果的重要舉措。通過梳理嚴歌苓的作品,可以發現,她的小說創作在題材選擇和倫理表達上具有一定的集中性和階段性特征,與此同時,還體現出歷時的整體上的變化。本書依循其創作歷程,針對其作品的表現重心和特征,從政治倫理、文化倫理、兩性倫理、生存倫理和人際倫理五種倫理關系出發,嘗試對嚴歌苓小說的倫理表達進行歷時性和整體性總結。
董娜 ·文學評論 ·20.8萬字
《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教程(修訂本)》主要內容簡介: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的發展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是對中國古代文學創作歷史經驗的總結,表現了各種不同的文學批評方法,具有民族傳統和東方特色的審美理想和審美趣味。
張少康 ·文學評論 ·38.8萬字
本書面向一般讀者,介紹三國志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三言二拍”、聊齋志異、隋唐演義、儒林外史、紅樓夢、閱微草堂筆記等明清小說名著的文化內涵、藝術特色及其發展脈絡。講述既親切易懂、執簡馭繁,而內容又精彩紛呈、新意迭出,融深入的藝術欣賞與深刻的學術見解于一冊,既可作為通識教材,又是雅俗共賞的學術讀物。
陳文新 ·文學評論 ·22.6萬字
本書是由近人王文濡據清康熙年間吳楚材、吳調侯編選的古文觀止評注所作的精校本。這個本子完全不同于目前流行的古文觀止以譯注為主,或輔以簡單的說明。其重點是在以眉批的形式或揭示每文章的主旨,或闡釋藝術特色,以夾注評點的形式逐段分析文章的微言大義,梳理文章的結構章法,講解文章的疑難字詞。書前另有作者小傳,可供閱讀參考。是一部深入淺出、別具特點的評注本。
(清)吳楚材 (清)吳調侯 王文濡校勘 ·文學評論 ·27.9萬字
蔣方舟化身“說書人”,重返文學群星閃耀的昨日世界。行走在昨日與今天、彼岸與此處之間,蔣方舟用文字再造幻境,以海量的文獻查證為基礎,復活20位大師的情感、心靈、頭腦和生命歷程,把大師變成我們的朋友,同時目擊經典如何與時代和他們的命運交織纏繞,最終誕生。并從作家的“心靈與經驗”這一內部視角出發,重讀解譯經典密碼,提出獨家見解。小說不僅不是假的,反而讓我們活在真實之中。當我們借用文學“穿透的目光”,辨明真實與虛假,活在真實之中,這就是文學贈予我們的“主人公時刻”。
蔣方舟 ·文學評論 ·22.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