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中國古代詩歌中部分經典作品的鑒賞分析,中間穿插了對中國古代詩歌發展簡史、歷代重要詩人及其作品和創作背景的簡要介紹,并根據受眾群體為社區中老年人的特點,按照他們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興趣,打破了傳統的教學體系,把古代詩歌的題材分成九個單元,優選古代詩歌中涉及人生態度、國計民生、親情愛情友情、養生怡情、熱愛自然等方面的作品進行深度剖析,希望為中老年人的生活增添色彩和傳遞積極力量。
姜小欣 ·文學評論 ·4.7萬字
本書是一部名家賞析外國散文戲劇經典著作的文學普及讀物,詳細解讀了外國散文戲劇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及其經典作品,包括莎士比亞、羅素、歌德、培根、雨果、蒙田、屠格涅夫、莫里哀、易卜生、契訶夫、拉辛、貝克特等,作者均為專力于文學研究與欣賞的學術界、文化界知名人士,如方平、高健、錢虹、王智量、谷羽、余鳳高、陳瘦竹、曾憲文、仵從巨、曾思藝等。所輯篇目,都是有生命力、有影響力,曾得到廣泛好評的優秀賞析文章,被賞析文章,亦為公認的名篇,引導讀者從更寬泛的背景、更專業的角度欣賞文學名篇、感受名篇魅力,是一本很好的了解、欣賞外國散文戲劇的普及讀物。
方平等 ·文學評論 ·14.7萬字
本書是一部名家賞析兩漢文學經典著作的文學普及讀物,詳細解讀了兩漢文學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及其經典作品,包括司馬遷、劉邦、揚雄、張衡、劉歆、班彪、謝莊、蕭綱、賈誼以及漢樂府代表作等,作者均為專力于文學研究與欣賞的學術界、文化界知名人士,如程世和、韓兆琦、俞樟華、邵璧華、季鎮淮、屠岸、潘慎、何沛雄、吳小如、周絢隆、王運熙、王富仁等。所輯篇目,都是有生命力、有影響力,曾得到廣泛好評的優秀賞析文章,被賞析文章,亦為公認的名篇,引導讀者從更寬泛的背景、更專業的角度欣賞文學名篇、感受名篇魅力,是一本很好的了解、欣賞兩漢文學的普及讀物。
王運熙等 ·文學評論 ·14.8萬字
漢唐小說在文體構成上“雜糅眾體”。目前學界多關注史傳、詩歌、辭賦等與漢唐小說之關系,公牘文、書牘文、祝文等文體則較少關注。本課題在對融入漢唐小說“眾體”統計、分類的基礎上,考察其融入漢唐小說的具體方式;以敘事學和文體學交融的視閾,剖析各“文體”在小說敘事中的功能,揭示其融入漢唐小說的原因、規律;最后比較“眾體”在漢唐小說中的組合方式,探討漢唐小說文體建構的特點,及漢魏六朝小說過渡到唐傳奇的深層原因。
何亮 ·文學評論 ·22.2萬字
本書從周代社會交往的角度,對《詩經》的內容、《詩經》在周代社會中的作用、《詩經》與禮樂的關系等問題,進行系統研究。同時,通過《詩經》的內容描寫,對周代的邦國、朝見聘問制度、社會宴享、禮樂交往、戰爭、婚姻等進行研究,并提出若干較新穎的觀點,如國風地域的確立同周朝廷對華夏族群的文化選擇有關;周代貴族豐富復雜的社會交往是形成《詩經》中遠行意象的基礎;《詩經》的集結、經典化同周代禮樂制度的運行相關等。
李樹軍 ·文學評論 ·22.9萬字
本書從“五四”后鄭振鐸、沈雁冰等人建立的社會學性質的文學批評觀始與成仿吾、穆木天的現代審美理論建設始,梳理出一條由文學研究會與創造社社會性與審美性的斷裂、三、四十年代“十字街頭”與“象牙之塔”的截然對立以迄1949年后的革命文化整合與1978年后學院文化的重建的線索,而魯迅則通過將社會文化與革命文化、學院文化的“相對統一”推動了中國文學批評和理論建設的發展。
陳方競 ·文學評論 ·42.7萬字
本書試圖以一種開放的視野追尋鐘嶸《詩品》中核心概念其生成的具體文化情境和理論基因,并著重闡發它們所包含的美學意蘊與生命體驗,使其在與研究主體的對話中重新活躍起來,從而把傳統的詩學智慧與當下的生存體驗結合起來。因而,在具體的研究過程中,主要將《詩品》中的核心概念放在中國美學和文論之縱向的歷史長河和魏晉六朝之橫向的文化氛圍中加以考察,在對具體概念的研究中體現出對象的時代精神和歷史文化底蘊。同時,在分析《詩品》核心概念各自內涵時考察它們之間的聯系,把《詩品》的諸概念看作相互關聯的理論整體,這樣即跳出單就某一個別概念進行研究的視域局限,避免割裂其理論的完整性與有機性。
孟慶雷 ·文學評論 ·21.7萬字
本書主要內容是:一是中國文論與批評的研究,包括文學批評的評價標準構成及其建構條件、中國文學核心價值體系構建的內在邏輯性、當代文學批評“中國經驗”的主體性價值取向構建、論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核心價值取向的多維構建等研究。二是西方文論與批評研究,包括德勒茲哲學視域中的東方美學研究、德勒茲的數字媒介詩學、情感與形式研究、西方現代藝術實踐提出的基本問題以及施萊馬赫關于語法解釋和技術解釋的劃分等研究。三是生態美學與審美人類學,包括美學在現代人文學科中的地位、當代環境美學中的科學主義之爭及其實質、環境美學中的身體問題、桂林山水自然美中的文化價值以及身體寫作在中國的影響與變異研究等。四是文藝理論與創作實踐研究,包括賽博空間與文藝理論、賽博理論與日常生活的文化闡釋研究、后現代多維空間與文學間性、觀物取象研究以及須一瓜近年來的小說創作、永井荷風中短篇小說研究等。
張利群主編 ·文學評論 ·26.3萬字
“用事”為中國古典詩歌的常見藝術手法,詩人通過引述過往之“故事”,與詩文所描述的內容產生語義類比,委婉傳達自己的心志,形成典雅、含蓄的藝術魅力。大量古代詩學著作對用事的定義、地位、規則和接受闡釋等問題作了長期探討,形成了豐富的理論資源。本書以此為基礎進行分析和闡釋,對古代詩學中語焉不詳、模糊含混的用事諸概念進行了明晰辨正,初步清理、重構出古代詩學用事觀念的體系,凸顯它在中國古典詩學和美學中的重要地位和意義,進而嘗試探索中國詩學一些基本規律和重要傳統,并為理解賞析杜甫、李商隱、蘇軾和黃庭堅等古代詩歌名家的用事藝術提供理論借鑒。
馬強才 ·文學評論 ·25.4萬字
本書乃匯集作者研究清代文學相關論題的20余篇論文而成。主要探討了清代中前期文學史演變和文學批評史發展的一些基本問題,并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合乎邏輯性的分析和解說。選擇的問題域并不寬廣,但也容納了諸多學理分析的要素。其中尤以研究王士禛的詩學思想、沈德潛的詩學思想、袁枚的詩學思想、《讀杜心解》的杜詩學意義、《四庫全書總目》的文學批評以及由此延伸的可比論題為核心,從中足可領會清代文學與歷代文學的關系;文學發展與時代思潮的關系;文學批評與學術思想的關系;文學經典與文學接受的關系等。
孫紀文 ·文學評論 ·22.6萬字
本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談論作者對文學一些基本問題的理解,主要思考文學的經典性生成、小說的大氣象和本質化寫作、散文的博雜與寬闊這幾個具體問題,第二部分主要是談論作者從事文學批評的思想資源,包含作者己對左翼文學的閱讀和理解。第三、第四部分是作者對近幾年廣東和大灣區文學寫作所作的鳥瞰式觀察和創作成就的總結。
楊勝剛 ·文學評論 ·14.4萬字
朱東潤先生《左傳選》以春秋大國爭霸為基本線索,兼顧文學價值,精選詳注。全書分為十三個專題,每個專題統領若干小節,將原著、注釋、講評有機結合,并冠以闡發《左傳選》多重意蘊的長篇導言,是文約義豐的大家手筆。本社請學者在尊重朱先生注釋的前提下對《左傳選》原文進行了白話語譯,并將標音改為現代漢語拼音。
朱東潤選注 ·文學評論 ·19.5萬字
本書1996年出版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再版,今經作者校訂,收入《孫昌武文集》。本書共分十二章,較詳細地描述了觀世音與維摩詰在中國文學中的種種表現,并對這些表現的意義加以初步探討。范圍主要是宋代以前。
孫昌武 ·文學評論 ·29.6萬字
《論詩三十首》是金代文學家元好問(遺山)之作,集中體現其詩學觀點,是文學理論批評史上重要著作。本書是陳湛銓教授為《論詩三十首》及元氏其他十三首論詩絕句所作之注釋及疏證。內容旁征博引、論述嚴謹、考證詳備,時有精審之案語,是研究元遺山論詩絕句之最佳參考書。
陳湛銓 ·文學評論 ·12.1萬字
本書是中華書局2011年版《季節燃起的花朵:西南聯大文學社團研究》一書的增訂本,共約40萬字,對現代文學史上西南聯大文學社團進行系統研究,對西南聯大具有代表性的南湖詩社、高原文藝社、南荒文藝社、冬青文藝社、文聚社、文藝社、新詩社等重要社團的產生、發展、創作實績、影響地位等進行史料鉤稽和深入探討,是體現現代文學史、大學教育等領域前沿學術水平的研究專著,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李光榮 ·文學評論 ·30.5萬字
本書是專為青少年讀者背誦唐宋絕句而編著的一種選本。姚奠中先生從眾多唐宋詩人中選取140位詞人的329首適合背誦的絕句名篇,并由秀龍、陸渾兩位先生予以注釋、點評,每首絕句的注釋和點評文字,有助于讀者加深對所要背誦的絕句名篇的理解,而建立在涵泳理解基礎上的背誦,則是更有效的記憶性背誦。全書約315千字,作者在“前言”中對唐宋絕句的創作狀況、發展流變、主要詩人和重要作品、風格特點等作了簡要介紹,注釋簡扼而明快,評點則文筆省凈、用語典雅,有傳統詩文評之筆致。該書編排得當,是一本青少年讀者相約傳統文學經典,走進唐宋絕句名篇,通過涵泳背誦而培植文氣詩情的普及性強、人文品位高的讀物。
姚奠中 ·文學評論 ·19.6萬字
這本小書是獻給讀者的“學習朗誦和演講的小禮物”。編著者在介紹朗誦與演講的一般常識之后,又征引28篇京味兒濃郁的名家文章,一一進行內容欣賞和技巧層面的具體指導。這對于每位在北京求學、工作、耕耘、奮斗的朋友來說,無論是從經受文化熏陶、獲得心靈滋養的角度,還是從提高語言表現力、建立交流自信的角度,都會有所助益。
劉征 ·文學評論 ·8.7萬字
本書從“奇文”、“史筆”兩個方面來分析《紅樓夢》當中隱藏的深層次含義。作者認為“奇文”是把“真事”“真味”巧妙地“隱”在文字里面,諸如:補天棄石的幻化歷世,“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虎兔相逢大夢歸”,鳳意象,暖香塢春燈謎……都是具有深刻內涵的意象,而作者所做的是挖掘出其中令人驚異的奧義,從其絕妙的藝術編碼中破譯出意想不到的隱賾,將書中重大的思想意義和獨特藝術價值展示出來。
林方直 ·文學評論 ·38.7萬字
謝靈運,生于東晉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卒于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年(433),是山水詩派鼻祖,精研佛學且有重要的建樹,其思想貫穿于儒道佛之間。對后世文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此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以謝靈運的著作和交游為中心,下編解讀其思想與藝術創作。以此全面地反映謝靈運其人其文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姜劍云 霍貴高 ·文學評論 ·26.2萬字
全書對歷代寓桂作家作品進行全景式梳理,對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進行詳盡的分析和解讀。運用文學地理學有關理論著重探究廣西獨具特色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對寓桂文學的產生、發展所起到的獨特作用。并從歷時的角度對寓桂文學創作的轉型進行分類闡述,探討了寓桂文學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及對后世文學創作的影響。
張嘯 ·文學評論 ·12.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