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長生殿》清初洪昇創作,共二卷,五十出。取材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詩《長恨歌》和元代劇作家白樸的劇作《梧桐雨》,通過唐玄宗和貴妃楊玉環之間的愛情故事,重點描寫了唐朝天寶年間皇帝昏庸、政治腐敗給國家帶來的巨大災難,導致王朝幾乎覆滅;同時又表達了對唐玄宗和楊玉環之間的愛情的同情,間接表達了對唐朝統治的同情,寄托了對美好愛情的理想。
翁敏華 陳勁松評注 ·戲劇 ·18.3萬字
本書是電影《不成問題的問題》工作版定稿劇本,根據老舍發表于1943年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抗戰時期重慶“樹華”農場主任丁務源雖經營不善,卻善于周旋的故事。劇本基本沿襲了小說的敘事結構,保留了老舍語言的凝練與幽默,用更多細節還原了20世紀40年代的人情世故、民國風貌。除了獨家呈現完整劇本,書中還收錄了原著小說、電影主創成員的創作闡述、導演的重磅專訪,以及精選的幕后圖稿、分鏡頭表等。讀者可結合上述內容揣摩文學經典的改編之道,了解影片的美學選擇與創作思路,感受“新文人電影”對文學傳統的繼承、對現實的關照,全方位見證這部電影的誕生。
梅峰 ·戲劇 ·12.7萬字
本書為契訶夫戲劇全集中的一卷,收錄《林妖》、《沒有父親的人》兩部多幕劇,是契訶夫戲劇創作早期的代表作品。《沒有父親的人》據考證創作于契訶夫大學時代,較不為人知。劇本描寫外省貴族莊園的沒落,描繪了以主人公普拉東諾夫為代表的一群無事可做,在憂郁煩悶中打發日子的知識分子形象,是日后契訶夫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世紀末“多余人”角色的前身。《林妖》敘述以一個脾氣怪異、自私的教授為中心的家族故事,并成功塑造了“林妖”這一思想獨特卻不被眾人理解的醫生形象,被視為“優美的戲劇化的中篇小說”。研究界公認《林妖》是《萬尼亞舅舅》的前身,是完整呈現契訶夫戲劇創作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俄)契訶夫 ·戲劇 ·15.1萬字
《垮掉的一代》是杰克·凱魯亞克的一部劇作,它久被封存而今又首次被發現。作品寫于1957年秋天,正是凱魯亞克的經典小說《在路上》發表的同一年。劇作敘述了凱魯亞克文學作品中的著名人物,也是他的另一個自我——杰克及其朋友們酗酒、賭馬與吸毒的一天,最大程度,最接近真實地體現了“垮掉的一代”當時的生活寫照,真實、自然又不乏頹廢,全劇本穿插著對宗教的譏諷和對現實的反叛。
杰克·凱魯亞克 ·戲劇 ·3.4萬字
《大哥》講述的是上海一個平凡家庭的四兄妹幾十年相互之間的關系,其中有斗爭過,反目過,有犧牲過,最后靠著大哥牛培華這條紐帶維系著牛家的完整。
洪靖慧 ·戲劇 ·2萬字
《六個尋找劇作家的角色》是皮蘭德婁的經典劇作,作品運用“戲中戲”的形式,平行地展開了兩個主題:“角色”的故事是主要主題,這個主題不是為了講述一個陳舊的悲歡離合的人間故事,而是為了對造成“角色”悲劇的原因進行探討:最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人性和人本身的存在。另外一個主題即對于戲劇本質的探討,一舉澄清了舞臺與真實、形式與本質的關系。該作品既有心理深度,又富于哲理內涵,具有強烈的感官上和思想上的雙重刺激性。
(意大利)皮蘭德婁 ·戲劇 ·10.2萬字
本書基于改編學理論的視角,在對魯迅小說90余年的戲劇改編進行梳理之后,對魯迅小說的戲劇改編現象展開全面研究,構建了一個較為系統深入地研究魯迅小說的戲劇改編的“綜合”性框架。由此,一方面從本體上研究魯迅小說被改編為戲劇后的審美價值,以及對于傳播經典的意義;另一方面對魯迅小說的戲劇改編與原著進行比較研究,透視兩者之間的內在關系、不同藝術形式敘事的價值以及改編的得失,考察改編對魯迅小說內容、意義的彰顯和遮蔽,探究改動背后的歷史、文化、技術等背景,以及改編的理念和價值判斷。基于以上研究,本書提出魯迅小說的戲劇改編的建議和思考,進而研究如何改編才能更好地傳播、傳承文學經典,從而使經典具有更永恒的藝術生命力。
孫淑芳 ·戲劇 ·19.8萬字
一切都被質疑,一切都是游戲,一切都是消遣。昆德拉戲劇代表作,致敬啟蒙思想家狄德羅,以十八世紀的奇妙之旅探討現代世界的荒謬。《雅克和他的主人》是昆德拉的戲劇代表作,劇本完成于1971年,先后在捷克斯洛伐克、法國、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地搬上舞臺,被公認為當代戲劇杰作之一。這部劇作改編自法國啟蒙思想家狄德羅的小說《宿命論者雅克和他的主人》。故事從雅克和他的主人的漫游經歷開始,主仆二人在途中不但對當時社會的流行話題,從宗教、階級到男女關系、道德倫理,不斷加以反思和辯論,而且以調笑的口吻講述了各種各樣的趣事。這些應接不暇的主題、層出不窮的插曲,以及大量涌現的離題發揮,使整個劇本情節錯綜復雜,也構成了閱讀劇本的最大樂趣。
米蘭·昆德拉 ·戲劇 ·4.8萬字
本書是泰戈爾的戲劇選集,收錄了《花釧女》《犧牲》《摩克多塔拉》《國王》《郵局》《馬麗妮》《南迪妮》等七部戲劇作品。泰戈爾是印度近現代重要的戲劇家,既有豐富的戲劇創作,又有深刻的理論思考,將東西方戲劇詩學熔為一爐而又實現了雙重超越,是東方戲劇詩學現代轉型的范例。本書所選的劇作是泰戈爾不同時期的創作,全面展示了泰戈爾的戲劇思想和創作成就。
(印)泰戈爾 ·戲劇 ·18.9萬字
《馬克白》(又譯《麥克白》)是“許淵沖漢譯經典全集”之一,也是莎士比亞著名的悲劇之一。劇情講述蘇格蘭國王丹坎的表弟馬克白,在為國王平亂和抵御外敵入侵立功后,野心勃勃欲弒君篡位,在女巫預言的刺激和馬克白夫人的支持下,馬克白篡位成功并大肆殺戮對自己有威脅的將領和部下。最后,馬克白夫人發瘋而死,馬克白也倒在復仇者的刀劍之下。
(英)莎士比亞 ·戲劇 ·3.3萬字
法國當代喜劇《藝術》是法國新銳女劇作家雅絲米娜·雷札的成名之作,皮膚科大夫塞爾吉近來迷上了現代派藝術,他用二十萬法郎買下了一幅著名畫家的作品——一幅全白的油畫。這件事在他與老朋友馬克和伊萬之間引發了一場出人意料的感情風暴……全劇一氣呵成,作者以其特有的細膩筆觸刻畫了三個男人情感的一系列微妙變化,詼諧、諷刺,令人捧腹。曾獲莫里哀獎最佳編劇獎、托尼獎最佳戲劇獎、勞倫斯·奧利弗獎最佳喜劇獎。
(法)雅絲米娜·雷札 ·戲劇 ·2.5萬字
“我所接觸的一切,都變成了金子。一切。”吉星高照,是祝福還是詛咒?年輕的人生贏家,為何選擇自我了斷?從“美國夢”到“美國噩夢”。阿瑟·米勒是當代最偉大的劇作家之一,被譽為“美國戲劇的良心”。本劇為阿瑟·米勒在百老匯上演的首部劇作,探討大蕭條時代的秩序喪失和道德坍塌,追問著一個似乎沒有答案的問題——“命運是否公平”。在周圍人眼中,戴維·比弗斯是個不折不扣的“人生贏家”——年紀輕輕,家庭幸福,事業有成,好運爆棚,一切障礙都能在他面前化為烏有,仿佛哪位神明賦予了他點石成金的能力。然而,他的吉星高照不斷地揭示出他周圍人的悲劇,不知不覺中,他通往成功的路途變成了疑慮的噩夢。他在一個看似沒有任何理性的宇宙中苦苦尋找某種清晰的運行規則,求而不得的絕望將他帶到瘋狂邊緣……劇中彌漫著對失敗的恐懼感和對成功的內疚感,這幾乎貫穿了阿瑟·米勒此后的所有作品。正是通過此劇,米勒“才開始嘗到當劇作家的滋味,甚至可能也才有了做人的感覺”。
(美)阿瑟·米勒 ·戲劇 ·7.1萬字
本書為莎士比亞戲劇典藏系列的一種,本系列為雙語版(英文為英國原版小說),書中配有插畫大師休·湯姆森的鋼筆插畫,并隨書贈送劇場版有聲讀物,純正美語發音。《仲夏夜之夢》是莎士比亞的四大喜劇之一,是一部充滿幻想和浪漫色彩的抒情劇。故事發生在雅典附近的一座森林里,主要是描寫四位青年男女相互愛戀,反對家長的干涉,在仙人的幫助下,最后爭取到婚姻自由的故事。
(英)莎士比亞 ·戲劇 ·5.1萬字
權威版本:以劍橋勒伯古典版古希臘文本為依托,收集所有古希臘的傳世戲劇作品。名家名譯:古希臘羅馬文學、文化專家張竹明教授和王煥生教授傾十年之功,從古希臘原文精心譯成。全新亮相:絕版多年,全面修訂,裝幀升級,典雅尊貴,極具收藏價值。大獎作品:曾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第二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重大獎項。位于地中海東北部的希臘,是歐洲文化的搖籃,人類戲劇的最早發源地。古希臘悲、喜劇都與酒神慶典和民間滑稽演出有著血緣關系。
(古希臘)埃斯庫羅斯等 ·戲劇 ·17.4萬字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央美青年插畫師以瑰麗畫面再現國學經典《牡丹亭》。《牡丹亭》是中國古典四大名劇之一,是明代戲曲家湯顯祖著名的作品。《驚夢·牡丹亭》以這部國學經典為藍本,將現代繪畫藝術與傳統名著相融合,以飄逸靈動又充滿幻想的作品重新演繹杜麗娘為情而逝又因情復生的曠古愛情。美學與文學的交織與融合,呈現東方詩意的傳世愛情。
(明)湯顯祖原著 滿晨編繪 ·戲劇 ·3265字
《皆大歡喜》是莎士比亞四大喜劇之一,同《仲夏夜之夢》、《威威尼斯商人》和《第十二夜》一起被稱為莎士比亞“四大喜劇”。講述了在遠離塵世的阿登森林中,被流放的公爵的女兒羅瑟琳,到森林尋父,以及她的愛情故事。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亞的創作的黃金時代。他的早期劇本主要是喜劇和歷史劇,在16世紀末期達到了深度和藝術性的高峰。到1608年,他主要創作悲劇,莎士比亞崇尚高尚情操,他的悲劇常常描寫犧牲與復仇,包括《奧瑟羅》、《哈姆萊特》、《李爾王》和《麥克白》,被認為屬于英語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階段,他開始創作悲喜劇,又稱為傳奇劇。
(英)莎士比亞 ·戲劇 ·4.2萬字
盛唐時期的某一年,竟陵(湖北天門)龍蓋寺內,住持智積禪師正在給眾僧講禪。9歲的陸羽在為智積禪師沏茶。法善:“師父,天空中有一顆明珠,該如何取得?”陸羽:“去砍些竹子做成梯子,爬上天空去拿。”法善:“天空中怎能置梯子?”陸羽:“不然你想怎樣拿?”智積禪師:“天上的明珠如同自身本性,若能開悟、明心見性就能取得明珠,若想假借外力成道,就像是費盡心思去搭梯子求取空中寶珠,終將白忙一場……”
周玉寧 ·戲劇 ·1.9萬字
歐里庇得斯悲劇集(共18冊),這套叢書還有《歐里庇得斯悲劇集1:阿爾刻提斯》《歐里庇得斯悲劇集10:海倫》《歐里庇得斯悲劇集6:赫卡柏》《歐里庇得斯悲劇集4:赫刺克勒斯的兒女》《歐里庇得斯悲劇集13:伊翁》等。
(古希臘) 歐里庇得斯 ·戲劇 ·6.1萬字
文體大師納博科夫最受爭議的作品《洛麗塔》曾激發了兩位導演的靈感,兩度將其搬上大銀幕,也促使納博科夫嘗試創作了自己的唯一一部電影劇本。主人公一位接受過高等教育,行為卻逾越道德范疇的歐洲移民,迷戀上一個可愛卻又危險無情的青春期女孩,開始了一段瘋狂的戀情。納博科夫在書中打破了性、道德和美感等方面的固定表達模式,將電影的結構性和敘述性語言融合在一起,構成了一部惡作劇式的幻想曲。
(美)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戲劇 ·9.4萬字
《白兔記》又稱《劉知遠白兔記》,元代南戲作品,永嘉書會才人編,寫劉知遠與李三娘悲歡離合的故事:劉知遠是五代后漢的開國皇帝,他從一個流浪漢而登上帝位,他的傳奇經歷為民間所樂道。此劇寫他因賭博敗家,落魄流浪,被財主李文奎收留,在李家充當傭工。李文奎見他睡時有蛇穿其七竅,斷定他日后必定大貴,于是將女兒李三娘許配給他。李文奎死后,三娘哥嫂以分家為由,將有瓜精作祟的瓜園分與劉知遠去看守瓜園,欲加害之。李三娘知計,力阻劉知遠守園。劉知遠一身武藝,搶棍而去。知遠戰勝了瓜精,得到了兵書和寶劍,便告別了三娘,去汾州投軍。劉知遠因屢立戰功,受到不次提拔,官至九州安撫,娶岳氏為妻。三娘在家受盡折磨,因勞累過度,在磨房產下一子,因無剪刀,用嘴咬斷臍帶,故取名“咬臍郎”。又托竇公將兒子送給知遠撫養。十五年后,劉知遠命兒子回村探母。咬臍郎一天出外打獵,因追趕一只白兔,與正在井邊汲水的母親相遇。咬臍郎回去報知父親。劉知遠帶兵回沙陀,與李三娘團聚。
(元)永嘉書會才人編 ·戲劇 ·3.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