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藍藍生長在殷實富足的家庭,她的媽媽是一個精致的女人,非常有品味,常常世界各地購買自己喜歡的奢侈品;爸爸瀟灑帥氣,常常出差,是一個成功的商人。看起來如此幸福,但是她已經有749天沒有笑出聲了。后來藍藍遇到了布加洛醫生,神奇的故事就這樣開始了!布加洛醫生夫婦通過音樂療法幫助721天沒有笑過的藍藍找回笑聲!故事充滿想象力,同時反映了親子關系。
(澳)麗莎·尼科爾 ·外國隨筆 ·5.9萬字
在田園詩般的小村莊,社區唯一的池塘因垃圾傾倒而遭受污染。雷米爾·西爾斯的天堂正面臨20世紀末現代文明的威脅。契弗追蹤著這項問題的各方反應,同時描摹現代生活中的種種困境:飽受自身性取向煎熬的男人,弄丟孩子的主婦,無法應對意外之財的女人,一心奉獻卻遭遇腐敗的捐贈……
(美)約翰·契弗 ·外國隨筆 ·4.7萬字
在事業的高峰期,薩拉經歷了一次高風險的生育,誕下了一對雙胞胎。隨之而來的不僅有為人母的快樂,還有一系列疾病,貝爾面癱(特發性面癱)、乳糜瀉、膽汁淤積、產后抑郁等等,從而走上了十年漫漫療愈路。在一系列尖銳的沉思中,作者記錄了自己作為病人、妻子、母親和藝術家的旅程。展現了不同身份之間的沖突,也探討了身體與內在不匹配的掙扎、產后抑郁的痛苦、婚姻的故事,展現出了堅韌的精神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給在逆境中的人堅持下去的勇氣和希望。
(美)薩拉·魯爾 ·外國隨筆 ·10.2萬字
《沿河行》《孤獨的城市》作者奧利維婭·萊恩又一力作。講述六位文人與酒的故事:菲茨杰拉德、海明威、田納西·威廉斯、約翰·契弗、約翰·貝里曼和雷蒙德·卡佛。作者踏上旅途,實地探訪酒鬼作家們的足跡,經過紐約、新奧爾良和基韋斯特,再到安吉利斯港,帶我們探尋在這六位作家傳奇的一生中,酒與靈感的密切關系。
(英)奧利維婭·萊恩 ·外國隨筆 ·16.8萬字
母親死后,肯尼科特決心開始學習巴赫最偉大也最復雜的作品《哥德堡變奏曲》,希望從中探尋音樂的意義,乃至生命的意義。母親一生郁郁寡歡,對待子女尖銳、刻薄甚至歇斯底里。然而在死亡降臨之后,回顧她的一生,她是否曾被家人真正了解?練習《哥德堡變奏曲》的過程充滿艱辛,它以超高的難度挑戰演奏者的自信,同時在情感上讓人不得不直面意識最深處、最私密、最孤獨的自我。肯尼科特將他應對悲慟與練習樂曲的經歷寫成了這本《復調》,不斷探索并試圖回答兩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怎樣才算認識一首樂曲?怎樣才算了解一個人?
(美)菲利普·肯尼科特 ·外國隨筆 ·15.8萬字
每個失眠的人想聽到的話不是“別想太多”,而是“你不孤單”。這是獻給失眠人的禮物,是每個曾無法入睡的人都應擁有的枕邊書。2020年調查數據表明,我國有3億人正在遭受失眠的困擾。失眠往往來得毫無征兆,讓人無從逃避。本書作者也深受其苦,嘗試過藥物、冥想、認知療法,但都以失敗告終。她以溫柔的筆觸寫下自己的感受:失眠不是病癥,而是一種狀態。如此良夜,宜打撈意識深處的玫瑰。·以天馬行空的想象串聯起古往今來的失眠法國作家讓-米尼克·鮑比,俄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詩人威廉·華茲華斯、查爾斯·西米,《追憶似水年華》主人公馬賽爾的白日夢,《奧德修紀》中佩內洛普那件織不完的壽衣……作者從失眠出發,任思緒天馬行空地遨游。失眠的人或如孤島,但在歷史的星河中,在文化藝術的海洋里,你并不孤單。
(英)瑪麗娜·本杰明 ·外國隨筆 ·5萬字
《羅馬日記》是美國著名小說家、普利策文學獎得主裘帕·拉希莉用意大利語書寫的最新隨筆集,一共二十三篇文章,記錄了她學習用另一種語言進行表達、尋找一種“新的聲音”的漫長過程。這不是一本枯燥的語言學習筆記,而是一位小說家開拓新領域的心靈啟示錄——語言的、文化的、自我意識的。創作者在某個時刻感到有必要改變路徑:這是一種瘋狂的沖動,它可能意味著放棄自己作為表達者原有的特性與標志;這也是大膽的縱身一躍,收獲的是創作與人生更豐富的可能性。
(美)裘帕·拉希莉 ·外國隨筆 ·5.3萬字
本書是巫鴻先生對76載個人歷史的首部追憶。他突破一般回憶錄式的寫作,呈現給讀者的既不是真實的往昔本身,也不是小說式的全然虛構,而是一種創造性的經驗重構與想象,一種更為自由和開放的“記憶寫作”。他以幻想的手法呈現絕處逢生后,遇見克孜爾石窟壁畫飛天像的悸動和夢魘;又以冷靜克制的筆調,從北朝“蟬冠菩薩”像被盜與尋回的前前后后中,臧否個人、國寶、文物、傳統文化之間錯綜復雜又虔誠寧靜的連結。他書寫青少年時對古城北京的生活記憶,也袒露對書的偷窺,以及與保姆或私密、或讓人沮喪、難堪的個人故事。湛藍天空下,在青中帶紫的密歇根湖畔,他再會動蕩年代后重獲學習時光的自己,感悟師友、忘年交們對學術超越政治、人格信守獨立的追求。當下的經驗沖撞往昔的記憶,“在那一刻,我們感到自己都是瘋人院的幸存者,但許多人沒有我們這樣的好運氣。”
(美)巫鴻 ·外國隨筆 ·10.8萬字
當代文學大師、觀察與內省的天才卡爾·奧韋·克瑙斯高,以四季為基調創作的四部曲作品第一卷。本書從克瑙斯高寫給未出生的女兒的一封信開始,告訴她這個世界有哪些值得期盼的事物。之后的每一天,克瑙斯高都會寫一篇文章,以精確而濃烈的筆觸,講述這個物質與自然的世界。他以敏銳的洞察力描述一家人在瑞典鄉下的日常生活,并調動他自己的童年記憶,為家庭關系開辟了一個珍貴而獨特的溫柔視角。太陽、黃蜂、水母、眼睛、虱子——所有日常事物都是他的藝術素材,無論宏大還是微小。這是一本從口香糖到星星的個人百科全書,克瑙斯高以他細致入微的觀察,向我們展示了這個世界有多么廣闊、奇妙、充滿未知。
(挪威)卡爾·奧韋·克瑙斯高 ·外國隨筆 ·7.2萬字
本書收錄了萊維畢生的詩歌作品,共91首。在本書中,萊維用詩歌的形式再一次為大屠殺寫下了屬于他的證詞。曾有人說“證詞”不具有美學意義,但萊維的詩歌打破了這一成見,它們既是深刻的證詞,也充滿了文字藝術之美。《巴黎評論》對萊維的詩歌如是評價:“他的詩歌擊敗了西奧多·阿多諾的宣言——‘在奧斯維辛之后寫詩是野蠻的’。”“萊維作品”系列還包括《被淹沒與被拯救的》《他人的行當》《這就是奧斯維辛:1945—1986年的證據》《扳手》《休戰》《若非此時,何時?》《緩刑時刻》《記憶之聲:萊維訪談錄1961—1987》《與你們交談的我:萊維、泰西奧談話錄》等。
(意)普里莫·萊維 ·外國隨筆 ·2.1萬字
《大地頌歌:花園之旅》有一天,我感受到一種深深的渴望,一種想要親近大地的急切需求。于是,我決定每天去做園藝。《時間的香氣:駐留的藝術》如今的時間危機并非加速。加速的時代早已過去。目前我們認為的加速,只是時間渙散的癥狀之一。本書通過回顧歷史提請人們注意,必須換一種方式理解日常生活,以避免陷入時間危機。作者緬懷的并非“講述的時間”。講述的終結,或故事的終結,并不一定意味著時間上的空白。它有可能開啟一種無關神學和目的論的、散發自己獨特香氣的生命時間。它的前提是讓“沉思的生活”復蘇。《敘事的危機》當今是一個人人都在談論敘事的時代。矛盾的是,敘事話題的泛濫竟暴露了一場敘事的危機。在“故事化”的喧囂中,充斥著一種既無意義又無方向的敘事真空。資本主義借助故事化將講述占為己有。它讓講述聽命于消費。
(德)韓炳哲 ·外國隨筆 ·14.6萬字
一天,地下劇場放映松本清張的《砂之器》,電影出現舊時日本的景色,只去過熱海和京都的我卻有種懷念之感。一天,花做了個夢:我在隅田川游泳,和我并行,在我的斜上方,媽媽在飛。一天,阿球沒了呼吸。按人類的年齡,它一百歲了。一天,我弄丟了花的錢包。她一句話也不說,腳步嚴峻又匆忙。我感覺自己變成了十分老邁的人。一天,看到關東煮的實物模型,情緒像熱水一樣涌上來:死后的世界該很寂寥吧。那個世界沒有這樣的熱鬧吧。我還想在充斥著這些東西的世界再活一陣!……母女和愛貓共度的最后一段人生旅程。一日三餐,攜伴出行,平靜的日常深處不時翻起記憶的潮涌。武田百合子是晚成的也是天生的散文家,她以孩童般鮮活又強烈的目光,記述倏然而至、令人莞爾的細節,悠長四季流轉更迭的風物,裹挾在死之預感與生之眷戀中、一日一日步履不停的人們。她的日記是生活的枝與葉,擷取到手,仍在呼吸。
(日)武田百合子 ·外國隨筆 ·10萬字
休息就像天空中的一朵輕柔云彩,在不經意間就悄悄地流逝。這個短暫時間像是歌劇的中場休息,像是足球賽中的中場休息,或像是每節課之間的下課休息。休息一下像是無關緊要的間隙,一個被規劃好的日常生活中的空隙,好似一時興起的心情,有時難以忍受。畢竟,重要的是發生在之前和之後的事情,不是嗎?我們對休息本身如此缺乏關注和愛,是不值得的。事實上,它是一個真正的驚喜袋,一個充滿了意義和內涵的寶庫,賦予了我們的存在的生活意義。
(德)安德烈婭·格爾克 ·外國隨筆 ·4.7萬字
《幸福的形狀》是亞洲實力演員廣末涼子的首部隨筆集,也是一位40歲女演員的人生思考集結。涵蓋了一個女性從青少年到戀愛、工作、結婚、生子等重要人生階段的所思所想。自中學起,廣末最喜愛閱讀的就是哲學書,因此在創作本書時便決定從一句句深有同感的哲學語錄切入,坦誠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歷和生存感悟:小學三年級發現了“涼子笑容戰術”并保持至今;中學時期曾身處霸凌風暴中央,被朋友拯救后意識到友誼的重量;為了在試鏡中傳遞活潑開朗的印象而剪了短發,自此知曉傳遞信息的手段不只有“語言”;因繁重的工作和育兒患上了腎盂腎炎才驚覺演戲也好生活也好,“不要忍耐過了頭”;四十歲在“愛”的道路上才剛剛起步,承認自己對愛的理解還很不足;同外祖母、母親一樣,認為抵抗衰老不如優雅老去,坦然接受歲月的勛章……尼采、笛卡爾、黑塞、漢娜·阿倫特、波伏瓦的思考都在不同階段滋養和鼓勵著廣末,保持思索,充滿活力地迎接未來。
(日)廣末涼子 ·外國隨筆 ·5.7萬字
從前有一位國王,因為受不了孩子們整天調皮搗蛋、吵吵鬧鬧,決定讓孩子們“忙起來”——學知識。國王召集博學的大臣們商量對策:一位大臣說:“首先要教孩子們讀書、寫字”,又有大臣說:“數數和計算也很重要”,體育、音樂、繪畫……各種科目紛紛出現。就這樣,學校被發明出來了!頭天上學,孩子們都有什么反映?數學課上,場面為什么一度陷入混亂?天天上著學,為什么又給孩子們放暑假?用輕松趣味的方式,帶孩子探究學習的目的,讓孩子在漫漫求學路上找到目標,主動求知。
(比)艾瑪·德·伍特 ·外國隨筆 ·163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