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波蘭詩人辛波斯卡以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力著稱,同時她也是睿智深雋的散文家、風趣幽默的評論家,以及友善溫和的閱讀導師。她做了幾十年的專欄作家,以謙遜的標題“非必要閱讀”來評論各種各樣的書籍,結集成這本真誠的閱讀札記。這里收集的散文絕不平凡,與她最好的詩歌不相上下。在九十六篇短文中,辛波斯卡談及時裝、烹飪、家居、歌劇、文學、歷史、音樂等,以小見大,充滿了生活趣味和真知灼見。它教會我們如何熱愛生活,如何善待閱讀,如何將閱讀與生活緊密聯結。
(波蘭) 維斯瓦娃·辛波斯卡 ·外國隨筆 ·9.2萬字
當一個藝術家談起另一個藝術家,他談的其實始終是自己。昆德拉私人美學清單,一張現代文學、音樂、繪畫版圖。《相遇》是米蘭·昆德拉繼《小說的藝術》、《被背叛的遺囑》和《帷幕》后推出的第四本隨筆集,共分為九個部分,涉及繪畫、文學、音樂等各項領域。昆德拉一如既往“出入于藝術之境”,在書中回憶了與弗朗西斯·培根、富恩特斯、勛伯格、阿納托爾·法朗士等人的“相遇”,既是美學的“相遇”,也是幾個時代的“相遇”、更是作者與其舊主題和舊愛的“相遇”。
米蘭·昆德拉 ·外國隨筆 ·7.2萬字
《意大利的黃昏》是D.H.勞倫斯青年時期的游記作品,《不列顛百科全書》評論說:勞倫斯“的游記在描寫風土人情方面非常出色,令人難忘。”本書的特色在于,它具有“畫的描繪、詩的抒情、哲理的沉思。”記錄了勞倫斯1912-1916年間從奧地利、德國、瑞士到意大利徒步旅行時的所見所聞。
(英)D.H.勞倫斯 ·外國隨筆 ·10.9萬字
本書是英國著名古典學者瑪麗·比爾德博客“一個劍橋教授的生活”2006年—2008年文章的選輯。在這些文章中,比爾德教授暢談古今,闡幽發微,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劍橋教授對教學教育、希臘羅馬以及時事政治等的思考與建議。雕塑上的唇印來自何處?羅馬人在托加長袍里穿著什么?物理學家需要法語嗎?怎樣做好牛津、劍橋面試?在比爾德教授那犀利且風趣的筆觸中,一個色彩斑斕的畫卷正在展開。
(英)瑪麗·比爾德 ·外國隨筆 ·12.4萬字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20世紀美國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中西部小子蓋茨比到東部闖蕩一夕致富,他在自己的豪宅夜夜宴客,儼然慷慨荒唐的富豪大亨,他夢幻地看著紐約長島上一座閃著綠光的燈塔,尋覓著他夢寐以求的女人黛西。然而,冰冷的現實容不下飄渺的夢,到頭來,蓋茨比心中的女神只不過是凡塵俗世的物質女郎——當一切真相大白,蓋茨比的悲劇人生讓尼克對東部浮華的名流生活夢碎,幻滅才是永恒。
(美)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外國隨筆 ·10.5萬字
古羅馬神話是古羅馬人對遠古歷史和對自然界斗爭的一種藝術回顧,是人們在同大自然的長期斗爭中,在對高尚和文明的不懈追求中創造出來的,反映了古羅馬人在人類蒙昧時期對神秘自然的執著追求,對英雄神圣的信仰崇拜,對和平生活的熱情向往以及對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它們向我們展示了遠古時代人類的思想和情感,我們可以透過它們憶起古代與自然共生的人類,體味到世界剛“誕生”時的幽遠和隱秘。
劉佳 劉世潔 ·外國隨筆 ·10.8萬字
同奧威爾、海明威一樣,洛瑞·李也是西班牙內戰的親歷者。1937年12月,年輕的他決心為共和軍而戰。他離開英格蘭,在風雪中翻越比利牛斯山脈,以國際縱隊志愿者的身份進入西班牙,誰料卻立即被“自己人”當作間諜逮捕,徑直墜入了險象環生的命運和苦澀的混戰之中……在這本扣人心弦的回憶錄中,他用真誠樸實的姿態,揭示了西班牙內戰不為人知的戰情時況與黑色荒誕,書寫了一個年輕人的理想主義之滅亡。本書是繼《蘿西與蘋果酒》《當我在一個仲夏清晨出走》之后,洛瑞·李“自傳三部曲”的終篇。
(美)洛瑞·李 ·外國隨筆 ·7.5萬字
支撐一個人的生活的,好像從來都不是理想與野心,而是零碎而值得欣喜的事。小川糸散文隨筆新作,她的文字帶有一如既往的濃厚療愈色彩,已成為萬千讀者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養分。這個世界再也沒有什么東西,比過好生活還來得重要。“將耳朵浸泡在池水里,外界的聲音即刻被阻斷,之前置身的世界仿佛變得異常遙遠。我閉上眼睛,任池水載著身體漫無目的地漂蕩,漸漸地分不清身在何處,好像整個人都孤零零地懸浮在廣漠的宇宙之中。”怡然自得的感覺太過迷人,不足為奇的平淡日常亦十分可貴。哪怕只是瑣碎的小事,也能為生活增添一絲愉悅。期望很久很久以后,當回憶往昔,我們仍會覺得過往的歲月都閃閃發光、無可取代。無論現實世界如何艱辛,小川糸的文字都會給我們提供一個安逸的角落。
(日)小川糸 ·外國隨筆 ·5.5萬字
當代文學大師、觀察與內省的天才卡爾·奧韋·克瑙斯高,以四季為基調創作的四部曲作品第一卷。本書從克瑙斯高寫給未出生的女兒的一封信開始,告訴她這個世界有哪些值得期盼的事物。之后的每一天,克瑙斯高都會寫一篇文章,以精確而濃烈的筆觸,講述這個物質與自然的世界。他以敏銳的洞察力描述一家人在瑞典鄉下的日常生活,并調動他自己的童年記憶,為家庭關系開辟了一個珍貴而獨特的溫柔視角。太陽、黃蜂、水母、眼睛、虱子——所有日常事物都是他的藝術素材,無論宏大還是微小。這是一本從口香糖到星星的個人百科全書,克瑙斯高以他細致入微的觀察,向我們展示了這個世界有多么廣闊、奇妙、充滿未知。
(挪威)卡爾·奧韋·克瑙斯高 ·外國隨筆 ·7.2萬字
流行語“小確幸”就誕生在這本書里,《朗格漢島的午后》是由25篇短文組成的隨筆集,各配一幅彩色插圖,形式與《夜半蜘蛛猴》相同。內容包括作者本人的生活趣事和奇思妙想。比如他愛從賓館窗口俯看女高中生上課,老是把牙膏擠在梳子上刷牙,頂喜歡畫地圖,比較喜歡搜集男用內褲,他要破開萬元大鈔付零錢時,總是買一盒剃須膏;他剛結婚時窮得連鐘也沒有,只好去500米外的香煙鋪看時間,等等。此外還有對社會百態的獨特看法。全書文筆活潑幽默。
(日)村上春樹著 安西水丸畫 ·外國隨筆 ·1.5萬字
英倫才子、生活方式引領者、演說家阿蘭·德波頓作品,新增德波頓特別為中國讀者撰寫的序言,感性與理性、隨想與哲思熔于一爐的散文精華,于庸常生活中發現哲理與美感,從喚起隱秘意識的空間出發,去觀照掉落在你我周遭的美與夢。阿蘭·德波頓,英國暢銷書作家。擅長以小喻大,舉日常瑣事,說生活哲理。以簡御繁,隨意點染,引人舉一反三。其文委婉飄逸,簡練雅潔,深得英倫古典散文之趣旨。《無聊的魅力》為隨筆集,語言洗練、筆調沉蘊,于纖悉之事,顰笑之間,嘗試尋找幸福的主旨。憂傷何以成為快樂;機場何以成為風景;無聊何以成為快樂,在一切意想不到的地方收獲幸福,是德波頓一貫的追求。德波頓以其豐沛的意象、橫溢的才情,將感性與理性、隨想與哲思熔于一爐。讀者或可借助英倫才子的生花妙筆,調整心態,轉換視野,舒緩生活的壓力,體悟人生的真諦。
(英)阿蘭·德波頓 ·外國隨筆 ·3.4萬字
《阿佩萊斯線條》是二十世紀杰出的俄羅斯作家、一九五八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帕斯捷爾納克的中短篇小說和隨筆,繼承了俄羅斯敘事文學的偉大傳統,并賦予了詩人特有的瑰麗奇特的想象、隱喻和象征。這在本書中得到了高度體現:作者對生活、對世界的獨特感受和聯想,隨處可見;他的文筆同時還具備一種通感式的感受力,能輕松跨越人與事、自我與世界的界限,游刃有余。
(俄)帕斯捷爾納克 ·外國隨筆 ·17.5萬字
本書是德國作家黑塞的讀書隨筆精選集。黑塞寫書、愛書,最能知道書的魅力。他一生寫了3000余篇書評,思考讀書的目的與過程、人與讀書的關系,也分享自己喜愛的讀物。他認為讀書必須走愛之路,而非義務之路。閱讀的目的不應當是為了忘卻我們自己和我們的日常生活,而是為了重新更加自信而成熟地、牢牢地把握我們自己的生活。黑塞強調書與自我的內在統一,他的文學評論不是客觀的分析,而是經過內化后從中超拔出來的“隨感”。在這本書里,他不以學者的立場而以讀者的心境去談“讀書”,在這我們能透視黑塞如何將書籍世界化為自我世界,從而建立適合自己脾性的書目。
(德)赫爾曼·黑塞 ·外國隨筆 ·7.3萬字
《戰時札記》描述的是一位投身戰爭、被迫蟄伏、重返戰場的軍事飛行員所譜寫的篇章。《戰時札記》中珍貴的歷史資料,重現了法國淪陷后保持沉寂的那段時間的社會狀況。
圣·埃克蘇佩里 ·外國隨筆 ·12.5萬字
寺山修司是一個跨界奇人,既是優秀的電影導演、演員,也是杰出的詩人、評論家和戲劇家。他執導的《再見箱舟》、《死者田園祭》被列為電影旬報年度十佳影片,并獲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他創作的《草迷宮》、《狂人教育》等成為日本前衛戲劇的代表作品。本書中寺山修司攫取生活的每個片段,將強烈的個人風格和天馬行空的思路灌注于字里行間。他以狷狂不羈的才華、風格另類的作品俘獲了包括巖井俊二、森山大道、安藤忠雄等在內的無數人。
(日)寺山修司 ·外國隨筆 ·9.6萬字
1847年,美國自然主義作家梭羅移居到離家鄉康科德城不遠,優美的瓦爾登湖畔的次生林里,嘗試過一種簡單的隱居生活。他自己搭建木屋、開荒種地、寫作看書并在森林中漫游探險!他以這項為期兩年的實驗向世人證明:美與滿足往往來自于簡單。如果不被欲望捆綁,人們完全有能力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美)大衛·梭羅 ·外國隨筆 ·16.1萬字
《詩經》是我國的一部詩歌總集,分風、雅、頌三部分,具有很高的思想成就和藝術價值,在我國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詩經》還被譯成多國文字,流傳到日本、朝鮮、越南、法國、德國、英國、俄國等,極大地影響了世界文化。本書以準確、生動、優美的圖文對《詩經》進行了詮釋,為廣大讀者消除了閱讀障礙,使讀者能夠自由地徜徉在載譽千古的經典之作中,獲得美的愉悅和享受。
柳萍 ·外國隨筆 ·5.8萬字
《柳林風聲》講述了一群小動物的故事。在地下挖洞的鼴鼠,結識了在河岸邊生活的河鼠、獾和蟾蜍。他們經歷了一系列的波折,然而彼此幫助,相互扶持,不言放棄。風波過后,大家都成為了更優秀的動物,都擁有了更美好的生活。
(英)肯尼思·格雷厄姆 ·外國隨筆 ·4.8萬字
《夢游之地》是莫桑比克作家米亞·科托的長篇小說代表作。1980年代,莫桑比克深陷內戰。身為戰爭遺民,一位老人和一個男孩將一輛燒毀的巴士當作棲居之所。他們發現了已故乘客留下的日記本,其中記敘了自己一生的故事。男孩為老人娓娓道來,日記本里的故事與現實交織、融合。《夢游之地》寫于1992年,是米亞?科托的長篇處女作。他有力控訴了戰爭遺留的深重苦難,并用高度詩意、生動的語言,創造了一種與現實緊密連結的魔幻氛圍。
(莫桑比克)米亞·科托 ·外國隨筆 ·12.2萬字
俄蘇文學經典譯著(共38冊),這套叢書還有《被侮辱與損害的》,《前夜》,《赤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等。葉甫蓋尼·奧涅金》是普希金的代表作。這部詩體小說廣闊地反映了19世紀20年代俄國的社會生活,真實地表現了那一時代俄國青年的苦悶、探求和覺醒,提出了許多重要的社會問題,因此別林斯基把它稱為“俄羅斯生活的百科全書和最富人民性的作品。”作品的中心主人公是貴族青年奧涅金。奧涅金有過和一般的貴族青年相似的奢靡的生活道路,但是當時的時代氣氛和進步的啟蒙思想、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和盧梭的《社會契約論》、拜倫頌揚自由和個性解放的詩歌,都對他產生了影響,使他對現實的態度發生了變化。他開始厭倦上流社會空虛無聊的生活,抱著對新的生活的渴望來到鄉村,并試圖從事農事改革。但是,華而不實的貴族教育沒有給予他任何實際工作的能力,好逸惡勞的惡習又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加之周圍地主的非難和反對,奧涅金到頭來仍處于無所事事、苦悶和彷徨的境地,染上了典型的時代病——憂郁癥。
(俄)普希金 ·外國隨筆 ·10.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