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托馬斯·伯恩哈德是文學獎的常客,先后獲得數十種重要獎項,包括德語文學最重要的畢希納獎、奧地利國家獎等。但他很快就對獲獎失去了興趣,拒絕接受任何文學獎項。20世紀70年代中期,伯恩哈德兩次被提名為諾貝爾獎候選人,最終評委會鑒于他對獎項的態度,決定避免去碰這個釘子。《我的文學獎》收錄了伯恩哈德9篇關于獲得文學獎的愛恨情仇、4場頒獎典禮上的講話,以及1篇退出德國語言文學科學院的自白。托馬斯·伯恩哈德對全人類咆哮,對自己搖頭,他記錄下自己獲頒文學獎和獎金的真實經歷。
(奧地利)托馬斯·伯恩哈德 ·外國隨筆 ·6.5萬字
本書以獨到的審美眼光,細細觀察作家和藝術家的創作生活,以靈動的散文語言,融會小說似的鋪敘,編織出一篇篇文筆優雅的美文。本書絕不只是一部凝結作家畢生創作心得、探討文學創作奧妙的創作論,更從生活和藝術的本源出發,以巧妙的構思、雋永的語言、精巧的文體,教會大眾讀者認識到人文、藝術,以至自然界的美到底為何物,又到底該如何感受和欣賞這些美。作者以溫暖、準確、唯美的文字,展示給我們這個世界的多彩、廣闊與豐富,喚起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世界的好奇,以及對美的不懈追求。
(蘇)康·帕烏斯托夫斯基 ·外國隨筆 ·17.2萬字
在《在黃昏起飛》中,海倫·麥克唐納匯集了她最受歡迎的文章,以及新的文章,主題包括對消失的鄉村的懷念、養殖鴕鳥的磨難以及她自己試圖入睡時的私人晚禱。在沉思囚禁和自由、移民和飛行的概念時,海倫邀請我們進入她最親密的體驗:從帝國大廈觀察鳴禽遷徙通過光之敬意,在匈牙利觀看數以萬計的鶴,在薩福克的白楊林中尋找最后的金鶯。她以清晰的筆觸寫下了野豬、雨燕、采蘑菇、偏頭痛、鳥巢的奇特之處,以及我們在觀察野生動物時發現的意外指導和安慰。作為本世紀最重要和最有洞察力的自然作家之一,這是一本關于觀察、迷戀、時間、記憶、愛和失去,以及我們如何理解我們周圍的世界的迷人和重要的書。
(英)海倫·麥克唐納 ·外國隨筆 ·15.7萬字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梭羅創作的散文集。《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畔的記錄,描繪了他兩年多時間里的所見、所聞和所思。該書崇尚簡樸生活,熱愛大自然的風光,內容豐厚,意義深遠,語言生動。這次出版采用唯美精致設計風格,針對小資白領人群,精準定位,滿足特定層次讀者的特定審美需求,填補我社外國文學名著在這一方面的空白。
(美)亨利·戴維·梭羅 ·外國隨筆 ·20.4萬字
《枕草子》是日本平安時代女作家清少納言的隨筆散文集。其內容主要是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和隨想,取材范圍極廣,包含四季、自然景象、草木和一些身邊瑣事,也記述了她在宮中所見的節會、所見到的男女之情,以及生活的感觸、個人的品味等。《枕草子》以斷片式的寥寥數語,文筆簡勁而犀利,文字清淡而有意趣。常用“以某為佳”這類句子來說明自己的喜好,有時作者會對此解釋,有時則是僅簡單地列出一串事物。日本文學界推崇本書為日本古典隨筆文學之典范,也常拿本書與紫式部的《源氏物語》相比較,將此二書并列為平安時代文學作品之雙璧,并視兩作者為文學史上兩大才媛。本書譯者陳德文從事日本文學翻譯已逾四十年。此次在我社出版,譯者專門尋找目前代表了日本研究《枕草子》的最新成果而出版的版本為底本,進行全新的翻譯,并通過注釋的方式將最新研究成果體現出來。為此,譯者對譯文進行精雕細琢,無論從文本還是從注釋,都是目前中文版本中最新的一版。
(日)清少納言 ·外國隨筆 ·13.7萬字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亨利·戴維·梭羅所著的一本著名散文集。梭羅在書中詳盡地描述了他在瓦爾登湖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過兩年多的生活以及期間他的許多思考,大至四季交替造成的景色變化,小到兩只螞蟻的爭斗,無不栩栩如生地再現于梭羅的生花妙筆之下,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書,它向世人揭示了作者在回歸自然的生活實驗中所發現的人生真諦。
(美)梭羅 ·外國隨筆 ·29.5萬字
不要絕望,也不要因為你不感到絕望而絕望。——卡夫卡卡夫卡自1910年開始寫日記,到1923年為止,這也是他一生中創作最豐沛的時期。相較于他的小說,他在日記中表現得更為坦誠、自由,讓我們得以一窺他獨特、豐富的內心世界。本書收錄了卡夫卡寫于1910年至1913年的日記。在這一時期,他記錄了與父親的矛盾、在寫作和工作之間的內心掙扎、對猶太歷史的興趣、與戀人菲莉絲的相識等。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他的靈感片段、未完成的殘稿,以及他內心全然的疲弱、孤獨。此版本以布羅德編纂德文版為底本,著名德語譯者姬健梅經典譯本。內文詳加注釋,索引標題列于目錄,收錄手稿與涂鴉,在權威讀本中走進卡夫卡的真實人生。
(奧)弗蘭茨·卡夫卡 ·外國隨筆 ·17.1萬字
1963年年底,武田一家位于富士山麓的山間小屋建成。從第二年也就是1964年的晚春,全家開始了東京與山里往返的生活,添置家具和用品,將山間小屋的內部置辦完善,也去到山下的村子、湖泊以及富士山。從1964年7月到1976年9月的十三年間,他們每年都要在這里度過若干個月。寫日記最初是丈夫武田泰淳的提議,每當來山里的時候“輪流記筆記”,他和女兒武田花也寫過幾篇,但絕大多數都是武田百合子的記錄。1976年10月,丈夫武田泰淳因病去世。這部長達十三年的生活日記在雜志連載后,于1977年正式成書出版。每日晴暖雨雪、起居三餐、鄰里家常、自然風物,武田百合子以直白簡樸又生氣勃勃的文字,將之一一記錄成文。從未想過從事寫作的她,在成為家庭主婦后初次提筆,字里行間一派天然,全無矯飾。遙遠的昭和歲月猶如一幅人間煙火的長卷,在她的筆下徐徐展開。
(日)武田百合子 ·外國隨筆 ·49.6萬字
在這本隨筆集中,羅素以其特有的清晰和幽默,探討了他的信念對社會和政治產生的影響。《贊美閑散》是一部只有伯特蘭·羅素才能完成的力作。
(英)伯特蘭·羅素 ·外國隨筆 ·5078字
1928年10月,伍爾夫以“女性與小說”為題,在劍橋大學的兩個女子學院做了兩次演講。1929年,她將演講內容整合成《女性與小說》一文發表,后來又將其修改和擴充,最終寫出了傳世名作《一間自己的房間》。本書講述了在男權社會中,女性生存的困境、歷史對女性的偏見、女性面對的共同命運以及女性貧困對其創作的影響等問題;提出女性要認清自身的境遇,積極爭取獨立的經濟力量和社會地位,獨立思考,自由生活,發揮出女性的最大優勢,成就自我。文章風趣且犀利,充滿想象力,處處閃爍著女性智慧的光芒。
(英)弗吉尼亞·伍爾夫 ·外國隨筆 ·7.6萬字
本書具有爭議性和非凡的前瞻性,探討了婚姻和性道德準則不斷變化的作用,并大膽地提出了20世紀初社會巨變所塑造的新道德觀。
(英)伯特蘭·羅素 ·外國隨筆 ·6.5萬字
《我身上有個不可戰勝的夏天》是加繆的一部散文集。創作跨度近20年(1935—1953),是加繆從青年到思想成熟期的文學實驗場。本書精選了加繆的14篇散文,在這些篇章中,加繆以阿爾及爾貧民窟的生存圖景為解剖樣本,將死亡、貧困與陽光、海洋并置,揭示了存在的荒誕性本質:生命的璀璨與腐朽永遠相互寄生,正如北非土地上永不褪色的藍天永遠籠罩著人類的苦難。同時,加繆通過對提帕薩、杰米拉等地的頌歌,展現了自身思辨的獨特性,不同于薩特咖啡館里的哲學思辨,加繆的哲學誕生于烈日炙烤的廢墟、咸澀的海風與無花果樹的芬芳之中。他在這里確立了對“世界之不可理喻的美”的絕對忠誠——不是通過理性認知,而是用整個身體去感受巖石的溫度、浪花的節奏,在感官的狂喜中達成與宇宙的短暫和解。這部作品最深刻的價值,在于它展現了存在主義最本真的形態:不是書齋里的概念游戲,而是赤腳踏過滾燙沙礫時的痛感與快感。在這部作品里,加繆也確立了自己終生的寫作母題——用對陽光的貪婪吮吸反抗永恒的黑暗,在直面荒誕中擁抱生命的熱烈。這種思想后來在《西西弗神話》中升華為“應當想象西西弗是幸福的”的著名論斷,但其根源正是本書中那個在貧民窟陽臺上凝望大海的窮青年對生命既清醒又沉醉的雙重凝視。
(法)加繆 ·外國隨筆 ·6.4萬字
《PoliticsandtheEnglishLanguage》是英國著名作家喬治·奧威爾隨筆經典。本隨筆被廣泛認為是奧威爾關于文體的最重要的文章。對奧威爾來說,文體從來不是一個簡單的美學問題,它總是與政治和真相密不可分。“所有問題都是政治問題,而政治本身就是謊言、回避、愚蠢、仇恨和精神分裂的集合體。”“當整體氛圍不好的時候,語言必然受到影響。”語言是一個政治問題,語言的潦草使用和陳詞濫調使當權者更容易故意使用誤導性語言來掩蓋令人不快的政治事實。他認為,糟糕的英語是壓迫意識形態的載體。
(英)喬治·奧威爾 ·外國隨筆 ·5560字
全書共有305段,分為類聚、日記、隨想三大內容。類聚是受唐朝李義山《雜篡》的影響,羅列生活中不同性質與類別的事物,如“山”、“海”、“掃興的事”、“高雅的東西”,涉及地理風貌、草木花鳥、內心情感、生活情趣等等,非常豐富地體現出作者清少納言細膩的觀察和審美趣味。日記記錄了作者在宮中的生活,可從中了解日本平安時代皇室貴族的生活狀態和品味素養。隨想則是對自然與人生的隨感,尤其可見作者明快、自由的生活態度。本書內附彩圖插頁。
(日)清少納言 ·外國隨筆 ·19.9萬字
“我希望你們能對這門課產生興趣,我指的是真正的樂趣,嚴肅的樂趣。樂趣與嚴肅并不沖突。我叫伊麗莎白·芬奇,謝謝。”幾乎所有的人都愛上了她,三十五歲上下的尼爾也一樣。第一次來到她的課堂,他便隱約知道,有生以來,他第一次來對了地方。二十年后,伊芬去世,尼爾繼承了伊芬的文檔和藏書。他希望能為伊芬寫一篇傳記,其結果就是這部肖像兼回憶錄以及他未能交出的最后一篇論文:關于羅馬最后一個異教徒皇帝朱利安,伊芬稱之為“一個堅持到底的英雄”。在對記憶一次次提取中,伊芬化身為作家巴恩斯所珍視的一切。人,人的記憶和被記憶,想象和被想象最終會拼接成怎樣的成品?
(英)朱利安·巴恩斯 ·外國隨筆 ·9.5萬字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亨利·戴維·梭羅創作的散文集。《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畔的記錄,描繪了他兩年多時間里的所見、所聞和所思。該書崇尚簡樸生活,熱愛大自然的風光,內容豐厚,意義深遠,語言生動。徐遲的譯文廣受讀者認可。
(美)亨利·戴維·梭羅 ·外國隨筆 ·20萬字
喬治·奧威爾可謂是20世紀最發人深省且文筆最為生動的隨筆作家之一,他以過人的精力和毫不妥協的語言,用筆和紙與其時代的偏見進行抗爭,也因此而聞名于世。本書收納作者經典隨筆《我為什么要寫作》《絞刑》兩篇。對初涉奧威爾的讀者而言,本書是一部極好的入門讀本;而對奧威爾爛熟于胸的讀者來說,《我為什么寫作》將是一部珍貴的合集。
(英)喬治·奧威爾 ·外國隨筆 ·4877字
《培根隨筆全集》是英國哲學家、文學家弗朗西斯·培根創作的隨筆集,收錄了一些議論性質的短文,涉及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倫理等方方面面,蘊含培根的思想精華,是培根文學方面的代表作,也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本書為李家真譯本。
(英)弗朗西斯·培根 ·外國隨筆 ·13.9萬字
德博拉·利維女性成長三部曲第二部:論女性與家庭生活。被《衛報》評為“21世紀100部佳作”,獲2020年法國費米娜外國文學獎。“生活崩塌了。我們試圖控制自己,保持冷靜。接著我們卻發現,自己并不想保持冷靜……”一個女人要付出多少代價,才能打破舊有界限,在一個對她不利的世界中獲得一個小角色?這是歷史上每個女人的故事——她們用自己的愛和勞動創造了一個家,結果是滿足了除自己之外的所有人的需求。在這部短小、感性、富有爭議性的紀實作品中,作家利維不僅坦誠回顧了自己婚姻破裂、母親逝世的人生至暗時刻,更思考了對女人而言什么才是有意義、有價值、有樂趣的生活。她援引西蒙娜·波伏娃、詹姆斯·鮑德溫、埃萊娜·費蘭特、瑪格麗特·杜拉斯、大衛·林奇和艾米莉·狄金森等藝術家或思想家的作品,勾勒出何為女性生活的終極自由。李翊云、珍妮特·溫特森推崇,奧斯卡影后娜塔莉·波特曼的案頭書。
(英)德博拉·利維 ·外國隨筆 ·4.7萬字
《茶與美》是柳宗悅的經典傳世之作,是其關于茶與美這一主題的散文集。在書中,柳宗悅借由茶器、茶道、工藝、繪畫等,深入探究茶的精神、美的內核,闡述收藏的法與道,批判茶道亂象,指出鑒賞器物的關鍵在于直觀。在他眼中,茶事之美是無事之美,也是終極之美。
(日)柳宗悅 ·外國隨筆 ·13.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