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夢游之地》是莫桑比克作家米亞·科托的長篇小說代表作。1980年代,莫桑比克深陷內戰。身為戰爭遺民,一位老人和一個男孩將一輛燒毀的巴士當作棲居之所。他們發現了已故乘客留下的日記本,其中記敘了自己一生的故事。男孩為老人娓娓道來,日記本里的故事與現實交織、融合。《夢游之地》寫于1992年,是米亞?科托的長篇處女作。他有力控訴了戰爭遺留的深重苦難,并用高度詩意、生動的語言,創造了一種與現實緊密連結的魔幻氛圍。
(莫桑比克)米亞·科托 ·外國隨筆 ·12.2萬字
《給青年詩人的信》,輯錄里爾克在一九〇三至一九〇八年間寫給渴望成為詩人的青年卡卜斯的十封信。這些信是里爾克對創作的思考,更是對艱難、寂寞、愛等人生問題的解答,是給予青年人的真正的精神指導。
(奧)萊納·里爾克 ·外國隨筆 ·4萬字
錢德勒可謂美式“硬漢派”偵探小說的集大成者。正如年輕的美國從垂垂老矣的大英帝國手中接過霸主權杖那樣,錢德勒筆下那位高大英俊、桀驁不馴又鐵漢柔情的私家偵探馬洛也正式取代了福爾摩斯,成為小說乃至銀幕中最深入人心的偵探形象。直到今天,在各種好萊塢大片中層出不窮的硬漢們或多或少都是馬洛的子孫。在本書收錄的5篇散文與多封長信中,錢德勒暫且將他駕輕就熟的匪幫黑話、街頭俚語擱在一邊,用理性客觀的筆觸和異常縝密的邏輯將他的“硬漢”理念清晰又通透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再沒有誰比錢德勒的論證更讓人信服了。盡情展示雄辯家風姿的同時,錢德勒依然不忘用他那招牌式的冷幽默時時提醒我們,他確確實實是馬洛的創造者。
(美)雷蒙德·錢德勒 ·外國隨筆 ·6.5萬字
1916年,安德魯斯與他的攝影家妻子來到中國,此時的中華大地正身處變革之中,并面臨日本的侵占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安德魯斯所帶領的探險隊一行受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委托,來到中國進行動物學探險考察。他們以騾馬為主要的交通工具,深入中國的西部和南部地區。途中他們進入過黑漆漆的蝙蝠洞穴,也曾嘗試在密林中獵捕神出鬼沒的藍虎。在科學考察的同時,他們還親歷叛亂,目睹了中國婦女的悲慘處境,并記錄下了當時中國的境況。作者憑借細致入微的觀察,生動詳實地描述了那個動亂年代下中國西南地區的自然與人文風貌。本書多次再版,受到文化學學者的推崇。
(美)羅伊·查普曼·安德魯斯 伊薇特·博勒普·安德魯斯 ·外國隨筆 ·14.5萬字
本書是德國作家黑塞的讀書隨筆精選集。黑塞寫書、愛書,最能知道書的魅力。他一生寫了3000余篇書評,思考讀書的目的與過程、人與讀書的關系,也分享自己喜愛的讀物。他認為讀書必須走愛之路,而非義務之路。閱讀的目的不應當是為了忘卻我們自己和我們的日常生活,而是為了重新更加自信而成熟地、牢牢地把握我們自己的生活。黑塞強調書與自我的內在統一,他的文學評論不是客觀的分析,而是經過內化后從中超拔出來的“隨感”。在這本書里,他不以學者的立場而以讀者的心境去談“讀書”,在這我們能透視黑塞如何將書籍世界化為自我世界,從而建立適合自己脾性的書目。
(德)赫爾曼·黑塞 ·外國隨筆 ·7.3萬字
我們每個人都會老去。當你年輕時忙碌于工作,是否理解父母的怪脾氣?當你年老時憂心于健康,是否接納新的自己?貝爾納·皮沃通過他筆下的主人公紀堯姆·朱魯斯,講述了八旬老人的生活故事。紀堯姆退休前是法國一家出版社的總編、老板,退休后他告別了忙碌的生活,成為“朝枚之年的巴黎青年”中的一員。他們一起旅游、聊天,一起對抗腦力衰退、吐槽病痛。紀堯姆愛上了小他十八歲的馬儂,卻仍獨居;塞普圖即將與拉斐爾結婚,卻死于新冠病毒;蓋爾米隆夫婦總是拌嘴爭吵,布拉茲奇夫婦卻溫和安靜、小心謹慎;九旬的諾娜是團隊的精神領袖——優雅、睿智、古靈精怪。小團體的幸福、信息孤島的恐慌、童年回憶的快樂、慢生活的沉醉……通過一篇篇日記般親切、輕松、幽默的文字,作者呈現了老年生活的達觀與智慧,雖八旬有余,但生活還在繼續……
(法)貝爾納·皮沃 ·外國隨筆 ·9.4萬字
《村上春樹的音樂異想世界》是村上春樹作為資深音樂發燒友,撰寫的一本以古典樂為主題的隨筆集,提供了一種用音樂療愈人生的生活方式。“如果沒有對音樂的沉迷,甚至不會成為小說家”的村上,在書中用100篇隨筆,分享了自己收藏的486張古典樂唱片。通過本書,讀者們可以解鎖村上春樹的私人歌單,跟隨村上的腳步,在音樂里獲得松弛感、治愈精神內耗。
(日)村上春樹 ·外國隨筆 ·11.2萬字
《愛丁堡筆記》成書于1879年,是史蒂文森最生動有趣也是最具私人意義的作品之一。史蒂文森出生于愛丁堡,并在此求學、生活。他本人之于愛丁堡,如同喬伊斯之于都柏林,時刻牽掛,又在有生之年始終游離。他曾經說道:“沒有一顆星有如愛丁堡的街燈那樣可愛動人。我若忘了你呀,愛丁堡,那就請讓我這只寫作的右手也不再靈活吧!”本書由一系列散文組成,從愛丁堡老城、議會廣場到新城、卡爾頓山與彭特蘭丘陵,鋪開了一幅獨具韻味的風景畫。作品既有游記性質,又穿插了社會評論,滿溢著作者娓娓道來的家鄉情愫。書中的愛丁堡是一個立體的,并極具戲劇對比性的城市——在新與舊之間,富庶與饑饉之間,廣廈與鄉野間鋪展開來的城市。在一些章節中,作者懷抱一種懷舊之情謳歌城市之美與其獨特的精神氣質,而在如“傳奇故事”等章節中,他則著重渲染了愛丁堡黑暗、陰森的一面,如嗜酒的下層階級、社會丑聞、城市邊緣之罪惡。惟有一位真正熱愛愛丁堡的淵博之士,才可游刃有余地誠實講述這一切,而不跌入批判文學的俗套。總之,這是一位愛丁堡“圈內人”的作品。本書由譯言古登堡計劃引進,并首次翻譯成中文。
(英)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 ·外國隨筆 ·4.6萬字
全書共有305段,分為類聚、日記、隨想三大內容。類聚是受唐朝李義山《雜篡》的影響,羅列生活中不同性質與類別的事物,如“山”、“海”、“掃興的事”、“高雅的東西”,涉及地理風貌、草木花鳥、內心情感、生活情趣等等,非常豐富地體現出作者清少納言細膩的觀察和審美趣味。日記記錄了作者在宮中的生活,可從中了解日本平安時代皇室貴族的生活狀態和品味素養。隨想則是對自然與人生的隨感,尤其可見作者明快、自由的生活態度。本書內附彩圖插頁。
(日)清少納言 ·外國隨筆 ·13.5萬字
日本著名作家德富蘆花隱居山村,記錄了自己“自耕自食,晴耕雨讀”的美好自然生活。全書分為“春、夏、秋、冬”四個部分,作者以優美的文筆,細膩地描繪出日本當地一年四季的自然風光——絢爛多彩的富士黎明,廣袤無垠的相模灘落霞,奇詭多變的香山飛云,縹緲迷茫的花月秋夕……這些自然景象,一經作者妙筆點染,無不意趣盎然,令人神往。
(日)德富蘆花 ·外國隨筆 ·4.1萬字
“如果紐約的人行道會說話,那聽起來就該是皮特·哈米爾。”皮特·哈米爾被許多人視為紐約這座城市的“化身”,他是布魯克林街頭之子,是紐約最后一代傳奇紙媒記者,也是殿堂級專欄作家。《紐約下城》是一部飽含個人情感與紀實文學特有的客觀記述的追憶。在書中,哈米爾漫步曼哈頓——從格林威治村蜿蜒曲折的波希米亞街道,到肉類加工廠區破舊的小巷,再到南街海港飽經風霜的鵝卵石路——他將紐約的歷史一層層展現在讀者眼前,展現這座城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這不僅是一部歷史或記錄,也是一位土生土長的紐約客為城市所寫的挽歌,他經歷了紐約發展過程中一些最具歷史意義的時刻,始終將這座宏偉而又往事紛繁的城市稱為世界上自己最喜歡的都市。
(美)皮特·哈米爾 ·外國隨筆 ·16.1萬字
中德思想文化彼此靠近的擺渡人曹衛東學術散文自選集。追溯法蘭克福學派的沿革史,繪就德國現代社會批判理論的思維圖景。在《文化間性:記憶與反思》中,以“現代性”為范疇,作者探討了我國文藝學學科及文化領導權應如何重建,大學精神和大學學術評價制度應如何建構等問題,以及在朝向現代性的過程中,歐洲社會面對的群體自我認同、法律及文化教育制度設計等方面的問題;在這些話題之外,作者還整理收集了自己近幾年代表性的閱讀札記、時事評論及文藝評論。
曹衛東 ·外國隨筆 ·17.5萬字
渡邊淳一經典隨筆作品集。作者以其獨特的視角和人生親歷為依托,選取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或謳歌母親的舐犢情深,或流露出對故鄉的眷戀情懷,或嚴厲抨擊某種社會現象,或對某種人生際遇表示撫慰或體恤,或對世間的真諦表示徹悟……堪稱一部涉及親情友情、世故人情、社會現象、自然風貌、興趣愛好的百科隨筆集。
(日)渡邊淳一 ·外國隨筆 ·8.4萬字
紀德是個真正做到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作家,《放棄旅行》擇取其游記的代表作品,紀德在其中嚴厲批評了法國的殖民政策,揭示出殖民制度不可避免的惡果。紀德的游記創作既有個人情懷的抒寫,又富有飽滿的政治熱情和誠篤的人道主義精神,在其整個創作生涯中占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譯文華彩”是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的全新書系。主題明確,分輯出版,每輯五種,配以符合主題風格的精美封面,由新生代優秀設計師周偉偉老師操刀設計。內容上,充分利用上海譯文出版社強大、受到廣泛認可的譯本資源,擷取其中的名篇成冊,第一輯的主題定為“漫游”,收錄紀德、海明威、勞倫斯、永井荷風、毛姆五位文學名家的游記文字,分別為紀德《放棄旅行》,海明威《巴黎永遠沒有個完》、勞倫斯《漂泊的異鄉人》,永井荷風《荷風細語》和毛姆《國王陛下的代表》。
(法)紀德 ·外國隨筆 ·2.9萬字
在我們還是小孩的時候,就要學習怎樣去閱讀,怎樣掌握閱讀的藝術。但是漸漸地,我們忘記了閱讀是多么神奇的過程,是閱讀搖曳著我們的心旌,讓我們從書頁中,從那些劃線和遺落的墨點中增進知性,獲得鼓舞和靈感。也許我們需要停下來,再一次學習如何閱讀,如何讀得更好。戴蒙·揚做到了這一點。在這本書中,他要帶著我們重新認識閱讀。戴蒙的閱讀充滿激情和驚奇,從海德格爾到海因萊因,從游走于灰色地帶的超級英雄到思辨的實在主義,他將帶我們走進那些世界上最偉大的讀者的內心——博爾赫斯、柏拉圖、伍爾夫——在這些杰出作家和讀者的陪伴、指引下,我們將學會如何成為理想的讀者,讓閱讀真正自由、有益,充滿樂趣,并拓展生命的邊界。
(澳)戴蒙·揚 ·外國隨筆 ·9.9萬字
這是約翰·巴勒斯出版的第一部自然散文集。正如當年的《大西洋月刊》主編W.D.豪威爾斯所說的那樣:“這是一部由一個熟悉并熱愛鳥的人寫就的關于鳥類的書——它不是一本干巴巴的鳥類目類,而是在我們面前展現出一幅幅生動的鳥的畫面。林中暮色和清新寧靜的氛圍使得這本書的讀者無法自拔,翻閱著它,有一種夏日度假的感覺。”對于生活在高度現代化的大都市的人來說,讀這本書,無異于是一次在大自然中的精神之旅。
(美)約翰·巴勒斯 ·外國隨筆 ·11.2萬字
渡邊淳一的經典散文游記。主要選取了日本北海道和東北地區的二十處湖泊,展現了湖泊早中晚各個時間段獨具特色的自然美景,描寫了湖水掩映下變化莫測的四季更替,美不勝收,讓人流連忘返。初春時節,溫柔平靜、朝霞中如夢似幻的琵琶湖;盛夏時節,霧靄彌漫、一片濃綠的支笏湖;仲秋時節,保留著原始的自然狀態、平靜高雅的塘路湖;初冬時節,湖水的湛藍與天鵝的雪白交相輝映的風蓮湖……
(日)渡邊淳一 ·外國隨筆 ·3.4萬字
作者克萊爾·奧佩爾(ClaireOppert)是大提琴家,出生在法國的一個醫生家庭,1993年畢業于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此外她還獲得了巴黎索邦大學的哲學學位,并且在法國圖爾大學醫學院接受過藝術療法教育。克萊爾·奧佩爾從1990年代開始為自閉癥兒童、失智老人、臨終病人等特殊人群演奏,她演奏古典音樂,也演奏爵士、探戈、流行歌曲、世界各地的民族音樂。她經常觀察到琴聲能夠抵達這些往往無法用語言交流的病人的心靈,為他們帶去快樂。2012年的一天,奧佩爾在一家失智老人養老院等電梯的時候遇到了緊張的一幕,兩名護士要給一名傷口化膿的病人換繃帶,因為恐懼和疼痛,病人大叫起來,并開始攻擊接近她的護士。奧佩爾拿出她的琴不假思索地奏起舒伯特的音樂,奇跡出現了,老人停止了喊叫,揮舞的手臂軟了下來,護士得以順利地給她換藥,她們戲稱奧佩爾的琴聲是“舒伯特繃帶”。受這一故事的啟發,2013年,剛剛獲得藝術治療文憑的奧佩爾與一家公立醫院的姑息治療科合作,開始進行“舒伯特繃帶”研究項目,對現場音樂的鎮痛作用進行研究,得到了醫學界的關注。本書榮獲2021年法國音樂家文學獎,已被譯為英、德、意、日語在多國出版。
(法)克萊爾·奧佩爾 ·外國隨筆 ·5.7萬字
大師們是怎樣將“趣味”玩得認真又徹底正是認真對待“趣味”的精神,讓日本人在各類“趣味”的領域發展得多采多姿。文豪們用筆記錄各種“趣味”,有的記觀戰、有的記歷史,有的寫親身體驗、有的撰小說,讓我們看大師是怎樣將“趣味”玩得認真又徹底。他們用閑適的筆觸告訴我們,“趣味”并非僅是娛樂或休閑,而是生命的另一種體現。
(日)菊池寬 富田常雄 野上彰等 ·外國隨筆 ·6.1萬字
1880年,德加《舞蹈課》與馬奈個人展的同一時期,于斯曼的《巴黎速寫》(CroquisParisiens)首次出版。作者在之中的一系列描繪,記錄了當時生氣四射的巴黎社會萬象。一系列精細逼真、濃墨重彩的寫實文學手筆,勾畫了女神游樂廳、馬戲團的宏大場面與街頭游走女人、栗子攤販的眾生相,在角落與片斷中重建了一座晦暗又閃亮的“光之城”。如同早期印象派的手筆,《巴黎速寫》打破了常規的視覺感受,移步更為細膩的官能感受和對情感色彩的捕捉,在時而華美時而猥褻的情節中偶露黑色幽默,具有濃重的悲觀主義色彩。它奠定了于斯曼在19世紀法國散文史上的地位。
(法)喬里—卡爾·于斯曼 ·外國隨筆 ·4.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