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我們只活一次,唯一的一次機會,所以,必須在我喜歡的地方生活,必須成為最喜歡的自己。一個人,一張機票,一個行李箱,能抵達很多遙遠的地方,而未必能誠懇地生活。對我而言,我并非在旅行,而是在生活。我從來都不勇敢,我只是沒有能力過我不想過的生活。我非常清楚,對于我感到不快樂或者沒興趣的事,我總是搞砸。所以,我必須快樂,我必須得到我自己真正想要的,我必須在自己喜歡的地方生活,我做不到除此之外其他一切。我還年輕,依然對這個世界懷抱幻想。
嘉倩 ·現當代隨筆 ·10.1萬字
本書是中華散文珍藏版叢書之一,收錄作者《笑》《往事》《寄小讀者》等散文精品77篇,體現了作者散文創作的輝煌與成就。正文部分完全沿用中華散文插圖珍藏版冰心散文2005年版本,封面重新設計包裝,再次展現我社這套散文叢書的品牌魅力。
冰心 ·現當代隨筆 ·14.2萬字
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二十四載的短暫人生充滿了傳奇色彩,既有宗教的神圣、政治的詭譎,又有愛情的凄美、命運的無常。住進布達拉宮,他是雪域之王;流浪在拉薩街頭,他是世間最美的情郎。他的一生是個難以捉摸的謎,也是一個永恒不朽的傳奇。讓我們走進神秘的西藏,去尋覓最深情、最真實的藏地詩佛——倉央嘉措。
李明境 ·現當代隨筆 ·9.3萬字
青春的路上,我們需要那么一點思考。我們都是好孩子,我們都已經長大。每一個在我們生命中出現的人,都是風景,就像電影,記錄在我們的腦海深處。那些深刻的人給我們溫暖,給我們勇氣,讓我們學會了愛與自持、自省與成長。每一次蛻變,都會讓我們心存感激。《我很好,那么你呢》是屬于學生、屬于校園、屬于年輕人的散文隨筆,為你呈上一個“95后”女生的萬丈青春,與你一同在燦爛的陽光里吐槽年少,感慨成長,調侃生活,還有,體悟青澀的愛情,領會濃厚的親情……
文吉兒 ·現當代隨筆 ·7.8萬字
胡適一生著述甚多,在哲學、文學、歷史學等方面都有專門著述。在胡適大量的著術中,編者取人生問題這一角度,選編了一本這樣的書,旨在使讀者通過這些文章對胡適的人生觀有一大致了解,也可從中引出些微鏡鑒。本書從人生從幼稚走向成熟再至暮年為主線索,插入人生各個階段的重大問題,共分為“樹頭銅鉦”等六節,每節標題為編者所加,這樣分類羅列的編排,其區區用心唯在便于閱讀。
胡適 ·現當代隨筆 ·16.3萬字
《雨巷》收入其詩歌,散文和詩論。其中《雨巷》以其優美、傷感、惆悵、朦朧而富于音樂美的特性,成為傳誦一時的名作。他也因此被稱為“雨巷詩人”。
戴望舒 ·現當代隨筆 ·13.4萬字
《旅行與讀書》是一本沒有圖片的旅行游記,不提供可以按圖索驥的旅行指南,卻帶有豐富的想象與畫面感。永不止步的前行者詹宏志,總是在閱讀,始終在路上。他的旅行多由讀書而起,十個推理小說般的精彩故事,猶如一場百科知識的腦內沖浪與日常哲思的馬拉松。被一本托斯卡納食譜指南引路的攤牌考驗;因盡信書而驚險萬分的瑞士登山之旅;在印度無力招架念誦著魯拜集的高明地毯商人;在南非草叢中充滿生命體驗的薩伐旅;在災難過后的巴厘島矛盾復雜的旅人心境……十場夢幻旅,別樣新人生。
詹宏志 ·現當代隨筆 ·19.9萬字
本書為梁文道先生所撰寫的散文隨筆集,是以香港《成報》文采版專欄“秘學筆記”的文字為主,談及愛情婚姻、日常生活、疾病經歷、信仰感悟、城市文化、文學藝術、歷史記憶等個人生活體驗和人生感受諸多方面。讀來清新自然,體貼入微,在淡雅簡約的敘述中往往給人意外的啟迪。
梁文道 ·現當代隨筆 ·10.2萬字
這是一本有滋有味的,關于食物和生活的散文集,字里行間充滿少女的雅趣。童年時的一碗蛋炒飯,青春時代和他吃過的烤串兒,回家時母親端來的魚頭湯,男閨蜜最擅長的油爆辣子,給親愛的人做的“最美味”煲仔飯……它們的味道、顏色、形狀,以及與之相關的人、事,隨著味蕾記憶的綻放,讓人念念不忘。文中對美食的精彩描繪,勾起口腹之欲,一段段故事和種種體驗感受,更是一場心靈的饕餮盛宴。
小云貓貓 ·現當代隨筆 ·7.5萬字
《尋找生命的感動》是著名散文家安諒先生近期推出的一部散文力作。他以極小的點切入,帶人進入廣闊的生命體驗里,在這里,沒有所謂的偉大,莊嚴,神圣,有的只是一些尋常細微甚至很可能被忽略的風景。盡管他的寫作呈現出一種輕盈之美,它又不同一般的心靈雞湯。在瑣碎細小的事物背后,可以看到作者高度的文化自覺。禪意,學識,智慧,以及一種深切的悲憫意識都在這個集子里很好的呈現出來了。同時,我們又在里面看到了一種糾纏之美,生活可能就是這樣一種糾纏。對個人經驗的珍視,對無法來得及駐足的風景的告別,對世聲燈影,浮華人間的復雜感受都糅雜在此書中。
安諒 ·現當代隨筆 ·8.2萬字
為什么我們活得那么累?為什么我們越來越茫然?為什么我們甚至開始不知道“我是誰”?我們被指責內卷,又被指責躺平;我們被販賣孤獨,又被推銷愛情;我們被推向對立,又被斥為無情……于是有人問,這代年輕人怎么了?可是,我們也想問,我們應該怎樣“正確”地生活、自由地生活?年輕是屬于閱讀、游歷和愛情的。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寶藏老師梁永安在《梁永安:閱讀、游歷和愛情》中如是說——我對年輕人有兩個建議:一,要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二,要走出自我舒適區,在新的東西里尋找人生。現近代以來,愛情Z大的要素就是女性的變化,而很多男性沒有跟上女性的思想轉變。現在很多年輕人的自由時間被剝奪了,整天“996”,兩性之間自然沒有很寬松的體驗。復旦大學教授梁永安老師從愛情、工作、自我、修養、孤獨、社交、人格、藝術、女性文化等具體十五個主題切入當下青年群體的時代癥候,期望與青年人一起突破對問題的單一認知,找到新的理解方式,體會到生活的無限可能與多元價值。跟隨梁永安,在不確定的時代,做確定的自己。
梁永安 ·現當代隨筆 ·11.9萬字
在故鄉河谷,每當滿月升起,人們就在說,聽,銀匠又在工作了。滿月滿滿的升上天空,朦朧的光芒使河谷更加空曠,周圍的一切變得模糊而又遙遠。這時,你就聽吧,月光里,或是月亮上就傳來了銀匠鍛打銀子的聲音……《月光下的銀匠》是一部短篇小說集,共收作者阿來的短篇小說13篇,包括《野人》、《槐花》、《群蜂飛舞》、《阿古頓巴》、《月光下的銀匠》、《格拉長大》等。
阿來 ·現當代隨筆 ·9.6萬字
本書精選了阿來近年來創作的散文作品40篇,反映了其行走的經歷和讀寫心得。其中,有對熟悉的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自然和人文風光的新觀察,有對在病床上經歷的點點滴滴的感悟,有對文學新的理解和自己作品新的反思。文字清新、樸素,充滿了抒情的氣質。讀阿來的小說,就像在聽他講一個個美麗的故事和傳奇;讀阿來的隨筆,則像走進他真實的生活和內心世界。
阿來 ·現當代隨筆 ·16.2萬字
《雜憶與雜寫》初版選收了楊絳懷人憶舊的文章三十余篇,作者為自己或他人的作品所寫的序文、前言,以及作者的講演、發言和有感而發的小品文等共二十余篇,這些文章讀來親切感人而又發人深省。這本增訂本比初版新增二十余篇文章,多為作者九十高齡以后所寫,長或方余,短則數百,無不體現了一個歷經世事的老人的寬厚睿智,而情感的蘊藉有致,文筆的自然天成更是已臻化境。
楊絳 ·現當代隨筆 ·11.2萬字
散文集,收有《巴西木》、《借光》、《觀魚》等30余篇隨筆散文。
李國文 ·現當代隨筆 ·9.9萬字
本書共收錄了朱自清31篇隨筆、散文,他用清雋的筆調寫看花、春暉的一月、揚州的夏日、荷塘月色,也寫白馬湖、威尼斯、蒙自,描寫父親背影的一篇更是感人淚下……其散文素樸縝密、清雋沉郁,以語言洗煉,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
朱自清 ·現當代隨筆 ·6.8萬字
朱光潛是以美學的杰出貢獻贏得廣泛聲譽的,然而他卻是一位通才,不但在美學領域取得了開創性的就,也寫下了膾炙人口的通俗讀物,尤其是他在20世紀20年代就開始寫作的知識性隨筆,更是把哲理與文采結合在一起,具有明快,樸實,清晰的特點和濃郁的精神感染力。朱光潛從小就浸潤在傳統文化中,又留學西方多年,形成了自己的美學體系。他的隨筆作品立足于中西文化的深礎之上,游刃在古今中外的知識海洋,形神兼備,理趣盎然,達到了隨筆寫作的至高境界。美與人生的結合使他的隨筆獨樹一幟。在廣博的知識與高超的語言技巧中,闡發了極具操作性的真知灼見。
朱光潛 ·現當代隨筆 ·17.2萬字
《亂時候,窮時候》是六十歲才開始識字、擺脫文盲身份,七十歲開始學習寫作的傳奇老奶奶姜淑梅,歷經一生寫就的傳奇之作,是一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平民史,是第一部草根小民、老百姓親筆書寫的亂窮中國史!文本的不可再生性,使本書注定會引起強烈關注。全書分為《亂時候》《窮時候》《家里人》三部分,講述了近百年來作者親身與聞的民國時期、抗戰時期、新中國成立后的“亂窮時代”。全書語言通俗凝練,帶有濃烈的鄉土氣息,十分好讀,篇篇精彩傳神,篇篇驚心動魄!
姜淑梅 ·現當代隨筆 ·11.2萬字
本書收錄了楊絳先生的論文七篇:《菲爾丁關于小說的理論》《論薩克雷〈名利場〉》《藝術與克服困難》《李漁論戲劇結構》《事實—故事—真實》《舊書新解》《有什么好》,另有兩篇譯者前言《〈吉爾·布拉斯〉譯者前言》或序言《〈小癩子〉譯本序》,還有一篇《堂吉訶德與〈堂吉訶德〉》比較全面地呈現了楊絳先生對她翻譯的這部名著的理解,后來該文在一頭一尾為別增加了對作者塞萬提斯和翻譯版本情況的簡要介紹之后,作為《堂吉訶德》中譯本的“譯者序”刊行。
本書是女作家廬隱與清華大學學生李唯建之間的書信集。廬隱同李唯建于1928年相識,當時廬隱已經是一位名滿天下的大作家,而李唯建當時還是一名初出茅廬的新人,書信記錄了兩人從相識到相知,從相知到相守的心路……民國時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人們表達愛的方式也產生了變化,然而像廬隱、李唯建這樣的情書作品百年內仍屈指可數。
廬隱 李唯建 ·現當代隨筆 ·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