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褚斌杰文選》著重選錄了褚斌杰教授長期以來在先秦秦漢文學研究上的一些代表性論文,主要集中在《詩經》、屈宋與楚辭、漢賦、司馬遷與《史記》、漢代詩歌諸方面,涵蓋了先秦秦漢文學歷史的絕大多數重要論題?!恶冶蠼芪倪x》內容豐富、理據充分、持論允當、富有見地,平易曉暢中乃見其厚積薄發,扎實守正中自有其真知灼見,十分有助于對文學史進行深入、專門的研究、學習。讀其書,知其人,一代學者的學術執著和情懷由此而愈加為人所追懷。
褚斌杰 ·現當代隨筆 ·17.8萬字
《書的誘惑》收入黃仕忠教授求學、讀書、懷人、尋訪文獻等的隨筆、序跋文數十篇,并“附錄”新聞報道和鄭尚憲教授為《中國戲曲史研究》所撰序言各一篇。本書所收文章涉及黃仕忠教授求學與探索學術道路上的感悟與思考、對師輩學者的追記,以及在海內外尋訪稀見戲曲類文獻的經歷與整理出版過程、日本學人近代以來在中國搜集尋訪文獻的故實等,在整體上輕松活潑的文字中,處處可見其身為學者的學術成長經歷及嚴謹求實的學術感悟,可以為讀者全面了解和認識黃仕忠教授的治學經歷與學術思想發展提供鮮活的資料,也可經由文字對黃仕忠教授學術之外的生活溫情有更多的體會。本書在寫作上既有學者的謹嚴,也有學術之余輕松愉悅的日常之思,總體內容豐富、文筆輕快,兼具學術性與可讀性。
黃仕忠 ·現當代隨筆 ·16.5萬字
“浙大中文學術叢書”之一種?!敖痫L”即肅殺秋風,以此為名,并無“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的蕭瑟意,而是帶著一股把自己從溫暖得令人微醺的在世之“煩”中擲出去,與世界和命運素面、素體相“對”的剛健。本集收錄了我十年來對當代文學的思考與評論,其中不乏考證之作,可還原歷史的當時面貌。當代文學處于歷史上最好的時代,也同時也是最需要思想指引的時代,文學與歷史的交織將處于何種程度,文學及文學評論將如何指引時代的發展,本集中的若干思考或思想的片段將給予一定的啟示。
翟業軍 ·現當代隨筆 ·21.2萬字
本書所收錄的二十九篇隨筆,是作者二十年來零散地發在各種報刊上的,長短不拘,散談文人藝事。這些文章,大體分成三組,有的是作者專題討論會上的發言,有的是課堂上的講稿,有的是師友新著的讀后感想,還有作者個人學習書畫篆刻的心得和海外見聞。書里所討論的內容,從不同角度記錄了作者各階段的學習心得,是作者對藝術認識歷程的記錄。
朱天曙 ·現當代隨筆 ·16.3萬字
本書收錄高國鏡散文80余篇。這些散文寫得大氣而細膩,有著濃厚的山野氣息和泥土氣息,富有感染力。著名作家浩然曾稱寫得:“詩情畫意和傳奇色彩,表達了非常深厚、濃烈和真摯的愛,句句都熱得讀著燙心。敢愛敢憎,愛憎分明?!编l土文學大家劉紹棠稱其作:“質樸而有余韻”。這些散文語言優美、流暢,平實中蘊育奇思妙想、構思巧妙、語境靈動;讀后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色彩鮮明,有清晰的畫面感;充滿詩性,有韻律感、音樂感、旋律感。作品娓娓道來,淳樸自然,充滿真情實感,是作者發自心靈的歌,也是時代的贊歌。
高國鏡 ·現當代隨筆 ·12.8萬字
白先勇新作!記述我的父親母親并及那個憂患重重的時代。這是華語文學大家白先勇,以血淚與至誠寫就的生命之歌,他用文字帶我們走過歷史長廊,感受民國那個憂患重重的時代。書中特別收錄作者珍藏數十年的照片,還原一個家庭的真實溫度,保存那些不被凐歿的身影。《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樹猶如此》之后,白先勇先生近年新作散文集。在書中,作者或追憶父母,或懷念舊友,或抒情感懷,或談文論藝,雖然寫的是個人記憶,根兒上卻是二十世紀中國歷史的滄桑流變。全書分三大輯。輯一:八千里路云和月——家國情懷,書寫父親、母親并及那個憂患重重的時代;輯二:姹紫嫣紅開遍——記人物,記述深交多年的師友之間的情誼往來,包括林青霞、夏志清、奚淞等;輯三:驀然回首——閱讀感懷,用六十余年的文學沉淀,講述對文字的深度理解和感知。白先勇先生用文字帶我們走過歷史長廊,看一個叱咤風云的老將軍的生命脈絡,清晰地感受民國那個憂患重重的時代。他的文字,平實之中見華美,克制之中藏深情。
白先勇 ·現當代隨筆 ·12.9萬字
本書采用以時間為線索,以文學社團、作家作品為敘述、分析重點的寫作方式,以較為豐富的歷史資料為基礎,較為系統地梳理了1908—2008年百年間寧波現當代文學的發展歷程。
范志強 ·現當代隨筆 ·18.2萬字
1989年10月2日,我在上海虹橋機場乘上中國國際航空的班機,在大阪伊丹機場著陸踏上日本。那一年恰好是日本新年號平成元年,今年(2016)是平成二十七年?!度粘H毡尽肪褪菍@二十七年間各種日常光景的隨錄。這個隨錄的隨,既是隨時隨地的隨,也是隨興隨意的隨。因為是不經意的,多是生活中親歷實事的具體描述,沒有深層文化探究,可以說是一個僑居者眼中原生態旅居生活的文字圖譜。話題比較寬泛,多止于表面的自然記敘,如同像素不夠好的圖片,浮光掠影,但照射的卻都是真實景象。某一天的某個時辰,投射在眼前的一抹光影,在我心里牽發起一絲涌動,便成為一段記錄。
房雪霏 ·現當代隨筆 ·18萬字
中國當代文學史可以看作中國文學面對西方挑戰而展開的一段歷史,它并不是在世界的現代性進程之外的“他者”,但確實也有著其自身的顯著特點。在世界范圍內的后現代論域,與后現代同時代的現代性處于一種“無法終結”的狀態,具體到中國,現代性尤其是一項未竟的事業。本書試圖揭示出當代中國文學尋求自身道路的那種精神狀態,集中了陳曉明教授近年來一直關注的主題,即當代文學與世界文學的共通性和差異性、中國文學創造性融會的文學傳統經驗與現代主義的關系、某些激進探索對漢語小說邊界的拓展,探討那些指向開創、拓展和越界的新的文學經驗,如何體現了文學的當代性,體現了中國文學的當代境遇。
陳曉明 ·現當代隨筆 ·40萬字
本書是一部長篇小說,小說以20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為背景,全書通過男主人公吳天鞋和女主人公卓美麗(溫州人)的跑鞋經歷,演繹了“溫州模式”的五字真經:“闖”“民”“創”“商”“放”。記述了主人公帶領一批年輕人從鞋業營銷人到鞋業制造人的創業故事。
魯斌 ·現當代隨筆 ·41.2萬字
本書為作者近年撰寫的系列有關中外知識人的文化隨筆精選集。不同的時代格局,不同的國事天下事,不同的知識人因立場、境遇不同,自然面臨著不同的問題與抉擇??涤袨椤⒄绿住⒘簡⒊?、王國維、賀麟、潘光旦、富特文格勒、海涅、君特·格拉斯這些中外文化名宿在大變局中的社會,既背負時代的重荷,亦無法掙脫復雜人性的纏繞,面臨抉擇,作為知識人的他們給出各自思考的同時,也做出了不同的人生選擇,呈現了迥異的精神世界與生命姿態,為世人搭建了多彩而獨特的文化景觀。
單世聯 ·現當代隨筆 ·18.4萬字
“回憶”是《過得去》的主題與基調,增訂版新增《蘇北筆記》《新街口外大街十九號》兩篇文章,回憶童年與青年時光。楊葵說,好文章的標準是“不做作”,所以只老老實實寫點回憶,真人真事,都是自己經歷的,對自己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有過影響的。楊葵出身文藝世家,1968年生于蘇北,1979年隨父母落實政策遷回北京,住在中國作家協會和中國文聯的干部宿舍,與路翎、舒群、李準等老一輩高級文藝干部比鄰而居;八十年代后期就讀于北京師范大學;九十年代在作家出版社做圖書編輯,十幾年編輯生涯中與冰心、阿城、王安憶等數百名作者打過交道。豐富的個人經歷讓楊葵的寫作不乏素材,但他謙虛節制,不作宣泄式寫作,只追求文字之美、之力量、之我手寫我心;選擇記錄的故事既非其人名聲大小,亦非與之私交深淺,只看故事有沒有意思。
楊葵 ·現當代隨筆 ·11.3萬字
本書是暢銷書《草木有趣》的姊妹篇。作者每年的每個季節都會去探訪一些有人文底蘊和歷史背景的樹木花草,這些樹木花草就像作者一期一會的朋友一樣。《草木有情》以二十四節氣為綱,以作者歷年探訪的一些花草樹木為篇名,以小品游記的寫法記錄“人與草木”之間的情感故事,如《國清寺探梅》《十八曼陀羅花館》《大理的松》《訪文征明手植紫藤》《慕田峪長城杏花》《法源寺丁香》《故宮海棠》《五月雪》等,共計60篇,配有作者手繪草木植物圖畫60幅,用唯美的圖文展示二十四節氣的生活美學,展示自然草木與人的美好相依。
殷若衿 ·現當代隨筆 ·10.2萬字
這個文集由兩部分組成,上編“驥首墨痕”是江曉原為別人的書所寫的序(入選41篇),下編“敝帚自珍”是他為自己的書所寫的序(入選34篇)。這些序言的內容主要涉及科學史、科幻、科學傳播、科學社會會、性學、文學等,既見證這些學科的發展,也交待了自己的心路歷程。作者給不少國際大牌作者或知名人物的書寫過序,這些序中的評論和觀點,成為那些作品的精彩導讀;而給親近的朋友,尤其是親炙弟子作序時,那種既要表揚,還要言之有據,不讓讀者反感的小心態度,讀者體會起來也是一種趣事。作者思前想后,得此云淡風輕的中性書名《人我書前》。
江曉原 ·現當代隨筆 ·24萬字
在芬蘭,薩米人與凍原上的馴鹿為伴,傳統吟唱世代口口相傳,源自內心的古老旋律連接起自然萬物;在澳大利亞,每寸土地都曾被原住民的祖先在“大夢時代”用點和線記錄,并在流傳下來的“歌之路”中、在現代人無法進入的時空中被反復吟唱;在冰島,大部分人仍相信精靈的存在,說起精靈就像談論自己的老朋友一樣,他們是小淘氣、童年的玩伴、樂于助人的鄰居……現代社會以外的世界,超乎想象。
吳一凡 ·現當代隨筆 ·13.3萬字
本書匯集了第十二次國際丁玲學術研討會及近年幾次相關學術會議的部分優秀論文,作者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他們年齡不同、背景各異,從各自的角度,圍繞“二十世紀中國革命與丁玲精神史”進行論述,集中展現了丁玲研究的最新成果,也從一個側面為中國現當代文學乃至社會、思想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視野。
中國丁玲研究會 ·現當代隨筆 ·31.6萬字
你或許了解,我總是有些遲鈍。就像此刻一樣,明明是你親口告訴我你將離開,我卻仍然不相信。我不能接受,原本可以日日在一起的你,就要搭上前往新加坡的船。也許我站在走廊上,站在九班門口,我會等著你。等你從對面的教室走出來,然后我們一起去吃飯或者吃冰淇淋或者別的什么。我的桌面上,兩個傻不愣噔的丫頭被強迫地穿著俗艷的民族服裝,在大理的蝴蝶泉不自然地微笑著。身后是干凈漂亮的一湖水,還有淺得不真實的山。大理的山總是那么綿延溫婉,像慈愛的母親敞開她的懷抱。
石地 ·現當代隨筆 ·19.3萬字
本書是程章燦教授關于南京的隨筆集,收入其關于南京的隨筆近五十篇。全書共分四輯,分別為佳麗地、前朝盛事、舊跡蒼蒼、王謝鄰里。作者用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卻又旁征博引的筆法,書寫了南京的名勝古跡、歷史故事、名人軼事等,古今融合,充滿趣味。
程章燦 ·現當代隨筆 ·10.4萬字
電影《邪不壓正》原著作者張北海在八十高齡時,開始書寫自己一生的故事。作者在自序中提到“什么動物早上四,晚上三”,謎底即是“人”,這本書就是他的“早上四,晚上三”。抗戰時期,父親不愿向日本人投降,母親不得已帶著幾個孩子從天津向后方撤離,跨過黃河,抵達西安,最后一家人在重慶團聚;少年桀驁不馴、被父親趕出家門,見證了臺灣五十年代光怪陸離的社會;二哥是宋美齡的專機飛行員,因飛機失事英年早逝,留下一個女兒,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張艾嘉;成為聯合國官員,在世界各地工作周游,擁有獨一無二的見聞經歷;及至暮年,重回山西老家,探尋故里人情;在風燭之年與初戀重逢。人生就是這樣,相聚一場,歡歡樂樂,然后曲終人散。這些簡潔平靜的文字含有洞明世事的豁達與幽默,也是一位老頑童留給世間最后的禮物。
張北海 ·現當代隨筆 ·8.9萬字
本書以歷史和審美的眼光,細細刻畫了燕園的湖光塔影、建筑園林、名勝古跡、碑刻雕像與古樹名木,每一處景致必然有一段或沉重或有趣或給人以啟迪的小故事,使人不僅身臨其境,更玩味良久;在刻繪燕園幽美風光的同時,也深刻地揭示了其中所蘊藏的歷史與精神內涵。只有熟悉風物景觀背后的故事,把北大(包括燕京大學及西南聯大)的歷史、深厚的人文底蘊與風物景觀結合在一起,才更能品味出北京大學的魅力所在。
肖東發 楊虎 ·現當代隨筆 ·18.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