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從家門口到南半球,十余年的尋花之旅,十余個國家,80余幅植物攝影,記錄與植物相伴的美好生活。一年四季,花開花落。看花,是對抗忙碌生活的解藥。跟著資深的看花人讀懂植物之美。從牙買加風味獨特的“阿基果”、新加坡著名的斑蘭、日本庭園里的紫珠、印度的菩提樹,到尋常生活中的金橘、草坪上不起眼的各種小草,作者呈現一個美麗新奇、生機勃勃的世界。他通過多年的行走和考證,講述植物的故事,幫助讀者認識植物如何作用于人類千百年的生活以及我們的內心世界。
李葉飛 ·現當代隨筆 ·9萬字
本書是一部關于“夢”的散文作品。科學研究表明,人一生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來睡眠,而睡眠中有很多時候在做夢。本書作者以“夢”為切入點,站在“夢境的觀察記錄者”的視角,將自己的上百個夢境以戲劇化的表現手法描繪出來,試圖探索夢境與內心世界和現實世界的潛在聯系。書中既記錄了看似光怪陸離的夢,令人費解的荒誕的夢,奇幻瑰麗的夢,也有連續出現、記憶深刻的夢……這些五彩斑斕的夢境,呈現出如春夏秋冬般四季輪轉的氣象,它們是發現真實的自己、通往內在世界的冒險旅程,也是一次感悟生活的自我對話,更是一場文化血脈基因的覺醒之旅。
翀子 ·現當代隨筆 ·16.7萬字
死是容易的,活下去才更為勇敢。“90后”M3白血病女孩,坦誠記錄患病后的重生之旅!張夸夸,一個“90后”職場女孩,看起來和別人沒什么不同。她從沒想過年輕時也可能會死,直到27歲生日那天,她被送進中心ICU搶救,醫生幾次建議家人為她準備后事。擺脫死亡很難,人生沒法一下子就變好、變順。她歷經了4次大化療、8輪維持治療。病情逐漸好轉,但人生的難題并不只有死的威脅,不是活下去就萬事大吉了。5年間,身體變差、工作停擺、婚戀無望,她的人生密布著各種困境。她講述的不僅是她的“存活奇跡”,更是她的“重生之旅”。人的一生總會遇到低谷,當你感到痛苦、絕望的時候,也許你可以從她的故事中找到解決自己困難的勇氣。
張夸夸 ·現當代隨筆 ·15.4萬字
《她鄉》是一部真正由平民女性書寫、看見平民女性生命的群像故事集。繼廣受歡迎的《在菜場,在人間》后,“菜場女作家”陳慧再次回歸人物敘事,以泥土般質樸的筆觸與月光般溫柔的凝視,講述中國小鎮女性的生活和命運。在江蘇平原的村莊、浙江小鎮的鄉下,作者目之所及的女性大多過著樸素而沉默的生活。她以篩米粒般的耐心,篩去獵奇的稗子與矯飾的秕谷,如實寫下她們的喜怒哀樂,讓她們不再是陌生的剪影,而就像是讀者身邊的某個女性長輩或女性友鄰。作者寫“她們”的故事——鄰居、朋友、顧客、同一個菜場的小販,也寫“我們”的故事——我、養母、奶奶、姑姨和姐妹……以親歷者的身份記錄下平民女性可敬、可愛、可憐、可感的多種樣子,以平等的視角記錄下生命與生活的本真。
陳慧 ·現當代隨筆 ·8.9萬字
父母是子女最堅實的倚靠。他們盼你長大,又怕你長大;希望你能乘風破浪,又擔心你被風吹雨打。長大后才慢慢明白,所謂的長大成人,其實就是你一天比一天接近天空,父母一寸又一寸地歸于土地。來日并不方長,別等,別讓“子欲養而親不待”成為永恒的遺憾。這本書收錄了史鐵生、豐子愷、蕭紅等近20位文學大家寫給親人的經典散文,飽含了他們最深沉的愛與愧疚、溫馨與離別、感恩與遺憾。
史鐵生等 ·現當代隨筆 ·9萬字
這是一部與光陰為伍的散文集,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撥動時光的琴弦,在鄉愁、節氣、風物、親情、旅途中體悟生命的韻律。叩開時光之門,撲面而來的是對歲月深情的低吟與告白,仿佛讓人聆聽到萬物本真的音色,沉思于人生百味的恬靜與澎湃。
青荷 ·現當代隨筆 ·10.7萬字
一本獻給所有精神遠足者的散文“地圖”,帶你重新定義“抵達”。收錄汪曾祺、老舍、朱自清等十余位文學巨匠的精神圖譜,匯聚近40篇經過時光淬煉的經典散文。這些智者以沾滿人間煙火的筆觸,將市井煙火與山河遠闊編織成錦繡的精神長卷。這些穿越時空的書寫,既是作家對生命本質的凝視,更是一代知識分子的精神自傳,于字里行間流淌著東方哲學特有的從容智慧。每個人都在述說:生命的要義從不在于疾行。我們所要追求的,從來不是成為最先到達終點的人,而是成為最懂得欣賞沿途風景的人。
汪曾祺等 ·現當代隨筆 ·8.6萬字
天氣越來越舒服了,我們就盡量不做沒有意義的事情!作為“人魚調查中心”的一員,我們應當橫渡太平洋,去復活節島賣雞蛋餅,或者研究亞特蘭蒂斯消失之謎,反正工作一點都不好玩,不如聊聊瑪格麗特和盾牌座紅色超巨行星的神秘生命吧,發一下午呆也行。但我最想做的其實是駕駛朋友的二手車,一路向南開到野沙灘,貝塔星人就要來了,像我這么酷的人必須拯救地球——你確定不來?那借我點錢好嗎!
趙挺 ·現當代隨筆 ·10.3萬字
《少些浮華,多些踏實》是一部散文集,匯集了《這一方水土》《期待一場雪》《這一次是永別》《山泉》《不一樣的父親》《少些浮華,多些踏實》等15部散文作品,作品中既有抒情散文,也有敘事散文,都是作者經過多年積淀創作的。
天下塵埃 ·現當代隨筆 ·5.6萬字
《蔡瀾玩樂人間套裝4冊》:《來人間,就是玩》八旬頑童蔡瀾的生活趣味美學。《心間事,舌尖解》食神蔡瀾美食治愈集大成之作。《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蔡瀾親授交友之道暢敘與金庸等友人的交往趣事。《世間萬物,總有歡喜》八旬頑童蔡瀾的人生通達之道。
蔡瀾 ·現當代隨筆 ·34.2萬字
“母親終于意識到她要失去我了,意識到我們之間的隔閡。她開始努力表現她對我的愛,可是我已經不需要了。”“我們把你當成兒子養育的”“再給你生個弟弟,好不好?”這是母親最常說的話。女孩在不被期待中長大,曾經意氣風發的父親變得嗜賭成性,期待兒子的母親在外人面前偽裝得更喜歡女孩。女孩成長的過程中伴隨了粗魯的謾罵和響亮的耳光,所幸女孩還有一段被祖母庇護的小時光。“胎記”既是被送人的三妹臉上的一道天然瘡疤,更是刻在女孩心底揮之不去的隱痛,那是重男輕女的父母留給女孩的童年陰影,原生家庭里一顆荊棘的種子。但是,女孩終究靠著自己的努力開始了新的生活,她將“賽男”改為“蘇南”,在寫作中一點點救贖自己。
蘇南 ·現當代隨筆 ·6.8萬字
《百年如花》是一部散文集,包括:《一場宿醉》《與時間無關》《中國水墨畫及文化認同》《五月槐想》《俗人飲茶》《千百年前的那樹桃花》《四十有惑》《夜深沉》《怒放的夏季》《情系果香》等共計23個散文作品,作品中既有抒情散文,也有敘事散文,都是作者經過多年積淀創作的。
柴可 ·現當代隨筆 ·3.2萬字
本書收錄了梁實秋、徐志摩、朱自清、郁達夫等中國現當代文學大家的40余篇關于孤獨、獨處的散文。他們或直擊主題,或慢慢鋪敘,書寫著自己對孤獨、對人生的思考。他們用真實又細膩的筆觸告訴讀者,孤獨并不可怕,那是直面自己、與自己相處的最佳時刻。一個人如果能夠直面孤獨,與孤獨和諧共處,他必然也有能力承擔起自己生命中的責任來,成為一個內心堅定、無所畏懼的人。
梁實秋等 ·現當代隨筆 ·9萬字
《有一種流淌的紅色》是一部散文集,包含《有一種流淌的紅色》《我的寫作觀》《重返文學圣殿》《站在文學的軸心》《飛越文學的海峽》五個散文作品,涉及文學、寫作等方面的內容,表達了作者對文學和寫作的獨到見解。
天下塵埃 ·現當代隨筆 ·1.2萬字
《蝶變女王》是一部散文集作品,主要涉及的是女性題材,包含《孟晚舟是如何蝶變成女王的》《香港“公主”何超瓊如何成長為“女王”》《兩個女人,兩種人生》三個作品,人物有現在的也有過去的,不同時期的女性都有不同的觀念。
天下塵埃 ·現當代隨筆 ·7597字
百萬暢銷書作家李夢霽全新力作!她筆下的南極是一段重寫人生坐標的冒險,也是一場沒有終點的精神遠征。她看到企鵝在暴風雪中笨拙起舞,像極了我們面對生活重壓時,踉蹌前行。她目睹冰裂處,企鵝群落無聲遷徙,明白了自然的生存法則——不過是接受變化、持續進化。她在暴風雪中,領悟沙克爾頓的精神密碼:真正的勇敢,不是征服冰川,而是征服內心的恐懼。她不是科考隊員,卻有比儀器更敏銳的感知力:在烏斯懷亞的燈塔下,她讀懂了“舊我”的沉沒;在巴雷尼群島的暴雨中,她讀懂了地球寫給人類的情書;在利馬水道的浮冰掠影里,她明白“妥協是自由最大的敵人”。她說,“人生永遠是曠野,如果你愿意,隨時可以啟程~”
李夢霽 ·現當代隨筆 ·4.6萬字
英國、新加坡、南非、北京、青海玉珠峰,五個目的地,三個大洲,一本豐盈而精彩的旅行筆記,獻給每一個熱愛“在路上”的你。繼《明天還會在路上》之后,木恩又一次提筆,記錄她的旅行見聞。在北京,她拜訪各類新興企業,領略“破圈”的智慧。在英國,她傾聽諾貝爾獎得主的人生故事,跟著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學習。在新加坡,她探訪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等機構,感受現代城市躍動的脈搏。青海玉珠峰的登山之行是一段驚心動魄的旅程,攀登的艱辛與挑戰的痛快并存。揭開非洲神秘面紗的南非之旅,又帶給她更多關于生命的感悟。以熱愛為指引,她旅行、寫作,記錄世界的精彩,也見證自我的成長。
木恩 ·現當代隨筆 ·5.3萬字
這是一本記錄了作者過往數年旅行和成長經歷的“筆記”,作者除了分享旅途,還配上了多幅手繪旅行線路圖。作者每次出游歸來,都會按比例尺繪制一幅旅行線路圖,注明時間、方向、交通工具、事由和旅伴,一部分旅行線路圖也會在本書中隨文呈現,作者至今已畫滿八個大小不一的筆記本。而更有趣的是,本書收納了7條20世紀70年代外國元首訪華的線路行程圖,也均為作者親筆繪制。最早的一張是理查德·尼克松首次訪華線路,當年8歲的作者密切關注并手繪了這位美國前總統的訪華行程圖,之后他又按照報紙上的新聞報道,記錄下那個年代多位外國元首的訪華行蹤。
蔡天新 ·現當代隨筆 ·12.1萬字
本書為旅日作家毛丹青繼《來日方長》后,創作的又一部雙語手繪隨筆集。作者著眼于日常小事,將自己三十余年來在日生活的經歷、對中日兩國文學和文化的見解、對中文和日文的關系的理解,以清新細膩的筆觸融進一段段雋永的文字中。在作者眼中,語言遠非單單用來交流的工具。語言有其本身之美,而他自身作為雙語寫作者,則能通過兩種語言體驗更多的美好——雙語讓他得以用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探索,使他得到了不同的領悟和感受;讓他能夠切身體會不同語言背景下的文化底蘊;使他得以站在雙語交匯之處,將有著不同的韻律的文化,奏成最終曲調和諧的交響樂。“雙語寫作,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換一種角度看世界,世界或許會呈現出另一種生機勃勃,另一種絢爛多彩。
毛丹青 ·現當代隨筆 ·13.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