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小窗幽記》共分為醒、情、峭、靈、素、景、韻、奇、綺、豪、法、倩十二卷,分別從修身、處世、為學、立業等角度闡釋為人準則。圖書內容涉獵廣泛、意韻深遠、極具哲思,幾百年來深受讀者喜愛。本版原文精心核校,注譯得當,版式舒朗,適合當下的讀者仔細品讀,為心靈尋以慰藉。
陳繼儒 ·古代隨筆 ·7.7萬字
《夢粱錄》是宋代吳自牧所著的筆記,是一本介紹南宋都城臨安城市風貌的著作。對宋代市民生活感興趣的讀者,本書值得一讀。《夢粱錄》不僅記載反映了許多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習俗,書中還對許多傳統習俗的來源進行了說明,有的甚至是最早的歷史文獻記載。如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但關于貼“福”字的最早記載則是《夢粱錄》。該書仿效《東京夢華錄》體例,記載南宋臨安的郊廟、宮殿、山川、人物、市肆、物產、戶口、風俗、百工、雜戲和寺觀、學校等。為了解南宋城市經濟活動,手工業、商業發展情況,市民的經濟文化生活,特別是都城的面貌,提供了較豐富的史料。該書不僅詞匯豐富,口語色彩較濃,還記錄了大量的名物詞,為語言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語料。書中伎樂、百戲伎藝、角觝、小說講經史諸節,為宋代文藝的珍貴資料。
吳自牧 ·古代隨筆 ·6.3萬字
吳自牧 ·古代隨筆 ·4.9萬字
《菜根譚》,是一部融合了儒、釋、道思想,以心學、禪學為核心,集人生智慧與修身養性于一體的清言小品集。以“菜根”為書名,取“人常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寓意人生經歷錘煉磨礪才能造就完美的品德和才識。書中以亦駢亦散的文字手法,格言警句的表現方式,闡述了洪應明對修身、處世、待人、接物等的深刻理解與認識,書中既主張積極入世、心懷天下的進取精神,又宣揚親近自然、悠游林泉的隱逸旨趣,同時也提倡參悟禪機、空靈清凈的超脫境界。對于愛好中國傳統文化的讀者來說,可以從此書中獲得為人處世、修身養性、職場生存技能等方面的有益啟示;對于企業經營者而言,可以通過它了解選拔人才、經營企業的理念,以及如何提升管理者修為的實用指導。
孫林譯注 ·古代隨筆 ·23.2萬字
《游山日記》被林語堂稱贊為“日記模范”,并專門撰寫五千字長文《〈游山日記〉讀法》,一一指出其妙處,大加推崇。是書共12卷,前10卷稱“天香隨筆”,即舒夢蘭在嘉慶年間居游廬山一百日中所作日記;后2卷稱“天香手稿”,為期間所作詩賦。日記正經中雜以詼諧,行文如行云流水,幽默而不流于尖酸,洵為上乘小品,上乘幽默。現以上海圖書館藏嘉慶十年刻本為底本,參考相關文獻進行點校,排為簡體字,以便讀者。書后并附原刻本序言及1936年版中周作人序、林語堂《〈游山日記〉讀法》、周劭跋等,讀者于此可知此書來龍去脈及精妙趣味之所在。
(清)舒夢蘭著 于淑娟整理 ·古代隨筆 ·9.1萬字
《幽夢影》是清代文學家張潮所寫的隨筆體格言小品文集,可以說是古典版的心靈雞湯。作品采用簡潔的格言、警句、語錄形式,表現哲理思考或生活情趣,在經傳、史鑒、詩文之外別立一體。對中國古代智慧思想感興趣的讀者,本書值得一讀。《幽夢影》主要著眼于以優雅的心胸、眼光去發現美的事物,可以說是求美的著作。書中沒有強烈的、尖銳的批評,只有不失風度的冷嘲熱諷。而這些不平、諷刺,其表現形式也都是溫和的。現代作家和翻譯家章衣萍曾評價說:《幽夢影》是一部“才子之書,亦大思想家之書也”。作品涉獵范圍廣博。它論花與美人,論閑與友,論書與讀書,論一般生活,日月星辰,山川景物,飛禽走獸,花鳥魚蟲,倫理道德,做人處世,大千世界一切有生命、無生命的事物,無不作為一種思想上的傳達和轉述。《幽夢影》是一部絕妙的奇書,是一部清新可愛的隨筆。
(清)張潮 ·古代隨筆 ·1.2萬字
《東京夢華錄》是宋代孟元老的筆記體散記文,創作于宋欽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想了解宋代市民生活以及當時社會發展情況的讀者,本書絕對值得一讀。該著作追述北宋都城東京開封府城市風俗人情,所記大多是宋徽宗崇寧到宣和(公元1102年-1125年)年間北宋都城東京開封的情況,描繪了這一歷史時期居住在東京的上至王公貴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會生活、經濟文化的一部重要的歷史文獻古籍。《東京夢華錄》所記述的,從都城的范圍到皇宮建筑,從官署的處所到城內的街坊,從飲食起居到歲時節令,從歌舞曲藝到婚喪習俗,幾乎無所不包。不僅可以了解當時的民風時尚,同時也能感受到宋代發達的經濟和繁榮的城市生活。《東京夢華錄》一書對徽宗政和、宣和年間汴京的漢族城市社會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有翔實的記載和詳盡的論述,為后人留下了探索那個時代汴京城里各個階層居民生活面貌的大量寶貴資料。自從它于南宋初年在臨安刊行以來,一直為人們所重視。封建社會里的文人墨客,在談到北宋晚期東京掌故時,莫不首引此書。由于其所反映的內容具有很高的社會經濟文化史的價值,該書在近代,尤其引起了中外許多從事各種專史研究的學者專家們的高度重視,他們對此書交相征引利用。人們往往把本書與《清明上河圖》視同姐妹之作,二者對于考察研究北宋城市經濟發展史的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東京夢華錄》開創了以筆記描述漢族城市風土人情、掌故名物的新體裁,為以后反映南宋都城臨安的同類著作《都城紀勝》、《夢粱錄》、《武林舊事》、《如夢錄》、《續東京夢華錄》等書所沿用。
孟元老 ·古代隨筆 ·3.6萬字
《長物志》中國重要的造園文獻之一。共包含十二卷,其中室廬、花木、水石、禽魚、蔬果等卷與造園理論及技術有較密切的關系。尤以水石一卷,備述園林中廣池、小池、瀑布的設計,以及靈璧石、英石、太湖石、昆山石登的選用;提出水與石相結合的論點,有獨到之處。由此可見,《長物志》一書中講解到的諸多內容,展示了晚明文人高雅的生活和審美趣味。
文震亨 ·古代隨筆 ·2.8萬字
《東京夢華錄》是北宋孟元老創作的追述宋徽宗崇寧到宣和(1102—1125)年間北宋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風貌的筆記體著作。全書共十卷,作者描寫了東京上至貴族、下及百姓的生活全景和都市風貌,涵蓋城市布局、河道街巷、店鋪攤肆、飲食起居、歲時物貨、典章制度、風俗禮儀等,對后世研究宋代城市布局、建筑、交通、百業、民俗、貨物、飲食、歲時、地理都有很高的價值。
(宋)孟元老著 王秀莉譯注 ·古代隨筆 ·11.6萬字
《隨園食單》系清代詩人、散文家袁枚創作的文言隨筆集。全書分為須知單、戒單、海鮮單、江鮮單、特牲單、雜牲單、羽族單、水族有鱗單、水族無鱗單、雜素菜單、小菜單、點心單、飯粥單和茶酒單,共十四單,外加一序。其作詳細記述了清代流行的三百二十余種南北菜肴、飯點和名茶美酒,對菜點的選料、加工、切配、烹調以及菜點的色、香、味、形、器都做了極其精辟的論述,被海內外美食家稱為中國歷史上的“食經”。
(清)袁枚 ·古代隨筆 ·3.5萬字
《夜航船》(上下冊)共分為二十卷,依照門類劃分為二十部,以詞條的方式進行撰寫介紹,收錄四千余條目。內容囊括天文地理、人倫考古、經史百家、禮樂典章,以及日用寶玩、植物四靈、三教九流、物理方術,廣采博收,涉及范圍廣,堪稱中國的“小型百科全書”。
(明)張岱撰 ·古代隨筆 ·26.7萬字
本書為清代文學家沈復的自傳體散文,書中分為《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中山記歷》和《養生記道》六卷,其中后連卷已遺失,現有版本為后人所續。作者用淳樸、細膩的文筆,記述了大半生的經歷,從夫妻琴瑟甚篤、繾綣情深,到朋友志趣相投、深情厚誼;從家中變故、人情世態,到困頓離合、坎坷愁旅;從文人雅興、奇聞趣觀,到寄情山水、快意人生,將歡愉與愁苦兩相對照,內容真切動人。
(清)沈復 白旆譯注 ·古代隨筆 ·9.7萬字
《菜根譚》這一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從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導我們如何面對現實人生的苦難和復雜的人際關系,從而養成剛毅堅韌、與人為善、處世恬淡的健康人格,讓我們能夠悠閑從容地度過每一天。
(明)洪應明 知書譯注 ·古代隨筆 ·9.7萬字
從體裁上來說,《澠水燕談錄》屬于筆記文中的史料筆記。《澠水燕談錄》雖然表面上是一部談謔類的悠閑之作,但實際上蘊含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判斷,是一部創作動機嚴肅、目的純正、品位高雅的史料筆記。從寫作目的上來看,與眾多宋代筆記的作者一樣,王辟之脫離仕宦,悠游林下,追憶平生經歷見聞,筆之于書,博記雜識,主要是為了“談謔”。從寫作內容和范圍來看,《澠水燕談錄》所記大都是宋哲宗紹圣年間(1094年)以前到北宋開國(960年)之間140余年的北宋雜事。內容豐富,體裁廣泛,為后世對北宋時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歷史研究,特別是對一些政治家、文學家的生平研究以及山東省的地方史研究、宋詩研究,提供了大量真實可靠的史料。
王辟之 ·古代隨筆 ·5萬字
《浮生六記》是清朝文學家沈復所著的一部自傳體散文。該散文文辭樸素,情感真摯,記敘了作者夫婦間平凡的家居生活、坎坷際遇和各地浪游聞見,前人曾有“幽芳凄三角,讀之心醉”的評語。書中內容或纏綿繾綣,或閑適淡然,或凄婉斷腸,或山水陶然。情傷處令人潸然淚下,不能自己意適處使人欣然頷首,樂在其中。語言不加雕飾,質樸清新,頗得自然之趣。白話則拓展了文言的意境,簡潔如話,卻又不失原文的優雅別致,可謂相得益彰。《浮生六記》是一部水平極高、影響頗大的自傳體隨筆,在清代筆記體文學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該書的特點在于真純率真,獨抒性靈,不拘格套,富有創造性。
沈復 ·古代隨筆 ·10.4萬字
沈復 ·古代隨筆 ·6.3萬字
沈復 ·古代隨筆 ·6.4萬字
沈復 ·古代隨筆 ·3.9萬字
《浮生六記》是清代人沈復于嘉慶十三年(1808年)所寫的一部自傳體散文,以作者夫婦生活為主線,記錄了平凡而又充滿情趣的居家生活以及漫游經歷。沈復與蕓娘的愛情感動了無數人,他們兩小無猜,深情不悔,“年愈久而情愈深”,他們生活的點點滴滴都讓我們感到溫馨、甜蜜;沈復筆下的蕓娘更是聰穎明慧,癡情一生,林語堂曾形容她:“蕓,我想,是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本書的文字清新真率,無雕琢藻飾痕跡,情節則伉儷情深,至死不復;始于歡樂,終于憂患,漂零他鄉,悲切動人。每一個讀到它的人,或許都有不同的感受,但它給予我們的卻是心靈的正能量,發現美、傳遞美,學會樂觀豁達的人生處世,讓我們相信生活無處不美。
沈復 ·古代隨筆 ·20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