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此書是大型唐人絕句選本,共收絕句一千多首。在注釋、集評和評介等方面均富特色。注釋言簡意賅;集評廣輯唐以后詩話筆記中對唐人絕句的評語,闡微抉隱;作者評介,論述警辟。
富壽蓀選注 劉拜山 富壽蓀評解 ·古詩詞 ·42.5萬字
《宋詞選》為現代古典文學研究大家胡云翼先生的代表作,是一部綜合歷代宋詞選本之優點而精選出的宋詞鑒賞集。本書內容以蘇軾、辛棄疾等豪放派詞人的作品為骨干,兼顧不同的風格流派,達到了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讀者可從中窺見宋詞豐富多彩的全貌。同時,作者對選錄詞作進行了詳盡的注釋和獨具眼光的評析,使本書成為一本權威而又通俗的經典選集。本書自1962年首次出版后多次重印,受到詞學界的廣泛好評,在大學中文系師生及古典文學愛好者中風靡一時,歷經半個多世紀而長銷不衰,對今日宋詞愛好者來說仍是參考和學習的上佳之選。
胡云翼 ·古詩詞 ·20.3萬字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生于河南鞏縣。他是盛唐詩壇杰出的詩人,與李白并稱為“李杜”。杜甫具有強烈的現實關懷,懷有民胞物與的精神,因此被世人尊為“詩圣”。他的眾多作品觸及重要的歷史事件,因此也被稱為“詩史”。這本書精選杜詩260首左右,由杜甫研究重鎮山東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教研室集體撰著,注釋準確,深入淺出,質量上乘,很適合一般讀者閱讀。
山東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教研室選注 袁世碩等修訂 ·古詩詞 ·23萬字
張鶴鳴是明代歷史上具有重要政治影響的人物,在文學創作上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蘆花湄集》是張鶴鳴一生創作的總結,不但從多方面展現出張鶴鳴的文學才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晚明社會的黑暗現實。本書不僅對《蘆花湄集》中的作品加以校對和注釋,而且借助于新發現的《張氏族譜》、出土文獻、《明實錄》和各地方志等文獻對張鶴鳴的家世和生平進行詳細的考訂,并于集外搜羅出佚詩12首、佚文40多篇。
(明)張鶴鳴 張明華 朱玲芝 ·古詩詞 ·23.1萬字
本書選取了最能代表歐陽修散文特質的“六一風神”為研究對象,比較詳細地梳理了“六一風神”的概念界說、內涵,細心考察了“六一風神”的文體分布和歷史階段,深度挖掘了“六一風神”的情感意蘊和思想內涵,并對“六一風神”的表現手法和結構藝術、語言特點與審美類型進行了詳細的論述,最后對“六一風神”的形成原因和價值定位進行了評說與界定。
卓希惠 ·古詩詞 ·21.9萬字
本書中的清初指順治元年(1644)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這段時間小說創作繁榮并獨具特征,小說刊刻近兩百部,是現存明代小說數量的總和;小說形式也多種多樣,白話、文言小說都很興盛。本書綜述清初小說的創作概況和文化生態,并以清初小說創作中的故國情結為切入點,通過對小說家代表丁耀亢、陳忱、李漁、煙水散人及小說流派代表才子佳人小說、時事小說的個案分析,點面結合來探究清初小說創作以及易代之際的士人心態。
楊琳 ·古詩詞 ·25.8萬字
《中國詩歌研究》系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集刊,內容涉及古今中外的詩歌研究。欄目設置有中國古代詩歌研究、中國現當代詩歌研究、中國詩歌理論研究、中國少數民族詩歌研究、當代海外華人詩歌研究及中西比較詩學研究、詩學史及詩學文獻研究、青年論壇等。在海內外學術界有很好的聲譽,是廣大詩歌愛好者和廣大師生的重要參考書。
趙敏俐主編 ·古詩詞 ·20.2萬字
《中國詩歌研究》系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集刊,此為第十三輯,分為“辭賦研究”“古代詩歌文獻與文本”“古代詩歌研究”“詩歌理論研究”“當代詩歌研究”“青年論壇”六個欄目,既關注了學術史和詩學文獻的總結整理,包括極有價值但其它刊物很難包容的譜錄類成果;又關注了年青學者的重要研究成果,是文學研究者特別是中國詩歌研究者和廣大詩歌愛好者的可選讀物。
趙敏俐主編 教育部省屬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主辦 ·古詩詞 ·29.8萬字
中國的古典詩歌,是中華民族進行傳統“詩教”的主要載體。鑒賞古典詩詞,可以跨越時空與古代的賢人智者對接心靈體認、交流思想情感,可以提升人們的藝術素養和人文素質。本書立足于中國詩歌傳統,深入淺出地談論了鑒賞中國古典詩歌的諸多話題,介紹了涉及中國古典詩詞的重要體式、構成要素、表現藝術、人文情懷、鑒賞方法等內容。全書共九章,每一章節均提供一定的經典詩歌鑒賞練習與思考題。各部分相對獨立又彼此聯系,結構嚴謹、內容科學。
河南省職業技術教育教學研究室 ·古詩詞 ·21.9萬字
《唐詩三百首》編成于乾隆年間,全書共選五七言古近體詩三百一十首為八卷,或作六卷。附錄有作者小傳及原序。其編選著眼普及,所選各詩皆膾炙人口的名篇。這些名篇音韻和諧,易于誦讀,言近旨遠,耐人尋味,文辭清麗,不難解會,特別適宜教授童蒙。自其問世以來兩百余年間,成為刊布最廣、發行量極大的圖書之一,一向有多個注釋本流行。本書以蘅塘退士本為底本,并參考他書,作品編次依舊,對每篇作品悉加注釋點評,作者名下新撰詩人小傳,并附作者作品索引,以饗讀者。
(清)蘅塘退士選編 ·古詩詞 ·20.9萬字
《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和騷體類文章總集。全書以屈原作品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襲屈賦的形式。其運用楚地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和風土物稱等,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辭》。《楚辭》開創了中國浪漫主義文學詩篇之先河,是繼《詩經》之后,對中國文學最具深遠影響的一部詩歌總集。
許松華 ·古詩詞 ·24.5萬字
《南宋詞史》點面結合,以線貫穿,既從歷時性方向揭示出了南宋詞史階段性的發展過程,也從共時性角度展示出了每一階段詞壇豐富多元的審美形態,既從深度上推進了南宋詞史的研究層次,也從廣度上拓展了南宋詞史的研究領域。
陶爾夫 劉敬圻 ·古詩詞 ·21.9萬字
楚辭是我國春秋戰國時代楚文化的結晶,它是繼《詩經》后我國古代又一部具有深遠影響的詩歌總集。楚辭不但是漢代賦體文學的根祖,而且還主宰了四百多年兩漢文學藝術思潮,給予了中國文學藝術極大的影響。現在我們能見到的最早的《楚辭》注本是王逸的《楚辭章句》,本書《楚辭全譯》即以《楚辭章句》為基礎,注譯了其全部作品,另外還增補了賈誼著名的《鵩鳥賦》《吊屈原賦》兩篇辭作。本書譯文,為了準確多采用直譯;注釋則擇古今學者合理解釋而從之,言之有據。
黃壽祺 梅桐生 ·古詩詞 ·20.9萬字
《宋詞三百首》在參考前人成果、顧及宋詞發展脈絡以及現代人的審美需求等要素的基礎上選編而成。書中所選詞作既有出自大家之手、流傳千古的名篇,亦有不見錄于一般選本的遺珠,是目前宋詞選本中最為全面的作品之一。因詞萌芽于隋唐之際,成型于晚唐五代時期,所以本書酌情收錄了唐、五代時的佳篇名作,以示其源流變化。書中所選詞作或寫景抒懷、表達人生感悟,或贈別懷人、敘寫情愛相思,或詠史懷古、抒發愛國豪情。或詠物寄興、表現壯志難酬……較為全面地展現了宋詞的總體風貌。
(清)朱孝臧 思履 ·古詩詞 ·33.9萬字
《納蘭詞》是納蘭性德所的詞作合集,主題涉及愛情、親情、友情、雜感等方面,塞外江南、古今風物盡收其中,詞風清麗雋秀、幽婉頑艷,頗有南唐后主之風,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極其特殊的地位與影響力。本書精心匯集了納蘭性德《納蘭詞》的古本手稿,結合原文、詞譯、評論賞析、注釋解疑,輔以情真意切的原畫,以圖釋文,唯美唯真,為廣大讀者傾力奉上一代才子筆下中國古典詩詞的絕美與情韻。
(清)納蘭性德 ·古詩詞 ·23萬字
宋朝,那是一個跌宕多舛又詩性差微的時代!無數文人士子,或徘徊小徑,把酒貨昏。癡情欲絕總難了;或獨上江樓,山河望斷,西風征雁總關情;或風調兼程,歸期難料,夢里不知身是客……他們欄桿拍遍,挑燈看劍,情何以堪;淚灑江湖,夢斷征途,故園難返。宋詞,承唐詩余韻,開一代新體,成就了那個時代獨特的文化風景!《與大宋詞人秉燭夜語》選取了37位宋朝著名文人進行創作,與《和大唐詩人對酒當歌》相比,采取了與之相反的寫作路徑,新意倍增:尤其采用了第二人稱手法,似與古人正面對話,娓娓而敘,侃侃而談……讀來,有親切感,有現場感,輕風雅韻,意深情遠。
趙斌 ·古詩詞 ·23.3萬字
唐朝,那是一個呼喚天才、造就奇才的時代!是夢想的力量喚醒了無數文人士子志存高遠,心懷天下,馳騁四方。江湖有酒,廟堂有夢,鄉愁在路上,風雅在詩中!詩人們一路走來,唐風浩蕩,詩意飛揚。詩歌不再是文人的專利,詩歌走進了平頭百姓。一時間,華章迭現,錦句璀璨,成了一個朝代撼古耀今的盛世標志,成了一個民族輝煌燦爛的不朽記憶。趙斌著的《和大唐詩人對酒當歌》選取了50位唐朝詩人,品人品詩,品閱那個不可復制、早已遠去、又令人夢繞魂牽的偉大時代,既有學術價值,又可快意閱讀,行文流暢,意蘊流美……
趙斌 ·古詩詞 ·25.9萬字
本書是尚永亮教授的國家級精品課程視頻公開課《唐詩藝術》首次結集修訂版。用講座的形式,以詩歌藝術手法為金線,對浩如煙海的唐代詩歌進行了串講。分唐詩特點概說、聲律論、立意論、結構論、語言論、比興論、剪裁論、情景論、言意論、技巧論、時空論、詩畫論等十一講。解讀精到而不故作高深,征引廣博而無瑣碎之嫌,深入淺出,可為大眾學詩之津筏。
尚永亮 ·古詩詞 ·22.9萬字
本書收錄的納蘭容若的詞,是對他一生情感的真實寫照。書中所附原文、箋注、典評等欄目,從多角度將詞作的主題思想、創作背景、詞人境況以及詞作的意境、情感全面地展示出來。同時,同詞情詞境相契合的人物畫像、山水景物以及情景圖等,通過多種視覺要素的有機結合,達到“詞中有畫,畫中有詞”的藝術境界。輕輕翻開這本書,透過近二百首婉麗雋秀、明凈清婉、感人肺腑的小令長調,仿佛能看到那個擁有著絕世才華、出眾容貌、高潔品行的人站在那里,散發著一股遺世獨立、浪漫凄苦的氣息,華美至極,多情至極,深沉至極,孤獨至極。一個才華橫溢、欲報效國家而早早離世,一個因愛而陷入愛的旋渦中掙扎的多情男子,都塵封在這本《一生最愛納蘭詞》里。
(清)納蘭性德著 聶小晴編著 ·古詩詞 ·21.2萬字
王國維說:“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文學也,而后世莫能及焉者也。”詞又稱“曲子詞”“曲子”,它的產生、發展、創作和流傳都與音樂有著密切的關系。詞的起源較早,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間,從《詩經》《楚辭》及漢魏六朝詩歌里汲取營養,大約到中唐時期引入了文壇,發展成為固定的文學樣式,唐末五代時期開始流行,到了宋代,進入了全盛時期。唐末五代時期,有了一批專長填詞的作家,詞的體裁形式和表現技巧也成熟起來,五代末期趙崇祚所編的《花間集》可稱為這一時期詞作的集大成者。這些作品基本上都是為青樓女子和教坊樂工而創作的,愛情相思、離愁別恨,幾乎成了詞的主題。
(清)上彊邨民 王景略評注 ·古詩詞 ·48.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