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李杜”,是中國詩歌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李白的詩歌以豪放、飄逸著稱。其詩才之縱逸,思想之超曠,藝術之自然天成,為歷代讀者所折服。熊禮匯教授評注的《李白詩選》,精選李白詩歌一百六十多首,配以簡明準確的注釋和專業精彩的解讀,對于讀者領略李白詩歌的內容和風格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出版以來,頗受讀者歡迎。
熊禮匯評注 ·古詩詞 ·10.1萬字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蘇軾齊名,并稱“蘇黃”。這本詩選是現代著名學者潘伯鷹的著作,作者精選黃詩一百五十余首,加以注釋講解,對黃詩的藝術特色和成就的分析非常精辟。
潘伯鷹選注 ·古詩詞 ·6.8萬字
本書是一本對《詩經》的現代解讀,是一本不甘于淹沒在浩瀚書海中的書。《我生之初尚無為:詩經中的美麗與哀愁》每章都有詩文、注解、翻譯、闡釋、引申等內容。《我生之初尚無為:詩經中的美麗與哀愁》的作者不拘泥于對詩文字面的理解,更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簡單賞析,而是以一種風格獨特、感情豐富的散文隨筆,配以優雅、古典的精美插圖,去描繪“詩”中那一幕幕唯美、動人的歷史畫卷,去領略詩中的美麗與哀愁。
辛然 ·古詩詞 ·11.7萬字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城紀。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來的天才詩人,他非凡的自信、傲岸的人格和灑脫的氣度,充分體現了盛唐士人的時代性格和精神風貌。他的詩歌創作充滿興發無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浩瀚的氣勢、壯美的奇景,又有風神情韻與明麗意境,被后世譽為“詩仙”。本書選取李白詩集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配以簡明的注釋和評析,以便閱讀。
沈文凡 孫千淇選注 ·古詩詞 ·9萬字
這是一本以美為標準的唐詩精選集。全書收錄了更具意境,更適合當下讀者閱讀的唐詩作品,并配以注釋,讓讀者省去甄選的時間,直接閱讀到優美有深意的唐詩作品。一本書讀完中國最美唐詩。
顧非熊 ·古詩詞 ·8.8萬字
本書以唐宋詞人的風花雪月和經典詞作為線索,通過對唐宋詞人及其膾炙人口名篇的趣味化解讀,講述了著名詞人與詞背后那不為人知的故事,常有知人論世之語。同時,作者結合這些詞人的身世背景、性格學養、情感經歷等方面,來探尋唐宋詞藝術的發展與演變及詞中蘊涵的人生哲理。
陳清華 ·古詩詞 ·7.6萬字
本書選取了《紅樓夢》中具有代表性的、能夠充分體現人物性格特點或者是情節的,內涵豐富、寓意深刻的詩、詞、曲、賦、歌謠、謎語、酒令、聯額、對句等,用十二支曲中的“終不忘”“恨相遇”“惜落花”“嘆無常”“聰明累”“好事終”“終身誤”“觀世事”“感聚散”作為章節名,對每篇文字都做了細致的解讀,包括精確嚴謹的文字詮釋、真實可信的背景介紹,同時又進行了精彩紛呈、引人入勝的藝術分析,幫助讀者更好地體會小說中詩詞之美和詩詞之趣,同時也能更準確、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故事情節。
美芹 ·古詩詞 ·11.5萬字
龔自珍被譽為中國古典詩壇的殿軍。在清王朝大廈將傾的前夕,他早已感覺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氛,眾人皆醉,唯我獨醒,詩作遂充滿憂郁、沉痛與悲天憫人的情懷,讀之如目睹當年的社會景象。而其清奇多彩、洞燭先機、識見超絕處,尤為世人所激賞。本書通過解讀點評其詩詞文章,展現詩人的思想歷程、心靈軌跡和豐富的時代背景,投射出龔自珍獨特的思想魅力和人格魅力。文章舉凡詩人軼事,詩詞賞析,均能做到深入淺出,啟人心智。
王鎮遠 ·古詩詞 ·10.4萬字
俞陛云幼承家學,在文學上有很高的建樹,尤其精于詩詞。為給家中孩童講授詩詞,俞陛云從五千年瀚若星河的詩詞名篇中精選部分篇目,細細品講詩詞的韻律、句眼、意境之美。引領孩子在閱讀、背誦詩詞之余,品味詩詞中優美協調的韻律,淡雅流麗的語言,清雋高潔的品格,至純至真、如夢如幻的意境。
俞陛云 ·古詩詞 ·7.1萬字
詞的創作極盛于兩宋,歷代宋詞的選本眾多,清末朱彊村(上彊村民)先生編選的《宋詞三百首》以量多、面廣、精辟等特點成為其中的經典,本書即是近現代詞學大師唐圭璋先生對《宋詞三百首》的箋注。書中的注解部分詳盡扎實、明白曉暢;評箋部分集歷代詞評,全面廣博;還包括每一位詞作者的生平小傳和相關評品。這些內容不僅能讓讀者理解和欣賞宋詞,更能領略到唐圭璋先生對宋詞的獨到心得,感受這位詞學大師的文化風致。
(清)上彊村民編 唐圭璋箋注 ·古詩詞 ·15.2萬字
本書是寫給孩子的詩詞教育書,分“詩篇”和“詞篇”兩冊。一種全新的詩詞解讀方式。摒棄傳統的字、詞、句意解釋為主要內容的詩詞講解模式,通過“場景、感情、詩(詞)人、意象、格律”等五種元素,逐一解析詩詞知識。每章講透一個知識點的同時,還會選一首經典作品進行解讀,讓初學者輕松學習詩詞專業知識,領略詩詞魅力。一種通俗易懂的講述方式。用搭積木的方式講解詩詞創作過程,用封“班干部”的方式介紹歷史上那些著名詩(詞)人,用口訣的方式讓孩子理解韻腳,有典故、有歷史、有人物、有知識,讓你“談笑間”看穿海量詩詞。
野狐貍 ·古詩詞 ·12.8萬字
本書共收錄唐代至清代的詞作62首,其中唐五代7首、北宋21首、南宋金17首、元明6首、清11首。每篇文章均由詞作解讀和詞意圖組成,圖文并茂,文字解讀鞭辟入里,詞意圖畫中有詞。
沐齋著繪 ·古詩詞 ·5.3萬字
《花間集》為中國詞史上第一部文人詞總集,歷來被奉為倚聲填詞的鼻祖和典范。后蜀趙崇祚編輯,收錄溫庭筠、韋莊等18位花間詞派詞人的代表作品。每首詞均有注釋及韻文翻譯,為《花間集》普及讀物的精品。
(后蜀)趙崇祚集編選 曹明綱譯注 ·古詩詞 ·18.7萬字
唐詩之美,在于有情。本書按照友情、鄉情、宦情、江山情、古今情的順序,從“我是誰?”“注釋”“譯文”“這首詩好在哪兒呢?”“課堂小彩蛋”“你還可以知道更多”六個方面,對每首唐詩進行抽絲剝繭般的解讀,并以賞析圖輔以漫畫圖的形式生動、有趣地呈現出來,讓孩子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感悟唐詩的美好,領略唐朝詩人的家國情懷。
蒙曼 ·古詩詞 ·9.3萬字
《詩經》中古老的故事和情懷,至今仍有新鮮溫度。“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人面桃花相映紅,古詩里的婚姻,如畫一般美好;“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那方距離雖然咫尺可見,卻是遠在天涯,伊人之美氤氳如煙,若即若離,穿越千年之后依然鮮活如初;“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歲月靜好,現世安穩,這般洗練如白描的誓言,真是最動人的愛情表達。
陳思思 ·古詩詞 ·9.1萬字
本書依照中國傳統詩詞文化游戲“飛花令”的行令規則,精心選取了70余位詩人的101首含有“秋”字的經典古詩詞,每首詩詞后均配有相應的注釋、簡析、背景和名家點評,帶領讀者在書香墨海之間開啟一場唯美動人的詩詞文化之旅。本書編排合理,圖文并茂,是一本融知識性、審美性、文化性于一爐的大眾類文化讀物。
素心落雪編著 ·古詩詞 ·6.2萬字
慧極必傷,一言道不盡納蘭心思;情深不壽,一生品不完容若才情。“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納蘭性德的詞清麗婉約,獨具特色。傳世的《納蘭詞》在當時社會就享有盛譽,為文人學士高度評價。時人云,“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可見其詞的影響力之大。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價他說“他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清)納蘭性德 ·古詩詞 ·4.8萬字
以歷史與詩詞為主線,選擇中晚唐這一歷史時期,圍繞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白居易、元稹、杜牧、薛濤等歷史人物,將他們之間的同志之道、朋友之情以及恩恩怨怨,放在這一時期出現的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牛李黨爭等大的歷史背景下,從個人視角去還原和挖掘這些文化人身上真實的細節,以及他們身上所散發的人性光芒。
獨秀山 ·古詩詞 ·14.8萬字
這套叢書一共十八本,從香、酒、琴、棋、劍、塵、月、竹、杖、花、石、雪、僧、美人、山水、書史、金石這十八個方面將古詩詞集結成冊。分類思路來自明代陸紹珩《小窗幽記》中的一句:“香令人幽,酒令人遠,茶令人爽,琴令人寂,棋令人閑,劍令人俠,杖令人輕,麈令人雅,月令人清,竹令人冷,花令人韻,石令人雋,雪令人曠,僧令人淡,蒲團令人野,美人令人憐,山水令人奇,書史令人博,金石鼎彝令人古。”本冊以描寫金石的詩詞為主題,選取中國古典文學中關于時人對自己或友人收藏的金石器物進行描摹的一些詩詞,以觀古人品鑒風雅、賞玩舊物之美,還能看到古人對前代流傳下來的文人墨寶或筆觸的珍視之情。
張逸塵編著 ·古詩詞 ·2.3萬字
本書以“詞與情”為主題,共分兩輯,解讀了李清照、朱淑真、張玉娘、吳淑姬等16位宋代女詞人的詞作,并結合時代背景和個人生平,深入探究了她們豐富的情感世界。輯一以“天上陽春日,人間漱玉聲”為題,賞析以李清照為首的宋代四大女詞人的作品,體味她們在歷史風雨中的悲歡離合。輯二以“釵頭遺舊夢,幽詞寄三生”為題,講述了魏夫人、楊妹子、唐婉、驛卒女、戴復古妻等才女的傳奇故事,感受詞作中的深情與豪壯。
蘭泊寧 ·古詩詞 ·9.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