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老舍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和語言大師,著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等頗具分量、雅俗共賞的經典作品,也留下了豐富的文學理論普及讀物,如《和工人同志們談寫作》《老牛破車》《寫與讀》等。《老舍談寫作》精選其關于寫作的論述,從寫作的基本原則、寫與讀的關系,語言的運用、描寫的技巧、結構的方法等方面,深入淺出地闡述“如何寫作”這個主題。對于初學寫作或希望在寫作方面有所進益的讀者來說,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老舍 ·文學理論 ·13.4萬字
《當代文壇點將錄》共五卷,收錄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為文壇名家或傳主的親友,或同被寫的傳主關系密切。他們寫出的關于某一名家的創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對于了解被寫名家的創作與生活均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可以滿足一般讀者對著名作家的窺私欲。
李春風 何鎮邦 李廣鼐 譚好哲 ·文學理論 ·13.4萬字
《批評批評家:艾略特文集·論文》收錄了艾略特從1917年開始到1961年間的9篇評論文章和演講稿。這位在文學界享有極高聲譽的評論家有著獨到的眼光,對眾多文化現象進行了評論,如對文學批評的運用的論述,另外他還評價了對他產生巨大影響力的若干作家,并強調了接受真正的教育的重要性。
(英)T.S.艾略特 ·文學理論 ·13.4萬字
本書以對比語言學、語料庫翻譯學及譯者風格研究理論等為基礎,采用實證方法對莎士比亞的四部戲劇(《哈姆雷特》《李爾王》《奧賽羅》和《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粱實秋和朱生豪漢譯本的語言特征進行了定量描述和定性對比研究。研究視角包括詞匯密度、句長、特色詞、高頻詞等詞匯特征以及“被”字句、“是……的”結構等句式、文化意象等。研究充實了以語料庫為基礎的文本特征和譯者作風格描寫范式,證明了兩位譯者的現有風格定論,深化、細化和完善了他們的譯者風格體系。書中涉及的語料庫對比研究方法也有助于語言接觸及影響規律等研究。
張威 ·文學理論 ·13.4萬字
本書主要輯錄了章太炎先生的《國學概論》和《國學講演錄》兩部作品。先生精辟論述了國學的內涵以及研治國學的方法,對各時期學術發展的特點、代表人物、著作都有精湛、獨到的評價。《國學講講演錄》是章太炎先生晚年的治學心得,內容系統精煉、深入淺出,行文典麗古雅,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國學進階的最佳指引作品。
章太炎 ·文學理論 ·13.3萬字
知識是枯燥的,故事是有趣的。把知識巧妙地融進有趣的故事,讀故事時習得許多知識,無疑是最理想的學習方法。《文心》就是這一成功方法的典范。夏丏尊、葉圣陶二位先生憑多年教學經驗,用《文心》里的32個故事,講解了“關于國文的全體知識”,平易近人,寓教于樂,多年來受到無盡讀者的贊譽。加入吳浩然先生民國風插圖,形象再現民國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現代讀者不僅能借此書輕松愉快地學習讀與寫的知識,且能“身臨其境”地了解民國。
夏丏尊 葉圣陶 ·文學理論 ·13.3萬字
本書以英國維多利亞時期作家伊麗莎白·蓋斯凱爾的小說為研究對象,重點關注了她的三部代表作《克蘭福德鎮》《北方和南方》和《妻子與女兒》,通過敘事學理論和文化政治批評視角,深入發掘了蓋斯凱爾在作品中如何為建構維多利亞時期女性地位所做出的努力,而同時又表現出相當程度的保守性;指出了作者生活與其虛構作品之間的密切關聯:生活中的蓋斯凱爾在性別意識形態立場上的不確定性使她的作品隱含著難以擺脫的、不同程度的保守特質,導致作品中不斷出現敘事的兩重性,這些兩重性也深刻反映出維多利亞時期敘述女性地位與力量這一文化議程所面臨的重重困境。
陳禮珍 ·文學理論 ·13.3萬字
宮廷文化貫穿于唐五代詞的發展始終,對詞體發生史的建構有重要意義。本書從詞的起源問題切入,以唐五代不同發展階段為橫斷面,探討宮廷文化與唐五代詞的發展演變關系,具體論述了五個問題:隋代初唐的宮廷文化與詞體發生的準備、盛唐的宮廷文化促進詞體的形成、中唐的宮廷文化使詞體呈現過渡性特征、晚唐西蜀的宮廷文化奠定了詞體的基本范式、南唐的宮廷文化促成了五代詞的興盛。唐五代詞以宮廷文化為主要題材,具有鮮明的宮廷文化屬性。反之,宮廷文化不僅催生了詞體,還有力地促進了唐五代詞的發展定型與繁榮,進而迎來宋詞的大盛。
孫艷紅 ·文學理論 ·13.3萬字
李春風 何鎮邦 李廣鼐 譚好哲 ·文學理論 ·13.3萬字
意象及其相關論題(如“意”與“象”、“興象”、“氣象”等),是構筑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核心范疇和基礎問題,也是進入并真正理解中國傳統文學藝術審美特性的根本途徑。本書分別從字源學考辨、中國古代傳統意象觀、唐詩意象構成特點、重要作家意象創作分析以及在敘事學和現象學維度下重新審視意象等多角度、多層次展開研究,既有對前輩學術成果的繼承和借鑒,也有研究者自己更深入的考辨和全新的闡釋。
熊開發 李彩霞 朱小寧 張平 ·文學理論 ·13.3萬字
知識是枯燥的,故事是有趣的。把知識巧妙地融進有趣的故事,讀故事時習得許多知識,無疑是最理想的學習方法。《文心》就是這一成功方法的典范。夏丏尊、葉圣陶二位先生憑多年教學經驗,用《文心》里的32個故事,講解了“關于國文的全體知識”,平易近人,寓教于樂,多年來受到無盡讀者的贊譽。本次《文心》再版,加入吳浩然先生民國風插圖,形象再現民國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現代讀者不僅能借《文心》輕松愉快地學習讀與寫的知識,且能“身臨其境”地了解民國。
本書內容出自李歐梵教授受邀為北京大學第三屆“胡適人文講座”所做的五次講演。李歐梵教授回歸到中國現代文學和比較文學研究的一個傳統題目——中西文學關系或者中西文化關系的研究,用自己的思想史方法把文本和文化史連在一起。首先嘗試厘清現代、現代性和現代文學或者說現代主義三者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勾勒出現代主義的歷史和文化背景的輪廓。進而通過四個專題——晚清文學中的烏托邦想象、1930年代中西文壇的“左翼”國際主義、維柯—薩義德—朱光潛的人文主義遺產,以及臺灣的“學院現代主義”——來探討中國現代文學如何接收和處理西方現代主義所帶來的“現實的焦慮”,今天我們又能從20世紀的歷史種繼承怎樣的遺產以應對新的危機。
李歐梵演講 席云舒錄音整理 ·文學理論 ·13.3萬字
本書是作者以新世紀以來的陜西詩人及其創作為對象,所寫的詩歌論評文章的結集。其中既有對陜西詩歌過去60多年發展的綜論,也有對陜西從“50后”到“90后”的幾代詩人與詩作的專論。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在概述陜西詩歌近60多年發展的基礎上,分論新世紀以來沈奇、閻安、周公度等代表詩人的詩歌創作;“下篇”在概述新世紀以降,陜西“80后”詩人詩歌創作概貌的基礎上,分論秦客、子非、袁源等“80后”和“90后”代表詩人的創作實績。全書以相當篇幅關注“80后”詩人的創作,以開放的態度對新世紀以來陜西詩歌的新生力量給予大力肯定和揄揚,對陜西詩歌乃至西部詩歌的發展寄予厚望。
宋寧剛 ·文學理論 ·13.3萬字
陳忠實的長篇小說《白鹿原》已經成為中國當代文學的經典之作。這部小說的誕生和推廣,與人民文學出版社的何啟治息息相關,他是《白鹿原》的組稿人、責任編輯和終審編輯。何啟治與陳忠實交往了幾十年,在上世紀70年代末就向陳忠實約寫長篇,這才有了之后的《白鹿原》。本書收錄了何啟治回憶陳忠實和《白鹿原》誕生的文章,以及《白鹿原》審稿意見,以及關于它出版后引起的爭議和討論,對研究中國當代文學史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礎上新增了作者發現的陳忠實先生親筆寫給作者的23封珍貴的信,以及一位殘疾作家趙凱與作者關于《白鹿原》的對話。
何啟治 ·文學理論 ·13.3萬字
李春風 何鎮邦 李廣鼐 譚好哲 ·文學理論 ·13.2萬字
宗白華先生是中國現代美學的先行者和開拓者,被譽為“融貫中西藝術理論的一代美學大師”。本書精選宗白華先生20篇美學論述,全新編排,內容從宏觀的文藝美學理論,到具體的藝術分析;從東方的書法、詩歌,到西方的雕塑、戲劇……涉及美學的方方面面。全書文辭典雅,富于詩情畫意,將“美”娓娓道來,讓每一位渴望美、渴望自由安寧的現代讀者,在靈動的文字里充分感受藝術的魅力,走進美的世界,提高審美品味,尋回內心的詩意與純真。
宗白華 ·文學理論 ·13.2萬字
本書采用記者問答式的新穎結構,和三國人物對話,以此揭開三國時期的很多史實及三國人物的內心世界,通過對話內容給讀者揭示不同于演義的真實的曹操、劉備、孫權等人以及國家興衰滅亡的歷史規律,能給今天的人們有所啟發和收獲。
史宗義 ·文學理論 ·13.2萬字
裴多菲·山陀爾(1823—1849)是十九世紀匈牙利著名革命愛國詩人,享譽世界詩壇。本書以全新視角展示詩人短暫的革命人生和在詩歌創作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全書由三部分組成,通過理論分析、闡述和點評,以虛實結合的方式,再現了一位革命愛國主義詩人真實、高大的形象。在思想意義上,裴多菲及其詩歌創作集中體現出高度的民族民主革命精神:在藝術創作上,裴多菲以豪放、清新、明快、細膩的詩風著稱,極富藝術感染力,對后世產生巨大影響。
馮植生 ·文學理論 ·13.2萬字
19世紀40年代以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引發了鄉村的巨大震蕩,鄉村變革隨即面臨一系列難題,而中國的脊梁人物——鄉村建設的先賢梁漱溟、費孝通和盧作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都自覺地投身這一歷史巨變的過程。他們帶著“中國向何處去”的總論題,積極地探索中國鄉村的出路。在這一脈絡中,趙樹理占據了不容忽視的位置。本書要討論的是,雖然趙樹理的聲名主要來自他的文學成就,但作為中國鄉村問題持久的關注者、參與者,其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透過趙樹理及其作品,我們可以看到舊中國鄉村崩潰的必然性,也可以看到中國革命給農民和鄉村帶來的實質性變化。尤為可貴的是,趙樹理的作品深刻地觸及中國鄉村變革,尤其集體化實踐中的深層問題。因此,重新審視趙樹理的人生歷程及其文學世界,對于當下中國的鄉村治理和建設仍不無借鑒意義。
高明 ·文學理論 ·13.1萬字
李春風 何鎮邦 李廣鼐 譚好哲 ·文學理論 ·13.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