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作者多年從事布爾迪厄的研究與翻譯。布爾迪厄是法國著名的哲學家,他試圖以索緒爾為基點發展一種“普遍的文化理論”,探索一種有關文化實踐的理論,并得出這樣的結論:只有當分析超越了傳統的對立關系及二分法,超越了由此造成的視野的局限性之后,理論的發展才會成為可能。布爾迪厄覺得只有從這一立場出發,才能建立一種對古典社會理論的批判。本書對布爾迪厄的文藝社會學進行了深入分析,是一本優秀的文學理論著作。
劉暉 ·文學理論 ·36.8萬字
本書綜合運用歷史學、文化學、民俗學、語言學、比較文學、文本細讀、人文地理學、文化人類學等研究方法,遵循“文化還原”和“雙重發現”的探索路徑,對兩湖現代文學文本、傳統典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三重參證,雙向考察地域文化視野中的兩湖現代文學創作和兩湖現代文學中的地域文化書寫。作為整體感覺文化區的兩湖現代文學,在歷史敘事、武陵地域、中部地域及東部地域書寫方面,內蘊熱心向洋、九死未悔與冷眼觀世、逍遙自適的張力性精神結構,兼采古今中西文化資源,具有獨特的審美意義與思想價值。
劉保昌 ·文學理論 ·53.7萬字
本書在解讀古代希臘“政治諧劇”詩人阿里斯托芬時,試圖超越古典學者們慣常的“微觀歷史決定論”的解讀方式——以每部諧劇上演前后的歷史狀況為理解阿里斯托芬每部諧劇時的決定性的導引性線索。認為阿里斯托芬與蘇格拉底的分裂是智慧與哲學的分裂。就像墨子在中國先秦思想家群像中是一個異類那樣,阿里斯托芬在希臘古典時期思想家群像中也是一個異類?!鞍偌覡庿Q”的本質在于文化大轉型,在于對話者之間的思想關系。本書立足相關古希臘文本,主要從“思想史”視角討論了阿里斯托芬對于教育、戰爭與和平、泛希臘主義、神義論等論題的回應,并初步討論了阿里斯托芬劇作中體現出的“命名學”的基本情況。
陳國強 ·文學理論 ·12.3萬字
《全宋詩》的重出誤收研究,本質上屬于文獻考證的范圍,強調言必有據、多聞闕疑、廣羅文獻、甄辨真偽。從傳統考據學的研究方法入手,大體多為個案研究和散論性質。怎樣把這些個案散論結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建構一個合理的框架,綱舉目張,條分縷晰,有理有據,結構完備,既融通自然,又具備多向拓展研究的衍生空間,是一個值得深思熟慮的問題。故本書采用綜合分析的方法,把關注點放到對重出誤收整體特征的觀照和分類屬性的闡釋。力求以類見體,以例為用,使理論推演和實例分析自然融合,相得益彰。
朱騰云 ·文學理論 ·25萬字
本集收入作者研究俄蘇文學批評家的兩部專著?!读袑幬乃囁枷肱c當代》是作者主持的“八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研究成果,1997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盧那察爾斯基文藝理論批評的現代闡釋》是作者主持的“九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研究成果,2001年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這里選了作者撰寫的《導論:盧那察爾斯基其人》、《上編:盧那察爾斯基的文藝思想》,《中編:文藝批評家盧那察爾斯基》
程正民 ·文學理論 ·31.6萬字
本書收入作者30余年來所撰寫的蘇軾研究論文22篇,從多個角度對蘇軾其人其文進行了立體化的研究。第一編“個性論”探討蘇軾幽默詼諧的性格與超然思想;第二編“人生觀探論”考察蘇軾的婦女觀,君臣觀,貶謫辭、謝表與軍事思想;第三編“科技活動探論”關注蘇軾的科技活動,尤其是對蘇軾與醫學文化展開深入研究;第四編“‘蘇?!粶y”考察蘇軾的松情結、與文同的交游,以及對“窮而后工”說、陸贄的繼承與超越;第五編“俗文學探論”探討蘇軾詩文中的敦煌佛影、“廣告意識”,蘇軾與“說參請”“說諢話”的關系,以及元代貶謫劇、清代王士禛對蘇軾的接受。
慶振軒 ·文學理論 ·30萬字
詞之文體形式于兩宋時代登臨審美顛峰,而詞話作為與之密切關聯的理論探究之果實,也從萌芽至發展、豐富至成熟,留下完整的歷史圖譜。該著從美學視角對兩宋詞話進行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辯證研究,運用現代文藝學理論對兩宋詞話的代表性文本予以描述和詮釋,并綜合西方美學的相關觀點進行比較與印證,進而給予價值評價并作出相應的理論歸納,著力立足于辯證理性和歷史理性相統一的立場提出美學新見,由此使歷史與邏輯、抽象與具體的方法論得以統一。
顏翔林 ·文學理論 ·18.5萬字
洪亮吉是清代的樸學大師,又是乾嘉文壇的巨子,以詞章考據著稱于世。本書從要素論、本體論、功能論、創作論四個方面闡述了洪亮吉的詩學理論。結合洪亮吉的文學活動、思想個性和創作心態,對其詩歌題材進行分類研究,揭示其詩歌創作的藝術成就和審美風貌,進而把握其詩風演變的軌跡,借以管窺乾嘉學者型詩人創作的典型特征。對洪亮吉的其他文體創作及學術研究進行評析,將其置于乾嘉文壇的背景下衡定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邱林山 ·文學理論 ·17.2萬字
本書從詩歌創作和藝術批評兩個角度,探討了杜甫詩歌對宋詩的影響,梳理了宋代杜詩藝術批評的主要內容,并提出諸多新見?;谒未姼韬驮娬摰奈谋荆緯娼沂玖怂未姼鑴撟鲗W杜的階段性及其特征,探討了杜詩對宋代詩歌創作的影響,以及宋人學杜的成就和局限;并從詩歌成就、藝術淵源、體裁特征、主體風格、對仗、用典等不同方面,系統總結了宋人對杜甫詩歌藝術的體認,從而較為細致地勾勒出宋代杜詩學發展的基本情況和主要特征。
左漢林 李新 ·文學理論 ·20.7萬字
本書將對新舊文學關系的考察植入立體的社會網絡中,從晚清民初的啟蒙思潮談起,通過考察新舊文學與報刊市場以及舊體詩詞的刊印傳播,將社會生活新舊雜糅,交融互滲的復雜性展現出來。在此基礎上,辨析了文言與白話、新文學與舊文學、傳統與現代之間頗為復雜的關系。
尹奇嶺 ·文學理論 ·17.7萬字
本書以宋詩在北美的跨文化傳播為考察對象,以學術史梳理、話語分析為基本視角,以北美漢學界的宋詩研究成果之發展史、研究領域、主要特征、研究方法為論域,通過對大量散見于專著、學位論文、期刊中的英文文獻進行搜羅、整理與研究,深入全面呈現北美漢學界宋詩研究的基本概況、傳播規律、研究范式、名家名著,并揭示其對當下中國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借鑒意義。北美漢學界主要從宋詩類別、宋詩“自我”、宋詩“因革”、宋詩與政治、宋詩與佛道關系五個方面予以探討,呈現出鮮明的研究特色,即強調還原歷史文化語境、擅長中西比較、注重跨學科考察、極為擅長文本細讀,為中國學者提供了域外之鑒。
萬燚 ·文學理論 ·16.6萬字
本書首次提出“非常態人物敘述者”的概念,具體是指一種特殊敘述者,它主要由智力、精神、心理、道德、形態、狀貌等多個方面與正常態的人存在較大差異和區別,并且已經參與到故事進程當中的一個或者多個相對具體和形象化的人物來擔任。本書主要針對20世紀中國文學中引人注目的癲狂型、癡呆型、幽靈型和比擬型這四個非常規形態的人物敘述者類型展開專門探討和深入論析。這是在取法和借鑒國內外學術界關于敘述者、不可靠敘述(者)、敘事交流、非自然敘事等研究理論的基礎上繼續進行思考與探究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它可以為人們分析、解讀乃至審視、理解富有魅力和創造性的20世紀中國文學提供一種新穎獨特的思路、角度和方法。
洪麗霽 ·文學理論 ·29.3萬字
本書旨在以卡波特小說的早期(20世紀40年代)、中期(50年代)、鼎盛期(60年代)、晚期(70至80年代)四個階段的創作特征為研究對象,在文本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倫理學、心理學、新歷史主義批評、消費主義等理論,對四個階段代表作品和小說的總體創作特征進行解讀,試圖以獨特的視角來呈現卡波特小說創作的發展軌跡。該書既是卡波特小說的學術研究專著,也是介紹卡波特其人其作的入門讀物。
杜芳 ·文學理論 ·16.7萬字
本書所載,是作者從浩如煙海的中國古籍里所擷取的一些堪稱童話的愛情故事。這些故事,或講述人神之戀,或講人鬼之情,主角或神或妖或鬼,事跡亦幻亦真;故事或講述對愛情的然諾或背棄,或講歷經磨難而獲得愛情的奇遇,抑或偶入仙境與仙女的結緣,等等,極富想象色彩又充滿著哲思。為了便于讀者更好地閱讀和欣賞這些久遠的愛情故事,本書對一些有礙閱讀或理解的字詞進行了注釋。同時,為了讓讀者更好地把握和欣賞,作者在呈現每一個動人的故事之后,又加上了作者自己的解讀或評析。相信讀者朋友通過閱讀,更能深切地體會到這些愛情故事包含的微笑與心酸,快樂與哀婉,激動和感慨,體會到閱讀優美愛情童話故事的馨香與溫情。
唐瑛 ·文學理論 ·21.1萬字
《玉臺新詠》是一部以收錄宮體詩為主的文學總集。長期以來,學者在此書的成書問題上存在著諸多的爭論,如關于其成書時間、編撰動機乃至編撰者等均分歧嚴重。此類文獻層面的紛爭,不但制約了對《玉臺新詠》進行深入研究的步伐,而且對宮體文學、南朝文學研究也產生了負面影響。鑒于此,我們依據前人提出的話題及該書的實際情況,將《玉臺新詠》成書問題劃分為八個專題加以系統考察,即《玉臺新詠》的編撰者、編撰動機、成書時間、編撰體例、錄詩標準、書名含義,《〈玉臺新詠〉序》釋讀以及《玉臺新詠》成書其他可疑現象。研究中,在對以往成果進行全面回顧的基礎上,嘗試對這些長期以來存在爭議的話題或令人疑惑的現象給出合理的解釋。
黃威 ·文學理論 ·15.8萬字
本書是對晚清時期(1840-1911)中國人所作的海外竹枝詞的研究,以歐美部分為主。書中追溯了唐代以來的竹枝詞傳統和海外竹枝詞的源流,考察了晚清海外竹枝詞的研究情況及存在的問題,重點研究了吳樵珊、斌椿、陳蘭彬、袁祖志、張祖翼、潘飛聲、王之春、潘乃光、張芝田、張煜南等十位作者的作品。作者對失傳的文獻做了鉤沉,對主要作品做了考校和箋釋,清理了一些相關的史實。在意義方面,作者力求超越近代化研究模式,從中西差異和跨文化交流的角度,對作品做出符合實際的重新闡釋。
尹德翔 ·文學理論 ·24.6萬字
在中國文藝思潮的發展進程中,湖南文學起著或引領或傳承或追逐的作用。湖南文學,在經世濟用的文化語境中,寫實文學始終很強勁;在湘楚文化的血液中,一直具有浪漫主義的風韻和情懷;在文學的審美表現中,女性作家具有勇于探索的獨特品格;在男性作家的作品中,女性意識構成了另類的文學風景。湖南現代主義文學呈現出蓬勃姿態,但湖南文學的后現代意識則是若隱若現?!叭嫠乃痹炀土撕嫖幕牡赜蛐蕴卣?,十里不同音、同音不同義的語言風格催發了湖南區域(湘域)文學異樣的品格與風情。
羅璠 ·文學理論 ·26.8萬字
吳偉業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詩人、戲曲家、書畫家,他創作的一系列長篇歌行體詩歌被譽為“梅村體”,以沉雄博麗、哀感頑艷的風格奠定了其在長篇敘事詩領域的地位、吳偉業寫詩之余,兼及戲曲,創作了傳奇作品《秣陵春》和雜劇作品《通天臺》《臨春閣》,抒發了朝代更替之際的黍離之悲和內心之痛,可備一代心史。本書從吳偉業戲曲方面的交游出發,分析其戲曲作品的內容和敘事方式,在對戲曲文本進行細讀的基礎上,分析其“梅村體”詩歌創作與戲曲創作之間的關系,并對其戲曲理論進行了梳理。
楚萍 ·文學理論 ·17萬字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和消費文攜手改變了文學的觀念,為新文類的出現打造了全新的文學場。一方面,網絡寫作呈現出迥異于傳統紙媒文學的創作、傳播、接受和評價方式,從宏觀上為文學發展開辟出新的路徑;另一方面,網絡寫作提供了新的話語資源和言說方式,這可以從網絡新文類的大量寫作實踐中得到驗證。
唐小娟 ·文學理論 ·22.8萬字
本書特別關注和盡量發掘中國俗文學傳統中具有文化異質性和理論普適性的獨特文學意識,運用事實還原、問題定性與理論闡述相結合的方法,著重研究了中國雅俗文化傳統、中國傳統敘事文學思想中的“史外史”觀與內視審美追求、“演”與“義”等虛構與創造意識的形成、文學接受觀中的“意解”論與“自我化”意識、俗文學價值理念中的“權教”觀、俗文學中另類意識形態的表達與解構性等重要問題。
彭亞非 ·文學理論 ·25.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