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延安文學是現代中國文學史上一種較為獨立的文學形態。延安文學現代性也是體現了一定人文關懷和啟蒙色彩的,是一種復雜化存在。其形成經歷了一個動態過程,是在歷史發展中予以歷史地形成。后期延安文學中的現代性呈現有其自我超越性品格,也堅定了其自身因信仰而來的現代性色彩,這是基于信仰和趨于信仰的文學延安文學作為一種客觀的歷史存在,對其在還原和反思觀照下的重構也應是一種敞開的存在,并在不斷探究中凸顯其當代性價值。
袁盛勇 ·文學理論 ·26.7萬字
當代西方文論有效性辨識問題是近年來中國當代文藝學研究集中討論的問題,也是影響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發展與理論建構的重要問題。該著從理論與現實的角度,對西方文論話語反思與中國當代文論若干問題展開研究,主要內容包括馬克思主義經典文藝思想中國化當代化研究的問題、當代西方文論反思研究的知識論路徑與方法論立場問題、文論“失語癥”與當代中國文論的價值重估、原創推動問題、中國當代文論中的后現代主義話語批判問題、“中國經驗”與當代中國文論話語體系構建問題等。相關研究論述在學界產生較大反響,對當代中國文論話語體系構建研究具有一定的啟發。
段吉方 ·文學理論 ·22.3萬字
北方草原文化與長江文化、黃河文化一樣,以其獨具特色的內涵與力量,支撐、涵養了浩瀚流遠的中華文明,造就了古代北方草原文學的別樣風采。本書以《詩經》中體現西北草原地域文化精神特質的作品入手,至以北方草原為題材而籠罩一切的清代草原文學而終,上下求索,全面系統地探究了草原文化精神和草原審美情感、追求、特點在文學作品中的種種表現,進一步明確對樸野之美、自然之美、和諧之美、英雄之美、陽剛之美、世俗之美、融合之美的執著追求是古代北方草原文學、美學的主要構成,從而在一個側面上豐贍了中國古代文學、美學的探索天地。
溫斌 ·文學理論 ·31.3萬字
《人文》學術輯刊由河南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編輯,《人文》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社會效益第一。《人文》以人文關懷為中心,突出學術原創性與新知傳播,注重實證研究,鼓勵綜合創新,力圖融通各學科,探討各種學術思想和歷史文化問題,展示中國思想學術界新成果?!度宋摹妨帪閷W術界提供一個優質學術成果發表平臺。文章以學術文章(論文)為主,也發表歡迎思想學術隨筆及其他形式的學術文章。另設“對話”“學林”“札記”“書札”“書評”等欄目,以求多形式、多層面地反映學者們的研究成果。
《人文》編輯部編 ·文學理論 ·25.6萬字
《中華文學史料(第七輯)》結合2019年、2020年兩次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年會的近百篇論文,根據參會作者的意見和論文的質量情況,從中精選了數十篇論文。這些論文,既能體現“中華文學”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又能體現“中華文學史料”研究的廣度與深度,以及中華文學研究的未來方向與可能性。
劉躍進主編 ·文學理論 ·25.5萬字
“結構性創痛”集中表現在衰老的第四年齡階段,本書以當代英語小說家瑪格麗特·勞倫斯、金斯利·艾米斯、芭芭拉·皮姆、多麗絲·萊辛、瑪格麗特·福斯特、西婭·阿斯特利、J.M.庫切、保羅·奧斯特、戴維·洛奇、菲利普·羅斯、梅·薩藤的與老年書寫緊密相關的作品,分析衰老與創痛的關系。
鄧天中 ·文學理論 ·25.5萬字
北大荒文學主要是指整個黑龍江的鄉土文學。對北大荒文學形象從蕭紅傳統的蠻荒到拓荒者的家園意識,再到二次創業中北大荒民間希望,北大荒文學創作體現出意識形態統攝下的革命話語;以史家的態度走進歷史現場,凸顯以奉獻與犧牲為基本內涵的北大荒精神,揭示人在意識形態話語下褪變性的艱難成長。作家以報告文學來觸摸新生活的脈博,彰顯時代精神力度的大美,萃取生命激情。堅守日常生活的寫作成為作家的精神立場。北大荒作家的寫作呈現出現實主義姿態,“主旋律”作品的集中亮相和對本土文化的認詞成為他們的普遍選擇。傾心尊嚴的書寫,在平淡無奇的生活中流瀉詩意的瞬間,傾聽“天籟”的救贖與自贖。堅守田園的寫作折射的“胡子”文化和傳統美德,呈現北大荒鄉土生活的影像。由鄉土書寫進入民族靈魂是北大荒獨特的文化審美品格,呈現出多元共生的文化形態。
車紅梅 ·文學理論 ·28萬字
女性地位是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尺之一。民國幾十年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女性的法律地位在這一歷史時期卻逢遇了千年未有之變局。本書首次把民國女性法律地位之嬗變與中國現代文學書寫及二者的“互動”放到整個社會歷史政治文化變遷的大環境中進行系統考察,對民國時期傳統鄉土社會、都市空間、蘇區及解放區女性法律地位的嬗變與中國現代文學書寫的關系進行了全面爬梳,以此探究民國女性法律地位、生存狀態改變的歷史進程及其對文學創作的影響,以及文學對這一歷史進程的作用。本書是法律條文、歷史材料和文學文本的一種互文性考察,從女性史、法制史的角度重新審視并解讀了一些被以往文學史忽略的作家作品,對文學史上的一些經典作品也進行了新的闡釋,勾勒出一幅民國女性法律地位變遷的現代文學圖景,從而獲得對文學的新的闡釋空間和對這段歷史的新的理解,對當下社會女性生存狀態也具有觀照意義。
章敏 ·文學理論 ·25.5萬字
本書結合周代歷史思想文化大的背景,對《詩經》的內容與形式進行了多方面思考和研究,對先秦至漢代的《詩》學史方面的種種問題特別是其中的《毛詩序》的作期、作者問題,通過梳理考察傳統文獻記載并結合新發現相關考古資料的研究,從而獲得了一些新的認知。
王洲明 ·文學理論 ·22萬字
明清江西人讀“四書五經”很用功,但他們在文學創作上成就并不高,甚至思想有點迂腐。明代江西詩學和文論的曙光是陽明心學帶來的。湯顯祖的“重情”文學思想,就與陽明心學關系密切。清代的江西詩學,講究詩歌的字法、句法、篇法。文字獄對江西文人有一定影響,如南康人謝啟昆,任職期間因查辦文字獄不力,影響了他一生的創作和治學路向。進入晚清,憂患意識是近代文學批評的主旋律,文廷式、魏元曠等的憂時傷亂之作,就是這一時代風潮的反映。這一時期有不少總結地域性文論思想的編著,如郭子章撰《豫章詩話》、裘君弘撰《西江詩話》十二卷等,對我們今天撰寫地域文學史、文學思想史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吳中勝 ·文學理論 ·27.9萬字
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有很多關于災害的作品。這些作品記敘了自然災害的恐怖場景、人們困苦的生存狀態與痛苦無望的心態,記錄了多種抗災、救災及防災手段,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本書以文學為本位,采用災害學、歷史學、民俗學等多學科交叉的方法,對古代文學的災害書寫進行了宏觀考察,總結了其中藴含的可貴的民族精神,對當下精神文明建構有重要意義。
王煥然 ·文學理論 ·25.3萬字
本著作以“轉型”為關鍵詞,聚焦中國當代科幻小說轉型過程中的典型現象,重點文類特征及文本個案,勾勒中國當代科幻小說的歷史發展及轉型圖景,力圖從歷史脈絡中考察、把握科技與人的關系、工業現代性美學、外來影響及中國性建構等當下科幻創評前沿問題,為中國當代科幻小說研究做出基礎性的學理貢獻。
詹玲 ·文學理論 ·25.3萬字
本書收錄陳眾議教授多年來文學原理方面的研究文章,根據內容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為“古今因緣”,多為理論性文章,如“悲劇與戲劇”“傳統與時流”“情節與主題”等,下編“遠近雜譚”,多為單個作家的研究和評論,涉及中國當代作者莫言、賈平凹、張煒等,以及外國作家博爾赫斯、帕慕克、略薩等,理論研究和作家作品研究相得益彰,宏觀與微觀結合,是陳眾議教授多年文學研究的代表作論文集。
陳眾議 ·文學理論 ·25.2萬字
本書立足現代性視野,深入細致地梳理了20世紀西方文本詩學存在形態及演變軌跡;在此基礎上,探究了各形態文本詩學的基本理論主張及其相互間復雜關聯,并進一步剖析了當下中國文本詩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態勢。本研究對于深入探究當代西方文學理論、規范當下中國文學研究極具啟發價值,能夠有效避免“脫離文本、直奔主題”的不良批評之風。
董希文 ·文學理論 ·27.7萬字
本書以明末清初“易堂九子”之一曾燦為研究對象,對其生平經歷、著述、交游情況、詩歌創作、詩學主張及其所編大型詩歌選本《過日集》進行全面梳理與考察。力圖以曾燦個案研究為契機,揭示作家的生存狀態、人際關系、創作實績以及相關著述的文學史意義和精神品格,并回應、解決相關的學術問題。
王樂為 ·文學理論 ·25.2萬字
本書以文學與人類學為視域,從大文學和整體人類學出發,通過歷史文獻和事象雙重文本,分析20世紀上半葉中法之間的話語關聯史,以呈現該時期中法兩國圍繞重大話語展開的思想交流與人員交往。作者選擇了兩組不同傾向的話語,即偏向觀念史的話語和偏向學術史的話語。前者包含“科學”與“實證”、“群學”與“國家”兩組概念,后者包含“社會”、“民族”、“歌謠”與“民俗”四種學域。從法國角度看,本書依次選擇了孔德、涂爾干、莫斯和葛蘭言等四位學者。他們或為法國年鑒學派之先驅,或為該派三代學者之翹楚,深刻地影響了19世紀末至20世紀上半葉的法國社會科學研究。在中國實踐中,本書依次選擇的個案有蔡元培、劉半農、20年代中國留法生群體、莫斯的中國學生(以凌純聲和楊成志為代表)和楊堃等,他們都曾與上述法國學者構建了間接或直接的話語關聯。
佘振華 ·文學理論 ·23.4萬字
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說部叢書》規模宏大,作品有324編之多,時間從1903年至1924年長達22年之久,是清末民初諸多《說部叢書》中的佼佼者,體現了小說界革命的巨大實績。本書首次對商務版《說部叢書》324編作品展開全面而系統的敘錄,這是頗富創新性的研究工作。本書分英國、法國、美國、俄日以及其他國家與地區對每部作品的作者(著者與譯者)、諸種版本、章節目錄(全錄或摘錄)、序跋(全錄或摘錄),以及其他相關文獻如評述、作品廣告等信息展開敘錄,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
付建舟 ·文學理論 ·27.4萬字
本書主要包括三大模塊:一者為成因研究,揭橥朱熹佛禪因緣生成的歷史語境及其佛禪思想的復雜性與矛盾性;二者為表現研究,分別檢討朱熹文學思想、詩文創作、語錄體散文與佛禪各個層面千絲萬縷的聯系;三者比較與影響研究,縱向比較與橫向聯系交叉并行貫穿于朱熹文學與佛禪種種關系的探討中,力圖以之深刻揭示朱熹文學與佛禪之關系的獨特性及宋佛禪流變在文人心理的投射與影響。
邱蔚華 ·文學理論 ·25.9萬字
本集收入作者研究巴赫金詩學的兩部分成果?!鞍秃战鸬奈幕妼W”部分2001年曾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鞍秃战鸬脑妼W”部分是文化詩學研究的擴展和深入,收入作者研究巴赫金整體詩學、語言詩學、體裁詩學、小說詩學、歷史詩學、社會學詩學等方面的論文。
程正民 ·文學理論 ·27.4萬字
針對學界關于西陵詞人的群體性質、詞史定位等爭議,本書基于大量新文獻的發掘和整理,對西陵詞壇的群體構成、選本系統、創作風貌、詞學主張進行了深入考察,從理論形態和實體形態兩個層面揭示西陵詞人的流派屬性和反流派色彩。并在這一過程中,透視西陵詞學精神的嬗變及其如何作用于明詞向清詞的過渡。
耿志 ·文學理論 ·24.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