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2010年,伴隨著臺內網改版,“記者手記”專欄應運而生,為奮斗在新聞一線的BTV記者們開辟了一個記錄工作點滴、反映思想感悟的平臺。五年來,專欄如同小屋不斷添磚加瓦,逐漸成長為記者之間、記者與全臺干部職工之間交流和分享的園地。如今,這片園地已匯集了上千篇手記,而它們背后,凝結的是數載冬夏春秋奔波的汗水,定格的是無數“第一現場”寶貴的瞬間。
北京電視臺辦公室 ·紀實文學 ·14.3萬字
《西藏歲月系列叢書:金質的哈達》系新四軍老戰士趙先前的回憶文章結集,其中追述了作者在新四軍時期的戰斗經歷,以及西藏和平解放時期隨部隊進藏筑路的事跡,尤其對其中英雄人物的業績作了詳盡深刻的描繪,感人肺腑,發人深省,字里行間洋溢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令人鼓舞?!段鞑貧q月系列叢書:金質的哈達》內容積極健康,敘事生動形象。作者以親身經歷和豐富的社會生活細節展開敘述,既能以真實的力量給人以真切、深刻的教益和鼓舞,又能使讀者獲得與西藏解放與建設時期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
趙先前 ·紀實文學 ·10.3萬字
如果喬和維姬(維多利亞的昵稱)早知道搬到安達盧西亞的一個小山村去住,會過上啥日子,他們可能會三思而行的……他們對那兒的文化沖擊一無所知,也不知道他們會成為一群雞的主人,而且他們并不情愿。他們的雞群里還出了一只全西班牙境內最危險的小公雞。他們更加不會料到,他們還會幫忙捉鷹,還被騾子救了一命。他們是在這里待下去,還是回到一切按部就班的英格蘭?《每日電訊報》——“安達盧西亞豐富多彩生活風情畫卷,以及一、兩只變態的小雞……引人入勝…...同時令人捧腹。”
(英)維多利亞·特威德 ·紀實文學 ·14.6萬字
我們的世界會變得更好嗎?古今中外,有無數人用各種形式問出過這個問題,因為他們對現實感到焦灼憂慮。本書作者也渴望得到答案,于是將這個問題拋向了世界上最優秀的那群人。作者用了2年時間,對12位精英進行了深度采訪。從“我們的世界會變得更好嗎?”這一終極之問延伸開,主要關注當下的一眾熱點問題和前沿趨勢,如區塊鏈的前景、人工智能的未來、虛擬現實、“灰犀?!?、財政和貨幣政策、傳統零售業的轉變、中國在未來經濟中地位等。12位受訪者均為在各個領域活躍的世界級專家學者和業界大咖,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托馬斯?薩金特、《失控》《科技想要什么》《必然》三部曲作者凱文?凱利、《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等。想要預測未來?最好的方法便是躬身創造它。跟著本書一起,看清現在,看懂未來。
李大巍 ·紀實文學 ·9.9萬字
《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人物》精選。一共記錄了33位各個領域的學者、名家、大師,個個都是令人敬佩的大先生。共和國風風雨雨之中,他們經歷過相同或不同的政治時期,各有不為人知的人生際遇。有人去世整整20年之后才得到應有的悼念;有人孤獨地對抗著整個教育體制直至死亡突降;知名歷史學家晚年寄身養老院度日凄寒;堂堂院士總是光腳布鞋出現在嚴肅大講堂上……再無宏大的敘事,不再是一個抽象的典型,暫別概念性符號化的認知,相擁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細節。魯迅的好玩兒,胡適的從容,葉嘉瑩的弱德之美,梁漱溟的錚錚風骨。他們是人,更是生命。舉手投足,為文行事,一點沉思,一件瑣事,只言片語,每一個細微處,都昭示著風骨、格調、風范、品味。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個性,不同的遭際,不同的命運,不同的追求,但底子里都有一個“士”守著,都在彰顯“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們的遭遇或許會讓很多人唏噓不已,但他們的堅守和奮進會讓更多人感慨萬千。以人證史,眾多生命個體讓過去半個多世紀的風云煙塵逐漸清晰呈現在眼前,帶來透徹骨髓的震撼,欲說還休的省思。
從玉華 陳卓 ·紀實文學 ·14.1萬字
《守山》的主人公肖林,是中國自然保護區第一批專業的保護工作者之一。他生在雪山腳下,長在雪山中,工作又是保護這座雪山,從十六歲開始,守護白馬雪山整整三十五年。個體命運,時代變遷、信仰傳承、族群軌跡、物種興衰……肖林的人生很傳奇,故事可讀性強,有人們感興趣的荒野求生、野外科考、野外攝影等等;可貴的是,他的精神世界也十分豐富,有藏文化獨特的生命觀、信仰觀,也有一個常年與自然、與雪山為伴的人,如何自我探索,自我實現的心路歷程。以他為引,有天地萬物,世間萬象。在白馬雪山,守護滇金絲猴,守護野外生靈;也是在這座雪山,他遇見眾生,體悟靈性,心魂交付。白馬雪山,是家鄉,是傳奇,是信仰,是一個平凡的護林人的一輩子。
肖林 王蕾 ·紀實文學 ·17.3萬字
長篇報告文學《中國工匠》展現了農民出身的民營企業家沈幼生以高瞻遠矚的經營理念、腳踏實地的干勁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領導農民團隊四十年來不懈奮斗,鑄就輝煌的故事。沈幼生團隊的奮斗史,彰顯出中國企業“遠拓”的創新能力和“深耕”的工匠精神,以及在振興民族產業、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上擁有的不可小覷的力量。沈幼生領導的企業發展史,一定程度上也是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國制造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落后走向先進的歷史的一個縮影。
朱曉軍 ·紀實文學 ·15.1萬字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突襲,改變了我們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學習軌跡,也影響了經濟和社會的運行。然而,在“戰疫”的同時,生活、工作等還需要繼續。在這個過程中,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平臺經濟發揮出了其特有的功能。遠程醫療、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等各類平臺,使得我們的看病、工作、學習等各方面仍正常運行,平臺也高效有序地組織了社會各類資源,進行協作分工。在疫情之后,這些在特殊時期的平臺新實踐、新技術和新模式,或許能為部分平臺經濟帶來新的發展空間,也可能改變部分社會管理模式。
21世紀經濟報道 ·紀實文學 ·9.7萬字
我們將如何向孩子講述這個春天到底發生了什么?哪些行為導致情況惡化,哪些人值得銘記,那些事情怎樣理解才正確?本集收錄的作品,用孩子喜聞樂見的故事體,普及防疫背后的科學知識,以及如何與野生動物和平相處。
南瓜屋故事 ·紀實文學 ·3.1萬字
“一罩難求”,“雙黃連”,“自我隔離”,“封城封區”……,不在疫區的人們,也在同步感受新型肺炎疫情帶來的諸多變化。時代的一?;覊m,落到每個人頭上都是一座大山。17年前的非典如是,2020年春節爆發的這場疫情更是如此。這個春天,真可謂“全民皆兵”。
南瓜屋故事 ·紀實文學 ·4.1萬字
普通人能為記錄這個特殊的春節做點什么?年輕的武漢媳婦身處疫區,卻不怨天尤人,每日記錄一家人被三地隔離的點滴;湖北95后醫師上網求援,再人肉搬運物資送給20家基層醫院;年過半百的四川醫生夫婦兩地抗疫,自封黑白雙煞,可齊力殺死病毒……看遍疫情慘況,這些真實故事,或能給你些許微光。
南瓜屋故事 ·紀實文學 ·3.7萬字
《現代漢語規范詞典》是在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倡議和指導下、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列為“八五”規劃重點項目的語文工具書。該詞典先后經百余位專家學者歷時12年完成。在整個編寫工作中,體現了我國知識分子不計名利、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在編輯過程中,有不少感人的事跡。教育部黨組曾對他們進行過表彰。本書記錄了他們如何創業,克服各種困難,終于迎來豐碩成果的足跡。
冉淮舟 ·紀實文學 ·15.1萬字
《深藍的故事》是民警深藍的一線真實案件記錄,記述了自己親身經歷的十九個故事。這些故事中既有對子女教育問題的深思,也有對養老問題的哭笑不得,醫鬧與“碰瓷”的亂象,以權謀私最終自食其果的案件,另一方面,也有改過自新、重新做人的故事,活脫脫一番人間悲喜劇。深藍用親身筆觸寫下這些,令人唏噓不已,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是一部難得的非虛構佳作。
深藍 ·紀實文學 ·11.7萬字
本書記錄了一名資深音樂編輯的生活點滴,有朦朧童年、多彩少年、立志青年、而立之年、不惑時光等多個篇章,全面描寫了作者的成長經歷及工作、生活心得,尤其對父親的點滴回憶,給讀者展現了一個勇敢、正義、有擔當的軍人形象。圖書所收錄的文章短小精悍,細膩清新,讀來給人以舒暢之感,感悟到工作與生活的趣味。
陳鐘敏 ·紀實文學 ·5.7萬字
美國文壇第一人菲利普·羅斯與同行的訪談錄,作家對話作家,直面一個時代的生存危機?!缎性挘阂粋€作家和他的同行及其作品》是菲利普·羅斯全集中的兩部評論集之一,主體部分為訪談錄,另有評論文章數篇。菲利普·羅斯作為一個好奇的讀者和刁鉆的同行,采訪了全球各地的7位杰出猶太作家——普利莫·萊維、阿哈龍·阿佩爾菲爾德、伊凡·克里瑪、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米蘭·昆德拉和愛德娜·奧布萊恩——從這些作家的成長經歷、創作動力和所處的大環境入手,非常直接地向他們發問。
(美)菲利普·羅斯 ·紀實文學 ·9萬字
這本回憶錄寫于作者的垂暮之年。作者對中國歷史、文化和政治有相當的研究。他獻身于研究中國的事業,在中國長期生活,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將這些經驗用講故事的形式講述出來,配以當時拍攝的照片,圖文并茂,可讀性強,兼具珍貴的史料價值。
(澳)C.P.費茲杰拉爾德 ·紀實文學 ·18.9萬字
《光明行:家族的歷史》是澳大利亞當代著名歷史學家、作家大衛·沃克教授2011年出版的重要著作。大衛·沃克教授站在歷史的高度,從自己家族的過往出發,展示了澳大利亞社會一個世紀以來的變遷,是中國讀者了解澳大利亞歷史的一本難得的好書。更難能可貴的是,大衛·沃克教授是在得了雙眼黃斑變性,成了“法定盲人”之后,以極大的毅力,完成這部家族史的。正如著名作家鐵凝所說:“大衛·沃克內心的光明、勇氣、信仰和樂觀不屈的韌性,足夠他以一個家族照亮一段歷史,照亮一個民族,照亮人類那些相通的寶貴感情?!?/p>
(澳)大衛·沃克 ·紀實文學 ·19.7萬字
關于“狼孩之謎”,千百年來曾有多少人努力破解,雖然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但一直沒有一個合理、科學、準確、讓人信服的答案和結論。自然文學作家、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志愿者聯盟會員李良蘇經多年的考察和研究,破解了“狼孩之謎”。
李良蘇 ·紀實文學 ·4萬字
日本共同通信社記者10年追蹤讓日本全民陷入反思的校園性侵事件,披露日本校園隱形規則和深層隱患,剖析學生和家長的心理危機,打破沉默,打開角落:光有愛遠遠不夠,還要給孩子無處不在的保護。本書整理自共同通信社于2013年發往全國各地報社的系列報道《無聲的悲鳴——學校里特有的事件》,成書之際經過大幅增減修訂。書中內容是記者池谷孝司10多年來的深度考察,與日本唯一專門處理此類事件的非營利組織“防止校園性騷擾全國網絡“(SSHP)攜手,協助被害人勇于說出真相。
(日)池谷孝司 ·紀實文學 ·12.1萬字
“我和我丈夫,就像坐了兩個不同的升降電梯,他一直向上,而我一直向下,就這樣錯開了……”看似光鮮的幸福家庭背后,卻是無盡的寂寞和空虛。這些日本都市中產階級家庭的平凡主婦,她們將全身心奉獻給家庭,讓作為“企業戰士”的丈夫沒有后顧之憂,全速奔跑,支撐起了日本經濟的飛速發展,卻沒有人看到她們的痛苦,這痛苦里有無盡的等待、無助的寂寞,還有無能為力的忍受。不想在臨終時為“我這一輩子都在干嗎?”而懊惱,試圖活出自己的妻子們,她們的“革命”是否能成功呢?本書不僅描寫了夫妻家庭生活和企業社會問題,還引入了心理咨詢師的精神分析,從原生家庭的角度分析了幾位采訪對象婚姻危機的成因,包括婆媳關系、親子關系等問題的心理根源,犀利有趣。
(日)齋藤茂男 ·紀實文學 ·12.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