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平原深處》是作者深度參與扶貧工作的記錄,真實再現了新時代脫貧攻堅戰中的喜怒哀樂,刻畫了扶貧隊員的艱辛與歡悅。作品注重選取代表性細節,以時代細節、環境細節、人物形象細節、對話細節、心理細節為要素,架構起作者對偉大時代、對脫貧攻堅戰的文學性記錄與解讀語言樸實,情感真摯,具有較高的思想性、藝術性。
靜言 ·紀實文學 ·10.8萬字
《寫給戀人:1945-1948》是楊靜遠女士的一本書信集,是她在20世紀40年代情路歷程的記錄。書里輯錄了作者留美期間共120通寫給未婚夫的信。作者作為當年武漢大學的畢業生訂婚,后只身赴美留學,但是,她的愛情生活并沒有因此中斷,反而歷久彌珍。
楊靜遠 ·紀實文學 ·19萬字
《黃鶴樓童話故事——一個產生實效的講好“中國城市故事”的創新模式》由多篇中德各界人士對《黃鶴樓童話故事》的分析、看法、感想組成,全方位介紹了該項目的具體運作模式、理念、成功經驗以及社會反響,讓讀者對《黃鶴樓童話故事》這個項目有了全面的認識,并給尋求中外文化交流對話的政府、組織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借鑒。
周俊 ·紀實文學 ·7.6萬字
周氏兄弟出身于富裕家庭,其父為國民黨高官,在馬克思主義先進思想和中國共產黨人英勇斗爭精神的感召下,他們毅然與家庭決裂,追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中國共產黨,在艱苦的斗爭環境中,不斷錘煉革命意志,逐步成長為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為新中國的建立以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廖獻紅 ·紀實文學 ·14.6萬字
這本報告文學集取材于我國改革開放的第一線,來自于現實生活。即《開創勞動社會保障工作新局面》、《民族發展與進步的光輝詩篇》等40余篇。
馬廣文 ·紀實文學 ·17.2萬字
本書采用第一人稱視角,講述湖北省文聯駐村工作隊員在大別山革命老區開展精準扶貧一年的所見所聞。作者采用樸素的散文筆調,將在一年多的扶貧路上與村干部、普通村民、黨員、鄉鎮干部的交往盡收筆下,寫出了精準扶貧給大山里的村莊和村民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其中涉及文化扶貧、留守兒童、土地流轉承包、以購代捐等各種切實問題引發人們對新農村建設的新的思考和關注。
周亮 ·紀實文學 ·5.4萬字
《想象的共同體》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自述,戴錦華教授作序推薦,《想象的共同體》,一部民族主義的顛覆之作,讓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全球學界聲名鵲起,至今余波未散。思想生發的背后是個人成長與時代流變的交匯。《椰殼碗外的人生》將帶領讀者叩訪安德森的生命故事及歷史現場。正如戴錦華教授所言,這是一位學者的生命軌跡與心路歷程,是一段20世紀特定時段的歷史,也是一個重要思想生成發展的歷史。還原歷史語境,以獲得校準自身的可能。
(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紀實文學 ·10.5萬字
《走出塵?!窞閲鴥仁撞恳栽L談錄形式,全面反映盲人的成長、教育、創業和生活歷程,全方位展現與盲人相關的家庭、學校、社會各層面真實境況的紀實文學。作品采用談話錄的形式,根據采訪對象分為六個篇章,涵蓋了與盲人相關的六個群體:盲童、盲童家長、盲校教師、創業盲人、群團領導、愛心人士。從不同緯度反映了改革開放后新時期盲童的成長教育、盲人家庭的艱難陪讀、盲校教師的辛苦付出和盲人青年的拼搏創業歷程。作者希望通過這部作品,真實記錄盲人這個特殊群體的生活,喚起人們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并呼吁社會能從新時期盲人的實際生活出發,加強重視,加大投入,給盲人提供更多樣的就業機會,更開闊的發展空間,讓他們能夠和健全人一樣,實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葉萍 ·紀實文學 ·16萬字
他們是影視歌明星,為了禁毒事業,他們毅然投入到禁毒宣傳中,充當禁毒形象大使,他們進戒毒所、入鄉村、到社區,通過自身的影響力,撒播愛與溫暖;他們是緝毒警,他們或臥底,或直面毒販,在與毒販的斗爭中,舍生忘死,懲惡揚善,鐵肩擔道義;他們是禁毒志愿者或社區工作者,他們鞭韃邪惡,感化迷途浪子,醫者仁心,用愛堅守……他們的身上究竟有怎樣的傳奇故事?他們為了無毒中國夢進行著怎樣的抗爭?一切盡在《與魔共舞》,它將為您獨家揭秘!
郭毅 ·紀實文學 ·18.2萬字
脫貧是阿里巴巴多年來始終堅守的一份事業。從2017年12月成立至今,阿里巴巴脫貧基金在教育、健康、女性、生態、電商等五大領域,探索出“可持續、可參與、可借鑒”的互聯網脫貧之路。為助力國家打贏2020脫貧攻堅戰,2019年開始,阿里巴巴派出數位“脫貧特派員”遠赴國家級貧困縣,調動阿里巴巴經濟體的力量和資源,全方位激活縣域經濟。2019年,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在阿里巴巴平臺網絡實現銷售額974億元,淘寶直播帶動農產品成交額突破60億,有5萬新型農民成為農民主播。隨著2021年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鄉村振興也進入了新征程。阿里巴巴將持續以扎扎實實的投入和探索,給鄉村帶去幫助。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 ·紀實文學 ·14.9萬字
《白紙紅字》是一部紀實文學作品,以黨的首個文學組織“左聯”為研究主題?!栋准埣t字》的作者程小瑩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供職于上海作家協會。他從1980年開始發表小說,發表過數部長篇小說。在小說中以溫情的細節描寫而見長。《白紙紅字》中也不乏細膩感人的細節描寫。關于“左聯”的研究其實已經有很多了,無論是從史學角度還是從文學角度,單是對于魯迅先生的二手研究就已經是浩如煙海了。因此從其中擇選出適用的材料,完整地重構“左聯”的發展史,并非一件易事。而作者程小瑩顯然很成功地達到了這一目的。
程小瑩 ·紀實文學 ·18.4萬字
本書以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在軍用艦船領域的發展與成就為主線,在民用船舶領域的成長和成績及涌現的典型人物事跡為血肉,翔實地介紹了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在歷史進程中的發展脈絡和變遷軌跡,歷史性地展示了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在軍用艦船領域的發展歷程和輝煌成就,以及大船人致力于民用船舶工業的振興,為實現強國強軍偉大目標而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感人肺腑的典型事跡。
肖建平 ·紀實文學 ·17.8萬字
瑞木鎳鈷礦位于巴布亞新幾內亞馬當省,是中國企業在巴布亞新幾內亞乃至南太平洋島國的投資項目。2018年12月9日,該項目榮獲我國工業領域獎項——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瑞木鎳鈷項目的成功為中國企業大規模走向世界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走進天堂鳥之鄉——巴布亞新幾內亞瑞木鎳鈷礦工程親歷記》是一本紀實性文學作品,作者劉傳凱曾任瑞木鎳鈷項目部工程初期冶煉廠現場負責人,他以自己在施工現場寫下的12本約35萬字的日記和記錄為基礎,把巴新的風土人情以及工程建設的歷程和經驗教訓記錄下來,希望能為讀者展現中國企業走出國門的一個建設實例,了解工程所在國家——被譽為“天堂鳥之鄉”的巴布亞新幾內亞。
劉傳凱 ·紀實文學 ·16.5萬字
本書為“紅色起點”叢書中的一種,聚焦于上海警察系統的中共黨員,分“星星之火開始燎原”“在敵人心臟,‘警委’點燃紅色火炬”“隱蔽戰線,在某一個瞬間改寫歷史”“里應外合,迎接解放”4個部分,講述了上海警察系統建立第一個中共黨支部、保衛周公館、領導上海攤販抗爭、參與策反國民黨警察局機動車大隊等一系列生動、驚險的故事。
走走編著 ·紀實文學 ·12萬字
本書是一部有溫度的戒毒工作手記。在美沙酮門診工作六年多的作者,記錄了自己在戒毒一線的所見所聞,她用大量真實的案例來展示海洛因吸食人群的生活狀況,他們在參加美沙酮藥物維持治療后的改變,以及戒毒工作人員酸甜苦辣的工作經歷和心路歷程。作者以富于溫情和人文關懷的真情實感提醒人們遠離毒品,激勵海洛因脫毒者樹立信心走出深淵,呼吁毒品吸食者的家人及社會各界人士對他們投入更多的關愛,幫助他們回歸。
李華 ·紀實文學 ·14.7萬字
《絞刑架下的報告》是捷克作家伏契克創作的紀實文學,記錄了他和同志們與納粹分子斗爭以及自己被捕入獄的經過。這本用鮮血和生命寫成的書表達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對祖國和故鄉深深的眷戀。作品描繪了一系列英勇堅定的反法西斯戰士,歌頌了在監獄中仍進行不屈不撓戰斗的偉大集體,真實而深刻地揭示了整個時代的面貌。增訂版沿用蔣承俊先生捷克語譯本,采納中科大程敬原教授根據最新捷克語評注本提出的多條修改建議,訂正了此前由于版本或理解問題產生的誤譯,并加入多幅珍貴的歷史資料照片和三篇伏契克所作文章,提高了整本書的可讀性。
(捷)伏契克 ·紀實文學 ·7.4萬字
《麥粒轟鳴》是一部關于中國農業生產方式巨大變革的長篇紀實文學。以新舊“麥客”更替為線索,鉤沉傳統麥客來源與消失,回望中國農業機械化百年史,厘清“新麥客”——聯合收割機的起源與發展。作者通過五卷內容(“到汝陽”“老麥客”“前奏曲”“新麥客”“新時代”)完整地展現新舊“麥客”的更替,以這個為線索,通過回憶、實踐、數據,又展望了新時代下鄉村的變化,以及農業用具大變革的必然性。同時深刻地揭示麥客的精神內心、日常生活,揭示“麥客經濟”和當代農業發展的現狀。
賈遼源 ·紀實文學 ·13.4萬字
本書以一個攝影記者的視角,用圖文形式記錄了作者本人歷時30年親歷的重大新聞事件:如1998年中國南方大抗洪,1999煙臺海難大營救,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俄聯合軍演,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入列海軍,殲-15艦載機首次在航母上成功起降等重大事件采訪。本書從另一個視角展現了改革開放40年來國家和軍隊發展的輝煌歷程,書中既有老照片的歷史追憶,又有科技強軍的嶄新面貌。
查春明 ·紀實文學 ·13萬字
《站在你身后?。簭奶乩S夫到黃岡的384小時》內容源于源于“歪果仁研究協會”發布的VLOG“把10萬個口罩送到湖北”,該片記錄了高佑思和“歪果仁研究協會”的小伙伴們如何克服種種困難在極短的時間里籌集10萬多個醫用口罩、50000雙醫用手套、7000件醫用手術衣并將總計216箱、重量近1噸的物資其送到黃岡的過程。該片發布后,在國內外的多個媒體平臺產生了很大反響。高佑思和“歪果仁研究協會”的小伙伴們千里馳援中國的故事把一種溫暖的感情傳達給國內外的讀者,告訴他們災難終將會煙消云散;這本書也將紀錄下一些值得紀錄的,屬于以色列人和中國人之間的深厚情誼,講述災難之中的青年力量和人性光輝。
(以色列)高佑思 馬蓋先 ·紀實文學 ·1.5萬字
本書用20個真實的小故事,講述了神經外科醫生的日常。作者以悲天憫人的人文關懷將科學與倫理相互交融,為讀者呈現了一幕幕飽含人情冷暖的生活劇。讀罷本書,不僅讓你唏噓人間百態,更讓你觸摸到了生命的意義。去深夜的醫院里走一走、看一看吧。一個父親匆匆趕來,沒有見到孩子的最后一面;一個熱淚盈眶的母親,看著孩子從死神手里脫險;一個孩子罹患絕癥,卻對家人露出自然的微笑;在手術室外,滿眼迷茫、祈求奇跡出現的愛人……醫院故事有悲有喜,來這里可以見證生命的偉大與無常,也能明白醫學技術的神奇與局限。我們能做的,便是珍惜當下,好好生活。
徐昊 ·紀實文學 ·6.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