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亨德里克認為“過去五十年里美國工業經歷了世界上最令人驚嘆的經濟轉型”。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這個時代,亨德里克斯描述了這幾十年里出現的不同產業和重要業界領袖們的的生活。亨德里克斯還在書中討論了鋼鐵行業、電話、公共事業、農業機械和汽車行業在美國的崛起經過,展示了一幅美國經濟奇跡年代的全景圖畫。
(美)伯頓·杰西·亨德里克 ·紀實文學 ·7萬字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2020年中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前的必攻之堅,必贏之戰。本書以“全國扶貧攻堅貢獻者”宋瑞的事跡為原型,以報告文學的風格,講述了駐村第一書記帶領鄉村干部群眾,走上脫貧道路的事跡。
鄭旺盛 ·紀實文學 ·15.1萬字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襲而至,來勢洶洶。在這場前所未有的疫情面前,全國人民從上到下,共同完成了一場熱血“戰疫”。作為抗疫題材時代報告劇《在一起》的同名圖書,本書由《生命的拐點》《擺渡人》《同行》《救護者》《搜索24小時》《火神山》《方艙》《我叫大連》《口罩》《武漢人》十個單元故事組成講述了普通中國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真實狀態,生動感人,讀來令人潸然落淚。在此基礎上,書中還收錄了編劇、導演、主演等眾多主創的創作心得,如實記錄了鮮為人知的臺前幕后的故事。
《在一起》劇組 ·紀實文學 ·356字
女人沒有國家,但一直在戰斗。柏林墻倒塌、冷戰結束、烏克蘭經濟崩潰……歷史一次次重演,誰能全然置身事外?1993年的一天,娜塔莎在家里放了一張俄語唱片,身旁的清潔女工娜斯佳突然淚流滿面,她這才意識到,娜斯佳是母親去世后首個和自己產生交集的烏克蘭人,她不僅在基輔受過高等教育,還是土木工程師……她是怎么從烏克蘭的高級工程師搖身一變成了柏林清潔女工的?為什么沒有護照也要去德國?又如何和大學戀人分別,再嫁給了德國的樓房管理員?《娜斯佳的眼淚》延續了“馬里烏波爾三部曲”前兩部的脈絡,聚焦于一位來德的烏克蘭女性,串聯起無數東歐人在20世紀90年代前后的遭遇,講述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縫隙與時代轉折下,一個人的破碎與一代人的四散流離。少有的聚焦蘇聯解體后的個體遭遇之作。從土木工程師到清潔工,書寫時代劇變下高級知識分子的墜落,當代烏克蘭困境的驚人寫照。當代東歐版《奧德賽》。馬里烏波爾三部曲終結篇,最后一塊東歐私人史拼圖終于完整!
(德)娜塔莎·沃丁 ·紀實文學 ·8.4萬字
從八十年代初到現在,許多聲名赫赫的企業家、商人你方唱罷我登場。但本書傳主趙章光,一個因為治病救人而大紅大紫的赤腳醫生,一個因為賣治禿藥而聲名鵲起的企業家,一直將“老實”作為自己的一份事業和一種生命姿態持守至今。作者王春元試圖以他為故事中心,重新梳理三十多年的經濟發展后變得稀缺的精神氣質:老實。
王春元 ·紀實文學 ·18.3萬字
《對話百家》叢書是青年報社對在新中國成長起來的130位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訪談的結項成果。叢書主編為青年報社黨委書記、社長李清川。以134位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的最新作品為主線,在文人、文章、文脈、文鑒這一邏輯下,致力捕捉那些既可以沉淀為歷史,又可以預見未來的文化視點,關注那些不是流行的、潮頭的,但一定是動態的、發展的、有力量的、有靈性的,為年輕人指引正確方向的精神血脈。
青年報社編 李清川主編 ·紀實文學 ·17萬字
《美國人眼中的中國人和日本人》是美國著名哲學家約翰·杜威到日本和中國游歷時的所見所聞,記錄了1919年的中國與日本,堪稱一百年前的時代見證。約翰·杜威詳實地記錄了上個世紀中國和日本的民間風貌,其中不乏一些有趣的歷史細節,例如中國學生“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繁華的上海、富庶的杭州、日本人的鞠躬、物價和食物、天皇出行時民眾對天皇的敬畏、宇治的茶葉等,這些記錄在今天看來都是寶貴的一手史料。在《美國人眼中的中國人和日本人》中,約翰·杜威認為,日本的背景依舊是古舊的,但內里已經長出了新芽,就像是春天的樹木一般,努力散發出新生的氣息。中國人生生不息的力量和強烈的責任感,與紐約迥異的氣候和景觀,無與倫比的生活哲學,都帶給杜威非常大的震撼。
(美)約翰·杜威 ·紀實文學 ·8.6萬字
宇宙的熵不會降低。我們所有人必有一死。但在事情發生前就預見到它,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能讓時間變慢的方法。1966年10月21日凌晨,住在倫敦郊區的音樂老師米德爾頓被一場噩夢驚醒。她醒來時喘氣哽咽,確信災難即將來臨。一小時后,南威爾士地區的一座煤礦廢料傾塌,造成144人死亡,其中多數是兒童。到達現場的醫生和急救人員中,包括了精神科醫生約翰·巴克。災難過后,來自各種“預感者”的回信促使他成立了預兆局,后者是一個來自各界由數百名通訊員組成的網絡,從銀行職員到芭蕾舞教師……其中,有兩位天賦出眾的“預感者”以驚人的準確性,預測了飛行失事、暗殺和國際事件。不久后,兩人告訴巴克一個令人不安的預感:他即將死去……預知未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有時卻會成真。
(英)山姆·奈特 ·紀實文學 ·10.1萬字
鄔霞曾參與拍攝紀錄電影《我的詩篇》,穿著吊帶裙走過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紅毯,也登上過央視、鳳凰衛視《冷暖人生》《魯豫有約》等節目,被《三聯生活周刊》《看電影》等媒體報道。她在一個又一個工廠輾轉,青春漸漸消逝。城市在發展,制造業外遷,倒閉,這個城市的工廠被高檔寫字樓替換,再也見不到過去的蹤影。她和家人失業后,不想再進工廠,卻又經歷了無數的艱辛,那是有別于工廠的另一番生命記錄。“吊帶裙”是一種隱喻,雖經歷種種磨難,仍然心生美好,想要像城里女子一樣,穿著吊帶裙,走進都市,成為真正的城里人;仍然相信愛情、渴望婚姻,不放棄對生活的希望,始終向著陽光奔跑。
鄔霞 ·紀實文學 ·15.8萬字
長篇報告文學《群山回響》書寫不斷迭代升級的“千萬工程”在浙江大地上引領鄉村走向美麗、共富的生動實踐和豐碩果實,以“浙江之窗”彰顯“中國之治”“中國之美”。作者李英將視線聚焦在浙江廣袤的鄉村大地上,書寫鄉村振興的實踐和變革,書寫當代農民的期盼和夢想。多年來,他走訪浙江山區各縣,尋找微小而鮮活的故事,力求真實地反映山區人民為實現共同富裕所付出的努力,解讀山區跨越式發展的文化基因和成功密碼。作品兼具文學性、思想性和現實性,剖析“千萬工程”蘊含的科學思想與方法,共享奮力推進“兩個先行”歷程中的先進經驗,為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邁向跨越式高質量發展道路提供參考和借鑒的樣本,交出了回應時代命題與社會關切的文學答卷。
李英 ·紀實文學 ·16.2萬字
本書收錄賈樟柯在2008到2016年間的文章、演講與對談,這些與電影作品并行的文字,記錄下他電影內外的生活和思索,對于歷史和社會劇變的關懷和反思,呈現更為廣闊和深厚的生命底色,也揭示出他電影的緣起和歸宿。在電影中,賈樟柯記錄下大時代里被政治打擾的個人和被時光遺忘的生命細節,凝視劇變年代里被權力和經濟利益拋向邊緣的個人,敘述在超現實的經濟運動中普通人的悲歡離合。放下攝影機,拿起筆,煙霧氤氳中,賈樟柯向青春告別,卻無數次憂愁上身,思緒飄回汾陽的街道、北京的胡同,想起縣城的少年、百無聊賴的青春。
賈樟柯 ·紀實文學 ·11.9萬字
本書以報告文學的形式,用真實生動的人物、故事,來書寫中國的偉大創造建設創新能力和中國智慧。2012年6月27日,“蛟龍”號成功下潛到7062米,創造了同類作業型載人潛水器的世界紀錄。本書講述了“蛟龍”號這件深海利器怎么誕生的故事。理性的學術記錄完全用文學的方式表達出來。生動真實地記述了當代中國的偉大科學奇跡,是一部中華海洋兒女共同寫就的大書。
許晨 ·紀實文學 ·15.5萬字
本書詳細記錄中國高鐵崛起故事細節:全景展示中國高鐵崛起之路;深度內容獨家披露;以故事記錄歷史,從細節探究真相。全書內容詳實,紀錄了中國高鐵從無到有,再到自主創新、高速發展,最后成為高鐵強國的全過程。
高鐵見聞 ·紀實文學 ·17.1萬字
本書是一篇長篇紀實性報告文學作品,以貴州畢節市赫章縣海雀村老支書文朝榮為描述中心,描繪了他如何帶領村民植樹造林,如何改變生態環境,如何使海雀村脫貧致富的故事。文朝榮的事跡不僅樹立了新時期基層共產黨員的“時代楷模”,而且也探索了在石漠化地區如何堅持生態和致富協同發展的路子。
王華 ·紀實文學 ·16.9萬字
本書為紀念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1周年而出版。十四年抗戰不僅撼動世界,更影響了一代中國人的命運。本書精選十余位作家關于“八一五”的記載文字,令人重新感受“八一五”事變之于時代及其個人的意義,再次見證那段感人肺腑的民族記憶。
葉君主編 ·紀實文學 ·5.4萬字
本書探討了不同女性罪犯走向沉淪的心路過程,在這些女犯撕心裂肺的痛苦背后,隱藏了太多我們應該知曉卻尚未知曉的事情——女性罪犯的身邊往往伴隨著這樣那樣的社會問題:不合人情的住宅條件、遠不充分的娛樂場所、父母之間關系的破裂、金錢和物質欲望的誘惑、感情的欺詐、家庭的暴力,現代社會轉型、價值觀的沖突、社會對于家庭的疏離以及普遍的孤獨情緒等等。
海劍 ·紀實文學 ·17.5萬字
莫里斯·希勒曼是現代醫學史上一位英雄般的傳奇人物。全球14種幾乎每個孩子都能接種的疫苗中,有9種是他的發明。這些疫苗使得以前極其常見和致命的疾病,包括腮腺炎、風疹、麻疹、水痘等已被全世界遺忘,他也因此被尊為“現代疫苗之父”。此外,他還是第一個預測出流感大流行的時間的人,并在疫情傳入美國之前成功研發出了疫苗;美國醫學研究人員能得的所有大獎,他全都得過了;他的工作,每年能挽救約800萬人的生命。而因為疫苗的誕生,人類的壽命比100年前延長了30年。希勒曼以不斷進取的精神,一次次突破科學障礙研制疫苗。他的一生,是現代流行病學和疫苗學的縮影,而疫苗的故事,很大程度上就是希勒曼的故事。奧菲特與希勒曼共同發明了輪狀病毒疫苗,在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的最后幾個月里深入了解了他的生活和職業生涯。作者生動地講述了希勒曼研發各種疫苗的細節,也以此為基礎介紹了全球背景下的疫苗開發,勾勒出了200多年來的公共衛生史,在展示流行病學的得失的同時,也以有力的證據提醒人們重視疫苗的價值以及科學所擁有的拯救生命、保護人類福祉的力量。
(美)保羅·奧菲特 ·紀實文學 ·16.2萬字
加強開發區人大工作,更好地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是近年來全國上下高度關注并在大力推進的一項工作。無錫人大在實踐中形成的“人大開發區專門委員會”+“開發區人大代表聯席會議”“多項制度規范”的“1+1+X”模式,有效破解了開發區監督難題,為在全國各類開發區加強和改進人大工作、更好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闖出了一條新路。本書以紀實文學的形式生動記述了開發區人大工作創新發展的不凡歷程。緊貼現實、緊跟時代,以一線的視角,用娓娓道來的文字,不僅讓人清晰地了解開發區人大工作的具體情況,而且讓人真切地感受開發區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精彩故事。
張淇銘 ·紀實文學 ·17.5萬字
2010年,《中國在梁莊》首次出版,向我們展現了一個急速變化的時代下的中國村莊的變遷。十年之后,作者梁鴻再次回到故鄉,重訪當年的書中記述的人和事。十年當中,一切都在發生改變,又似乎全無變化:一些人永遠離開了這里,一些在外漂泊的人重返此地,村莊的面貌、河流和土地都與從前不同。而人事變幻之中,梁莊和梁莊人所透露出的生機和活力卻不減當年。此次回歸,梁鴻用全新的視角重新審視了自己的家鄉,以細膩的描寫和敏銳的洞察,將梁莊的人們再次帶回我們的視野,并借由對他們生活的追溯,描摹出一個普通村莊綿長而有力的生命線——這生命線既屬于那些“生于斯、長于斯、死于斯”的人們,也屬于身處同一股時代洪流的人們。
梁鴻 ·紀實文學 ·12.2萬字
本書是一本家鄉民俗和民間故事讀本。作者以天津市寧河區豐臺鎮及其標志天尊閣為核心,串起流傳千年的神話傳說、民間故事,近代歷史見聞、人物傳奇和沿襲至今的民俗活動。也穿插介紹了當地民謠、諺語、楹聯、詩詞和古今名人,配合以一百多幅精美的古建、碑石、文物、民俗方面的作者實拍真圖,圖文并茂,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地方風物圖志。
王桂義編著 ·紀實文學 ·18.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