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海上凡花:上海工人新村婦女日常生活》是“城市化、性別與南半球——改造知識網絡研究項目上海團隊(GenUrb)”的項目研究成果,包括對上海工人新村的六位女性、三對基層母女的口述歷史訪談,以及為期四周線上線下混合進行的日記工作坊,通過參與式田野觀察,探討社會主義建設下的城市發展與家庭社區視角的性別議題。
葉子婷 章羽 劉希 ·紀實文學 ·14.7萬字
《十年之戰》是對美國“奧巴馬醫改”之爭最權威的敘述和討論。奧巴馬醫改,又稱《平價醫療法案》,是過去半個世紀美國涉及面最廣也最重要的立法,它牽動了普通人的心,也觸動了許多行業、團體、個體的利益,成為這個時代美國人的一場意義重大的政治斗爭。?作者通過對醫療問題專家、多級政府和兩黨的高層乃至奧巴馬總統等相關人士數百小時的采訪,加上相關的日志、電子郵件、備忘錄等,帶領讀者走進國會山、市政會議、白宮西翼乃至特朗普大廈等辯論現場,展示這部法律是如何形成的,為什么看起來會是這樣,以及它對普通美國人意味著什么。?奧巴馬醫改從制定到出臺、實施,前后十年,試圖調和實用主義和理想主義、私利和公共利益。然而,圍繞醫療保健的斗爭從來就不僅僅是政策問題。這一點,從簡要追溯的包括肯尼迪、里根、布什、克林頓在內的多位前總統對全民醫保的艱難嘗試和失敗也可看出。?《十年之戰》在呈現幾十年來關于美國醫療保健問題以及如何解決的爭論之余,也深入地審視了美國的治理機構、媒體和兩黨是如何演變的,以及這些變化帶來的功能障礙。
(美)喬納森·科恩 ·紀實文學 ·28.9萬字
她是作家、“美國當代雨果”,也是一個幫助阿爾茨海默病丈夫尋求安樂死的女人。從阿爾茨海默病到安樂死,從失憶失智失能的生活到體面的離去,一個人要跨越多少醫療、法律和倫理的難關,一個家庭要經歷多少次抉擇、哭泣和告別?以凝練之筆,埃米·布盧姆記錄這段鮮有人走過的路途,講述她如何竭盡全力為丈夫尋找無痛、合法、有尊嚴的生命終結方式,并最終在瑞士實現他的愿望。書寫愛與失去,也書寫生死沉思,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回憶錄。
(美)埃米·布盧姆 ·紀實文學 ·9萬字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從打贏脫貧攻堅戰,到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中國鄉村振興之路上從不缺少動人動容的瞬間:基層干部帶領老鄉們擺脫貧困、致富增收,新媒體背景下新農人奮斗昂揚的精神面貌,有理想、有魄力的城市青年扎根農村并帶領村民一起奔小康等,新時代的山鄉巨變,就蘊藏在這每一個“小故事”中,體現在每一位奮斗者的身上。書中選取30個典型案例,涵蓋了鄉村振興的多種角度,包括產業振興、科技振興、組織振興、文旅振興等,對近年來鄉村振興的成果做了精彩記錄。本書不僅是對鄉村的一次深情回望,更是對未來的一次美好展望。用百姓話說家國事,本書在朗朗上口的百姓語言中成為連接城市與鄉村、傳統與現代的一座橋梁,讓更多的人了解鄉村、關注鄉村、熱愛鄉村,共同書寫鄉村振興的嶄新篇章。
央廣網編著 ·紀實文學 ·11萬字
新華社內蒙古分社高級記者湯計,是牛玉儒、呼格吉勒圖案的最早報道者。榮膺新華社個人一等功,并榮獲“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榮譽稱號和“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本書是他的新聞作品集,精選湯計30年新聞從業經歷中,采寫的精彩報道和案例,并聆聽他講述對新聞的獨到見解和新聞從業人員需要具備的能力與素質。對包括新聞從業者在內的各層次人員均具有積極的借鑒價值。
湯計 ·紀實文學 ·17.8萬字
自有人類以來,人類與瘟疫的抗爭從未停止,人類的文明史一直有瘟疫相伴。每一次瘟疫的大流行,伴隨著一次人類對自然認識的提升,瘟疫參與了我們的歷史,參與了我們的文明創造。在一定意義上說,瘟疫就是一種文化。本書在新近武漢肺炎的背景下,通過生動、翔實的事例和數據,記錄了世界歷史上大瘟疫的危害、瘟疫中人的力量和瘟疫對人類文明的影響;以全球史的視野,講述了人類對瘟疫從祈禱、隔離到與之共存的認知和應對進程,進而在一次次生死涅槃中反觀人類與瘟疫的共生共存,從而啟迪讀者對與自然界和諧相處之道的思考,并相信瘟疫是可認知、可戰勝的。
武斌 ·紀實文學 ·10.2萬字
《徒步寧夏》這本書,記錄了近年來我徒步寧夏時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反映了當代寧夏的變遷,也是徒步過程的真實寫照。
唐波 ·紀實文學 ·14.5萬字
本書是一部訪談錄,采訪對象是與二里頭遺址發掘、研究、宣傳、保護相關的15位親歷者:親手剔出器物的特級技師,描摹古物的繪圖高手,第一件青銅爵的發現者,掀開層層黃土的工地民工,守望遺址的普通村民,文保一線的文物干部,博物館的志愿講解者,滿懷理想的實習生……受訪者年齡從70多歲到20多歲,話題涉及的時間從20世紀七八十年代至今,通過訪談形式,拼接起一幅二里頭“生命史”的立體全景圖,記錄與二里頭邂逅的諸多考古人的足跡和心路歷程,力求還原一個真實的考古人群像,致敬考古工作背后的無名英雄。同時向公眾展示二里頭遺址的價值,講述二里頭考古的生動故事。
張飛編著 ·紀實文學 ·17.5萬字
《成為和平飯店》,陳丹燕外灘系列作品。全書以一棟建筑為主線,講述了和平飯店這一富有象征意義、遍布歷史遺痕的上海紀念碑式建筑的前世今生。作者以非虛構小說的方式介入歷史,以細節和史實為經緯,交織人物與故事,構成一部亦真亦幻的建筑生命史。成為“和平飯店”,成為上海的歷史見證——陳丹燕為我們展現了一座建筑在時光穿梭中往復飄蕩的風景,和一座城市在風云激蕩中緘默卻不息的記憶……
陳丹燕 ·紀實文學 ·13.7萬字
“我殺死了我的家人。”當愛與親情成為負擔,如何避免親人間的紐帶扭曲斷裂的“著魔瞬間”?“用被子捂住媽媽的口鼻的話,她便能得到解脫……”——“看護殺人”事件“加害者”的內心世界剖白。每日新聞大阪社會部采訪組深入采訪,揭開家庭看護慘烈的現實,探尋預防慘案再度發生的可能。老齡化的日本看護人才流失、社會福利支持不足,家庭看護如同一場沒有盡頭的持久戰,最終釀成人倫悲劇。聳人聽聞的“看護殺人”事件,離我們究竟有多遠?
(日)每日新聞大阪社會部采訪組 ·紀實文學 ·10.1萬字
品味人間煙火,體察時代巨變,感悟世間真情。本書是一本非虛構的中短篇合集,由重慶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青年作家李燕燕近五年在《中國作家》《山西文學》《紅巖》發表的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的六篇非虛構作品《食味人間成百年》《雜病記》《老大姐傳》《師范生》《老廠記》《她們》組成。本書所選作品曾在《中國作家》《山西文學》《紅巖》等全國知名文學期刊發表,有著一定的影響力。作者李燕燕為重慶知名青年作家,獲得多項文學獎項,作品上榜數類權威榜單。其作品為紀實文學題材,關注社會現象,反映客觀真實的現實生活,情感飽滿,深入人心。
李燕燕 ·紀實文學 ·11.2萬字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是大航海的鼎盛時期,各國對極地探險都躍躍欲試,這樣的雄心不限于英國、挪威、美國等發達大國,就連海事傳統薄弱的比利時也想通過地理發現提升國民自信。1897年8月,比利時男爵兼探險家德·熱爾拉什帶著榮耀的夢想登上“比利時號”,從安特衛普港盛大出航,前往未知的地球盡頭:冰冷的南極大陸。德·熱爾拉什的計劃很快就會出錯。經歷了一次近乎叛變、一次近乎沉船和一場真正的死亡后,“比利時號”在凜冬將至時莽莽撞撞地駛向浮冰群深處,落入冰與雪的牢籠。隨著太陽在壯麗的南極景觀中最后一次落下,幾乎所有活動都陷入停滯,生存成了隊員們的全職工作。而在寡淡無味的罐頭食品和一成不變的生活之間,瘋癲也像幽靈一樣籠罩在船上,尋找意志最薄弱的受害者……本書聚焦三位主角——除了身負國家與家族使命的德·熱爾拉什,還有“比利時號”大副、即將成為傳奇的挪威人羅阿爾德·阿蒙森,以及半是天才、半是騙子的隊醫兼攝影師弗雷德里克·庫克——講述了極地探險科考一段鮮為人知卻極其重要的歷史。
(法)朱利安·桑克頓 ·紀實文學 ·23萬字
普利策獎作家與《大西洋月刊》資深編輯黃金搭檔40年,非虛構,其實你可以寫得更好!《非虛構的藝術》記述了一位作家和一位編輯在近四十年的共事中所汲取的經驗教訓。它的目標受眾是讀者和作家,是那些關心寫作、關心如何寫作和提高寫作的人。我們基本的前提,就是你有能力學會如何寫得更好。在堅持事實方面,我們毫不含糊。非虛構遠不止于事實確鑿,可是它的出發點,就是不要憑空捏造。如果事件發生在星期二,那么星期二就是它發生的時間,哪怕星期四會構成一個更有條理的故事,也不能因此改動時間。當然,這并不等于把事實和真相混為一談。我們同樣相信故事和人物的力量。
(美)特雷西·基德爾 理查德·托德 ·紀實文學 ·11.6萬字
這是一個打動了800萬讀者的真實故事。30歲出頭的雜貨鋪老板,得了一種無法治愈的眼底黃斑病變。在徹底失明之前,他決定自我放逐:去野獸出沒的原始森林野營、去事故頻發的318川藏線騎行,去深山蓋個小木屋釀酒……他似乎已經放棄自己的人生,以此對抗命運的荒誕與虛無。但也正是在流浪的途中,他逐漸摸索到一種全新的生存可能。
紀永生 ·紀實文學 ·11.4萬字
本書是全面介紹菌草技術和其發明人林占熺的報告文學。林占熺是扶貧劇《山海情》中凌一農教授的原型。現任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聯合國國際生態安全科學院院士、福建省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所長、福建省菌草開發工程協會會長、福建省發明協會副會長。菌草技術是他于1987年發明、一種“以草代木”的中國特有的技術,該技術實現了光、熱、水三大農業資源綜合高效利用,植物、動物、菌物三物循環生產,經濟、社會、環境三大效益結合,有利于生態、糧食、能源安全。這一技術問世已推廣至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在消除貧困、促進就業、可再生資源利用和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國際生態安全合作組織曾授予中國菌草技術“世界生態安全獎”。該書以他的人生經歷和科研經歷為主線,真實再現中國在農業科技方面取得的進步。
鐘兆云 ·紀實文學 ·28.4萬字
本書是一部紀實類文學作品,文中真實感人地記述了作者余心清被捕前的政治活動以及被捕后在北平、南京兩地的獄中生活,書中多處提到他與馮玉祥將軍共同策劃反對蔣介石獨裁打內戰的密切交往。作者從青年時起與馮將軍多年相隨,他們在探索革命的道路上互有影響。他們之間不完全是長官與部屬關系,同時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因此所述更是翔實真切。全書從一個側面揭示了革命的勝利是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廣泛團結全國各階層、各民主學派愛國人士戮力同心,并肩戰斗得來的。
余心清 ·紀實文學 ·12.9萬字
《西藏歲月系列叢書:源》由張方、冰融所著,是一部反映援藏工作的報告文學。《西藏歲月系列叢書:源》介紹了主人公、援藏的水利專家張春榮為西藏的水利建設、公路建設以及西藏的發展做出貢獻的先進事跡。作為老一代援藏專家,扎根邊疆,發揚“老西藏精神”為后來的援藏者做出了榜樣。作品重點介紹了張春榮進藏以后帶領當地百姓治山、治水,改變當地面貌的具體事跡,感人至深。
張方 冰融 ·紀實文學 ·14.1萬字
贊貝里尼曾是一個不可救藥、無惡不作的小魔頭,但進入少年時期,他卻將叛逆精神融入到賽跑中,并展現出自己在運動方面的驚人天賦。1936年,贊貝里尼代表美國參加了柏林奧運會;他繼而盼望著能奪取下屆奧運會金牌,并為此努力著。然而,二戰的爆發卻令這位奧運選手成為了一名士兵,一次尋常的飛行將他帶上了宿命的航程,一只小小的救生筏把他引向了未知的深淵。等待贊貝里尼的,是綿延數千里的汪洋大海和不時躍出水面的鯊魚。饑餓、干渴、敵機以及更為恐怖的戰俘歲月侵蝕著他。他用創造力回擊絕望,用希望、決心和幽默反抗痛苦的折磨。他的命運,都懸在那根已漸漸磨損的意志之弦上……
(美)勞拉·希倫布蘭德 ·紀實文學 ·30.2萬字
一直以來,小微企業的故事就是掙扎求生的故事。技術進步,口味變化,市場轉型,新競爭對手出現,都會讓小微企業頻頻陷入困境。近幾十年來,小微企業的生存愈發困難。在美國,有三分之一的小微企業活不過兩年;有一半在開業后的五年內倒閉;能堅持十年的不會超過三分之一。洪水、颶風、火災、供應鏈斷裂、銀行的歧視,尤其是對婦女和有色人種的歧視:任何小微企業能夠幸存下來都是一個奇跡。2020年,布魯金斯學會宣布新冠疫情是“美國小微企業面臨的最大生存威脅”。一些人預測,每四家小微企業中就有一家會因大流行而永久關閉。其他人則將這一數字定為三分之一或更高。在2020年春季進行的幾乎所有調查中,超過一半的地方企業表示,它們面臨著倒閉的風險。小微企業對經濟的健康至關重要,這是所有人的共識,美國的就業增長幾乎完全是由小微企業推動的。然而,作為美國最小的政府機構,小微企業管理局一年的預算抵不上國防部一天的支出。2020年8月,在疫情肆虐中,普利策獎得主加里·里夫林再次上路,采訪了200多名對象和60多家小微企業主。原本,他擔心會見證和記錄一場大規模的小微企業倒閉潮,未承想,卻發現了那么多出乎意料、饒有興致甚至是令人振奮的故事。
加里·里夫林 ·紀實文學 ·20.3萬字
在澳大利亞度過四年半的生活后,我們又一次舉家搬到了一個陌生的國度——法國西南部的鄉村小城。我們把澳大利亞經歷過的各種挑戰帶來的陰影拋在腦后,以全新的、積極的姿態活在當下。隨著作者筆觸,去了解作者內心想法,和對家庭、新環境和歐洲生活方式的觀察,在歡笑和淚水中,收獲每天滿滿的正能量。名家/媒體評論這是我有幸閱讀的薩拉的第二本書。本書繼續講述了她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她并沒有試圖描繪一個法國鄉村的美好而虛幻的景象,而是真誠直接地記敘了一對夫婦帶著一個手提箱和兩只狗,重新出發,追尋夢想時所遇到的困難和挑戰。
薩拉·簡·巴特菲爾德 ·紀實文學 ·10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