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收錄了作者于二〇一七年至二〇一九年間所寫的二十二篇隨筆,內容涵蓋童年求學時的經歷和遇到的良師益友,對文學和寫作的理解,自序或受邀寫作的序言,關于沈從文的研究拾遺,以及其他文本研究(穆旦、余華和艾略特)。這些生活的紀念由無數個細小的場景組成,如同不起眼的沙粒,細膩而樸實,卻蘊含著令人感動的瞬間。
張新穎 ·現當代隨筆 ·5.9萬字
收錄作者最精華詩歌、散文名篇,包括《再別康橋》、《偶然》、《沙揚娜拉》等。
徐志摩 ·名家作品 ·5.9萬字
在莎士比亞去世400年后,他的作品流傳之廣、影響之深是所有其他經典作家中無人可比的。他創造的英語詞匯、經典名言,改寫整個世界文學史的同時,也影響了數個世代的億萬讀者。《奧瑟羅》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它講述了威尼斯元老勃拉班修的女兒苔絲狄蒙娜愛上了摩爾人奧瑟羅,兩人私下舉行了婚禮。勃拉班修得知后,到元老院控告奧瑟羅。奧瑟羅為自己辯護,講述了戀愛求婚的經過,勃拉班修只好同意。這時威尼斯當局派奧瑟羅率兵抵御士耳其艦隊向塞浦路斯島的進犯,苔絲狄蒙娜欣然隨夫出征。到達塞浦路斯后,奧瑟羅手下的旗官伊阿古,詭計多端,十分奸詐,他恨奧瑟羅提升年輕軍官凱西奧為副將,便設計報復奧瑟羅……
(英)莎士比亞 ·戲劇 ·5.8萬字
在莎士比亞去世400年后,他的作品流傳之廣、影響之深是所有其他經典作家中無人可比的。他創造的英語詞匯、經典名言,改寫整個世界文學史的同時,也影響了數個世代的億萬讀者。《李爾王》是莎士比亞的一出著名的悲劇。《李爾王》講述了年事已高的國王李爾王退位后,被只會花言巧語的大女兒和二女兒趕到荒郊野外,成為法蘭西皇后的三女兒率軍救父,卻反被殺死,李爾王傷心過度,死在了小女兒身旁的故事……
《故事新編》收錄魯迅所作小說8篇,及1篇序言。首版于1936年。篇目包括:序言、補天、奔月、理水、采薇、鑄劍、出關、非攻、起死。
魯迅 ·名家作品 ·5.7萬字
《幸福的形狀》是亞洲實力演員廣末涼子的首部隨筆集,也是一位40歲女演員的人生思考集結。涵蓋了一個女性從青少年到戀愛、工作、結婚、生子等重要人生階段的所思所想。自中學起,廣末最喜愛閱讀的就是哲學書,因此在創作本書時便決定從一句句深有同感的哲學語錄切入,坦誠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歷和生存感悟:小學三年級發現了“涼子笑容戰術”并保持至今;中學時期曾身處霸凌風暴中央,被朋友拯救后意識到友誼的重量;為了在試鏡中傳遞活潑開朗的印象而剪了短發,自此知曉傳遞信息的手段不只有“語言”;因繁重的工作和育兒患上了腎盂腎炎才驚覺演戲也好生活也好,“不要忍耐過了頭”;四十歲在“愛”的道路上才剛剛起步,承認自己對愛的理解還很不足;同外祖母、母親一樣,認為抵抗衰老不如優雅老去,坦然接受歲月的勛章……尼采、笛卡爾、黑塞、漢娜·阿倫特、波伏瓦的思考都在不同階段滋養和鼓勵著廣末,保持思索,充滿活力地迎接未來。
(日)廣末涼子 ·外國隨筆 ·5.7萬字
《閑話閑說》是阿城先生關于中國世俗與中國小說的講談集,以文學史的筆法,與朋友和聽眾閑談的口吻,觀之世俗文化與中國文學的萬般景象,呈現文化的阿城“雜”和“通”的一面,是其思想集大成之作。理想國推出二十周年紀念版,增訂萬字文章《中國世俗與中國文學》。“二十年前有一個小冊子叫《閑話閑說》,今天重提,希望將中國文化與文明做更多的聯系。‘中國世俗與中國小說’是許多次講談的集成,對聽眾演講和與朋友閑談,我們共通的知識財富是世俗經驗。世俗經驗最容易轉為人文的視角。如此來講,最宜將理論化為閑話,將專業術語藏入閑說,通篇不去定義“世俗”,使聽者容易聽。”
阿城 ·文學理論 ·5.7萬字
本書是寫作指導書,立足于作者自創的“雪花寫作法”,集中討論小說場景的構建。為什么場景如此重要?好的小說就是用場景說話。對于絕大多數作者而言,要想在寫作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學習設計引人入勝的場景是特別好的方式。這本書就聚焦于這一個話題,幫助熱衷小說寫作的創作者快速掌握設計場景的方法,著力于主動型場景和被動型場景中特定環節的設置、人物視點的設置……剖析具體的場景案例,解鎖每一位創作者潛在的創作力。
(美)蘭迪·英格曼森 ·文學理論 ·5.7萬字
在常人眼中,詩讓真實變得不真實,或者因為在生活中無法找到真實,所以人們才會寄情詩歌。在寫詩和讀詩的人看來,詩才是人心最大的真實,當生活無法讓人如愿以償,人們尚能在詩中安頓心靈。正如布羅茨基曾說:“詩是抗拒不完美現實的一種方式,亦為創造替代現實的一種嘗試”。《云誰之思》是汪涌豪的的第一部現代詩詩集,也是他書寫心底的真實的一次嘗試。這些年,汪涌豪的足跡遍布歐洲,本書收錄的一百四十首詩歌皆作于旅途中。這部詩集涉及歐洲歷史、地理、音樂、繪畫等。詩人以他者的目光,打量歐洲土地上的古老奇跡,用異域的語言,編織了一幅精細的西洋畫卷。汪涌豪專長中國古典文學,對西方詩學文論亦有深刻研究,深知中西詩歌的共通與差異,而他對兩種文化的敏感性與鑒賞力,也體現在詩的字里行間,這部詩集亦是他多年思索和探究詩學的創作集。
汪涌豪 ·現當代詩 ·5.6萬字
《俗女養成記》是臺灣作家江鵝最具代表性的散文故事集,以清爽利落的文字寫一個臺南普通女孩的成長故事:與阿嬤的趣味日常、中藥房里跟屁蟲的生活、學鋼琴、午后一個人的科學實驗、愛的教育、女性意識初啟蒙,還有孩童的內心小劇場等等。在各種可與不可對人言的人生細碎里,寫出了一個女孩如何一點點長大,慢慢窺見并進入成人的世界,檢視那些發生在自身的,關于親情、愛、婚姻、尊卑倫常、人情世故等諸多教養與束縛,一步步變得自知自明,自如自在,真實而舒展。生命再怎么難免哭泣,沒有一刻不盼望著歡喜。大人與小孩,一起守護家的溫暖熱鬧,也一起應付時代的荒謬。二十八篇輕盈舒展又機趣可愛的散文,不僅召回了記憶中的童年時代,也展現了思想與情感的今昔對比,從一個更開闊的視角去理解在這個時代和環境下成長的女性。《俗女養成記》不僅是一個普通女孩的成長史,也是所有在時代的新與舊之間認真生活的當代女性真實寫照,不再追隨那張優秀又好命的女人藍圖,選擇一種更為安樂自在的活法。每一個人的成長既有時代印痕,又有生命自身的邏輯,回首過往是記錄成長,也是厘清來路,與這個普通的自己握手言和。
江鵝 ·現當代隨筆 ·5.6萬字
這是一本小說寫作類圖書。本書的課程按照“制作故事整體流程”→“制作主要角色”→“決定細節和演出”的順序排列,不一定按照這個順序進行也可以。你可以從你現在苦于寫不出來的地方開始讀,也可以從你最想寫的地方開始讀。每一堂課都以練習的形式,具體地記載了“這樣才能寫出來”的順序。請一定要實際動手寫起來。
(日)圓山夢久 ·文學理論 ·5.5萬字
為什么知更鳥的胸脯是紅色的?為什么郊狼比其他動物更聰明?印第安人有他們的答案。書中是一個“故事爺爺”亞古講述世界初生時發生的事情,那時候人與動物和睦地生活在一起,大地上充滿了神奇的魔力。這些故事透著一股質樸的氣息,從人與自然到人與人,體現出人對自然的敬畏,對敢于挑戰自然的人之向往,以及對自我追求的尊重。這些神話故事向我們呈現了一種生活,涉及到印第安人的服飾、習俗、信仰等方面,能從中感受到他們獨特的文化氣息。
(美)威廉·特羅布里奇·拉尼德改編 ·民間文學 ·5.5萬字
理科作家東野圭吾從個人的視角出發,在本書中發表了關于生活、未來和創作的諸多看法。電話、相機和交通工具的進步對推理小說產生了什么影響?在時代的發展中,東野圭吾是如何改變創作方式的?他的小說又有怎樣有趣的幕后故事?數學為何是學科里的無冕之王?為什么說血型不靠譜?對于曾經的北京奧運會,他又發表了怎樣的神預言?
(日)東野圭吾 ·外國隨筆 ·5.4萬字
卡爾維諾認同本書是“一部用第三人稱寫的自傳”,并坦言“帕洛馬爾的任何經驗,都是我的經驗”。小說主人公帕洛馬爾極富想象力和思辨精神。他迷戀于對客觀物體及其狀態進行細致的觀察,如大海的浪花,壁虎的形狀以及月亮、星辰、草地。他不斷地向自己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性欲、死亡、人在社會中的境遇等等,探究人與宇宙的關系,世界的紊亂和秩序,人與人之間的語言交流。在此,化身為帕洛馬爾的卡爾維諾將他對世界的最后沉思掩映在敘述中,穿透了人生的全部經驗。小說出版一年后卡爾維諾溘然長逝,意味深長的是,《帕洛馬爾》的最后一章完全記敘的是主人公對死亡的沉思默想。
(意大利)伊塔洛·卡爾維諾 ·外國隨筆 ·5.4萬字
在漫長的寫作生涯中,馮內古特的小說、劇本和隨筆獲得了國際范圍內的廣泛贊譽。在這本貫穿其一生的訪談錄中,我們能夠知曉是什么驅動了馮內古特去寫作,他對自己作品的最終評價,他如何踏上寫作之路,其家族和家庭對他一生價值觀的形成的影響,以及他戰爭經歷中的作家身份。
(美)庫爾特·馮內古特 ·外國隨筆 ·5.3萬字
《羅馬日記》是美國著名小說家、普利策文學獎得主裘帕·拉希莉用意大利語書寫的最新隨筆集,一共二十三篇文章,記錄了她學習用另一種語言進行表達、尋找一種“新的聲音”的漫長過程。這不是一本枯燥的語言學習筆記,而是一位小說家開拓新領域的心靈啟示錄——語言的、文化的、自我意識的。創作者在某個時刻感到有必要改變路徑:這是一種瘋狂的沖動,它可能意味著放棄自己作為表達者原有的特性與標志;這也是大膽的縱身一躍,收獲的是創作與人生更豐富的可能性。
(美)裘帕·拉希莉 ·外國隨筆 ·5.3萬字
這是一本小說寫作類圖書。為了寫出“吸引讀者的故事”,本書教你寫故事的9種方法。對于寫小說而言,在保持登場人物和故事框架不變的基礎上,通過各式各樣的改編,連氛圍和讀后感都會發生變化。好比是同樣的咖喱,配上不同的食材,可以做成咖喱雞肉或咖喱牛肉,作為調味料使用,可以做成咖喱風味的沙拉醬。請你現在就動手寫起來吧。
(日)圓山夢久 ·文學理論 ·5.3萬字
卡爾·桑德堡,不僅是代表美國力量和天賦的記者與傳記作者,也是體現美國精神意志、用美國口語進行創作的桂冠詩人。“他,就是美國。”十三歲即輟學進入社會工作,從城市躁動喧囂的橫街窄巷和篷車的車底看遍世界百態,也有異常豐富的闖蕩和戰斗的經歷,因其詩作書寫的是“人民的詩篇”,深受民眾喜愛,被稱作“人民的詩人”。本書是桑德堡的詩歌精選集,從其標志性詩集——《芝加哥詩抄》、《剝玉米皮的人》(普利策獎獲獎作品)、《煙與鋼》、《日灼西方的石板》、《早安,美國》、《人民,是的》、《詩全集》(普利策獎獲獎作品)中遴選主要代表作,涵納早期、盛年和晚期的全部優質作品,全面呈現其詩學主張、技藝和風格的衍變。在他的詩中,有鋼的禱告——噴煙的煙囪、淬火中的鏈輪、藍衣的底層工人,有龐沛的想象力——人類與機器的夢想,有沉默——進入夢鄉的摩天大樓和浸泡在陽光中的玉米田,有遙遠年代的孤獨——城市瓦礫之間的空地等景象。博爾赫斯曾評價道:“在桑德堡身上有一種疲倦的憂傷,一種平原傍晚時的憂傷,泥沙濁流的憂傷,無用卻又精確回憶的憂傷,一個在白天和黑夜之間感受到時光流逝的男人的憂傷。”
(美)卡爾·桑德堡 ·外國詩歌 ·5.3萬字
在莎士比亞去世400年后,他的作品流傳之廣、影響之深是所有其他經典作家中無人可比的。他創造的英語詞匯、經典名言,改寫整個世界文學史的同時,也影響了數個世代的億萬讀者。《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莎士比亞的一出著名的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講述了講述了兩位青年男女陷入熱戀,卻因兩個家族的世代仇恨而遭不幸,最后導致兩家和好的故事。本劇在各個年代都頗為流行,并與《哈姆萊特》一道成為最常上演的莎劇……
(英)莎士比亞 ·戲劇 ·5.1萬字
《分成兩半的子爵》是卡爾維諾“我們的祖先”三部曲之一。“我們的祖先”三部曲包括:《不存在的騎士》《分成兩半的子爵》《樹上的男爵》,這三個故事代表通向自由的三個階段,關于人如何實現自我的經驗:在《不存在的騎士》中爭取生存,在《分成兩半的子爵》中追求不受社會摧殘的完整人生,在《樹上的男爵》中有一條通向完整的道路——這是通過對個人的自我抉擇矢志不移的努力而達到的非個人主義的完整。中世紀戰場上,梅達爾多子爵躍馬橫刀,卻被土耳其大炮轟成兩半。一個完整的人就這樣被分成了一半惡人和一半圣徒。他說:“不僅我一個人是被撕裂的和殘缺不全的,你也是,大家都是。”
(意大利)伊塔洛·卡爾維諾 ·外國隨筆 ·5.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