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革命話語與中國新詩
會員

“革命”貫穿20世紀中國社會歷史文化進程,對新詩的產生、傳播和接受影響極大。“革命”既是新詩研究的參照物也是研究的對象,但已有的研究成果較多處于傳統革命觀念的籠罩之下而缺乏超越性,缺少關于新詩革命話語復雜性、豐富性的研究。“革命”之于新詩的意義,一是作為新詩外部處境的革命,二是作為新詩寫作核心語匯、表達現代漢詩之普遍性追求的革命,三是作為新詩特征后果的革命。革命話語包括以革命為核心詞的一套相關語匯,也包括這一套語匯在社會中的生產傳播及效用。“話語”是一種語言表達的結構,也是一種行為或實踐。革命話語在中國現代文學,尤其是新詩的生成發展中的影響或作用,尚未被充分認識或闡釋。該選題在綜論基礎上,選擇何其芳、卞之琳、馮至、艾青、綠原、廢名、徐玉諾、穆旦等八位具有代表性的新詩詩人,對其詩歌創作和詩學觀念做細讀和分析,并結合各人文學生活與詩歌創作經歷,探討革命話語對創作、傳播與接受的復雜影響,由此探究新詩百年與現代漢詩革命話語詩學建構與實踐問題。該選題將宏觀理論與個案探究結合,歷史分析與現實關懷聯系,以革命話語為關鍵詞闡釋新詩百年的中國化的現代性演進軌跡、特征與啟示。

魏天真 魏天無 ·文學理論 ·22.9萬字

最新章節 第32章 注釋 2025-04-29 16:47:52
王方晨創作論
會員

山東文學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和追求。從新文學之初的王統照,到三十年代的臧克家,再到建國后的郭澄清,山東作家始終關注現實,貼近土地,表現普通人的生死愛恨。既有大時代的歷史感,又不乏普通人的生存實感。新時期的王滋潤,劉玉民,劉玉堂,張煒,尤鳳偉等人的創作,不僅在山東文學發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且奠定了當代新鄉土小說的基礎和高度,對推動當代中國文學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王方晨是山東新生代作家的代表。與凌可新、張繼、劉玉棟等人一樣,作為文壇的魯軍新銳,齊魯文化的土地養育熏陶了他,他在新時期文學文化氛圍中成長,帶有理想主義年代的深刻烙印,嫉惡如仇,熱愛土地和家園,有鮮明的正義感,對現實生活認識清醒冷峻,這使得他與外省的同時代作家畫出了一道溝壑。本書是第一本王方晨創作倫,全書分為總論和分論兩大部分,總論主要從王方晨文學創作的背景、傾向和特征入手,分析論述王方晨文學世界的整體面貌和基本樣態;分論是以王方晨小說代表作為審視對象,以文本細讀的方式,對其小說內在肌理和審美風格展開論述,試圖理性分析,客觀評價,給出王方晨創作的準確定位,希望成為研究山東文學和山東作家的一本有價值的參考書。

張艷梅 ·文學理論 ·21.1萬字

中國現代詩歌內形式研究
會員

本書以詩歌形式中的內形式為主要研究對象。全書共四篇。第一篇介紹詩歌內形式的基本概念及內形式研究的歷史與現狀。第二篇介紹詩歌內形式中的大內形式,為其后小內形式的探時先期鋪墊。第三、四篇深入現代詩歌的文本內部,觀察其內在構造的特點和規律。本書首提“小內形式”的詩學概念(與“大內形式”相對),并首提詩歌的“意節”概念(與傳統詩學的“音節”及山分節形成的“形式節”相對)。本書認為:詩歌的小內形式主要由詩歌言說的三個基本義項(書中代號為A、B、C)構成其常型與變體;一個獨立的“ABC組合”就是詩歌言說一個詩思涌動、三級遞進而“推陳出新”的過程,這一過程形成一個詩歌的“意節”(即超越了目視所見之“形式節”以及耳聽所獲之“音節”而必須心想方能感知的意義節);詩歌的意節像詩歌“DNA”一樣決定著詩歌文本“詩意”的存在。進入現代,詩體大解放等大潮涌動,詩歌的外形式以及音韻、格律甚至“新格律”等,均不再具有詩歌言說的規約力。詩歌藝術經諸多鍛打之后僅存的普遍遵守,只剩下詩歌的小內形式。中國詩歌的形式建設,須告別外形式建設而步入內形式建設。

薛世昌 ·文學理論 ·23.3萬字

最新章節 第15章 后記 2025-04-21 13:55:13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安县| 香港| 宜春市| 新津县| 会昌县| 城口县| 富裕县| 乐亭县| 河池市| 银川市| 新泰市| 绵竹市| 外汇| 乌兰浩特市| 新野县| 揭东县| 阳江市| 田阳县| 汉川市| 宣汉县| 莱阳市| 郴州市| 南川市| 福泉市| 拜泉县| 大城县| 南陵县| 金门县| 蒙城县| 平度市| 新巴尔虎右旗| 金乡县| 阿拉善盟| 遂溪县| 东台市| 五台县| 尉犁县| 珠海市| 盐山县| 靖州| 赣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