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分兩編。上編“現代性隱憂”內容包括:“替代與補充:從后現代到現代性”“文學的韌性:歷史化與個人記憶”“鬼影底下的歷史虛空”“多義的記憶:歷史“回歸”或者在別處”等。下編“后當代幻象”內容包括:“記憶的解脫:‘私密’與歷史陷阱”“重寫故鄉與后現代的惡之花”“新新浪漫主義:后現代的變形記”等。
陳曉明 ·文學理論 ·28.5萬字
現代新詩的南方傳統,是伴隨著中華文明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而生成的,是在中西方文化激蕩、古典與現代的裂變中發展的,它雖然是從中國南方珠三角這個地理空間發端,但卻終究彌漫而形成為中國文學和詩歌的一種新精神與新的藝術特質,這就是南方詩歌、南方詩學、南方精神、南方想象、南方傳統。本書就著眼于現代新詩的這樣一個值得關注的南方精神和藝術譜系。全書主要包括南方詩學的理論奠基、南方詩人群落的多元景觀、南方詩人的個案分析、南方詩人的藝術緣域四個部分。這也是一部明確提出南方詩學的相關命題并進行專題研究的當代詩歌批評專著。
何光順 ·文學理論 ·22.5萬字
本書借助倫理批評和神話詩學的理論視角,聚焦德拉布爾對英國撒切爾主義時期形形色色偽共同體的批判,包括表面上共生共存的家庭契約共同體、自由市場經濟利益的現象共同體、世界主義異文化共同體以及受限的無條件好客。作為糾偏路徑,德拉布爾指出了關懷倫理心理性共同體、人文精神宗教記憶共同體、地方性共同體以及文學創新條件性好客作為真正倫理共同體的建構潛能。
盛麗 ·文學理論 ·20.5萬字
中國現代散文詩劇文體范式主要包括體裁范式、藝術表現范式、語言范式、文體風格范式。中國現代散文詩劇體的體裁范式從散文性的體裁形式、詩性的體裁內核以及劇性的體裁特質三個方面闡述。中國現代散文詩劇在語言的表述范式上,主要包括通達易懂、直白曉暢的言語表述,以及折繞幽婉、余味曲包的言語表述。在語言的雜和范式上,中國現代散文詩劇語言的雜合范式主要表現為口語與書面語的雜合、國語與歐化語的雜合。在修辭范式上,闡述了“象征”“相反相成”等修辭格的運用。象征與隱喻、反語與反諷、矛盾與悖論,是中國現代詩劇特別是散文詩劇創作中最為常見的幾種藝術表現手法,也是需要細致區分的闡釋對象。中國現代散文詩劇的文體風格范式主要包括嚴肅深刻的客觀再現、幽婉抽象的智性玄思以及表里沖突的莊嚴反諷。
董卉川 ·文學理論 ·22.5萬字
本書第一次將漢族和藏族的傳統文學理論做了全面比較研究。中華民族有五十六個民族,漢族是主體,其他少數民族是中華大家庭重要的成員,在歷史上都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在文學理論上都做出了一定的貢獻,藏族就是其中重要代表。我們當下的古代文論史沒能很好地吸收少數民族的文學理論,實際上成了漢族的文論史,因此,沒有全面展現中華文論博大精深的內容,也沒有反映出中華文論豐富多元的真實風貌。之前少數民族文論研究一般是各自為陣,畫地為牢,梳理總結各自的發展歷史和特征,缺乏對中華文論交流融合的整體比較研究。本書把藏族文論和漢族文論進行全方位的比較,是對中華文論整體研究的嘗試,是對中國傳統文論研究視域的拓展,是對少數民族文論研究路徑的探索。
馬建智 ·文學理論 ·23.7萬字
本書以當代英國黑人小說為研究對象,分為構建和改變兩部分,前者主要展示黑人移民在英國社會中掙扎求存和身份構建的過程;后者則探討英國黑人移民在英格蘭性到英國性的改變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本書的核心觀點認為,黑人移民在英國存在的過程就是構建和改變的過程。當代英國黑人小說是當代英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系統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把握當代英國文學的進程和走向,更好地梳理英國文學傳統的繼承與發展。另外,當代英國黑人小說是英國族裔文學的一面鏡子,對其研究有助于更為透徹地審視英國族裔文學的發展,透視英國文化、政治和經濟的發展與變遷,為其研究提供文學視角。
王卉 ·文學理論 ·25.2萬字
本書立足于新世紀大文化環境的背景,對百年來中國新詩理論的發展歷程進行梳理與反思,并對某些規律性的東西予以探討;對中國新詩的傳統、中國新詩理論的基本品格、中國新詩理論的歷史發展、中國新詩理論的現代轉型加以闡述;對相關的理論流派、有代表性的詩歌評論家和詩歌理論著作加以評述;并結合中國詩歌通史當代卷的寫作,對中國當代詩歌的發展進行梳理,對其中涉及的理論性問題予以關注;同時還把眼光投射到當代詩壇,考察當下中國的詩歌生態,對改革開放以來的當代詩歌現象予以追尋與剖析,并介紹了吳思敬先生與詩歌理論刊物《詩探索》的學術情緣,以期引起大家對新世紀中國新詩理論建設的進一步思考。
吳思敬 ·文學理論 ·26.4萬字
本書設文化傳統與現代性轉化、古代文論、西方文論、文本批評、譯文五個欄目,收錄了《論中國傳統文化對朱光潛詩學建構的重要意義》《論藝術真實》《文學經典及其經典化》《從題畫詩和詠畫詩看趙樸初對繪畫的詮釋》《什么是批判》等文章。
高建平 丁國旗主編 ·文學理論 ·27萬字
本書共分為九章,選取唐代最具特色的交游別離、羈旅思鄉、閨情宮怨、愛情婚姻、悼亡游仙、詠物言志、詠史懷古、山水田園、邊塞征戰等九大類詩歌進行品評鑒賞。選擇的詩人以一流詩人為主體,兼及二流、三流詩人。選詩篇目不僅注意到了唐詩的接受史問題,還參照了基礎教育古詩詞必讀書目及全民閱讀的價值取向。選了85位詩人的233首詩,著重品鑒每類詩的情感特征、主旨內容和藝術技巧等問題,每章中文本細讀式評析鑒賞三四首詩,提綱挈領式品鑒與名句點評互為補充,詳略得當,相得益彰。闡幽發微,以期深入挖掘每類題材詩歌的審美風尚和文化價值,引領讀者洞穿歷史隧道去欣賞唐代文化藝術,從而起到弘揚傳統文化和提高讀者審美能力的作用。
孫艷紅 ·古詩詞 ·20.9萬字
本書站在全球化語境的學術前沿,以20世紀80年代的文學主潮為闡發重點,提出“文學自信力”的重大命題,通過分析新時期文學代表作家的文本特點、審美風格、精神追求與家國情懷,全面客觀、真實生動地呈現了新時期文學在世界文學的獨特品格。研究發現:當經濟全球化日益彰顯中國影響力的時候,伴隨著改革開放歷史進程的新時期文學,不僅在世界文學的考場上交出了沉甸甸的答卷,贏得了國際同行應有的尊敬,而且回答了伴隨經濟崛起的中國作家應當以怎樣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來書寫中國故事,彰顯中國立場,是國外受眾了解真實中國的重要窗口。
聶茂 ·文學理論 ·32.5萬字
作者聚焦并追蹤北宋時期,詞如何從宴飲助興的表演文本——歌詞,歷經創作、傳唱、抄寫、結集諸過程,最終衍變為一種獨立的文學體裁,并逐漸取得與詩歌并舉的正統地位。宇文所安一方面從表演實踐、文本傳播、作者問題、詞集編纂與流變等全新角度將詞史看成“詞集史”而非“詞人史”;另一方面又對代表性詞人如柳永、晏幾道、蘇軾、秦觀、賀鑄、周邦彥、李清照等人的作品進行文本解讀,分析他們各自不同的風格特征及相互之間的關聯與影響,力圖從多個層面呈現詞的歷時性發展及其作者化、風格化和經典化的過程。
(美)宇文所安 ·古詩詞 ·20.2萬字
本書旨在創設展示中國文學思想研究成果之窗口,以深入探討中國優秀傳統文學中文學觀念、理論范疇、學術方法及歷史發展線索的豐富內涵,展示中國學者理論方法的原創成果,為當今的文學理論建設提供有益的思想資源與理論借鑒,并增強中國文化的影響力與競爭力。
首都師范大學中國文學思想研究院 ·文學理論 ·26.2萬字
本書從魏晉新自然觀的興起入手,研究魏晉自然觀與詩歌新變的關系。上編通過對兩漢魏晉諸家思想的研究,勾勒出自然觀變化對士人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情感取向的影響。下編通過對魏晉詩歌中天人問題、生死問題、出處問題、情理問題的考察,在自然觀層面對這一時期的詩歌新變進行了分析和闡釋,展示了自然觀流變與詩歌發展之間的關系。
周西寧 ·文學理論 ·24.7萬字
加爾各答,英屬印度首府,曾經“帝國的門戶”和亞洲最大城市,印度工業和文化發展中心,誕生了泰戈爾、維韋卡南達、薩蒂亞吉特·雷伊……作為英國人在恒河邊建立的貿易港口,這座城市最初是由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組成。人們漂洋過海來到這里,組成一個個社區,并在這片土地上安家立業。但邁入21世紀,加爾各答的地位已不復往昔,年輕人不得不為了生計背井離鄉,去往更為發達的歐美國家。正是在此時,已有多次移民經歷的庫沙那瓦·喬杜里回來了——畢業于普林斯頓大學并獲得耶魯大學博士學位的他,放棄了在美國的工作,回到這座被他的移民父母拋棄的城市,重新審視這個生長于河流和沼澤之間的“昨日的孩子”……
(美)庫沙那瓦·喬杜里 ·外國隨筆 ·21.3萬字
古詩詞是中國文學史上耀眼的明珠,歷經千載時光,依舊璀璨奪目。《每天一首古詩詞》以至簡至雅的理念,在浩瀚繁雜的古典詩詞中,精選名篇佳作,先秦的奇幻瑰麗,漢唐的風流雅韻,雅宋的婉約多情盡收眼底,組成一幅充滿生命力的曠古唯美畫卷,帶讀者輕松暢游千古時光,感受最純粹、真摯的古典情懷,在喧囂而浮躁的生活中讓心靈找到一方詩意的棲居之地。
云葭 ·古詩詞 ·32.3萬字
一本別樣的20世紀歐美文壇導覽,知名譯者、書評人黃昱寧二十年經典評論文章集結。本書收錄了一系列對于外國文學作品、文學現象以及知名文學家生平的記述與解讀。其中眾星云集,包括了卡波蒂、柯南道爾、菲茨杰拉德、喬伊斯、E.B.懷特、麥克尤恩等人的私人經歷以及寫作歷程。黃昱寧以獨到角度做出了生動的評述,講述那些“不廣為人知”的作家故事。書中還包含大量名作家的第一手材料,以幽默的筆觸還原了這些人的真實歲月。
黃昱寧 ·現當代隨筆 ·25.2萬字
從文學史的角度,搜集、整理了澳門1970—1974年大量珍貴的與澳門文學相關的報刊、詩詞、小說等,文稿編排以年、月、日進行劃分,中間穿插作者及其作品的介紹,資料詳細、分門別類,具有很強的資料性和很高的學術質量,為澳門文學研究提供了非常詳盡的第一手資料。此書的出版,是為澳門文學的歷史發展立一存照,也是為將來澳門文學文獻資料的整理,為澳門文學的研究提供可靠的線索。
朱壽桐主編 傅天虹 許燕轉編撰 ·文學理論 ·37.1萬字
從文學史的角度,搜集、整理了澳門1980—1984年大量珍貴的與澳門文學相關的報刊、詩詞、小說等,文稿編排以年、月、日進行劃分,中間穿插作者及其作品的介紹,資料詳細、分門別類,具有很強的資料性和很高的學術質量,為澳門文學研究提供了非常詳盡的第一手資料。此書的出版,是為澳門文學的歷史發展立一存照,也是為將來澳門文學文獻資料的整理,為澳門文學的研究提供可靠的線索。
朱壽桐主編 梁笑梅等編撰 ·文學理論 ·38.3萬字
從文學史的角度,搜集、整理了澳門1975—1979年大量珍貴的與澳門文學相關的報刊、詩詞、小說等,文稿編排以年、月、日進行劃分,中間穿插作者及其作品的介紹,資料詳細、分門別類,具有很強的資料性和很高的學術質量,為澳門文學研究提供了非常詳盡的第一手資料。此書的出版,是為澳門文學的歷史發展立一存照,也是為將來澳門文學文獻資料的整理,為澳門文學的研究提供可靠的線索。
朱壽桐主編 傅天虹 許燕轉編撰 ·文學理論 ·32.3萬字
林徽因作品精選,集合林徽因建筑文集、散文信箋集、小說信箋集、詩歌精選集。展現林徽因的文學閃光點,她的文采斐然,語言意境優美。讀者可以看到林徽因的精神世界,體會她細膩、真實的筆觸。讀來如有陌上開花,緩緩歸去的心情。同時,她筆下也流露出對民間百態的深諳,實有創作天賦。
林徽因 ·文集 ·22.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