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著名學者王國維說“一代有一代之文學”,詞作為文學樣式之一,唐宋兩代是詞的創作最繁榮的時代。本書則是對唐宋時期經典詞作的選注,總共選入的唐宋詞312首,唐五代詞56首,北宋89首,南宋167首。在作品的去取上,首先注重思想內容較好、藝術成就較高、情調基本建康的作品,并兼顧到各個流派、各種風格的代表作,使讀者對這一時期的詞作有較為全面的了解。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古詩詞 ·24.1萬字
《大機車》是以中國機車工業的代表——大連機車車輛廠成長、壯大、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為中國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的發展不懈奮斗創造了中國機車無數個世界頭名為題材的長篇報告文學。
鶴蜚 ·紀實文學 ·20.6萬字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少林!從男孩到男人,青春!熱血!爆笑!功夫版《少年Pi的奇幻漂流》!《譯文紀實:少林很忙》講述了馬修以為自己會找到一座孤立的寺院,那里充滿超自然能力的禁欲者,就像他看過無數的老掉牙電影那樣。沒想到,他找到的卻是一個被政府改造為充滿觀光客的“功夫世界”。他最終還是找到了少林武術中心,里面的僧侶仍然嚴格的訓練一些古老又強烈的武打方式。訓練的第一天結束后,馬修連站都站不穩了。漸漸了解中國功夫,以及“吃苦”的意思后,馬修開始代表少林寺出席武打比賽以及國際競賽。隨后,僧侶們終于接受了這位美國人,讓馬修成為最接近過他們的西方人。馬修從僧侶的身上見識到現代少林僧侶在生活上的矛盾,虔誠佛教徒的他們每天必須為觀光客表演,并販賣一些商品來支持他們的技術。
(美)馬修·波利 ·紀實文學 ·22.1萬字
這是郭沫若老對中國古代先哲的哲學思想的研究叢書,內容包括:1、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2、孔墨的批判;3、儒家八派的批判;4、稷下黃老學派的批判;5、莊子的批判;6、荀子的批判;7、名辯思潮的批判;8、前期法家的批判;9、韓非子的批判;10、呂不韋與秦王政的批判。本書對中國古代社會的機構和它的轉變以及轉變過程在意識形態上的反映,整理出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輪廓,所采取的是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
郭沫若 ·現當代隨筆 ·27.8萬字
本書為明末馮夢龍編撰的一部話本、擬話本小說集,與他編的另兩部小說集《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合稱為“三言”。《喻世明言》收小說四十篇,題材涉及愛情、婚姻、家庭、友情及靈怪、神仙、妖術等等,廣泛描寫了宋、元、明時代的社會生活,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人民群眾,特別是市民群眾的思想感情、生活愿望和審美情趣。
(明)馮夢龍 ·民間文學 ·35.7萬字
小說集《一個人的遭遇》收錄了蘇聯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二十篇左右短篇小說,其中以《一個人的遭遇》最為著名。肖洛霍夫在這些小說中展示了戰爭的另一面,戰爭對普通百姓人生的深刻影響,可以說是戰爭文學的一種類型。不同于直接反映前線的戰爭小說,在和平年代,這類作品更發人深省。
(蘇)肖洛霍夫 ·文集 ·25.6萬字
《基督教文化與西方文學傳統》主要論述了基督教文化對西方作家的思維方式的影響以及西方文學與基督教文化密不可分的聯系,涉及到基督教文化自身的特質,基督教文化的演進過程以及基督教文化的思維模式等。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本書剖析了西方文學精神的古今演變的流程和基本特性。全書的基本觀點在于,人類社會經歷了由血緣維系、信仰維系、理性維系和人權維系四個文化發展階段。基督教文化的出現是用信仰方式對血緣維系方式的取代,而基督教文化的信仰維系方式又在社會和文化自身的作用下,發展出了近現代的理性維系方式和到今天初露苗頭的人權維系方式。而西方文學受此制約,在文化精神上體現出了人從自然人向社會人乃至到今天文化意義上的人的轉換,從而使西方文學成為一種獨具特色的精神文化現象。
劉建軍 ·外國隨筆 ·27.3萬字
本書入選“回望建黨百年”國家出版基金專項資助項目、2021年度中國作家協會重點作品扶持項目、浙江文化藝術發展基金2021年度主題出版類資助項目、浙江省“十四五”重點出版規劃項目、2021年度“浙版傳媒好書”、2021年12月中國好書榜單。本書是慶祝建黨百年重點選題,國內首部系統全面考證《共產黨宣言》的報告文學,是一部厚植于黨史的優秀現實題材作品。本書以報告文學手法,從小角度縱深切入,追根溯源,從馬克思、恩格斯著述《共產黨宣言》,到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再到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的過程,全景式講述了《共產黨宣言》首部中文全譯本出版的前世今生,并牢牢把握翻譯《共產黨宣言》這條主線,刻畫二十世紀初知識分子中的“望道們”,以及在《共產黨宣言》傳播過程中,對中國第一代領導人的影響和帶給中國革命的意義。
徐錦庚 ·紀實文學 ·30.1萬字
“知青”,目前中國最有影響力的一群人。《我曾經的名字叫知青》是中國女知青子蘊歷經“文革”,卻青春熱血,樂觀進取,散發人性善良,宛如抗戰時期“未央歌”式的勵志傳記。《我曾經的名字叫知青》細述中國1950年代至1980年代北京城小人物的社會生活,顛覆一般民眾對“文革”僅有的刻板負面印象,是“文革”傳記中另一種正面的題材。此外,作者子蘊為愛情奮不顧身,遠赴東北、內蒙古下鄉建設,圖文對照下,讀者如置身實境。《我曾經的名字叫知青》收錄作者珍藏照片百幅,所提及的朋友和作者子蘊本人都是現在在中國深具影響力的“知青”,《我曾經的名字叫知青》正是認識“知青”最好的開始。
子蘊 ·紀實文學 ·21.1萬字
《詩經》兩千多年來,這些富于生活氣息的詩句,向我們說著日常的歡喜和憂傷。本版《詩經誦讀本》回歸"詩"之本質,是一部可誦、可賞、易解的唯美古詩集。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注音版無障礙閱讀。古人云"無詩不言",本版采用大字注音排版,幫助孩子通暢誦讀整部《詩經》。二、嚴謹準確的疑難注解,讓孩子無障礙理解全文。對于較難或是易理解錯誤的字詞進行注解,不僅讓孩子自己讀懂國學,還能加深對國學知識的記憶和理解。三、圖文并茂,版式活潑靈動。本書大字注音的同時配有相應情節的插畫,提高孩子自主閱讀能力。讓孩子輕松愉悅地享受閱讀過程,汲取知識。
中華書局經典教育研究中心 ·古詩詞 ·22.1萬字
元稹是與白居易同時并同等重要的唐代詩人。本書對其詩文加以選注,以明楊循吉據宋本影鈔《元氏長慶集》六十卷為底本,參校諸本,對重要的異文出以校記。選注者經過精審的校理,為讀者提供了可靠的文本。注釋吸收前人成果,辯明作品寫作背景,著重引證典實,注準詞義,間有對大意的串講。本書是作者在其獲獎圖書《元稹集編年箋注》基礎上精益求精而選注成的具有較高學術品位的古典詩歌選本。
楊軍 文笙 呂燕芳選注 ·古詩詞 ·21.4萬字
中國一流作家和知名學者罕見聯手,為你嚴選中國現當代文學不朽經典,十大生命主題百部經典名作。從文學看人生,洞見經典,體悟人生。從魯迅的《吶喊》、沈從文的《邊城》、張愛玲的《半生緣》,到當代耳熟能詳的《白鹿原》《長恨歌》《平凡的世界》……每部作品有名師們的獨特解讀,只有通曉“每一部作品講了什么”,才能更好地讀透它們。
陳思和 郜元寶 張新穎 ·文學評論 ·36.1萬字
這是著名作家高洪雷的新作。該書在《另一半中國史》《大寫西域》《樓蘭啊樓蘭》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民族史、西域史的研究,將絲綢之路作為經濟之路,文化之路的前世今生,書寫出來,相對于市場上已有的同類圖書,該書更多地從中國古代典籍中找尋資料支撐,更多地吸取中國學者的研究成果,并且立足于西部的現實。把歷史變成美文一直是作者的追求,而不留知識上的硬傷,則是高洪雷的書能夠得到專家讀者認可的基本價值所在。
高洪雷 ·紀實文學 ·22.9萬字
本書是一部反映西藏和平解放歷程的紀實文學作品。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為了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保衛西南邊防,人民解放軍以十八軍為主,分別從四川、青海、新疆、云南多路進軍西藏,越過世界屋脊的千重高山,萬條巨壑,克服了高原缺氧、冰川激流、風雪嚴寒、懸崖深谷以及疾病饑餓等人世間難以想象的困難,徒步6000余里,征服了世界屋脊,完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歷重任,并進行平叛和民主改革,使西藏社會進入了一個歷史新階段。
盧一萍 ·紀實文學 ·35.5萬字
本書集精選丁玲1927年至1982年間所創作的最具代表性的小說、散文等作品。本文集所收文章依寫作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注釋分題注與正文注。題注說明該文最初發表何種報刊,同時注明發表時所用署名,后來編入何文集。正文注簡明扼要,為避免冗繁瑣屑,對于不會造成閱讀障礙的內容不加注。本文集配有若干圖片,包括作者肖像、著作書影和文物照片等。
丁玲 ·文集 ·24.3萬字
《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為詩體悲劇,它根據十六世紀一民間傳說創作而成,是歌德傾注了畢生心血寫成的宏篇巨著;它描寫主人公浮士德一生探求真理的痛苦經歷,反映從文藝復興到十九世紀初整個歐洲的歷史。全書由一系列敘事詩、抒情詩、戲劇、歌劇以及舞劇組成,涉及神學、神話學、哲學、科學、美學、文學、音樂以及政治經濟學。
(德)約翰·歌德 ·戲劇 ·20.7萬字
本書收錄了千余首古詩詞,分為“古歌謠”、“詩經”、“楚辭”、“漢魏南北朝詩選”、“唐詩”、“唐宋詞”、“元曲”、“宋元明清詩”、“元金明清詞”等篇。
青禾 ·古詩詞 ·24.9萬字
《枕草子》大約成書于1001年,開日本隨筆文學之先河。全書共有305段,分為類聚、日記、隨想三大內容。類聚是受唐朝李義山《雜篡》的影響,羅列生活中不同性質與類別的事物,如“山”、“海”、“掃興的事”、“高雅的東西”,涉及地理風貌、草木花鳥、內心情感、生活情趣等等,非常豐富地體現出作者清少納言細膩的觀察和審美趣味。日記記錄了作者在宮中的生活,其中有反映她與皇后藤原定子感情深篤的經歷,以及她在宮中生活的片斷,這部分內容深映古典風貌,可從中了解日本平安時代皇室貴族的生活狀態和品味素養。隨想則是對自然與人生的隨感,尤其可見作者明快、自由的生活態度。
(日)清少納言 ·外國隨筆 ·20.2萬字
《物哀》講的是:千年前,紫式部在《源氏物語》中寫出了日本人最早的美學表達──物哀。哀是憐憫,也是感嘆、贊揚,是內心直接發出的聲音。花鳥風月,四季推移,大自然反映人事無常、發出死亡警告,萬物都是一期一會。古典的物哀追憶歲時,風花雪月,心向往之。日本國學大師本居宣長將物哀定義為“知物之心”,物哀是感受風物的姿態變換,讓無法言說的可以呈現。物哀情感的經典對象是落櫻。看櫻花落下,我們感受到美與死亡。人生一瞬,所以有了客觀下的漠然、熱情,或哀愁,一切正符合了美的定義。唯美的物哀,象征人類認識了生命局限后的凈化與超脫,轉身談論真實情感。《幽玄》講的是:幽是隱微,玄是奧妙的黑,幽玄原指枯淡之心的深邃境地,諸行無常的人生真義。形而上的幽玄,在一首首和歌中發展出豐富的美學意涵,隱蔽、枯寂、妖艷、寫意,最后調和成一種在陰暗中追求的美感,攏之在內,時空無限,內在充實。引進陰影,而不是光。從陰翳中發現美,又為了美的目的利用陰翳。日式庭園、和室、壁龕……昏暗美感的空間中進駐了永恒的閑寂,靜謐、悠遠的幽玄余情,成為帶有神秘色彩的的東方美學經典。
(日)本居宣長 大西克禮 ·名家作品 ·22.9萬字
本書是作者寫于二十幾歲時的一篇紀念作品,為的紀念他和哥哥在康科德和梅里馬克河上的兩周游。后來哥哥去世,他寫下這部作品作為紀念。但是,全書縮寫為一周的旅游,并且是從旅游說開去,文字涉及的是環境對于精神的作用,人的靈魂如何在自然環境中得以凈化。這本書是《瓦爾登湖》的姐妹篇,其精髓更多表現在自然界的游歷中、環境對于精神的作用、人如何在自然環境中思考和明辨。
(美)梭羅 ·外國隨筆 ·2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