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收錄了作者多年來創作的散文、紀錄片腳本等作品百余篇,共分六輯,分別為:與靈共舞、山中問路、湖畔沉思、驚世一暼、須臾芥子、大家小道。作品記錄了作者的人生經歷,同時作者以其敏銳的視角,對人生境遇、生活細節、自然景物等都有深刻的感悟和見解,文字樸實,內涵深刻,讀來發人深省。
趙青 ·文集 ·18.6萬字
本叢書是由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組織的國子監大講堂系列講座中編輯整理而成的,主要目的是向國家公務員和普通社會人士普及國學知識、介紹中國傳統文化。本冊為“文苑英華”,介紹了從先秦到清代的有代表性的經典文學作品和代表人物,以期使讀者了解中國文學的發展脈絡,更進一步地理解作品的藝術價值和社會意義。共兩輯這是第1輯,這是第一輯,共14講,收錄從先秦到晚唐的文學經典和有代表性的文學家,包括詩經、楚辭、漢賦、漢五言詩和古詩十九首、六朝詩、唐詩等內容。
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 ·文學評論 ·18.6萬字
《絕妙好詞》是宋末元初詞人周密選編的一部宋詞選集。全編選詞三百九十首,詞人一百三十二家(其中蔡松年實為金人)。它是我國斷代詞選之一,并且具有鮮明的流派特色,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本書是《絕妙好詞》的注譯本,每首詞都包含詞作、注釋和譯文三部分內容。
(宋)周密編 東籬子解譯 ·古詩詞 ·18.6萬字
本書以英美聊齋學為研究對象,采用漢學與國學雙向闡釋的研究思路,希冀促進中外聊齋學研究學術共同體的建構。一方面,由學理研判與譯本(文)本身出發,以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的視野,綜合考量譯介文本的移碼、譯風、意圖、性別觀、翻譯策略、注釋方式等;另一方面,延伸至聊齋相關評論、影像、圖像等此前被忽略的重要環節上。全書運用互證與對讀法,拈出若干問題域,使得不同層次與區間的文本之間形成強勁的話語對流,從而形成國學與漢學間批判性對話的格局。
任增強 ·文學理論 ·18.6萬字
小說是文本化的生活,生活乃原生態之小說。本書分兩部分:第一部分以《挪威的森林》《小團圓》《霍亂時期的愛情》《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小王子》等作品為載體,講生活中的普遍問題,如生死、婚戀、工作、欲望、棲居、幸福等。第二部分以《伊豆的舞女》《梅雨之夕》《老人與海》《鼠疫》《生命不能承受之輕》《命若琴弦》等作品為載體,對若干生活主題進行闡釋。本書不僅僅是文學批評,也是對生活的哲學反思,更是在探索一種以小說為載體的生活教育學。
張公善 ·外國隨筆 ·18.5萬字
本書創作于汶川地震之后,關仁山以唐山地震的幸存者的身份,在掌握唐山地震、汶川地震大量資料的基礎上,以獨特的視角,采用對比的方式,先后采訪了唐山志愿者、深入災區的記者、唐山地震孤兒等,選擇唐山地震與汶川地震中閃耀著生命光輝的感人事跡,寫成的一部報告文學。
關仁山 ·紀實文學 ·18.5萬字
本書對格林童話在德國的誕生追本溯源,捋清它在中國的特殊讀者群--譯者的不同接受與傳播歷程,分析研究由格林兄弟創建的“童話范式”,并深挖兒童文學背后更深層的秘密,拓展兒童文學理論研究的學術空間,促進兒童文學研究的深化,重新架構兒童文學理論風景,提升兒童文學理論研究的地位。
陸霞 ·文學理論 ·18.5萬字
亨利·雷馬克是美籍德裔著名比較文學學者,文藝理論家。1961年他發表的《比較文學的定義與功能》一文影響深遠,奠定了比較文學“美國學派”的經典定義,提出了所謂的“平行研究”與“跨學科研究”。國內目前尚無對雷馬克進行系統研究的專文和著作,本書圍繞亨利·雷馬克與比較文學的關系,從比較文學60年發展史的宏觀視野出發,考察其與法國學派、美國新批評派及其與中國比較文學界的對話,并對雷馬克比較文學學科性質提出“跨學科研究”的貢獻,通過經典與非經典的闡釋,提出自己的價值判斷標準,并做出較系統深入的闡述。這對中國比較文學學科理論有所啟發,為中國比較文學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為中國比較文學了解重要的比較文學家開辟了較好的渠道。
姚連兵 ·文學理論 ·18.5萬字
“中國現當代名家散文典藏”是匯聚20世紀以來中國散文史上的“名家、名作”,由權威編委會選定、人文社編輯校訂的一套中國現當代散文“權威定本”,共約80種。該叢書的編輯出版,體現出人文社在散文體裁出版領域的權威性、經典性,并力圖引導以青年讀者為主的大眾散文閱讀的審美趨向。其中本選題作者周大新在小說創作之外,在散文寫作方面也頗有收獲,尤其是歷史感懷、讀書心得和故鄉紀行類散文,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有值得關注的歷史縱深和思考含量。
周大新 ·名家作品 ·18.5萬字
本書集結了作者自2017年文學創作以來的130多篇詩歌、散文。生活中沒有完美,但生活中有美好。作者執著于美的發現和描墓,用筆起舞,向善而歌,是她的使命和追求。
劉君君 ·文集 ·18.5萬字
權威版本:以劍橋勒伯古典版古希臘文本為依托,收集所有古希臘的傳世戲劇作品。名家名譯:古希臘羅馬文學、文化專家張竹明教授和王煥生教授傾十年之功,從古希臘原文精心譯成。全新亮相:絕版多年,全面修訂,裝幀升級,典雅尊貴,極具收藏價值。大獎作品:曾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第二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重大獎項。位于地中海東北部的希臘,是歐洲文化的搖籃,人類戲劇的最早發源地。古希臘悲、喜劇都與酒神慶典和民間滑稽演出有著血緣關系。
(古希臘)埃斯庫羅斯等 ·戲劇 ·18.5萬字
本書是由國內著名學者史忠義、尹曉煌等先生主編的“人文新視野”研究論文的第18輯,書稿主要包括哲學研究、詩學研究、法國文學研究、加拿大魁北克文學研究、日本文學研究等幾個欄目,其中包含文學藝術領域內對當下現代性和后現代性爭議問題的探討,外國文學作品的藝術分析和文化解讀以及國內的譯介接受,還有論文探究了“問題學”哲學問題等,運用的研究方法和視角有比較文學、文學傳播學、精神分析等。內容豐富,學術性強,處于文藝理論研究的前沿。
史忠義 尹曉煌 臧小佳主編 ·文學理論 ·18.5萬字
詞之文體形式于兩宋時代登臨審美顛峰,而詞話作為與之密切關聯的理論探究之果實,也從萌芽至發展、豐富至成熟,留下完整的歷史圖譜。該著從美學視角對兩宋詞話進行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辯證研究,運用現代文藝學理論對兩宋詞話的代表性文本予以描述和詮釋,并綜合西方美學的相關觀點進行比較與印證,進而給予價值評價并作出相應的理論歸納,著力立足于辯證理性和歷史理性相統一的立場提出美學新見,由此使歷史與邏輯、抽象與具體的方法論得以統一。
顏翔林 ·文學理論 ·18.5萬字
本書是青年作家鄭驍鋒的文化歷史散文作品集,鄭驍鋒是歷史地理文化類散文寫作的佼佼者,在讀者中有較好的口碑。《本草春秋》它不是中藥的歷史,而是以中藥書寫的歷史,是用當歸、遠志、甘草、人參等串連起來的歷史散文集。史書、藥書對照來看,同樣發黃的紙頁上,竟能找到不少彼此印證的章節,有許多埋伏呼應之處。以藥讀史,相互補充相互闡發,別有一番滋味。《本草春秋》的角度新穎,文筆老練,具有較高的藝術審美價值,值得對文史感興趣的朋友們一讀。
鄭驍鋒 ·現當代隨筆 ·18.5萬字
《重生》是蘇敏繼《我的右眼沒有淚水》后的第二本散文集。全書20余萬字,分為四個小輯,描述了作者在患白血病經骨髓移植獲得重生之后的人生經歷與故事。有對故鄉親人的真情回望,有對流浪打拼的實景再現,有對現實生活的冷靜思考,也有對詩與遠方的熱切向往。干凈嫻雅的文字之下,涌動著對生活和美的熱愛,以及與命運和現實的抗爭。
蘇敏 ·現當代隨筆 ·18.5萬字
啟功先生在北京師范大學先后開設過以唐代文學、明清詩文為主的文學史課,以漢代、宋代、清代為主的歷代學術思想史課,以文化常識和文獻常識為主的古籍整理基礎課,以及其他一些課程。這些就構成了這部書的四部分:論文學、論學術思想、論古籍整理及其他。每一部分中,既有宏觀的總體概括,也有具體的分析釋例;尤其可貴的是能拉通各代,從史的角度觀照歷代學術與文學的發展變化,如在論學術思想時,從初民文化談起,一直談到漢學、宋學、清代的今古文經學,充分體現了啟先生對中國學術思想的總體觀照。由于是根據學生的筆記記錄整理而成,本書語言活潑,觀點新穎,讀起來既有教益又有趣味。
啟功著 趙仁珪等編 ·文學理論 ·18.5萬字
本著作主要對接受了道家道教思想的唐代詩人及其詩歌作品進行研究。首先,簡要梳理了唐前詩歌接受史,辨析了道家、道教、道家道教思想等核心概念。其次,對唐代詩人接受道家道教思想的社會文化背景、原因做了分析。再次,深入剖析了唐代詩人接受道家道教思想的形式和內核等問題。最后,對唐代詩人接受道家道教思想的規律進行了總結,并概括了接受道家道教思想后唐詩呈現出的新風貌。
段永升 ·文學理論 ·18.5萬字
品鑒蔡瀾的生活美學:“試過了,你才有資格說喜歡或者不喜歡。從來不碰,就是無知。”與蔡瀾一同任性過生活:“對感情,花心我不鼓勵,但對食物,絕對要花心!”《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蔡瀾先生帶你嘗盡那些令人忘不了的人間美味,與你分享食物鮮為人知的故事。有道是至味在人間,今天也要和蔡瀾一樣好好吃飯!
蔡瀾 ·名家作品 ·18.5萬字
對中國后殖民批評的研究絕大多數是站在反對和批判的立場上進行的,而這些立場本身卻較少被反思與相對化。本書結合中國后殖民批評的具體事件和議題梳理論爭多方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觀點,探討了反對方指責中國后殖民批評的民族主義問題、二元對立問題、政治經濟學問題和知識分子倫理問題等。本書以“現代性”問題是貫穿本書一系列議題的紅線,在研究中力圖超越中國近代思想史的“中國/西方,傳統/現代”的二元模式,在對中國后殖民問題的研究方法和深度方面都有較大推進。
賀玉高 ·文學理論 ·18.5萬字
英年早逝的天才詩人黃仲則,被推為清代乾隆詩壇第一人。近代以來,作家郁達夫、瞿秋白、阿英、章衣萍等都對他的詩歌推崇有加。他詩中訴說的曠世的孤獨、纏綿的愛戀和寒素才人生存的艱辛,無不在后人心靈上激起深深的共鳴。“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這些名句至今仍膾炙人口。這部選本基于編者多年的研究積累,選目獨到,注釋詳明,評析深入淺出,并訂正了一些前人的誤解誤注,是目前最好的黃仲則詩歌讀本。
蔣寅 ·古詩詞 ·18.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