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在對艾柯著述進行廣泛閱讀和深入理解的基礎上,發現他對迷宮文本的思考貫穿了他整個學術和創作生涯,思想碎片散落和淹沒在其理論書籍、隨筆和小說的各個角落;他在代表作《玫瑰的名字》中將理論付諸實踐,把理論說不清的還加以補敘。由是本書提出一個命題——艾柯其實已經斷斷續續、零零散散地論述過迷宮文本理論,只是以碎片形式罷了,需要聯結。本書嘗試對相關理論碎片進行發掘、扒梳和聯結,勾勒出其迷宮文本理論的基本輪廓。
朱桃香 ·文學理論 ·23.7萬字
神話傳說中的水神海怪圖鑒:瑤姬、水伯天吳、鹽水女神、大蟹、女人國、豬婆龍、巴蛇......神話傳說中的水妖河鬼圖鑒:鮫人、水母、元緒、擔生、鬼蜮、鬼母、妒婦津、沔水河妖......神話傳說中的河精水怪圖鑒:螺精、黑魚精、蛙女、丁姑、王六郎、八大王、水莽鬼、禿尾巴老李、龍女、河伯......
棗仙兒著 金藝晟繪 ·民間文學 ·3.8萬字
本書以伊格爾頓、詹姆遜等批評家提出的“形式意識形態”為理論支撐,從文學社會學的視域重審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先鋒文學現象,將80年代先鋒文學的形式實驗作為研究主線,探析了80年代先鋒文學的人文語境、歷史譜系、語言風格、敘事倫理、精神意象和文化遺產。論著所擇取的“形式意識形態”的研究理路,在中國先鋒文學的研究中具有較突出的創新性。論著既注重先鋒作為“純文學”標榜的文本價值,亦著力于作為文化現象的先鋒文學思潮的“外部研究”,包括“純文學”溢出文本的社會學意指。
陳守湖 ·文學理論 ·28.6萬字
《古代閱讀觀的現代闡釋》著重從學理性角度用現代人眼光對我國歷代讀書人關于閱讀的心得體會進行深入探析研究。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視讀書的國家,有著優良的讀書傳統和悠久的讀書歷史,在中國的科考時代,有一句話是相當流行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耕讀傳家為此成了中國的一個歷史文化傳統。只要我們稍加留意,就會發現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書典籍中,記錄下了許多讀書人關于閱讀的心得體會,并在歷代讀書人相互影響接受傳承的閱讀心得交流過程中,隨著讀書人的人生閱歷、文化學識、藝術修養的豐富增長而呈現出個性鮮明的閱讀觀念。本書通過對歷代讀書人看似隨意評點的閱讀心得進行了學術性梳理,并將之分門別類按“人與閱讀、閱讀目的、閱讀方法、閱讀語言、叩問作者、讀者選擇、追問意義”等方面進行歸納整理,再通過系統的邏輯思辨進行學理性深人探析,從而建構起一個相對完整的中國古代閱讀研究認知文化體系。
陳道諄 ·文學理論 ·25.4萬字
本書以唐代著名詩人皇甫冉、皇甫曾兄弟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現存文獻的歸納,詩歌作品的分析,并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皇甫冉、皇甫曾的生卒年、仕宦經歷等生平問題進行了迄今為止最深入、細致的考證;對皇甫冉、皇甫曾的思想觀念、宗教信仰、藝術特點等問題提出了新的見解,展現出二人在各個方面的區別;對前人尚未說清的《二皇甫詩集》版本的源流及遞藏情況進行了考辨。力圖使本書成為唐代文學研究,尤其是肅、代兩朝文學研究中一部有價值的基礎性研究著作。
王超 ·文學理論 ·14.3萬字
約翰·厄普代克(JohnUpdike,1932—2009)是20世紀美國文壇一位頗有影響的作家,他的創作特點是把社會紀實、自傳和虛構融于一體,呈現美國中產階級的風俗生活,厄普代克也因此被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的風俗作家。然而,厄普代克并不是位容易讀懂的作家,其小說缺少跌宕起伏的情節,作家淵博的學識、豐富的詞匯和不斷變化的宗教觀念都增加了作品的閱讀難度。本書圍繞“對話”這一概念,力求從“繼承”與“突破”兩個層面對厄普代克的創作特色與文學地位加以宏觀把握。本書上編集中論證厄普代克與克爾凱郭爾、霍桑、納博科夫的文學聯系,探討不同文化語境和宗教背景中作家對待宗教、藝術和生活的迥異態度;下編則主要針對厄普代克的幾部重構作品如“紅字”三部曲、《巴西》、《葛特露與克勞狄斯》、《馬人》等,探究他如何將現代敘事技巧注入與經典的對話之中,給一些普遍性問題以當代思考。本書旨在呈現厄普代克如何繼承并演進歐美文學傳統中的重要主題與原型,理清厄普代克與歐美文學傳統的聯系;考察作家對20世紀歐美小說藝術新經驗的借鑒,在歷史的向度中準確地把握作家的美學個性。
哈旭嫻 ·文學理論 ·18萬字
13—14世紀的中國由于蒙古人的世界征略活動,實現了沙漠與海洋兩大出口的全球性開放格局,以中國為中心的東、西方經貿與文化交流臻于鼎盛,這個時期的絲路紀行文學也成為中華文明多元與包容的典型代表。本書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13—14世紀絲路紀行文學文獻整理與研究”成果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配合研究生省級精品在線課程《中外交流與13—14世紀絲路紀行文學研究》而撰寫和出版的線下輔助教材。全書由緒論、正文及附錄組成,在文獻總述之外,主要圍繞“西游紀行系列”“西南絲路紀行系列”“草原絲路紀行系列”“海上絲路紀行系列”“東游紀行系列”“絲路與城市系列”等六個系列的主題,全面梳理與深度闡析13—14世紀絲路紀行文學文獻面貌及其成就,揭示13—14世紀時期中國與世界的密切交流與對話歷史。該書對于理解13—14世紀“中國形象”在全世界尤其是歐洲產生深遠影響,有很大的幫助,不僅可作為高校研究生學習的教材,也對專業研究者具有參考意義。
邱江寧 唐云芝等編著 ·文學理論 ·43.5萬字
本書研究的內容是關于喬治·奧威爾在1934至1939年創作的“三十年代小說”——《緬甸歲月》《牧師的女兒》《讓葉蘭飄擺》《上來透口氣》。這四部小說的知名度雖然不如奧威爾的代表作《動物莊園》《一九八四》那樣高,卻是奧威爾青年時期的主要作品,小說以四個普通小人物為主人公,通過記錄他們與不幸命運的抗爭過程,體現了現代人內心的焦慮和渴望。這四部小說實際是奧威爾的“自畫像”,奧威爾將自己波折的生活經歷融入小說情節,試圖從社會環境的制約中,尋找個人精神壓抑和生活貧困的原因。在三十年代小說中,主人公通過感受他人所承載的辛酸苦難和融入到異質的文化氛圍中,獲取對新舊價值觀作出判斷的能力,由此在某種程度上對現代社會進行了總體性把握,以擺脫體制環境的限囿。因此,奧威爾的三十年代小說是其思想觀念走向成熟的標志之一,并為其四十年代的“反烏托邦”代表作奠定了創作基礎。本書希望通過對奧威爾三十年代小說的解讀,為中國的奧威爾研究提供參考。
丁卓 ·文學理論 ·14.9萬字
《當代西方文論批判研究》全書共分為六章,內容分別是:一、向內轉與悖離社會與生活;二、“自我中心主義”與公共價值的消弭;三、現代西方文論的非理性轉向;四、“形式崇拜”與內容與形式關系的倒置;五、“反教化論”與審美追求的極端化誤區;六、精英主義取向與文學藝術的小眾化危機。從六個方面抽絲剝繭,層層深入地分析了當代西方文論在中國的接受情況以及問題所在。在當今理論界唯西方文論馬首是瞻的情況下,本書富有理論前沿性和現實意義。
張江主編 ·文學理論 ·34.2萬字
本書共分為五輯,在整體結構上顯示出作者的兒童文學學科理念:兒童文學是一個學科,擁有自己富于特色的理論、文學史和文學批評,具有跨學科性和實踐應用性這兩個屬性。文集中的論文,為兒童文學的學科建設提供了一些具有重要意義的理論話題和學術觀點。第一輯“中國兒童文學史論”強調中國現代文學與兒童文學的“一體性”;發展出建構主義的本質論這一治史的理論方法;針對“傳統”,采取“思想革命”的立場和觀點;提出了“分化期”這一重要的斷代史概念。第二輯“兒童文學理論”側重于兒童文學觀研究,發展出了當代的“兒童本位”的兒童文學觀。第三輯“兒童文學批評”是作者所建構的“兒童本位”理論的一種批評實踐。第四輯“日本兒童文學論”顯示了作者的兒童文學研究的國際視野。第五輯“語文教育與兒童教育研究”最重要的學術貢獻是在反思“工具論”語文觀的基礎上,提出了“建構論”語文觀。
朱自強 ·文學理論 ·29.2萬字
作家、批評家的公共言說總能在不同層面上傳播文學,潛在影響社會。本書會集韓東、徐則臣、王祥夫、李浩、弋舟、王春林、何平等十多位作家、批評家相關訪談十六篇,力圖還原他們在不同場合的對話交鋒。如韓東對鄉土小說與前輩作家的闡釋;徐則臣幽微而又深刻地繪制自我文學地圖的雄心;王祥夫、李浩、弋舟對書畫藝術或諸多現實的不同表意;王春林、何平對技術時代或城鄉變革的坦誠言說;等等。這些現場感十足的靈動對話在不同意義上呼應文學研究、多主體的口語表達與對話交鋒的生機,或能為板結的文學研究、沉寂的理論思維帶來蓬勃的審美活力,為文學公共性建構提供新的生產可能。
李徽昭等 ·文學理論 ·16.7萬字
梁老師從十萬張攝影作品中甄選世界的側影和生活的剪影,既在其中,又在其外,在陌生的遠方追尋類似的情緒,送給風雨兼程的人們。“因為不用走遠,換一種旅行者的眼光,我們每個人的身邊,就會有無窮的發現。”和梁老師一起行走在路上。去旅行,去發現,去打開。去延展生命的廣度,探索思維的深度,詩意地行走在山重水復的路上,將隱藏在視覺深處的萬千氣象告訴四面八方。當你走過這個世界,你就會活過,愛過。
梁永安 ·現當代隨筆 ·7.9萬字
目前,對海子“小詩”,即他的“抒情詩”的研究可以說是種顯學,但學界很少關注他的長詩(“大詩”)寫作。基于此,本書對海子的十部長詩展開論述,結合了海子小詩及相關評論文字,建構了海子“大詩”詩學思想形成的精神軌跡,以期時代能夠重新認識海子的詩學和文化價值。本書不僅解讀了作為詩人的海子,同時,也解讀了海子長詩所蘊含的思想以及對當代理論建構的話語影響,讓讀者領略海子大詩所追求的詩、哲學、神性合一的心靈價值與生命意蘊。
董迎春 ·文學理論 ·19.7萬字
《書會說話》收錄了顧真近年來創作的三十篇圍繞藏書與閱讀、書與人的關系而寫的隨筆、評論,記錄了編書、譯書、藏書多年的作者對書籍裝幀、版本和插圖的考據心得。夢想當文學家的戴斯蒙·麥卡錫為何靠給報刊撰稿糊口?弗吉尼亞·伍爾夫和霍加斯書局的歷年收入是多少?迪士尼改造過的“小熊維尼”形象與謝潑德的插畫原作有什么區別?大書商羅森巴哈如何讓買家不由自主地相信,他手里的書就是比市面上別家的都好?《書店日記》的作者肖恩·白塞爾竟稱自己溫順友善,那是什么害他成了“毒舌店主”?在出版史上產生重要影響的“書人”故事、妙趣橫生的書林掌故、典麗非凡的古籍佳本、溫暖人心的書癡緣分……顧真將書業的舊時光一點一點地搬運進了這本《書會說話》,并以隱含的內在聯系編排,不同文章間仿佛小徑相通的花園,為有心的讀者提供了不同的游覽路線。
顧真 ·現當代隨筆 ·7萬字
本書是著名作家、紅學家劉心武,集40年研究之大成,全新視角賞鑒中國古代長篇小說雙璧——《紅樓夢》《金瓶梅》。92大主題對比精講,360度全景展現,串聯起200年文學時空。勾連兩部奇書之間的千絲萬縷,揭秘其中的細節與真相、繼承與關聯。初心品鑒,合璧生輝,以嚴密考證探幽發微,以通透見解映照現實。這既是對人生價值觀的重新審視,也是思考上的一次創新體驗。引領讀者從名著中讀懂社會、讀懂人性、讀懂自己。
劉心武 ·文學評論 ·31.5萬字
《源氏物語》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學名著,對于日本文學的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被譽為日本古典文學的高峰,在日本開啟了“物哀”的時代。作品的成書年代一般認為是在1001年至1008年間,《源氏物語》是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小說,小說描寫了平安京時期日本的風貌,揭露人性,宮中的斗爭,反映了當時婦女的無權地位和苦難生活。
(日)紫式部 ·外國隨筆 ·77.1萬字
本書主要研究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周立波,對其生平及創作進行深度分析和研究。主體分為兩個部分:作家身份研究和作品研究。通過大量史料證明,周立波是一位堅守左翼立場、能及時再現他所處時代生活的作家。他個性鮮明,作品時代性和文學性兼備。本書從作家創作個性與文本出發,認為他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不可或缺。同時,從版本學、社會學等角度,肯定了周立波在時代風云中對文藝審美的追求。
佘丹清 ·文學理論 ·14.8萬字
非洲英語流散文學可以分為本土流散文學、殖民流散文學和異邦流散文學三大譜系。本土流散文學中的主體性呈現為破碎的、不完整的狀態,異邦流散文學中的主體性遭到嚴重的壓制與扭曲,殖民流散文學中的主體性體現出更多的殖民性和侵略性。這三大流散文學譜系中的主體性都必須進行重構。非洲英語流散文學中的主體性重構是恢復人的尊嚴的一種努力,是探索個人之路、民族之路、國家之路甚至是非洲之路的一種努力。
袁俊卿 ·文學理論 ·20.4萬字
本書力求重返當代詩歌成長的歷史腹地,從詩歌資源的選擇與重構,文化動員與詩歌閱讀、傳播的關聯,詩歌論爭與寫作范式的重建,詩歌經典的打造和創作主體轉型等方面,深入探究當代歌現象的獨特性與復雜性。重點呈現當代詩人構建“新的人民的詩歌”詩學體系和詩歌形態,推動富有時代和民族特色的詩歌生產、傳播與閱讀,借助詩歌論爭與經典化凝聚“共識”的復雜過程,以及這一過程在寫作主體身上留下的深刻痕跡。
巫洪亮 ·文學理論 ·28.5萬字
本書以《當代》雜志為研究對象,在對《當代》個案進行微觀研究的同時,目光擴大至對整個當代文學的分析和考察。在研究過程中既關注《當代》與中國當代現實主義文學之間的互文性關系,通過《當代》辨明當代現實主義文學的構成和嬗變過程,同時又將《當代》放在社會和歷史的角度加以闡釋,考察文學生產制度內部的權力構成。本書通過文學期刊透視一個階段文學史生成的復雜面貌,在梳理其演變過程的同時實現對當代文學歷史進程的觀照。
武兆雨 ·文學理論 ·20.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