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文學史料研究者的工作,是以文獻為建材,構筑已知和未知間的橋梁,而這個“橋梁”是否扎實耐壓,可否屹立長久,取決于“建材”的優劣與真偽。輯佚的任務即對已知者的辨證,對未知者的發掘,以博搜慎取的姿態,發現真實。本書正是作者近廿年埋首故紙、剝拂塵封、報海撈針的心血結晶,它呈現給讀者的,除了還原歷史鏡像、豐贍文學史料外,還有那些鮮活的、披沙揀金后的灼見,更重要的是一個青年學者追求真知的苦心和恒心。
郭建鵬 ·文學理論 ·25.1萬字
為何古希臘人不太尊重戰神?為何小愛神永遠長不大?為何烏鴉的羽毛是黑色的?……神話是古代人對不能理解的事物的詩性解釋,其中蘊含著人們的智慧和浪漫。從古希臘神話原型解析,到古希臘語詞匯知識普及;從古希臘神話在當代藝術中的再現,到相關的藝術評鑒;從對古希臘神話的自由解讀,到延伸的閱讀推薦,本書講述神話,卻不止于神話。走進本書,輕松開啟你的古希臘神話之旅吧!
楊黎紅 ·民間文學 ·22.7萬字
本書是由國內著名學者史忠義、欒棟先生主編的“人文新視野”研究論文的第17輯,書稿主要包括詩學研究、法語文學研究、英美文學研究、日本文學研究、語言學和語用學研究、翻譯研究、比較文學等幾個欄目。內容豐富,學術性強,處于文藝理論研究的前沿。
史忠義 欒棟主編 ·文學理論 ·17.1萬字
這是一部網絡文學批評專題文集,由75篇論文組成。內容包括四個部分:網絡文學批評原理(18篇),網絡文學評價體系(21篇),網絡文學批評標準(15篇)和網絡文學批評實踐(21篇)。這些文章均系國內重要學術期刊和主流報紙理論版公開發表的成果,它們基本反映了這些年來我國網絡文學批評的理論建樹和評論實踐的基本面貌和水平。文章作者大都是我國網絡文學理論批評界的一線學人,有傳統學院派資深學者,也有近年來涌現出來的學術新銳,他們對網絡文學批評的孜孜努力與貢獻,對這個新興的學術領域無疑具有篳路藍縷之功。編者從網絡文學發展20余年積淀的理論批評成果中擷英咀華,遴選精粹以結集出版,讓更多的人分享這些成果,對網絡文學的理論構建和批評實踐,對促進我國網絡文學的健康發展,無疑具有積極意義。
歐陽友權主編 ·文學理論 ·24.5萬字
本書為《人文新視野》第20輯,主要包括法國文學研究、詩學研究、跨學科與跨文化研究三個欄目。其中包含文學藝術領域內對當下現代性和后現代性爭議問題的探討,外國文學作品的藝術分析和文化解讀以及國內的譯介接受,還有論文探究了“問題學”哲學問題等,內容豐富,學術性強,均處于文藝理論研究的前沿。
史忠義 孔杰 臧小佳主編 ·文學理論 ·16萬字
洪亮吉是清代的樸學大師,又是乾嘉文壇的巨子,以詞章考據著稱于世。本書從要素論、本體論、功能論、創作論四個方面闡述了洪亮吉的詩學理論。結合洪亮吉的文學活動、思想個性和創作心態,對其詩歌題材進行分類研究,揭示其詩歌創作的藝術成就和審美風貌,進而把握其詩風演變的軌跡,借以管窺乾嘉學者型詩人創作的典型特征。對洪亮吉的其他文體創作及學術研究進行評析,將其置于乾嘉文壇的背景下衡定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邱林山 ·文學理論 ·17.2萬字
網絡文學尤其是網絡小說的興盛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重要文化現象,既需要將其放到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去理解,也需要從其自身的特征和生產方式去探索。符號學作為一種通約性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便于從形式文化的角度追尋其意義機制。網絡文學場內的規則是圍繞著讀者“人氣”而來,在剝奪傳統“把關人”權利的同時建構了一種新的評價體系。網絡小說寫作行為、文本敘事隨之表現出旨在與讀者建立親密關系的間性特征。而資本對文學網站的注入,網絡平臺生產范式將評價體系與消費能力掛鉤,把網絡文學場內的權利主體進一步明確為讀者中的消費者。網絡小說文本性別身份區分一直比較明顯,單一性別主體的個性張揚與作為寫作主體的作者姿態下移形成反比。網絡文學的價值來源有二:一是小說文本本身的文學價值;二是圍繞著小說文本展開的交際和身份認同價值。二者并無主次之分,而后者是非網絡文學所難以提供的。
王小英 ·文學理論 ·18.9萬字
在前作《鹽之路》中,雷諾與丈夫茂斯因友人的背叛失去家園,而此時茂斯又身患絕癥。絕境中二人決定進行一場無畏的徒步旅行,在行進中茂斯的健康狀況得以改善,二人在異鄉開啟了全新的生活。然而,二人新生活充滿著挑戰:當雷諾的母親中風入院,命懸一線,作為女兒的雷諾應選擇全力搶救還是姑息治療?身患退行性疾病、一度無法自理的茂斯是勉力完成學業還是就此放棄?面對突如其來的饋贈,遭遇背叛、流離失所的夫妻二人是否仍有勇氣再度信任他人,接受陌生人的好意?雷諾又如何敞開心扉,用紙筆與茂斯的疾病抗衡,挽救丈夫的記憶?憑借堅強的意志與對自然的無限熱愛,雷諾與茂斯勇敢地擁抱屬于他們的生活……
(英)雷諾·溫恩 ·外國隨筆 ·16.1萬字
本書采用新時期中國底層文學敘事研究的本土視角,以中國學人的學術立場,在底層文學敘事研究的框架下,系統追溯以英國民謠和詩人喬叟、布萊克、華茲華斯為代表的英國詩歌底層敘事傳統。本書選取當代英國詩人托尼·哈里森、卡羅爾·安·達菲、謝默斯·希尼、西蒙·阿米蒂奇的代表作品為研究文本,采用??略捳Z理論、文化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后殖民主義、空間理論等多重批評方法,從階級、性別、種族、文化、空間等多重維度,對哈里森的工人階級、達菲的女性和移民、希尼的鄉村、阿米蒂奇的城市底層敘事的對象、內容、主題、主體和策略展開了深入、系統的研究,揭示了作品所蘊含的現實主義思想和人文主義精神內涵,展現了當代英國詩人以文學話語力量介入社會問題的勇氣和擔當。該著述是在當代英國詩歌研究領域中探索“中學西用、中西視角融通”的一次有益嘗試。
梁曉冬等 ·文學理論 ·19.5萬字
“永遠的浪游者”舒國治代表作,紅極一時現象級旅行散文。任性自在的晃蕩札記,堪稱京都游玩蕞佳范本。收錄自序、《京都的水》等新作及導覽彩頁。竇文濤、梁文道、洪愛珠默契推薦!漫無目的走一走,然后睡個好覺。
舒國治 ·現當代隨筆 ·5.2萬字
本書旨在對在華俄僑作家創作中的“中國韻味”和“中國色彩”做出整體考察,揭示“在華俄僑作家的中國書寫”這一文學現象所展現的獨特的精神內涵,從而進一步認識在華俄僑文學所蘊含的豐富而多彩的時代風貌。全書重點剖析了俄僑作家復雜的文化心態,從中國自然與民俗、中國城市、中國人三個層面分析了俄僑作家的中國書寫的具體表現,探討了俄僑作家與中國文化精神的內在聯系,最終認識到:在華俄僑作家的中國書寫是特殊時代背景下的特殊產物,是我們理解俄羅斯文化和民族性格的一個重要窗口,是我們觀察歐美俄僑文學的一個重要比照對象。
周青民 ·文學理論 ·19.4萬字
本書以漢魏六朝時期的私人交往書信為考察對象,勾勒這一時期書信發展演變的歷史軌跡,總結每個階段書信的特點,探討演變的深層原因,并在此基礎上客觀評價每個階段書信的成就與不足,揭示漢魏六朝書信在文學發展史上的影響和意義。
劉銀清 ·文學理論 ·29萬字
本書通過選取明清時期重點讀者對柳宗元的接受現象的綜合研究,深化對柳宗元思想及其詩文作品審美價值的認識。在明清時期柳宗元接受現象研究中,除了讀者對柳宗元及其詩文的闡述評價外,還更多探究柳宗元的思想、人品、生活經歷、詩文理論和創作成就對明清時期重要讀者的多方位影響。本書有助于柳宗元的傳播接受研究系統更為完整;有利于傳播接受理論在柳宗元研究中的合理運用,可以更好地開展柳宗元的綜合研究。
周玉華 ·文學理論 ·20.5萬字
四部典籍中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文體觀念,全面爬梳和深入探究四部要籍中或隱或顯的文體觀念,是古代文體觀念研究的必經之路。本卷所萃集的論文,正是研究歷代典籍所反映的文體觀念的重要成果。其中既有對《詩經》《尚書》等經部文獻的文體形態以及其中潛含的文體發生學觀念的考察,也有對文章總集選錄《史記》篇章的文體觀念辨析,又有對《典論》、唐宋類書等子部文獻文體觀念的詮解,更有對別集、總集、選本、文話等集部文獻中文體分類、辨體觀念等的剖釋。這些專題性研究成果反映了中國古代文體觀念研究的深入。
黨圣元主編 ·文學理論 ·25.9萬字
本書以1919—1949年《詩經》民俗學闡釋研究為對象。以新譯今譯、文學史教科書、民國期刊三個方面為切入點,對在中西方文化強烈碰撞時期的《詩經》民俗學闡釋研究成果進行了分析與歸納。此時期以新變、多元、交叉為特色的《詩經》民俗學闡釋研究是《詩經》學、古典文學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詩經》學史、中國文學史、中國文化史的影響不容忽視。
何昆 ·文學理論 ·26.3萬字
本書將中國當代大陸兒童詩作為研究對象,力求較全面、系統地考察近七十年當代大陸兒童詩的發生發展狀況,從文學史語境考察當代不同歷史時期兒童詩文本蘊含的內在思想和藝術選擇。從詩學語境探究當代大陸兒童詩的豐富性和審美建構維度,分析當代大陸兒童詩的特異性和建構當代大陸兒童詩學的可能問題。并從當代大陸兒童詩價值體認和發展不足兩個方面進行估衡。以期為21世紀大陸兒童詩的良性發展提供借鑒。
劉慧 ·文學理論 ·16.2萬字
本書為作者在博士畢業論文基礎上修改而成。本書圍繞拉美著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文學思想,以后殖民與后現代文學相關理論視角重點考察和探討了其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思想的意識形態問題。作者以種族、權力與文化身份作為切入點,對馬爾克斯的作品進行考察,全書從后殖民景觀,魔幻現實主義風格,權力架構變化以及身份身份多個方面梳理研究重點,最后梳理了馬爾克斯對當代中國文學的影響與傳播,全面呈現了馬爾克斯文學創作思想及社會意義,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于萍 ·文學理論 ·14.1萬字
中國詩學的緣事理論研究包括范疇研究、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三個部分。緣事理論的基本范疇是“事”,基本概念是“緣事”。從緣事的角度看,詩歌就是源于事感、形于事象、成于事境的。緣事理論研究主要探討詩與事的發生、創作、流變、審美及批評等一系列詩學問題,繼而形成了緣事發生論、緣事發展論、緣事創作論、緣事詩體論、緣事詩法論和緣事詩評論的體系結構。應用研究主要通過個案分析將緣事理論應用于當下的詩歌創作與批評、詩學建構與比較、詩學文化與詩學史重建等領域,從而使中國詩歌與詩學能古今通變、中外融合發展。
殷學明 ·文學理論 ·25.1萬字
本書所關涉的研究內容紛繁復雜、豐富廣博,既有歷時層面的分段研究,也有共時層面的互動分析;既有對文人群體的生態分布、人格心態的關注,也有對文人群體的創作思想、審美主張的把握;既著眼于宗教對巴蜀文人群體及其文學創作的影響,也注意到自然地理、人文環境對巴蜀文學生態的影響。五代巴蜀文學,不僅對同一歷史時期的荊南文壇和南唐文壇產生了深刻影響,更對宋初文壇的生成聚合與構造重組貢獻良多。
孫振濤 ·文學理論 ·20.3萬字
本書在新現實主義潮流的背景下,從藝術形式、歷史認知、社會問題、哲學思考等層面探討當代美國南北戰爭小說如何在繼承與解構的平衡中實現對南北戰爭的歷史重塑。同時,本書還關注文學創作實踐與新現實主義小說理論發展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本書深入探討當代美國作家如何通過南北戰爭小說參與主流意識形態建構以及表達對未來戰爭、未來社會的憂思。
劉松麒 ·文學理論 ·19.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