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三聯生活周刊》主編朱偉的專欄文章精選集。在“有關品質”專欄中,朱偉談作家、藝術家,談書,談音樂、談文學、談建筑、談繪畫,也談朋友,談自己,談情趣,談時尚,談吃喝……文章感性色彩豐富,理性力量張揚,貫穿一種對人內在品質的追求。品質的積累是一種潛移默化,是每個人美好記憶中的回味無窮。這本書,記下了朱偉對品質生活的理解,更是與讀者交流共享的文字。
朱偉 ·現當代隨筆 ·35萬字
收錄大量第一手資料,再現六十年世界諜戰風云,告訴你真正的詹姆斯?邦德是如何練成的。公開鮮為人知的組織秘密。套裝包含:《聯邦調查局》《中央情報局》《黑手黨》。
洪堡 羅塵 徐希 ·紀實文學 ·35萬字
本書是《藝林散葉》《藝林散葉續編》兩本書的合集修訂版,把原來條目式的內容進行整理,將同一人同一事的內容整理在一起,方便讀者閱覽。《藝林散葉》是鄭逸梅先生寫人物逸聞趣事的文集,涉及多個領域、多個人物,文字短小精悍,見解獨特精到,無論內容還是風格都頗有雅趣。作者對于當時人物掌故的高度熟悉使這本書中的人事可信可觀。本書將這些蕪雜繁瑣的內容進行分類整理,既保留了原作的風格和史料價值,也便于讀者查閱,在清晰的條理中獲得更好的閱讀感受。
鄭逸梅 ·文集 ·34.9萬字
本書收集了眾多名入撰寫的情書。他們當中,既有政治明星、高官權貴,又有世界著名的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等等。每一封情書都表達了寫信人誠摯熾烈的情感。編者在每封情書前,對寫信人作了詳細介紹。部分書信還在結尾處給出了寫作背景,方便讀者在閱讀時更好地理解寫信人的心理。這些出自名人之手的情書,不僅能帶來美的享受,還能讓大家更深刻地領悟到愛的真諦。
雅瑟 王藝潞 ·文集 ·34.9萬字
本書為《童慶炳文集》之一,本書是作者談現代文學理論、文藝社會學、文藝社會心理學、毛澤東講話研究等論文和短文,既有談及《一個人的遭遇》和《告別馬焦拉》等原創作品的文學批評,又有涉及電影《集結號》等的評論心得,是作者多年來的文學思索,也是作者多年來對文學理想燈火的尋找,作者最后認為:文學理想在歷史理性、人文關懷和審美升華三者的辨證關系中。
童慶炳 ·文學理論 ·34.9萬字
清代詩社研究是清詩研究的重要分支,由此可觀照清詩發展演變的總體脈絡,也可探尋相關詩人群體、地方文學的狀貌。本書以社詩總集為線索和文本依據,考察其規模、形態與體例,以展示清代詩人結社方式的多樣性。透過結社主體、地域分布、詩歌創作等不同視角,本書試圖還原清代詩學觀念及審美的建構過程,分析群體性趨同化創作在清人實現社交需求和情感互動等方面所發揮的功能,并結合當時的政治文化環境呈現清代詩人群體的藝術修養和道德約束。
胡媚媚 ·文學理論 ·34.9萬字
孔子文化獎是由文化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設立的國際獎項,每年評選一次,每次評選團體、個人若干名,主要表彰獎勵對全球儒學研究和孔子文化傳播做出突出貢獻的團體、個人和非政府組織。這個獎是文化部的最高獎項之一。本套叢書是自2009年首屆孔子文化獎設立以來,歷屆個人獎獲得者的文集匯編,主要有:《杜維明卷》(2009年度),《龐樸卷》(2010年度),《湯一介卷》(2011年度),《牟鐘鑒卷》(2012年度),《李學勤卷》和《安樂哲卷》(2013年度)共6本。每本書的內容以“孔子儒學與傳統文化”為核心,選取獲獎人最具學術創見的觀點、短語、概念等,選錄其最具學術影響力和學術創新性的文章、著述、學術演講。
楊朝明主編 ·文集 ·34.8萬字
逛街町,觀競賽,登高山,弄花草,品人情。越簡單的日子,越鮮美。本書包含上面提到的五個主題,每個主題一個單本,分別是:《懷舊慢時光》《休日趣味賽》《向往山之風情》《就愛弄花草》《人生多滋味》。
(日)芥川龍之介 太宰治 夏目漱石等 ·外國隨筆 ·34.8萬字
本書聚焦20世紀中英現代主義群體跨文化互動生成的跨文化的文學場。探討該文學場的緣起、劍橋使徒社—布盧姆斯伯里小組的中國情結、牛津現代主義才子群體的中國之旅、劍橋現代批評派領袖I.A.瑞恰慈和威廉·燕卜蓀的中國行、徐志摩的英國現代主義感知和傳播、葉公超開拓的中英詩學新境界、錢鍾書奠定的中國現代批評格局,以及蕭乾和葉君健的跨文化旅行書寫。歸納出中英現代主義對話與認同的五類結構模式——考察式審美類型、考察式思想類型、考察式詩學類型、融入體驗式審美類型、融入式全面類型。
陶家俊 ·文學理論 ·34.8萬字
《影響的剖析》是哈羅德·布魯姆對自己詩學精髓的一次完整說明,一種深層意義上的心靈自傳。他帶領我們穿過了那些由多年來不斷啟示和激發他的作家和批評家交織而成的迷宮小徑,提出了對有西方正典作品相伴之人生的持久思考:為什么我對影響問題如此癡迷地關注?我的閱讀體驗是如何塑造我的思想的?為什么有些詩讓我有感,有些卻不能?文學生活的目的是什么?通過對莎士比亞、惠特曼、愛默生、葉芝等布魯姆鐘愛的文學大家們的剖析,本書向我們揭示了:什么是偉大的文學作品?它是如何變得如此偉大,又為何如此重要?
(美)哈羅德·布魯姆 ·文學理論 ·34.8萬字
《二手時間》是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阿列克謝耶維奇的最新作品。通過口述采訪的形式,講述了蘇聯解體后,1991年到2012年二十年間的痛苦的社會轉型中,身處關鍵歷史時刻的普通人的生活,以及他們為夢想破碎付出的代價。在書中,從學者到清潔工,每個人都在重新尋找生活的意義。他們的真實講述同時從宏觀和微觀上呈現出一個重大的時代,一個社會的變動,為這一段影響深遠的歷史賦予了人性的面孔。
(白俄羅斯)S.A.阿列克謝耶維奇 ·紀實文學 ·34.8萬字
《雙重的文學:民間文學+作家文學》是中國現代文學館鉤沉叢書中的一冊,本書由兩組文章組成:一、關于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對民間文學、神話學、歌謠學做了重要闡述的幾位作家的民間文學觀;二、筆者用文藝學的原理和方法探討和研究民間文學、闡述自己的民間文學觀。
劉錫誠 ·文學評論 ·34.7萬字
本書是作者近些年來文學研究和文學評論論文的選編。著眼于文學理論和評論的“中國話語”建設與探索,從探源“中國”概念的內涵入手,對“中國文學”自身的理論、結構和方法等作了富有啟發意義的初步探索,在中國文學史和文學理論的結合處提出建立“中國文學學”的思路;挖掘中國語境“生活”概念的思想史內涵,展開了對新世紀“文藝學美學的生活論”初步闡釋和探討;在新世紀文學的宏觀研究和批評方面,采取中國“新現代性”的理論視角,對新世紀以來的中國文學的發展特征、主要思潮與文脈進行了初步梳理。學術視野開闊,貼近中國文學現實,有豐富的內容和有益的啟發。
張未民 ·文學理論 ·34.7萬字
本書由21位教授、博士、作家、學者,以各自的專業特長為立足點,以應用性、博通性、開放性為原則,選擇具有代表性、原創性且適合本科生接受水平的論題作為講演內容。整部書稿分成區域內兩漢三國特色文化、中外語言文學研究與學術素養、中國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文學創作與寫作能力四大板塊。全書共由21講構成,依次分別為:漢水文化撮要;論漢水流域的水滸戲及其傳播意義;諸葛亮與漢中——試論諸葛亮對漢中戰略地位認識的矛盾心理過程;漢水上游的神話傳說;歷代文人詠漢中;卡夫卡《在流刑營》的人類學儀式闡釋;中西文學:文化精神與審美意識辨義;文化批判與美學救贖:審美現代性的社會景觀;唐詩宋詞誤讀與正辨;《三國演義》的現代啟示;武俠小說的文化生態;當代陜西小說創作的幾個問題;新中國成立后新文學家的舊體詩詞寫作;論三種不同性質的假借——兼論古今字與通假字的區別;敦煌文學概說;唐代全國各地民間紙文化——以敦煌地區為中心;中國玉文化與傳統審美;探訪蜀道的體會;文學是一種生命修行——關于閱讀、寫作、語言的一些淺見;新媒體環境下時事新聞評論的寫作特色;申論概述。
付興林 吳金濤主編 ·文學理論 ·34.7萬字
全書分為上、下編,全面梳理了百年來海內外佛教文學研究和道教文學研究的歷史進程和研究界面,融宏觀把握與專題綜述于一爐。附錄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12卷25冊本《中國宗教文學史》的三篇導論,是在學術史回顧和專題研究基礎上的理論建構,系統地闡述了《中國宗教文學史》的編撰理念。
吳光正 ·文學理論 ·34.7萬字
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戰爭紀實文學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戰逐漸淪為野蠻與文明之間的斗爭,1942年11月見證了這場斗爭的關鍵。這或許是整個20世紀重要的一個月,當時一切仍懸而未決,勝利的天平左右搖擺。在該月月初,軸心國似乎仍有可能取得勝利;到了月末,每個人都隱約意識到,它們的失敗只是時間問題。如同既往的寫作,在本書中,皮特·恩格倫無意為我們提供另一部自上而下的軍事歷史,而是記述一段人類戰爭體驗的真實歷史。從美英在北非登陸的戰役到蘇聯在斯大林格勒對德軍的包圍戰,從戰場的前線到后方的淪陷區,39個普通人,他們身份、階級、陣營各異,但無一例外都被卷入這場戰爭中。其中有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美國飛行員、北非沙漠中的意大利卡車司機、白俄羅斯森林中的游擊隊員,也有逃難于上海的12歲猶太女孩、海難后獨自漂流133天的中國海員,反抗納粹政權的德國女大學生、親法西斯的英國變節者……皮特·恩格倫從海量的文獻記錄中,整理出他們的日記、信件、手稿和回憶錄,記錄下他們的戰爭經歷和精神變化——有震驚和憤怒,有渴望和瘋狂,還有在殘酷環境下人性的扭曲和撕裂。
(瑞典]皮特·恩格倫 ·紀實文學 ·34.7萬字
在《尋一個不受人惑的人:談時勢與社會》中,胡適用畢生的實踐與思考構筑了一個自己終生夢寐的理想國度,他用自己的赤子之情與悲憫之心書寫了一位知識分子的天下情懷。《做一個像樣子的夢:談人生》收錄其談人生的36篇文章,展示了胡適先生用赤子之情與悲憫之心書寫出的一位知識分子的天下情懷,可以看到一個國學功底無比深厚,又能跳出故紙堆、清醒地思索“人生問題”的學者胡適。《還他一個“不過如此”:談國故與文明》講述胡適先生的國故與文明情節,收錄了整理國故與打鬼、對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態度、文學改良芻議、打破浪漫病、眼前世界文化的趨向、當前中國文化問題等文章。
胡適 ·文集 ·34.7萬字
薩特不僅是二十世紀法國聲名卓著的思想家、哲學家、小說家和戲劇家,也是有創見的文藝理論家,他針對“為藝術而藝術”的傾向,提出了干預現實生活的“介入文學”理論。本卷收薩特的《什么是文學?》等重要文論十八篇,較系統地闡明了作者有關文學的屬性、寫作的目的,為誰寫作等重大問題的觀點,特別是有關文學的批判職能及作家的獨立判斷權等觀點。作者探討文學的屬性時,著重論證了“寫作便是揭露,揭露帶來變革,因而寫作就是介入”。薩特聲明他不要求繪畫、雕刻、音樂直接介入,但以語言文字為表達工具的文學卻必定要介入。因為說話是一種行動,行動必然使作家介入。
(法)讓-保爾·薩特 ·文學理論 ·34.7萬字
該書為CCTV《朗讀者》的同名圖書,由央視著名節目主持人董卿作為本書的主編。該節目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和良好的受眾口碑。本書依托電視節目,體例上按照主題詞結構劃分章節,章節內分主題導言、朗讀者小傳、訪談、文本、點評幾個板塊,偏重文本的文化品質和精神內涵,回歸書的閱讀感和品質感。收錄多篇名家名作,老少咸宜。該書分三輯,每輯收入四個主題的精選內容,附圖片。
董卿主編 ·現當代隨筆 ·34.6萬字
本書稿精選了2019年寧夏文藝界的各類書評,集中展現了一年來寧夏文學藝術評論界的成果,題材涉及文學藝術、歷史文化、電影戲劇等方面,既記錄了當年成就,又梳理了寧夏文學藝術發展脈絡。書稿收入的文章通過對文藝實踐和文藝現象的具體評析,揭示評論對象的審美價值和思想意義,探討文藝創作的藝術方法和內在規律,對繁榮文藝創作。本書分為兩冊,本冊是上冊,包括:聲音·暢言、縱橫·探析、新作·初讀、聚焦·小說等。
寧夏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寧夏文藝評論家協會 ·文集 ·34.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