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注重禮樂精神對諸子時代文化階層直接而深刻的影響,立足傳世文獻,并充分利用簡帛文獻,部分還原了周代禮樂儀式流程。通過微觀再現“演詩”藝術形態系統闡釋了“文言”與“意象”、“樂言情”與“詩言志”、“演詩”與“樂德”觀、“經世致用”等有著內在聯系的儒家文藝思想命題,同時適當關注了道家文藝思想、美學思想,探討了“不言”“真德”“大美”等重要命題,從而較為全面地呈現了諸子時代文藝思想的整體架構。
楊雋 ·文學理論 ·22萬字
本書以英語世界的茅盾研究為研究對象,在文本細讀的基礎上對英語世界茅盾作品的譯介、研究成果進行細致系統地梳理和研究,評介從西方文化的視域所解讀的茅盾及其作品的譯介及研究情況,以期能為國內的茅盾研究乃至現當代文學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
周嬌燕 ·文學理論 ·22.5萬字
本書是大仲馬的代表作。是關于復仇的故事。本書是法語譯者李玉民直接從法語原著翻譯而來,而我們社原有的版本是英語譯者蔣學模從英文譯本轉譯的,而且翻譯的時代久遠,當時沒有很多可供參考的書籍,所以難免有些地方有錯漏。此次重新出版,用更符合現代人閱讀習慣的新譯本來替換老譯本。
(法)大仲馬 ·外國隨筆 ·86萬字
1991年1月,在云南、西藏交界的卡瓦格博雪山,發生了一場震驚中國與日本的“梅里山難”,是目前人類登山史上的第二大山難。因當日參與登頂計劃的十七名成員全員殞命冰峰,山難真相至今無解。作者郭凈自1998年起持續關注山難事件。書中,作者結合自己十幾年田野調查中對登山幸存者、遇難者家屬、地方山民等的采訪,以及各界研究“梅里山難”的資料,對事件進行深入分析,程度地還原了山難全貌。相較于客觀事實,作者更注重經歷者的個人體驗。書中,“登山者”“山民”“冰川本身”“登山愛好者”“遇難者家屬”等均被傾聽、記錄。通過對身處不同文化下人們對同一事件認知的理解,文化與文化獲得溝通的可能。作者期望通過對這場山難的研究,能夠探尋人與自然、文化與文化之間沖突和溝通的秘密,追問自由旅行的意義和它帶來的后果。并借此努力,去撞擊阻礙人們相互理解的頑石;以尊重事實的敘述,告慰那些被雪山收留的生命。
郭凈 ·紀實文學 ·12.9萬字
本書是中國元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匯集。為慶祝著名歷史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元史研究會名譽會長蔡美彪先生九十華誕,推動元史研究的繁榮發展,南開大學、中國元史研究會于2017年10月在天津舉辦“慶祝蔡美彪先生九十華誕元史學術研討會”。會議主題是:元代碑刻及八思巴字研究,歷史語言視野的元史研究和其他領域的元史研究。本書作為《元史論叢》特輯,共收入會議論文50余篇。內容涉及蔡美彪先生的學術貢獻與治學,北方民族與蒙古人,元代職官與軍事制度,元代士人與家族,元代社會經濟與宗教,元代典籍文獻與碑刻金石專題,等等。
李治安主編 ·文集 ·59.9萬字
本書以詩歌形式中的內形式為主要研究對象。全書共四篇。第一篇介紹詩歌內形式的基本概念及內形式研究的歷史與現狀。第二篇介紹詩歌內形式中的大內形式,為其后小內形式的探時先期鋪墊。第三、四篇深入現代詩歌的文本內部,觀察其內在構造的特點和規律。本書首提“小內形式”的詩學概念(與“大內形式”相對),并首提詩歌的“意節”概念(與傳統詩學的“音節”及山分節形成的“形式節”相對)。本書認為:詩歌的小內形式主要由詩歌言說的三個基本義項(書中代號為A、B、C)構成其常型與變體;一個獨立的“ABC組合”就是詩歌言說一個詩思涌動、三級遞進而“推陳出新”的過程,這一過程形成一個詩歌的“意節”(即超越了目視所見之“形式節”以及耳聽所獲之“音節”而必須心想方能感知的意義節);詩歌的意節像詩歌“DNA”一樣決定著詩歌文本“詩意”的存在。進入現代,詩體大解放等大潮涌動,詩歌的外形式以及音韻、格律甚至“新格律”等,均不再具有詩歌言說的規約力。詩歌藝術經諸多鍛打之后僅存的普遍遵守,只剩下詩歌的小內形式。中國詩歌的形式建設,須告別外形式建設而步入內形式建設。
薛世昌 ·文學理論 ·23.3萬字
本書以大量的20世紀中國文學作品為藍本,以文本細讀的方式對這些作品進行分析與考察,探究各個時期作家們對理想人格的認識及表現?;诶硐肴烁窳髯兊目v向梳理,嘗試系統性地闡述各時期理想人格的基本特征、形成背景、意義及其實現,揭示和闡發20世紀知識分子對“人”的深刻理解。本書按時序將20世紀理想人格分為五個歷時階段,選取最有代表性的理想人格形象進行解析,同時對同一時期因人物身份等因素的影響而造成的理想人格理解的差異進行深入解析,全面、系統性地闡發20世紀各階層對理想人格的理解及其思想意義,并闡釋出其對當下塑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
黃傳波 ·文學理論 ·19.7萬字
本書是第六屆廣西網絡文學大賽獲獎作品選集,輯選了大賽小說、散文、詩歌類的獲獎作品。本作品集圍繞“全民共筑中國夢,勠力同心奔小康”的主題,描寫鄉村如何脫貧的故事及扶貧干部事跡;贊美鄉村日新月異的變化,抒發對故土及親人的懷念;抒寫新時代的中國故事,記錄普通人在決勝全面小康路上奮發有為的人生。本書佳作云集,反映了廣西網絡文學新的水平和高度,對進一步推動我區乃至全國網絡文學現實題材的創作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參考價值。
廣西網絡文學大賽組委會編 ·文集 ·23.4萬字
以非遺文化二十四節氣為軸遴選日本俳句名作。二十四節氣源自古代中國,后傳入東鄰日本、韓國,二〇一六年申遺成功,是東亞各國共同的文化遺產。無論在中國還是日本,都有很多詩人、俳人在四季輪回中感受無限詩情,留下了眾多佳作。本書精心選編松尾芭蕉、與謝蕪村、正岡子規等俳人巨匠所寫二百余首與節氣有關的俳句,每個節氣下遴選約十首,每首日文俳句都配以五十音注音,以及由資深翻譯家王眾一與旅日學者王巖分別以五七五式漢俳和七言兩句漢詩形式翻譯的兩種譯文,以供讀者開放式品讀。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希望這些與不同節氣中的景觀與風物相呼應的俳句,能令你感受到一陣溫馨詩意。
(日)松尾芭蕉 與謝蕪村 正岡子規等 ·外國詩歌 ·2萬字
本書對莫言的11部(全部)長篇小說進行了研究,包括總體研究和個案研究兩部分:總體研究把莫言的11部長篇小說作為一個整體,從內容、美學特征、主題、藝術表現、傳承、意義和價值等方面對之進行了研究;個案研究對每一部小說分別從其內容梗概、人物形象、主題、藝術表現、不足之處等方面進行了研究;既有研究者的個人心得,又有對小說文本以及學界專家真知灼見的引述……因此,既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它既是對莫言全部長篇小說的一次“集約型”、全方位的研究,又是對莫言長篇小說進行進一步研究的基礎;又具有普適性——它語言通俗流暢,內容全面而又簡明、扼要,既可供莫言的研究者用作研究的參考,又可供各類學生、文學愛好者,普通讀者閱讀。
廖四平 ·文學評論 ·49.6萬字
本書將中國城鎮化以來(以1978年的農村改革為開端)有關農民形象的文學敘述及相關文本作為研究對象,探究1980年代以來的文學如何對農民形象展開想象,討論其背后的復雜原因。本書一方面對當代文學作品中圍繞農民而展開的人物設計、故事情節、敘事結構進行分析,另一方面,與生成文本相關的歷史語境、思想文化、意義結構等同樣是本書關注的重點。通過對六類農民形象及其相關敘述的分析,本書試圖梳理出一條完整的敘事邏輯,在這一敘事邏輯中,可以清晰地窺見中國城鎮化進程中,原本自足的農民如何陷入迷茫和邊緣的境地,甚至被完全納入城市的軌道,喪失農民的身份與主體性;但與此同時,這一敘事邏輯也反映出農民如何在“邊緣”與“苦難”的狀態之下,生長出對新的主體和身份進行建構與抗爭的自我意識,甚至可能由此發展出一種新興的主體性。
戴哲 ·文學理論 ·27.3萬字
本書采用第一人稱視角,講述湖北省文聯駐村工作隊員在大別山革命老區開展精準扶貧一年的所見所聞。作者采用樸素的散文筆調,將在一年多的扶貧路上與村干部、普通村民、黨員、鄉鎮干部的交往盡收筆下,寫出了精準扶貧給大山里的村莊和村民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其中涉及文化扶貧、留守兒童、土地流轉承包、以購代捐等各種切實問題引發人們對新農村建設的新的思考和關注。
周亮 ·紀實文學 ·5.4萬字
目前存世的516篇子弟書中,有79%改編自唐宋詩文、明清戲曲小說,21%是原創作品。本書考證了現存所有子弟書的題材來源,并將子弟書同原文比對,分析其改編水平的高本書還對每一篇子弟書的內容進行了簡單介紹,使讀者一書在手,可以立刻了解所有子弟書的故事梗概和文學價值。
冷紀平 郭曉婷 ·文學理論 ·12.6萬字
本書約請北京協和醫院跨40個科室102位知名醫學專家,講述執醫生涯中的故事。這些故事呈現出的特殊的人與人之間的關切,卻都帶著醫之術的專業擔當、醫之學的科學探究,閃耀著醫學的人文光芒。本書的內涵定位,通過呈現醫學人文之美,加深人們對構筑醫患共同體實踐意義的認識和對秉持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的理解。
張抒揚主編 ·文集 ·15.4萬字
本書是作者為學三十來年撰寫的關于文學的論文和評論的結集,共計三十八篇。作者秉持和踐行“掐尖兒式”研究的理念:選擇頂尖級的名家、最優秀的經典和具有重要意義的文學現象作為研究和闡釋的對象,以實現研讀經典、走近大師、與大心相遇的目標。文章雖類分三種(經典細讀、名家評析、現象透視),時跨三代(古代、現代、當代),但卻以人這根紅線使其彼此融為一體:探究人心的玄奧幽深,體察人性多維百態,關注人生的處境出路,禮贊人道的平等、寬容、仁愛、自由;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人學作為觀照、研讀和闡釋交學的觀念、角度和理論:將人作為考察的對象和目的,用人的情感、心靈和價值立場賞析、闡釋文學的深度內蘊,經由人學的觀念、理論抵達了文學那豐富多彩、多維多棱、立體交叉的藝術世界。
李永建 ·文學評論 ·38.1萬字
《呻吟語》是明代晚期著名學者呂坤(1536—1618)所著的語錄體、箴言體的小品文集,刊刻于1593(明萬歷二十一年),時呂坤在山西太原任巡撫?!渡胍髡Z》是呂坤積三十年心血寫成的著述,他在原序中稱:“呻吟,病聲也,呻吟語,病時疾痛語也?!惫室浴吧胍髡Z”命名。全書共分六卷,前三卷為內篇;后三卷為外篇,一共有大約數百則含意深刻、富有哲理的語錄筆記?!渡胍髡Z》是呂坤的代表作,該書立足儒學,積極用世,關乎治國修身,處事應物,言簡意賅,洞徹精微,影響很大。尹會一稱其:“推堪人情物理,研辨內外公私,痛切之至,令人當下猛省,奚啻砭骨之神針,苦口之良劑”。申涵光稱:“不可不??础!庇鞋F代學者譽其為:“古今罕見的修身持家治國平天下的指南性書籍”。
(明)呂坤著 周永安等解譯 ·古代隨筆 ·16.9萬字
“必須有錢,還要有一間自己的房間。”伍爾夫是享譽世界的小說家、散文家、批評家,天才縱橫,目光如炬,奠定了二十世紀現代文學的基石,她與丈夫合辦的霍加斯書局出版了許多超越時代的先鋒杰作,其中最矚目的當屬她本人的作品,作為“布魯姆斯伯里文學圈”里光彩奪目的星辰,才華讓艾略特、福斯特、羅素等一眾名家欽佩不已。她的名句“要有一間自己的房間”,至今仍是激蕩人心的宣言,告訴大家:成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伍爾夫文集·第一輯(套裝共4冊)》收錄上海譯文新版“伍爾夫文集”首批四種:意識流小說奠基作《達洛衛夫人》,意識流寫作的不朽“燈塔”《到燈塔去》,從文學視角講述“第二性”的驚世駭俗之作《奧蘭多》和伍爾夫的文學批評精選《普通讀者》,譯本權威經典,選篇極富代表性,是了解、閱讀伍爾夫的不二之選。
(英)弗吉尼亞·伍爾夫 ·文集 ·60.3萬字
針對學界關于西陵詞人的群體性質、詞史定位等爭議,本書基于大量新文獻的發掘和整理,對西陵詞壇的群體構成、選本系統、創作風貌、詞學主張進行了深入考察,從理論形態和實體形態兩個層面揭示西陵詞人的流派屬性和反流派色彩。并在這一過程中,透視西陵詞學精神的嬗變及其如何作用于明詞向清詞的過渡。
耿志 ·文學理論 ·24.9萬字
《人文》學術輯刊由河南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編輯,《人文》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社會效益第一?!度宋摹芬匀宋年P懷為中心,突出學術原創性與新知傳播,注重實證研究,鼓勵綜合創新,力圖融通各學科,探討各種學術思想和歷史文化問題,展示中國思想學術界新成果?!度宋摹妨帪閷W術界提供一個優質學術成果發表平臺。文章以學術文章(論文)為主,也發表歡迎思想學術隨筆及其他形式的學術文章。另設“對話”“學林”“札記”“書札”“書評”等欄目,以求多形式、多層面地反映學者們的研究成果。
《人文》編輯部編 ·文學理論 ·32.4萬字
本書聚焦于喜劇性矛盾,從形式特征與精神蘊涵統一的角度把握喜劇性的特征與精髓。首先通過對世界“六大喜劇理論模式”的辨析確立研究的理論基點,進而闡明人類喜劇意識發展進程中審美主體對喜劇性矛盾的積極建構作用,論述喜劇性矛盾的基本特性,揭示喜劇性矛盾的結構形態及其發展變異,剖析現當代藝術中的黑色幽默和戲仿,闡發喜劇性矛盾在其“雙重背反性”的形式結構中蘊含的以自由為核心的哲學美學內涵。全書的闡釋和論證層層推進,既有新人耳目的理論創見,又有生動幽默的個案分析,是一部見解獨到的理論著述。
修倜 ·文學理論 ·22.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