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每一種武器都是一個文化符號,宛如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背后都有一段生動甚至神奇的故事,這些故事又凝煉成某種性格或某種精神。從心理學的視角看,武器最基本的象征意義是人的心理防御機制或應對機制,也就是人保護和發展自己的心理邊界所用的心理方法和策略。本書細致地分析深藏在武器之內的心學,借助這些物化的利器,探索我們內心的另一種“利器”,使之可感、可觸、可控、可止,從而增加覺知,成長心靈。
苑媛 ·理論研究 ·9.5萬字
任何一名兒童的成長都離不開成人的關注和引導,而在兒童時產生的一些錯誤的想法,導致了長大后的諸多心理問題,進而會影響到后來的生活和整個人生。所以,成人如果對兒童教育問題一竅不通,那么對于他的孩子來說是悲哀的。本書立足于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對兒童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幫助讀者認識兒童及成人的心理和性格。個體心理學是一門實踐學科,只要我們掌握其中的方法,那么,無論你是心理學家、父母、朋友還是個體本身,都能隨即把它運用到對人格整體性的指導實踐中去。
(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理論研究 ·10.4萬字
職場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情緒,情緒的變化會影響職場關系,也會影響個人的積極性、健康狀況、溝通交流、決策工作等。但大部分人并沒有重視這些情緒。想要在職場中取得真正的成就不僅需要理性應對情緒,還要善用情緒的力量。兩位作者基于真實的職場經歷,從健康、動力、決策、團隊、溝通、文化和領導力7個方面分別提出了適用于現代職場的情緒應對新規:工作熱情要降溫。增加自主權,學會激勵自己。關注自己的情緒,拋開與決策不相關的情緒。重視團隊的心理安全。檢查溝通中的情緒因素,情緒問題不要情緒化處理。情緒可以傳染,營造情緒文化從個人開始。有選擇地展示脆弱。打破你對情緒的傳統偏見,掌握應對情緒的方法與時機:允許自己擁有負面情緒,這樣才能更好地應對壓力。直面自己的嫉妒情緒,可以了解自己的動力源泉在哪里。接受自己的焦慮情緒,可以將其轉化為高昂的斗志并獲得更大的成功。
(美)利茲·福斯利恩 莫莉·韋斯特·達菲 ·理論研究 ·9.1萬字
張大山和父親去地里勞動,金巧巧一個人在家里。回來時就不見了……四下里尋找,滿村里打聽,都沒有。既沒有發生家庭戰爭,也沒有什么婆媳不和,在張大山心里,他對這個媳婦寶貝似的捧著,可是,媳婦卻跑了。這是為什么呢?本書是作者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偵探推理小說,情節曲折離奇、扣人心弦。
孫震博 ·理論研究 ·15.3萬字
本書是一本研究大眾心理學的著作。在書中,勒龐闡述了群體以及群體心理的特征,指出了當個人是一個孤立的個體時,他有著自己鮮明的個性化特征,而當這個人融入了群體后,他的所有個性都會被這個群體所淹沒,他的思想立刻就會被群體的思想所取代。而當一個群體存在時,他就有著情緒化、無異議、低智商等特征。
(法)居斯塔夫·勒龐 ·理論研究 ·5.7萬字
《自卑與超越》是阿德勒思想體系的總綱,是一本讓聰明人讀懂自己和這個世界的經典著作。阿德勒認為,自卑普遍存在;人類生而自卑;自卑和自卑的補償性是人類個體和整個文明的動力源;人可以追求卓越、超越自卑,創造另一個自我。書中他從個體心理學的角度,用大量的實例,以通俗生動的語言,從各個維度去探討生命的意義,闡明了人生意義的真諦,幫助人們解開自卑情結,構筑強大內心,正確認識自己、對待他人,更好地建立人際關系、融入社會生活。對所有人來說,《自卑與超越》都是一部不可不讀的經典心理學讀物。
(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理論研究 ·13.4萬字
本書依據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的知識體系,結合《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標準》和《幼教保教知識與能力》考試大綱中關于“學前兒童發展”的要求編寫。全書系統地闡述了學前兒童(0-6歲)心理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征,以及相關的教育問題。全書共10章,內容包括學前兒童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及相關理論、學前兒童注意的發展、學前兒童感知覺的發展、學前兒童記憶的發展、學前兒童想象的發展、學前兒童思維的發展、學前兒童言語的發展、學前兒童情緒情感的發展、學前兒童個性的發展、學前兒童社會性的發展。本書適合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作為教材使用,同時也適合幼兒園教師資格證考試使用,也適合幼兒園教師學習提高及對幼兒教育感興趣的社會人士做參考用書。
李艷玲 王美娜 ·理論研究 ·13.5萬字
每個人都會遇到壓力,但不同的人,對待壓力的態度卻完全不同。有的人面對強壓就會拖延,然后焦慮,無形之中增加了更大的壓力;有的人面對壓力,總能積極應對,將壓力轉化為動力,并積極解決問題。后者更好地運用了心理學在抗壓過程中的作用。本書闡述了現代人所遭遇的種種壓力,以及心理學與抗壓的緊密關系。良好的抗壓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長期堅持的結果,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逐步訓練,將所學的應對壓力的方法應用到實踐生活中。
張璐編著 ·理論研究 ·8.9萬字
“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這是1967年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斯坦利所做的連鎖信實驗得出的結論,也叫六度分隔理論。這個看似不可思議的實驗不僅印證了我們某些時候有關“世界真小”的感慨,也給了我們一個啟示:人際關系的作用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為重要。人際互動離不開溝通,而有效的溝通離不開心理策略。本書分為七章內容,從心理學角度對高情商溝通與人際互動進行詳細解析。掌握了高情商溝通的奧秘,勢必會讓你的個人競爭力得到相應的提升。
白麗潔 ·理論研究 ·11.6萬字
這是一本通過講解心理障礙案例來普及心理學知識的大眾心理讀物。英文原版自2006年上市后,即長期霸占歐美心理學暢銷書榜榜首,至今仍穩居美國亞馬遜“護理學精神病學與心理健康”榜前十;得到美國心理學會、美國精神病學會、加拿大心理學會等權威機構的盛譽推薦。作者莫里森博士不僅從理論知識上為你普及心理疾病的科學定義,還將通過100余個真實病例讓你深入了解不同心理疾病對人們日常生活的不同影響。書中介紹了抑郁、躁狂、焦慮、恐懼、強迫、癡呆等心理疾病的基本特征,同時還詳細描述了病患進行心理咨詢時的真實情景。本書一方面揭開了心理咨詢與心理診斷的神秘面紗,讓普通大眾看到專業人士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來評估患者的心理健康問題;另一方面,也系統、嚴謹地介紹了心理診斷的科學方法,幫助心理學相關從業者建立專業的診斷思維。因此,本書不僅是心理愛好者的趣味科普讀本,更可作為專業人士的案頭參考書、執業考試教輔。
(美)詹姆斯·莫里森 ·理論研究 ·19.9萬字
世界上有很多人擠人的“紅海”,也有一些“少有人走的路”靠人際關系打開。本書三位作者所有神奇的機會,幾乎都是靠第二條路來的。這是一本讓你后悔沒在18歲就看到的書。?你會知道在世界名校,為何師生們將社交能力看得跟學分一樣重要。?你會看到他們如何通過構建人際關系網絡,爭取各種不可能的機會,讓自己脫穎而出;如何打破地域、專業限制,交到三觀一致的好朋友;如何主動結識優秀的學長學姐;如何平衡好學業壓力和同儕競爭;如何讓厲害的導師愿意指導你;如何獲得心儀的異性的好感;如何在校園中構建真誠的友誼和支持網。?你會看到各種有趣的學術研究成果,從社會學和心理學角度得到更有力的支撐和鼓勵。?你會看到李奕專門寫作的“中文版專屬”內容,學習當下中國社會中關于人際關系的“硬技能”,運用到工作和學習中,收獲更有價值的人脈。
(美)唐文理等 ·理論研究 ·11.5萬字
腦袋越用越靈光,這是人們常說的,可實際上越用越糊涂,這究竟是為何呢?這本書會讓你重新認識大腦,同時我也在書中揭秘了我在課程中主講的核心記憶方法,并加入了實戰訓練部分。可以說這是一本集實戰、實用、實效于一體的書。
王子韓 ·理論研究 ·9.9萬字
本書結合21世紀眾多腦科學家、心理學家的研究,認為心智不僅調節大腦,還有遍布全身的神經系統;心智也不僅調節個體,還有其所屬群體的神經系統的交互活動。不同于其他零碎的心理學工具,本書開創的“心智導航系統”體系化、形象化地將心智訓練與應用合為一體,易學、易記、易用。本書分為3部分。第1部分介紹大腦與關系,大腦與人際關系如何從內部和外部限制或影響我們的輸入和輸出,提出心智成長的三大階段和九個步驟;第2部分詳述心智導航系統,分為動力系統、算力系統和控力系統,就像交通工具的油門、方向盤和剎車系統,但更為復雜化;第3部分闡明心智系統的訓練方法,以及在企業、家庭和情感關系三大場景中的應用案例。通過這一新型可視化的心智導航工具,讓讀者無論身處何時、何地、何境,都能從眼前困局中跳出來,輕松洞悉本質,在外界漩渦中牢牢定位,讓成長之路暢通無阻。對于企業家、心理學研究者和工作者、一般大眾開啟和升級心智力,都有非常實用的意義。
李宜璞 ·理論研究 ·12.5萬字
如果不懂情緒的本質來源,談何掌控情緒?精神科醫師用科學原理,教你認清情緒的內在邏輯。40余種簡單有效的大腦鍛煉方法,助你掌控情緒。日本自我心理學研究DI一人,暢銷書作家和田秀樹全新突破的力作。和田秀樹,日本前沿精神科醫生,擔任美國、日本多所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等職,擅長于“情感控制”為主題的創作,其著作引進中國超過20余種,被稱為“日本自我心理學研究DI一人”。產生負面情緒并不是你的錯,科學研究已證實,是大腦萎縮所導致。大腦里負責掌控情緒的是額葉,而額葉會受到年齡增長等各種因素影響而老化(退化),所以人會因為年齡增長而越來越難以掌控情緒,而且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如此。理解了這一點,就更能放下自己,學會妥善處理負面情緒。掌控情緒,從來都不靠忍。處理情緒的錯誤做法之一就是一直隱忍不發。諸如“不要隨便對別人發脾氣”“沖動是魔鬼”等大道理,只會讓你背負巨大的精神負擔,憋出內傷,甚至演變成憂郁癥等。真正成熟的人,懂得掌控自己的情緒。簡單有效,人人都能做到的方法。本書為讀者提供了40余種行之有效的解決情緒失調的方法,簡單易學好操作,并能輕松持續下去,如:刺激自己的“笑點”,多聽聽“不按常理出牌”的有趣想法,適當吃點肉食,培養多元化的興趣等。
(日)和田秀樹 ·理論研究 ·4.6萬字
本書是群體心理學的奠基之作,被譽為"改變世界的20本書"之一。書中極為精致地描述了集體心態,考察了群體的特殊心理與思維方式,尤其對個體與群體的迥異心理進行了精辟分析。對人們理解集體行為的作用以及對社會心理學的思考發揮了巨大影響。深刻影響了弗洛伊德、榮格、托克維爾、梁啟超、周作人等學者,和羅斯福、丘吉爾、戴高樂、希特勒等政治人物。其觀點新穎,語言生動,是群體行為的研究者不可不讀的佳作。
(法)勒龐 ·理論研究 ·9.1萬字
作為專業心理咨詢教育,教程編選的教材內容融入專業教學特點。每一個實踐項目都能更好的鞏固知識的掌握性!是一本有規劃的教材。
谷振偉 肖占君 回欣露 ·理論研究 ·14萬字
本書是心理學知識普及讀本。本書結合大量生動、貼切的案例,系統講解了怎樣通過一個人的行為了解其思維的實用方法,告訴讀者怎樣才能更好地生活、怎樣才能更好地與人交往、怎樣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等,做到思想和行為的高效統一。
和力 ·理論研究 ·7.6萬字
《人生探脈:發展心理學通俗讀本》結合不同年齡階段的發展特點,為個體成長提供合理建議,有助于讀者真正理解并運用于實際研究和生活中,是一本發展心理學的普及讀物。
姜月 ·理論研究 ·11.9萬字
本書為讀者提供了清晰的框架,講述了什么是自控力,自控力如何發生作用,以及為何自控力如此重要,又應該如何學會自控,拿回人生主導權!作為一名健康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博士的工作就是幫助人們管理壓力,并在生活中做出積極的改變。多年來,通過觀察學生們是如何控制選擇的,她意識到,人們關于自控的很多看法實際上妨礙了我們取得成功。例如,把自控力當作一種美德,可能會讓初衷良好的目標脫離正軌。所以,麥格尼格爾要求她的學生了解影響自控的生理學基礎、心理陷阱和各種社會因素。凱利·麥格尼格爾吸收了心理學、神經學和經濟學等學科的洞見,為斯坦福大學繼續教育項目開設了一門叫做“意志力科學”的課程,參與過這門課程的人稱其能夠“改變一生”。這門課程就是《自控力:斯坦福大學廣受歡迎的心理學課程》一書的基礎。
(美)凱利·麥格尼格爾 ·理論研究 ·14.5萬字
阿德勒畢生致力于研究人格在幼年時期的形成過程,他對于兒童教育的理論是他作為心理學家的研究工作的成果。阿德勒的兒童教育理論圍繞著如何幫助兒童形成一個正常、健康的人格這一核心問題。如果我們把對孩子的教育僅僅理解為致力于向孩子灌輸空洞的道德說教、枯燥抽象的書本知識,那么,我們就會發現阿氏在這本書里提出了一種全新的、和上述對教育的見解迥然有別的理論。阿德勒反復強調要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信、勇敢、不畏困難的晶質,和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一句話,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這才是兒童教育的首要目的。其他諸如如何幫助孩子積累書本知識以提高他們的智力一類的問題則是兒童教育的枝節和皮毛。本書無需支付外版稅。
(奧地利)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理論研究 ·11.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