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流”視域下的清代經濟發展模式(英文版)
本書試圖探討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的清朝中國與西方國家相比較,其經濟發展道路是獨特的還是相似的問題。正文部分分為五章:第一章分析了馬爾薩斯奇跡發生之前的清代人口膨脹及其對策。第二章以主要商品的市場流通量和關稅記錄,估算19世紀上半葉的商業總產值。關稅收入隨時間的變化,實際上反映了19世紀中國經濟發展的上升趨勢和社會制度的加強。第三章集中探討清朝財政制度的變遷。第四章分析清朝咸同年間的政府借貸活動。第五章分析了清朝1823年大水災的情況。結論部分對現有的歷史GDP研究和大分流研究進行批判,強調利用第一手史料進行研究的重要性。帝國晚期的中國是相當特殊的國家,有著很強的傳統和獨特的文化傳承,但這種獨特并沒有強烈到讓中國可以違背普適的政治經濟規律。清代中國仍然是一個非常相似的國家,仍然遵循著普遍農業國家的發展道路。這種發展道路,一些西方國家早已完成,一些國家則直到現在還在完成過程之中。
·7.8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