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漢口保險業研究:1912—1949
保險史屬于經濟史學科的一個分支,研究的是保險業發展的歷史及其客觀存在。研究保險史可以使個人加深對于保險業發展過程的了解,從而更好地理解當前發展狀況,為將來的發展提供借鑒和指導。這也是保險史研究的價值所在。我國保險業的發展經歷了晚清、民國和新中國成立三個主要歷史階段。可以說中國保險業是在帝國主義的掠奪和壓迫中誕生的,中國保險業是民族企業家在洋商保險業和官僚資本保險機構的夾縫中不斷抗爭和奮斗中發展壯大的。了解了這些,才能更好的認識到當前保險業繁榮的來之不易,更好的珍惜當前的發展環境。漢口曾是中國金融業的副中心,也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自漢口開埠以來,大量外商涌入漢口搶占市場,掠奪資源。據統計,在1917年僅洋商保險公司就有103家之多,還成立了漢口西商火險公會,并受上海洋商火險公會的領導。而總部設于香港、上海的民族保險業和官僚資本保險機構也都紛紛在漢口設立分支機構,漢口保險史就是舊中國保險業的一個縮影,因此,研究漢口保險發展史具有典型意義。本書在整理大量原始檔案、歷史資料、文獻報刊的基礎上,利用多學科分析方法對于民國時期漢口保險業發展歷史作一綜合論述,通過本文的論述得出結論:中國保險業誕生在晚清,此后,在業界的要求下相繼制定和不斷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使保險業日臻規范化。同時,這一時期涌現出大量的保險界愛國實業家和保險學家,通過一系列的宣傳和譯著普及了保險知識,通過教育課程和實務操作培養了大量的保險專業人才,為今天保險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但是,在快速發展、貌似繁榮的景象背后,我們仍然可以清晰地發現國民政府體制和管理等諸多方面存在的問題,進一步發現在民國時期的環境下真正受益的唯有官僚資本家以及享有法外特權的外商。而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民族保險業才能夠真正實現健康、快速的發展,人民的權益才能夠真正受到保護。
·1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