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西方經濟學評論》是為我國學術界設立一個專門的平臺,用來集中發表國內外學者研究、評論和運用西方經濟學的學術成果本期包括我國學術界設立一個專門的平臺,集中了國內外學者研究、評論和運用西方經濟學的學術成果。本期主要文章包括《熊彼特經濟學方法論研究新進展》、《斯密“看不見的手”及批判述評》、《宏觀經濟學新發展:Bewley模型》等
方福前 ·經濟史 ·9.4萬字
本書主要從經濟層面回顧整個平成時代。在這個時代,我們這代人度過了50~80歲的人生,而且與上一代人共同推動了平成時代的發展。對于昭和時代的經濟人物,大部分人我只在書上了解過,見過面的人屈指可數。但是,平成時代的大部分經濟人物都與我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本書并不是單純分析數據和羅列資料,而是真實記述發生在我身邊的事。
(日)野口悠紀雄 ·經濟史 ·9.3萬字
這本短小精悍、生動有趣的小書講述了一個跨越商業文明、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故事。本書以時間為主線,從古代到現代,從農業革命到工業革命,從農業的出現到地球變暖,作者從經濟的角度編織了一個引人入勝的商業社會發展史,并揭示了戰爭、創新和社會變革背后隱藏的經濟力量。本書內容主要圍繞三個角度展開:一是人類的市場體系是如何發展起來的;二是講述了經濟的形成發展史以及影響經濟學發展的一些關鍵人物與有趣的故事;三是經濟的力量如何塑造與影響世界歷史。另外作者還探討了開放市場的好處和陷阱,以及為什么解決市場失靈對于經濟繁榮至關重要。
(澳)安德魯·利 ·經濟史 ·9.1萬字
全漢昇先生曾于1967年至1968年間在香港新亞書院先后開設“中國社會經濟史”與“中國近代經濟史”課程。作為經濟史研究的權威名家,全先生在對中國自遠古直至近代的社會經濟發展過程的分析中,以宏大的視野和獨特的視角,征引了豐富的史料和詳盡的數據,并引入了西方社會科學理論與方法,以西方社會及其經濟狀況為參照進行比較研究。不僅對歷代人口變化、農業生產、財政稅制、工商貿易、貨幣金融、城市發展等方面的情形作了系統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勾勒出數千年間經濟發展與社會演進的大勢,而且對明清直至近代的重大歷史轉型進行了詳細而深入的剖析。本書由新亞書院畢業生葉龍先生據課程筆記整理而成,并對部分內容進行了解釋與補充。
全漢昇口述 葉龍整理 ·經濟史 ·9.1萬字
此書描述了印度自20世紀70年代至當前的經濟發展圖景,同時介紹了印度各方圍繞國家未來發展的經濟改革策略和措施正在激烈辯論的熱點問題,例如:印度發展政策、科學技術對印度經濟發展的作用、印度匯率管理機制、印度全球化以及印度其他經濟治理等問題。印度央行前行長比馬爾·迦蘭,基于扎實的研究、詳實的數據與豐富經濟管理經驗,向讀者展現印度經濟的歷史、現在與未來。
(印)比馬爾·迦蘭 ·經濟史 ·8.7萬字
國家為什么會有貧富之分?牛津大學教授羅伯特C.艾倫探究了地理、全球化、技術進步、經濟政策和制度之間的交互作用,并揭示出這些因素以何種方式決定了世界的貧富格局。他旁征博引,鑒古知今,借助大量的史料分析了影響經濟增長的各大要素,闡釋了為什么我們的世界一直處于不均衡之中。
(英)羅伯特·C.艾倫 ·經濟史 ·8.7萬字
經濟高速增長終結、環境污染、農村凋敝、城市困境、醫療和教育功利化、社會風氣不斷敗壞,這些似曾相識的問題是對中國的現實寫照嗎?20世紀后半葉,日本比中國更早地經歷經濟的高速增長,依托制造業和對外貿易,僅用四分之一個世紀就躍居世界經濟強國之列。于此同時,日本也面臨了國內房價飆升、資產泡沫化等諸多社會、經濟、環境問題。經濟高速增長時,問題被掩蓋在光鮮的經濟成就之下,但高速增長必定有終結的一天,開頭提到的這些似曾相識的問題正是經濟引擎失速后日本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如今面臨經濟放緩,中國能夠從中得到怎樣的帶啟發呢?本書將為我們勾畫出對普通人來說尤為緊要、也更為朦朧的那些問題的答案。
(日)宇澤弘文 ·經濟史 ·8.2萬字
本書試圖探討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的清朝中國與西方國家相比較,其經濟發展道路是獨特的還是相似的問題。正文部分分為五章:第一章分析了馬爾薩斯奇跡發生之前的清代人口膨脹及其對策。第二章以主要商品的市場流通量和關稅記錄,估算19世紀上半葉的商業總產值。關稅收入隨時間的變化,實際上反映了19世紀中國經濟發展的上升趨勢和社會制度的加強。第三章集中探討清朝財政制度的變遷。第四章分析清朝咸同年間的政府借貸活動。第五章分析了清朝1823年大水災的情況。結論部分對現有的歷史GDP研究和大分流研究進行批判,強調利用第一手史料進行研究的重要性。帝國晚期的中國是相當特殊的國家,有著很強的傳統和獨特的文化傳承,但這種獨特并沒有強烈到讓中國可以違背普適的政治經濟規律。清代中國仍然是一個非常相似的國家,仍然遵循著普遍農業國家的發展道路。這種發展道路,一些西方國家早已完成,一些國家則直到現在還在完成過程之中。
倪玉平 ·經濟史 ·7.8萬字
國民的財富從何而來?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到底來自何處?“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在他的曠世之作《國富論》中,為我們歸納總結了現代經濟社會的一些本質規律,現在讀來,仍值得我們思考。本書精選了《國富論》原著中探討勞動與勞動分配、資本與貨幣、財富的創造、經濟政策及國家開支方面的重要內容,輔之以豐富的圖片和基于21世紀經濟情況的深入解讀,使這部經典作品變得通俗易懂、輕松好讀,也更容易讓讀者參考亞當?斯密的經濟思想對當下經濟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本書適合所有關注經濟問題的讀者閱讀。
(英)亞當·斯密 ·經濟史 ·6.8萬字
一部跨越時空的經典作品!揭開世界和平與國家繁榮的神秘面紗,開啟阿根廷股市一個月內漲兩倍的終極秘密!探究奧地利學派的歷史淵源和起起落落,了解20世紀政治、經濟、文化等歷史演變!經濟學歷史上重要人物米塞斯所寫奧派簡史,中文版首次出版。經濟學家毛壽龍、黃春興作序,張維迎、王福重推薦!本書收錄了米塞斯寫的幾乎所有關于奧地利學派經濟學歷史背景的著作、演講與文章。其內容包含奧地利學派的創始人介紹、當時所處的奧地利社會環境、奧地利學派思想與當時盛行學派的區別、奧地利學派思想對當時以及今后的重要影響等幾大方面。通過將這些不同年代的相同話題的內容集結在一起,我們既可以全面探究奧地利學派的歷史淵源,也能看出40余年來米塞斯思想的微妙變化,更能了解20世紀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環境的歷史演變。
(奧)路德維希·馮·米塞斯 ·經濟史 ·6.7萬字
本書創造性地提出了“基本經濟區”概念,指出無論是哪一集團控制了經濟繁榮、交通便利的“基本經濟區”即可征服乃至統一全中國。以此概念出發,重新梳理中國經濟史,描繪兩千年來中國經濟格局變遷的內在邏輯。本書論點立足于經濟、水利、歷史地理等問題,筆鋒所指卻是歷代中國統一與分裂的經濟基礎,更以此來推演中國的國家組織和形態。縱觀世界歷史,那些叱咤一時的大國大多煙消云散,為何中國卻總能大一統?為了對抗游牧民族,中國的組織機制隱藏著什么核心秘密?翻開本書,了解一段別開生面的經濟史,理解我們自己所處的大國的形成機制。
冀朝鼎 ·經濟史 ·6.4萬字
本書為英國晚期重商主義的著名代表作。針對當時主流的早期重商主義加強對外貿易管制、禁止貨幣輸出的政策限制措施,以及嚴重阻礙對外貿易發展的事實,托馬斯·孟批判性地發展了重商主義思想。他提出,在以貨幣為一國財富唯一形態的時代,要增加國家財富,使金銀充裕,只有借助對外貿易,并在對外貿易中保持順差。順差會使現金源源不斷地流向英國;而貨幣產生貿易,貿易又增多貨幣。因此,順差是衡量一國對外貿易財富多少的唯一尺度。晚期重商主義的一整套系統的理論和政策,也被看作是重商主義的“圣經”,它對英國及西歐一些國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英)托馬斯·孟 ·經濟史 ·5.7萬字
《無畏的天才》是由著名紀實攝影師道格·門德斯為我們呈現的一段令人驚嘆的展現硅谷科技繁榮的視覺歷史。在這段歷史中,作者將通過100余張珍貴的攝影作品,為你揭開史蒂夫·喬布斯以及硅谷20余位科技大咖的創業秘訣。《無畏的天才》通過視覺的方式為你講述那些改變世界的理念是如何誕生與變遷的用相機鏡頭記錄下那些從未被捕捉過的畫面,一直是本書作者攝影師道格·門德斯的熱誠與使命之所在。如何拍攝天才?如何通過視覺的方式講述那些改變世界的理念是如何誕生與變遷的,并以此深刻地洞悉那些催生上述劇變的人們擁有什么個性?正是這些足不出戶的人,只是任思想天馬行空地馳騁,便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欲知答案如何,請翻閱《無畏的天才》,跟隨門德斯的視角一探究竟。
(英)道格·門德斯 ·經濟史 ·4萬字
以無與倫比的智慧和幽默,世界知名經濟學家約翰·肯尼思·加爾布雷思追溯了自17世紀以來的重大投機事件,敘述了歷史上著名的金融狂熱、泡沫與崩盤,從郁金香狂熱到南海泡沫,再到1929年大牛市與崩盤、20世紀80年代的垃圾債券、1987年被他準確預測到的股災。作者透過金融史上繁榮與崩盤的交替,揭示投資者狂熱的機理,以及理智的人在追逐利潤時的魯莽行為,而人們對金融事件記憶的“出奇短暫”創造了市場崩潰的條件。他總結了投機事件的共同特征,識別這些跡象并理解其本質,將可能從金融災難中解救自己,把握國家與我們自己的金融命運。本書極具洞察力地揭示了投機情緒的群體心理,市場和周期的本質。當人們能完全理解這些時,將處于市場的有利位置。
(加)約翰·肯尼思·加爾布雷思 ·經濟史 ·3.6萬字
本畫冊以時間為脈絡,以事件為中心,通過圖片的方式真實再現了中國工業前進征程上一幅幅波瀾壯闊的精美畫卷、一個個振奮人心的工業成就。從“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夢想,到“手表、自行車、縫紉機”小三件,從“電視機、冰箱、洗衣機”大三件,再到今天的智能手機、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高鐵、大飛機、“深海勇士”、“天宮”、“天眼”、“天問一號”、“嫦娥五號”等,歷經艱苦奮斗,矢志自立自強,無一不體現出工業發展所帶來的巨大變化。
本書編寫組編著 ·經濟史 ·3.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