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研究與規劃
實施退耕還林(草)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為改善生態環境和促進西部大開發而做出的重大決策。寧夏回族自治區從2000年開始全面實施退耕還林(草)工程,涉及農戶32.32萬戶,153.02萬農業人口。至2006年年底,已累計還林1139萬畝,其中,退耕還林471萬畝,荒山造林618萬畝,封山育林50萬畝。退耕還林(草)工程的實施使寧夏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加快了國土綠化進程,增加了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農業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重點退耕區域南部山區和中部干旱帶糧食產量比退耕前的1999年增加了1.99億千克。2006年,山區退耕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691元(含退耕還林政策補助人均435元),比退耕前1999年的人均純收入861元增加了近一倍,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深得人心,但是,由于解決退耕還林農戶長遠生計問題的長效機制尚未建立,隨著退耕還林政策補助陸續到期,部分退耕農戶生計將出現困難。截至2006年年底,寧夏退耕還林農戶中仍有22.63萬人生活困難。為了切實解決退耕農戶當前生活困難和長遠生計問題,鞏固得來不易的退耕還林成果,黨中央和國務院在有關部門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審時度勢,做出了完善退耕還林政策的重大決策,并下發《國務院關于完善退耕還林政策的通知》(國發[2007]25號)。決定繼續對退耕還林農戶按新標準再補助一個周期(2008~2015年),同時,中央財政安排一定規模的專項資金,用于退耕農戶基本口糧田、農村能源、生態移民、后續產業和農民培訓以及補植補造建設,集中力量解決影響退耕農戶長遠生計的突出問題。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完善退耕還林政策的通知》,受自治區發改委的委托,寧夏農業勘查設計院完成了《寧夏鞏固退耕還林(草)成果重大問題研究》報告,自治區發改委、水利廳、林業局、農牧廳等相關部門完成了《基本口糧田建設規劃》、《中部干旱帶縣內生態移民工程規劃》、《農村能源建設規劃》,《后續產業及農民就業創業轉移技能培訓規劃》和《補植補造規劃》,在此基礎上,寧夏農業勘查設計院匯編完成了《寧夏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規劃》報告。
·16.1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