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雄安新區發展研究報告(第二卷)》收集整理了20多篇有針對性、有代表性的調研報告,在掌握第一手調研資料的基礎上,從產業發展、區域經濟、公共文化、民生教育、民俗非遺、鄉土人情等角度展開專題研究,盡可能全面地展示即將啟動建設的雄安新區發展現狀,并思考處于轉型期階段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
范周 ·區域 ·14萬字
本書依托于作者的博士畢業論文成書,以“諾斯悖論”為邏輯起點,界定“中國省域治理”概念的外延特征,構建中國省域治理質量評估體系,計算跨年度可比的中國省域治理質量綜合指數,研究治理質量對中國省域經濟增長的短期效應、長期效應,分析良好治理的高速度經濟增長效應、高質量經濟發展效應,量化良好治理對中國省域經濟增長質量的空間溢出效應及其分布特征。書稿結構條理,論述清晰,表達流暢,整體而言,本書是一本質量較高的學術著作。
劉建黨 ·區域 ·16.7萬字
本書研究中國西部大開發過程中的發展問題,系統地分析了西部大開發過程中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熱點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給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議。是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發展報告系列中的一本。由浙江大學周谷平教授主編。
周谷平 ·區域 ·26.2萬字
本書研究中國西部大開發過程中的發展問題,系統地分析了西部大開發過程中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熱點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給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議。是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發展報告系列中的一本。由浙江大學周谷平教授等主編。
周谷平 陳健 鄧純考 ·區域 ·22.2萬字
互聯網日益擴張了生產要素的彈性,使土地、勞動力、資本等傳統意義上的生產要素對產業發展的剛性制約大大降低。資源與要素配置出現新的區位特點,既呈現中心化趨勢,如全球城市的崛起;又具有扁平化特征,如邊緣地區的融入。
汪明峰 ·區域 ·15.2萬字
演出市場年度報告是了解2021年四川演出市場的重要參考渠道。本書針對四川省演出市場,對1萬多場演出活動進行了定點監測和市場數據分析,深入調研了全省演出場所、演出經紀機構、票務公司、旅游演藝公司、文藝表演團體與新業態演出公司的發展狀況、真實困難和需求,并走訪演出企業256家、開展消費者調查問卷936人次,報告數據客觀、精準。通過研究2021年四川省演出市場主要特點,剖析四川省演出市場的主要問題并尋求發展對策。
劉傳 陸國慶編著 ·區域 ·12.1萬字
作為溫州本土的經濟學人,作者在工作之余,將自己思想的閃光點化為一篇篇的真知灼見,為溫州的發展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溫州城事》就是作者這些真知灼見的結晶,既有對城市發展的思考,也有對產業提升的謀劃,還有對區域統籌的探索,以及對投資管理的建議,顯示了年輕一代溫州經濟學人的新視野、新思維和新理念。
王鋼 ·區域 ·17萬字
實施興邊富民行動,對于推動邊境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提高各族群眾生活水平,加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邊防,維護國家統一,增進中外睦鄰友好具有特殊重要意義。“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也是邊境地區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推進,區域協調發展不斷深化,脫貧攻堅全面展開,國家對邊境地區全方位扶持力度不斷加大,我國與周邊國家關系的發展進入新階段,深入推進興邊富民行動面臨難得的機遇。本書圍繞促進邊境地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和實現邊境地區長治久安兩大主題,認清當前邊疆地區面臨的新形勢,將理論研究和實際工作結合起來,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展開理論研究和探討,全面落實興邊富民行動“十三五”規劃。
張麗君等 ·區域 ·19.2萬字
《圖解絲綢之路經濟帶》一書利用測繪地理信息成果,以基本地理要素為底圖,將普通地圖和專題地圖相結合,發揮地圖語言的特性,系統、生動、直觀地展示了絲綢之路的起源與演變,絲綢之路經濟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的歷史沿革、政治、經濟、文化等基本情況,以及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實施的時代背景、建設原則、框架思路、合作重點、合作機制等。
龐聞主編 ·區域 ·16.5萬字
國內對于城鎮化模式路徑的研究多集中于在全國層面探討,通過對我國的城鎮化路徑進行反思,得出城鎮化的推進模式不能千篇一律,典型區域應該根據要素流動特征選擇城鎮化模式。我國東部地區的城鎮化模式是在沒有真正掌握城鎮化規律下形成的,不適應于傳統農區。本書總結國外人口流動與城鎮化發展的經驗教訓,指出對于城鎮化模式的研究,應該建立在對城鎮化內在規律的正確認識上,并用動態的思維分析城鎮化模式選擇。根據要素聚集理論,勞動力作為經濟要素中最為活躍的因素之一,對城鎮化模式的動態選擇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所以從傳統農區人口流動的角度探討其城鎮化模式,既補充和完善了我國特殊的城鄉人口流動理論,也豐富了我國城鎮化理論。城鎮化本身是一個資源配置優化的過程,城鎮化進程受到限制或選擇了錯誤的城鎮化道路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限制了資源的優化配置。本書根據河南人口流動動態特點討論其城鎮化模式。初步判定河南城鎮規模結構朝著中心城市比重日趨增大的方向演化,城鎮體系空間結構朝著以鄭州為中心的核心圈規模和密度越來越大的方向演化,層次結構上河南城鎮體系體現出圈層結構特征。并且建議河南新型城鎮化以市場為主導,政府按要素流動規律合理調節和規劃。最后從統籌城鄉發展、促進農村勞動力順利轉移的角度對傳統農區的新型城鎮化提出政策建議。
劉岱寧 ·區域 ·15.4萬字
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浙江正處在人才大省邁向人才強省的新階段,人才發展面臨前所未有機遇,空間廣闊,大有可為。為更好反映浙江人才發展情況,2011年來,中共浙江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浙江省人才發展研究院編輯出版了第一部《浙江人才發展藍皮書》,至今已連續出版11年。本書立足浙江實踐,全面梳理浙江各地在才建設過程中取得的成就和進展,書稿凝聚了來自全省各地市人才工作者和專家學者的創新實踐與科學觀點,是基于浙江人才工作服務創新驅動發展的客觀記錄,也是浙江人才工作“干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的生動見證。
中共浙江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等 ·區域 ·18.4萬字
周谷平 杜立民 ·區域 ·25.8萬字
本書在系統分析與總結國內外對港口城市相關研究的基礎之上,針對港口城市的發展特點與時代趨勢,綜合運用城市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區域經濟學、空間經濟學、規劃學等學科與方向的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以寧波市為對象,在一般城市與區域關系、港口城市與腹地關系的研究基礎之上,利用先進的GIS和城市模擬技術,以臨港區域為重點開展研究,從用地、產業兩個角度進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轉型背景下加快用地空間管制、優化產業空間結構的具體對策建議。
陳洪波等 ·區域 ·13.9萬字
河南是全國重要的經濟大省和新興工業大省,正處于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則是河南繼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中原經濟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之后,黨中央、國務院賦予河南的又一重大戰略,是河南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機遇和重要實踐。加快推動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制定合理的戰略思路、發展路徑等,將成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新引擎,為推動全省打好“四張牌”,全面實現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本書通過研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理論基礎、演化路徑,并對中東部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進行比較研究,進而明確提出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戰略定位、發展路徑、創新能力、產業轉型升級、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創新、人才保障創新以及鄭州、洛陽和新鄉自創區的發展路徑。
許貴舫 ·區域 ·18.3萬字
本書為貴州財經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研究”叢書之一。本書在借鑒已有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深入調研,重點考察貧困地區生態移民的后續發展問題,評價生態移民可持續發展現狀,挖掘影響可持續發展的因素,探討可持續發展模式、途徑、機制及措施,同時,對與生態移民可持續發展相關的就業適應性問題、生計風險問題和生計策略選擇問題進行深入的剖析和探討。貴州作為扶貧攻堅的主戰場,預想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緩解貧困問題,必須以生態移民的可持續發展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內首要關注的重要問題,因此,進行生態移民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金蓮 王永平 黃海燕 ·區域 ·21.1萬字
本書在梳理循環經濟、共生理論等相關原理的基礎上,界定基于產業共生的園區循環經濟的內涵,探索基于產業共生的園區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理論框架,包括模式的動力機制、形成機理、演進機理,以及模式類型劃分和模式評價體系;并總結國內外典型模式,從自主共生模式、復合共生模式、嵌套共生模式、虛擬共生模式,以及產業共生模式的生態環境保障、資金措施保障等方面探索基于產業共生的園區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并提出完善產業共生模式的對策建議。
王元亮 ·區域 ·11.4萬字
本書以“一方水土、一方人口與一方經濟”的空間結構優化為核心,以國家主體功能區戰略的實施為前提,通過對四大能力理論和區域要素理論的回溯,揭示了區域自我發展能力研究的主題應該是發展,而不是單純的能力,構建了“空間價值—區域功能分工—區域自我發展能力—區域利益”的分析框架,在理論和實踐基礎上,闡述和論證了西部區域自我發展能力的內生路徑和外生路徑,據此提出區域空間價值的認識是區域政策制定的基石等政策建議。
閆磊 閆述乾 ·區域 ·22.7萬字
《西部民族地區農村信息化實踐與理論探索》以研究專著的形式,融論述、調研、計量分析、圖表實證、比較研究為一體,實為一部既有理論研究深度,又有實踐推廣價值的農村信息化專著。
趙暉 李習文 梁春陽 ·區域 ·20.3萬字
本選題由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研究團隊調研撰寫完成。選題內容首先基于區域發展戰略理論與實踐,對重慶區域經濟發展現狀及問題、發展面臨的新環境、發展戰略思路,以及新時期重慶區域發展重點路徑和保障措施進行研究,其次專門對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發展和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發展開展對策研究,最后對加快推動重慶現代化都市圈一體化建設、培育構建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的戰略和推動渝東南武陵山區深度城鎮化、促進城鎮群建設提出建議。
易小光 ·區域 ·21.9萬字
本書以中部地區鄉村振興實踐為重點研究對象,兼顧其他地區。基于發展這條紅線,把握三個“新”: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以全面小康時代開啟為出發點,在主題上,以建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機制為最終目標;在研究方法上,采用文獻資料研究與案例分析法來開展對鄉村振興戰略“20字”方針涉及的三大方面內容,即農業現代化、鄉村環境建設以及增加農民收入的研究,厘清各個層面在實踐、理論與方法上應該如何實現鄉村振興,明確未來鄉村五大振興各個層面的關鍵任務點,并逐一提出相應的重點舉措及相應維度體制機制的政策建議。
韓靈梅 高曉燕等 ·區域 ·17.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