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當前海洋對于國家和民族的經濟重要性日益凸顯,一方面全球人口數量續增加而承載人口的陸地資源儲量益減少,另一方面科學技術發展使得類可以深入利用開發海洋資源。我國海洋大國,海洋國土約占300萬平方里,海洋資源十分豐富。同時我國人口眾多,對環境和資源的壓力更加的凸顯,發展海洋經濟是我國保持持續繁榮重要戰略途徑。而對海洋經濟及其相理論進行多層次、多領域、多視角的探討就是解決這個問題必不可少環節和途徑。
蔣鐵民主編 ·區域 ·32.3萬字
自1995年起,北京市先后開展了西城區、懷柔區等4個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以及豐臺區王佐鎮、海淀區四季青鎮、密云區太師屯鎮、房山區大石窩鎮等一批市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在城鎮建設、產業轉型、社會發展、民生事業和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本書首先就與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相近的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和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實驗示范區等相關概念進行辨析,并對支撐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的基礎理論進行研究。系統梳理中國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的整體情況,并選取典型模式進行分析研究;此外,針對深圳、太原、桂林等6個實驗區創建創新議程示范區成功的實踐經驗進行總結分析,包括主題選取、建設思路與建設路徑等。在理論研究和借鑒外地實踐經驗基礎上,梳理北京市的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基礎及成效,對北京市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具體建設路徑進行研究,包括每個實驗區發展的關鍵制約因素、發展目標與思路、具體建設路徑等。最后是對促進北京市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的保障機制進行研究。
周中仁 ·區域 ·16.3萬字
本書以中部地區鄉村振興實踐為重點研究對象,兼顧其他地區。基于發展這條紅線,把握三個“新”: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以全面小康時代開啟為出發點,在主題上,以建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機制為最終目標;在研究方法上,采用文獻資料研究與案例分析法來開展對鄉村振興戰略“20字”方針涉及的三大方面內容,即農業現代化、鄉村環境建設以及增加農民收入的研究,厘清各個層面在實踐、理論與方法上應該如何實現鄉村振興,明確未來鄉村五大振興各個層面的關鍵任務點,并逐一提出相應的重點舉措及相應維度體制機制的政策建議。
韓靈梅 高曉燕等 ·區域 ·17.7萬字
本書分為總報告、綜合戰略篇、分析預測篇、改革開放篇、專題研究篇、產業經濟篇、區域發展篇幾個板塊,主要介紹了2019年寧夏經濟發展成就。
寧夏社會科學院 ·區域 ·25.4萬字
本書對典型傳統牧區:內蒙古33個純牧業旗市的產業結構演進展開研究。本書共分為七章。第一章為導論,對研究的背景、意義、方法和內容作總體闡述。第二章為產業結構演進的相關理論。第三章為內蒙古33個牧業旗市產業結構演進分析。首先介紹了內蒙古33個牧業旗市特征。其次對1947年-2015年間內蒙古33個牧業旗市產業結構演進歷程和現狀進行細致分析,并根據綜合指標測算出33個牧業旗市所處的工業化階段,探尋產業結構演進規律。第四章為內蒙古33個牧業旗市產業結構演進影響因素分析。主要運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實證分析了內蒙古33個牧業旗市產業結構演進的影響因素。第五章為內蒙古33個牧業旗市產業結構演進的效果評價。先從經濟角度,運用多種產業結構分析指標和方法,對產業結構進行度量和實證分析。然后從生態角度,運用主成分方法、聚類分析法及區位熵方法對33個牧業旗市產業結構演進的生態效果進行評價。第六章為內蒙古33個牧業旗市產業結構調整與政策建議。第七章為結論與未來展望。
苗靜 ·區域 ·12.2萬字
本書通過對國際國內政治經濟格局與區域協調發展大勢的梳理把握,全面系統剖析當下河南省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態勢,對新時代河南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任務和主攻方向,以及在中部崛起和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中應有的擔當進行深入研究并給出相關建議。本書從國際經貿變局、國內區域協調格局、河南經濟社會發展態勢三個維度系統梳理河南區域協調發展現狀、預判未來發展趨勢導向、查找分析當下河南發展的弱項癥結。對今后一段時期河南區域協調發展工作謀劃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具有一定的學術性、前瞻性、指導性和重大現實意義。相信本書的出版對相關決策部門、實踐部門、學術界和廣大讀者將會有所裨益。
張長星主編 ·區域 ·10.5萬字
本著作的研究以上述問題作為切入點,在借鑒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展開分析。首先,以創新系統的視角從知識創造、知識獲取和轉化、企業創新、創新環境、創新績效五個方面闡述區域創新能力的形成,并從宏觀、微觀兩個層面分析創新能力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機理;其次,通過對西部區域創新能力與經濟增長率的空間動態演化趨勢研究,得出二者呈非線性關系的推斷;接著,為進一步分析西部區域創新能力如何非線性的作用經濟增長,構建了區域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并進行因子分析,得出西部區域創新能力在全國的具體排名情況以及影響西部區域創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接下來,利用系統動力學研究方法,刻畫西部區域創新能力與經濟增長的作用路徑,進行系統仿真模擬和敏感性分析,從能力構成的角度分析目前促進西部經濟增長的關鍵能力。再次,構建了西部區域創新能力與經濟增長的計量模型,分析了西部區域創新能力促進經濟增長的效應。最后,歸納并總結本文的主要研究結論,并有針對性的提出如何提升西部區域創新能力,促進經濟增長的對策建議。
李濤 ·區域 ·10.7萬字
本書從自然保護地和生態旅游的概念、特征出發,分析國外自然保護地生態旅游的案例,對比國內總體以及廣西生態旅游發展現狀,使讀者對國內外的生態旅游發展有了宏觀的認識,進而分析廣西生態旅游發展潛力,看到優勢也指出問題,直面挑戰,尋找機遇。第四章在方法論上對廣西自然保護地生態旅游的發展路徑和利用模式進行探究分析后,第五章將視野聚焦到姑婆山國家森林公園,以點帶面,對理論展開了具體的應用。第六章針對自然保護地生態旅游保障措施進行了總結。
李玉清 ·區域 ·6.3萬字
本書是林家彬研究員在區域經濟發展、城市發展與城市社會治理、可持續發展這三個領域的研究成果的自選集,時間跨度從1995年到2019年。其中絕大部分文章源自其供職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期間所撰寫的政策咨詢報告。本書的出版具有較高的現實指導意義。
林家彬 ·區域 ·14.9萬字
改革開放以來,依托自然資源優勢和國家支持政策,青海經濟在快速穩定發展中突破了“貧困陷阱”,進入了中等收入階段與工業化后期階段,而發展階段的轉換意味著經濟發展方式需要轉型。本書以轉型中的青海經濟為研究對象,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土地制度創新和產業優化升級等事關青海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問題,綜合運用經濟學、社會學和統計學的學科理論與研究方法,剖析問題本質并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本書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集學術性、知識性、實用性與資料性于一體,可作為區域經濟管理方面決策者與研究人員的參考資料。
殷頌葵 石鵬娟 孫立霞 劉海斌 ·區域 ·14.3萬字
浙江省正探索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其中縮小城鄉差距是穩步推進共同富裕的關鍵。本書是對浙江省通過城鄉一體化縮小城鄉差距的一個實證研究。本書第一篇是總論,研究了城鄉一體化的理論和內涵,并對習近平同志“八八戰略”中有關城鄉一體化的重要論述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中縮小城鄉差距的思路。第二篇是比較研究,分析了英國、德國和韓國城鄉一體化的經驗;比較了國內上海、重慶和廣東等省市城鄉一體化的模式。第三篇是路徑研究,從美麗鄉村、產業融合和數字農業、小城市與美麗城鎮、都市區,以及城市更新等方面,分析浙江城鄉一體化的路徑。第四篇是機制研究,分析了市民化集成化改革、強村富民集成改革,以及城鄉一體化的服務保障機制和土地保障機制。
王立軍 ·區域 ·16萬字
重慶地處西部內陸地區,人才尤其是創新性人才、高層次人才、國際化人才集聚不足,《加快人力資源集聚的路徑和對策研究:基于重慶的實踐經驗》對標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和四個扎實要求,瞄準高校大學生、科研院所人才、高端產業人才、進城務工人員四大類人力資源,梳理重慶人力資源現狀和問題,優化完善分類政策配套,努力使人才能引進來、留下來、用起來,切實推動人力人才資源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精準匹配。《加快人力資源集聚的路徑和對策研究:基于重慶的實踐經驗》的出版,對于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中期的中西部地區至關重要,重慶作為西部的典型代表,研究其加快人力資源集聚的路徑和政策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
鄧蘭燕等 ·區域 ·5.4萬字
21世紀,科技投入是推動科技進步的基本動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指標,也是保障科技水平的先決條件,更成為影響經濟增長的最關鍵的因素。立足于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的時代背景,考慮到河南省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重要機遇期,研究科技投入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對科技投入的認識,加速經濟的發展。與此同時,“十三五規劃”期間新一輪的科技革命正在孕育興起,創新驅動成為國家發展主體戰略。然而,河南省目前在科技進步方面做得不夠到位,基礎研究投入不足,科技投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存在著滯后性。因此,全方位深入分析科技投入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可以提高科技投入的水平,促進河南省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朱選功 ·區域 ·13.6萬字
本書全面記錄了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歷史進程,系統總結了20年來圖們江區域合作的經驗教訓,深入研究了我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以及大圖們倡議(GTI)轉變為獨立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后給圖們江區域合作帶來的歷史新機遇及其發展趨勢,提出了在新形勢下參與東北亞國際合作及多邊、雙邊合作的主要方向、領域和路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應用和理論研究價值。
李鐵主編 ·區域 ·23.2萬字
四川省廣元市是川陜革命老區、邊遠山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和地震重災區“四區合一”的典型地區,自古以來就是貧困高發地區。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省廣元市始終堅定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持續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工作重要論述,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強烈的使命擔當,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力破廣元之困,大興廣元之干,加速廣元之變,全力決戰決勝整體連片貧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探索出以“六同六促進”為核心、符合廣元實際、具有廣元特色的脫貧攻堅模式,為實現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廣元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本書以廣元市的脫貧攻堅經驗為核心,結合豐富翔實的具體案例,代表性地總結了“四區合一”地區的脫貧攻堅模式,創造性地提供了從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過渡的有效途徑,全面性地描繪了一幅廣元市從貧困高發向全面小康跨越的生動畫卷。
中國扶貧發展中心組織編寫 ·區域 ·18.5萬字
本書主要包括城市彈性理論研究、城市彈性測度模型、城市彈性時空演變、城市彈性協調度時空演變、城市彈性及其協調度時空過程、城市彈性及其協調度演化特征分類等基本內容,以及其在經濟領域中的應用。
蒲波 ·區域 ·8.2萬字
《貴州行思錄》是一位經濟學博士的實地考察所見所感,對貴州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描述很真切,對風情文化的體驗很具體,很好地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經濟學理論相結合,探索文化于經濟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本書不同于一般的游記散文,而是經濟學與散文的一個有機結合,經濟中見人文,人文中看經濟,書中提煉的思想豐富且有普遍性的啟示作用,對了解貴州等發展中地區的經濟社會文化綜合發展具有獨特的參考價值。
鄭艾林 ·區域 ·15.7萬字
第二屆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高端論壇邀請國內外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研究專家學者,圍繞“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推進珠江—西江經濟帶建設”主題,探討如何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把珠江—西江經濟帶建設成為我國西南中南開放發展戰略支撐帶、東西部合作發展示范區、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提供智力支持。本書根據論文內容分為“區域經濟”“城鄉發展”“歷史文化”三個版塊,展示各參會學者專家的智力成果。
林春逸主編 ·區域 ·14.7萬字
“晉江模式”“晉江經驗”“晉江”已經名聞全國,走向世界。本書從經濟、社會、文化、鄉村、黨建等多維度,探討晉江作為一個縣級市在過去短短40余年從一個經濟薄弱的縣發展成全國縣域經濟實力百強縣市前十名之一和長期位居福建省縣市第一的現代化歷程及其原因,尋找晉江的現代化歷程對其他縣市的諸多可資借鑒的經驗和做法,比如“愛拼敢贏”和“善拼會贏”的民間創業精神、“親清”政商關系、包容的社會政策、城鄉一體的發展戰略等。
王春光 楊典 張文博 呂鵬等 ·區域 ·14.1萬字
本書構建了滇西地區扶持政策效應的評價標準與效應分析的理論構架,同時基于實際調研獲得的滇西地區聚居鄉村的統計數據、政府報告,對6個鄉的地區扶持政策效應進行了定量與定性分析。基于新結構經濟學理論提出最優的政府干預政策的特征,通過定性與定量分析,發現滇西地區扶持政策的提升效應明顯,但存在區域性差異。在分析減貧效應時發現扶持政策的減貧效應產生了區域性差異,得出各地要素稟賦的異質性與政策同一性的矛盾是減貧效應不佳的主要原因。在分析了扶持政策在不同地區呈現的不同效應的基礎上,提出優化滇西地區扶持政策的對策與建議。
王艷 ·區域 ·1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