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根據西部地區經濟發展面臨的復雜狀況及地域特征,遵循從理論出發到實證檢驗,再到原因分析的邏輯思路,探討了西部地區經濟空間結構演變、協調發展水平、空間相關性、空間差異、空間聯系五個方面的問題。最后,分析了市場對西部地區經濟空間結構優化與協調發展的作用機制,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建議。
曹穎軼 ·區域 ·10.7萬字
本書屬于中國人民大學的系列報告之一。主要研究中國的區域經濟問題,對區域經濟發展狀況、發展戰略等問題進行了詳細分析。
孫久文 ·區域 ·14.3萬字
傳統結構經濟學的主流觀點對于產業結構優化問題主要通過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第一產業主導向第二、三產業轉變,乃至于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轉等方式展開,并認為這是一種普遍適用的標準模式,基本上沒有區別所要研究地區的稟賦特點。事實證明,部分地區由于產業結構的不合理調整,違背了地區的比較優勢,反而對經濟增長不利。本文根據新結構經濟學的理論分析框架,按照“要素稟賦決定地區的比較優勢,進而決定地區的產業結構,最終決定地區經濟發展”的研究思路,對貴州的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及優化途徑進行探討。
劉開華 鄭長德 ·區域 ·15.1萬字
本書主要內容分為年度報告和專題報告。年度報告包括三個:一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總體報告;二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上市公司發展年度報告;三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研究年度報告。專題報告有五個:一是海洋產權、海洋主權與海洋權益維護;二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港口業整合研究;三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金融支持研究;四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制度創新框架研究;五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地方政府的合作與競爭研究。
黃少安 李增剛 ·區域 ·8萬字
本書以“一帶一路”倡議為背景,在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基本狀況展開介紹的基礎上,分析金融危機后,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緩慢,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地緣政治風險和恐怖主義加劇環境下,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實施過程中面臨的諸多機遇與挑戰。此外,高新技術的興起和服務貿易規模的擴大,在極大促進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也使其成為“后危機”時代中國與沿線國家經貿往來的新內容。
張英 ·區域 ·17.9萬字
《跨越的70年:云南經濟發展70年研究》一書共10章,脹版后約25萬字。本書對云南70年的發展成就做了系統的梳理,從云南省的支持政策、經濟增長與產業結構、基礎設施建設、城鎮化、對外貿易、環境保護、產業、金融、教育衛生等9個方面,系統地梳理了云南省經濟社會生活在70年的發展歷程與巨大成就,并分析了云南省在這些領域里還存在的不足之處與短板,并對未來的云南發展提出展望。該書為繼續推進云南省的發展提供了決策參考。總結了70年的發展給人民的生活方方面面帶來的巨大變化和影響,并對未來的云南發展提出展望。
張小蘭 ·區域 ·19.2萬字
本書基于產權理論、空間布局相關理論以及外部性理論,對文化旅游和城市經濟協調發展的可能性進行探討,對兩者協調發展的現實基礎和現實困境進行論述,對城市經濟發展水平測度的指標體系進行總結。在此基礎上,運用耦合協調理論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典型城市文化旅游與城市經濟協調水平進行測度,對我國文化旅游與城市經濟協調發展的路徑進行論證,并對中國旅游包容性增長的特色內容進行總結。
劉洋 ·區域 ·14萬字
本書研究珠三角區域的發展問題,分多個層面系統地分析了珠三角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熱點問題,預測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發展趨勢,并針對問題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對策與建議。是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發展報告系列中的一本。由中山大學梁慶寅教授和陳廣漢教授著。
梁慶寅 陳廣漢 ·區域 ·23.3萬字
隨著金融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我國金融業發展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越來越復雜,如何保持金融業發展的穩定性顯得尤為重要。金融生態從生態學的角度考察金融運行的質量,通過分析宏微觀環境對金融運行的影響、金融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金融機構的內外部調節能力來認識金融系統的整體發展現狀。以金融生態系統運行績效的高低反映不同區域之間資源的利用效率、經濟的發展效率、市場秩序的調節效率以及金融主體的經營效率,能夠綜合反映區域金融的發展水平。本書將區域空間相關性與依賴性納入研究范疇,通過建立金融生態系統運行效率的空間模型,從整體上把握金融業空間聯系與發展影響,對促進我國區域金融的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張凡 ·區域 ·9.4萬字
本書共分為三篇十章,包括發展篇、挑戰篇和探索篇,分別從天津民營經濟的發展狀況、面臨的困難和挑戰、謀發展的探索三個方面進行論述,涉及生產經營、投融資、人才隊伍引育、創新創業、新動能培育等多個維度,涵蓋營商環境改善、轉型升級探索、數字與智能化發展、眾創空間建設等多個專題,旨在總結經驗、發現問題、培育動力、創造機遇,促進未來天津民營經濟跨越式、高效能、綠色健康發展。
裴蕾 ·區域 ·17.2萬字
《中國經濟特區研究》是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主辦的連續出版的研究集刊,反映了國內外關于中國經濟特區研究的最新學術成果、研究進展和政策主張。本書是總第11期,包括中國改革開放40年回顧、經濟特區發展范式研究、“一帶一路”的區域合作研究、經濟特區創新發展研究、灣區發展研究、動態與評述六部分,內容涉及雄安新區、中蒙俄經濟走廊、環阿爾泰山次區域經濟圈、深哈合作機制、深莞惠都市圈等的發展。
袁易明 ·區域 ·15.6萬字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化,我國境外投資企業面臨日益嚴峻的社會責任問題,這些問題給我國境外投資企業甚至國家聲譽帶來越來越多的負面影響。如何規避這些問題,樹立我國境外投資企業良好形象,越來越成為我國企業“走出去”過程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本書采用全樣本問卷調查方式對廣東省屬16家境外投資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狀況、面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研究,并針對企業和相關公共管理部門進一步推進境外投資企業社會責任實踐與管理提出了對策建議。
“廣東省屬境外投資企業社會責任狀況與改進對策”課題組 ·區域 ·10萬字
本書利用面向青海農牧民進行的調查問卷數據,基于“公平感知測度一公平感知對生計轉型的影響一公平感知對生計選擇意愿的影響一公平感知對生計選擇行為的影響一評價公平感知對增收效果的影響”這一邏輯鏈條,系統考察了青海農牧民公平感知的現實狀況與特征,在構建農牧民公平感知測度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分析公平感知特征的差異性,并實證檢驗農牧民公平感知對其生計策略選擇意愿、行為與效果的影響。本書對實現農牧民公平感知與保證其生計可持續性,以及后續產業發展、實現生活與社會的雙重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崔冀娜 ·區域 ·9.6萬字
國家中心城市居于國家戰略要津、體現國家意志、肩負國家使命、引領區域發展。2016年12月26日,國家明確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制造業成為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關鍵抓手,但鄭州制造面臨國內外“雙向擠壓”。本著作系統分析鄭州先進制造業發展現狀,摸清鄭州制造“家底”,根據國內外先進制造發展趨勢,確立鄭州制造發展方向。本課題主要研究內容包括五部分:第一,鄭州建設全國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城市的必要性與可能性。第二,鄭州市先進制造業發展現狀研究。第三,鄭州建設全國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城市面臨的突出問題。第四,國內外發展先進制造業比較研究。第五,鄭州建設全國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城市的政策建議。
趙志泉等 ·區域 ·16.2萬字
本書介紹了城市群的內涵與城市群形成機制與發育機理,分析了城市群空間結構演化的誘因、特征與機制,并對國內外城市群發展的特點和經驗做出總結,提出中國城市群的戰略目標、思路與展望;對哈長城市群的整體概況和空間布局做出詳細的介紹,通過各種發育指標判斷哈長城市群所處的發展階段;通過構建的城市群評估體系,闡述黑龍江和吉林兩省各自的優勢和缺陷,為兩省城市群整合發展提供依據。
馬克主編 ·區域 ·13.6萬字
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空間。運用新經濟地理學基本理論與方法,研究民族地區經濟活動空間分布特點、存在問題和發展趨勢。為實現民族地區區域協調和城鄉協調發展提供決策參考。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指出,發展是解決民族地區各種問題的總鑰匙。“十三五”時期,是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民族地區的發展,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的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鄭長德主編 ·區域 ·14.2萬字
《重慶綠色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研究》基于區域經濟及發展戰略理論與實踐,本著“問題導向”原則,圍繞重慶綠色發展及高質量發展主線,具體針對重慶如何在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范作用、參與和推動長江經濟帶城市協作發展、推進生態移民與脫貧攻堅、推動節能與環保產業發展,以及“雙碳”目標背景下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等若干重大問題開展了比較系統深入的研究,所形成的有關認識判斷和對策(政策)建議得到相關決策部門和經濟社會組織的充分肯定和有效采納。
何靖波等 ·區域 ·16.7萬字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2021年12月11日,西南財經大學和四川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共同舉辦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糧食安全保障研討會,來自成渝兩地高校的專家學者就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糧食安全保障的路徑抉擇、糧食加工企業社會責任儲備、節糧減損、居民膳食結構演變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討。在此基礎上,本書將專家學者的觀點結集出版,以便為保障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糧食安全建言獻策。
汪希成主編 ·區域 ·12.8萬字
本書研究了全球各主要國家首都經濟圈的結構調整問題,包括北京、倫敦、巴黎、首爾和東京,本書認為國際首都圈在八個方面的經濟結構調整及發展上均有成功的經驗和成熟的機制,中國雖然面臨不同的發展階段和國情,在經驗借鑒的過程中應該不要照搬國外的模式,而是有選擇地選取值得借鑒的政策和方法。本書對于中國目前對于首都經濟圈的規劃與發展有著較高的政策建議意義。
劉瑞主編 ·區域 ·14.2萬字
本書是一本文集,收錄了貴陽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有關講話、文稿以及直接涉及生態文明建設的文件資料編輯成冊,反映了其多年來對生態文明的重要性、如何建設生態文明、相關的政策措施等的思考、探索,并介紹了貴陽市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等方面的經驗、創新。
本書編輯組 ·區域 ·5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