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經濟學家賴德勝的短文集,大部分曾發表于《求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學習時報》《中國教育報》《經濟學家茶座》《法治周末》《前線》等報刊。主題大多與就業、收入、教育等相關,這些話題所涉及的對象正是人們正在向往的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規模日益壯大的中產階層所特別關心的。全書分為論公平、思教育、悟人文、觀就業、談治學五個部分。
賴德勝 ·理論 ·15.1萬字
冷戰結束后,新古典經濟學——作為歷史終結論的理論支柱之一——一度憑借美元的翅膀流行于全球。然而,進入新千年以來,尤其是在2008年危機后,新古典經濟學的“帝國主義”激進擴張出現頹勢,對新古典經濟學的反思和批判蔚為潮流,并從學術界蔓延到包括各國中央銀行和世界銀行在內的政策部門。當前,在中美貿易、科技等領域的爭端日趨嚴峻的形勢下,新古典或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范式所描繪的經濟圖景更已成為明日黃花。本書選編了近年來國內外反思和批判新古典經濟學的代表性文獻和資料,以饗廣大讀者。
史正富 孟捷主編 ·理論 ·18.5萬字
《經濟動態與評論》是山東社會科學院主辦的學術集刊,主要刊登經濟發展動態研究和經濟學各研究領域的學術論文、研究報告和書評等,致力于反映經濟發展和相關學術研究領域的最新動態。本期主要有農村經濟、金融研究、國際經濟、產業經濟、學術爭鳴五個欄目,內容涉及農民工市民化、農村建設、農產品出口等“三農”熱點話題,數字金融、PPP模式、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在經濟生活領域的應用,環境規制、畜產品質量控制等產業經濟研究。
張清津主編 ·理論 ·11.3萬字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為研究城市及其發展提供了巨大的舞臺和平臺。中國從計劃經濟模式向市場經濟轉型,要素空間流動性迅速提升,在此背景下,中國城市經濟研究的領域廣闊、潛力巨大。本書從城市體系、城市空間結構、城市要素(產業、就業、交通、土地、住房等)、城市政策與規劃影響等方面分析和探討城市發展。本書既為讀者提供中美兩個國家城市研究的典型案例,也提供城市研究的分析方法、思路、理念和框架。
丁成日等 ·理論 ·21.2萬字
《經濟動態與評論》是山東社會科學院主辦的學術集刊,主要刊登經濟發展動態研究和經濟學各研究領域的學術論文、研究報告和書評等,致力于反映經濟發展和相關學術研究領域的最新動態。本期從農村經濟、金融研究、國際經濟、產業經濟、區域經濟、學術爭鳴六個方面對中國現階段的經濟發展做了詳細的論述,重點突出青年經濟學家、經濟學博士的學術思想和成就。
張清津主編 ·理論 ·12.8萬字
本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李平、王宏偉和鄭世林,以及南京財經大學宣燁和李向陽精選出來的優秀論文集結成冊,內容涵蓋資源利用、大學生創業、要素市場、產業競爭、互聯網、知識產權、碳排放、地方政府績效評價等領域。入選論文均反映了其各自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對當下的重點學術問題做了探討,具有較高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李平 宣燁主編 ·理論 ·16.5萬字
本書跟蹤2020年7月初以來全球金融市場發生的重大事件,從全球視角研究金融市場的劇烈動蕩,并復盤思考全球金融大動蕩的五大階段,為分析金融動蕩提供了可以參照的框架;研究了金融大動蕩下的美元走勢,跟蹤分析了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判斷了零利率下無限寬松條件下的強美元及其對新興市場造成的動蕩;對于金融動蕩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貿易摩擦,提出了基于區域化基礎上的新全球化;從全球金融失衡的角度對金融大動蕩及其未來做了深入的思考。
王晉斌 ·理論 ·11.2萬字
本書從經濟學的層面回答全要素生產率的有關基本問題。本書重點是在經濟學的框架內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基本理論進行論述與研究,而不是對現實經濟的全要素生產率進行實際測算。只有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基本理論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才能科學、正確地測算現實經濟中的全要素生產率。其中,從全要素生產率定義的源頭出發,深入研究相關基礎性問題,以及采用數學方法解析全要素生產率構成與決定的機理,并以此為基礎推導出相關測算公式,這些是本書的重要特色。
李軍 ·理論 ·13.3萬字
作者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和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出發,論證了全球自由市場的運行要超越以貨易貨的原始階段,就需要信用資源,而人類文明史的發展說明這樣的信用資源是靠全球達成財富共識實現的,財富共識是超越具體商品的使用價值而達成的信用共識,這是智人(Sapiens)認知革命的一部分。從貝殼、銅錢、白銀、黃金,直到近代銀行發行的紙幣莫不如此,只不過具體的共識算法不同罷了。比特幣利用密碼學和區塊鏈技術,在人類歷史上開啟了基于數字確權和分布式算法達成財富共識的新時代。作者進一步闡述了量子力學實在觀,為新的大數據財富共識提供了科學的認知基礎,以及評估財富共識的過程中圖靈機邏輯門的使用。作者重點討論了我國在未來區塊鏈數據財富時代是否能像白銀時代一樣重回全球財富舞臺的中央。
韓鋒 賀敏 張秀彩 鮑松 ·理論 ·9.6萬字
本書結合人類學、經濟學、歷史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的研究方法,對經濟民族學進行了系統的詮釋。全書分導論、上篇、下篇共16章內容,既有理論架構的概述,也有實際案例的分析,由表及里,有理有據。作者以富于啟迪性和討論性的問題提出,在公共話語空間的質疑或責難中,激發人們的選擇潛能、打通人們多樣性選擇的路徑、拓展人們的選擇空間,對經濟民族學的研究有一定學術意義。
陳慶德 杜星梅等 ·理論 ·39.1萬字
本書試圖在追溯壟斷資本學派思想創立及其淵源的基礎上,盡可能充分地利用壟斷資本學派在不同時期就金融化與資本積累問題所發表的文本,并在將其與西方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其他流派金融化思想進行比較的基礎上,對壟斷資本學派金融化與資本積累理論的貢獻給予適當的評價。
張雪琴 ·理論 ·21.3萬字
《政治經濟學季刊》創辦于2018年,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密切跟蹤國際上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前沿進展,關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突出中國道路和中國模式經驗總結的研究重點,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體系提供學術交流與整合平臺。
劉濤雄主編 ·理論 ·11.2萬字
經濟理論的數理化不僅是一個不可遏止的潮流,而且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發展的內在要求之一。本書基于勞動價值理論、剩余價值理論以及再生產理論,嚴格按照現有的政治經濟學體系,將能夠用數學公式表示的地方,全部采用數學予以表述,從而為解決一些歷史上遺留的課題(如轉形問題、斯蒂德曼詰難等)提供了必要的方法或手段。旨在囊括當前的有關前沿課題,并給出新的解釋或提出解決方案。
張忠任 ·理論 ·28.3萬字
劉濤雄主編 ·理論 ·15.6萬字
本書包括多個經濟系統模型:含確定壽命和不確定壽命的經濟系統模型、封閉經濟和開放經濟的可計算的一般均衡模型、中國人口與經濟長期預測模型等。對于模型涉及的儲蓄率內生化、壽命不確定下的消費決策等問題做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有獨創性的見解。用這些模型研究了人口紅利、社會養老保險、碳稅與二氧化碳減排等問題,得出的結論比較可信。對于中國人口與經濟的長期預測,提出的模型簡潔但不失全面性,預測的準確度較高。
賀菊煌 ·理論 ·7.1萬字
《跨界聯動如何告別單體經濟》共五章,包括為何告別單體經濟、上一個時代的商業邏輯、跨界聯動八堂課、內容產業下單體經濟的內涵以及告別單體經濟的思維方法,重點介紹了企業如何從單一優勢出發進行布局,突破產業邊界、組織邊界和跨界邊界,做好不同業務的協同運營和品牌聯動,為用戶創造新價值的生態搭建過程。本書還從個人職場生存的角度,講述了在人工智能時代,年輕人如何自我培養和職場轉型。
劉旸 ·理論 ·5.3萬字
享譽全球的復雜系統性科學研究圣塔菲研究所前所長杰弗里·韋斯特潛心研究數十年,經過反復試驗和求證,終于找到了解構復雜世界的簡單邏輯——規模法則。在韋斯特眼中,規模成為衡量世間萬物的不變標準,利用規模法則,復雜世界變得可量化、可預測、清晰明了且統一。規模法則闡明了從生命體到城市、從經濟體到公司的生長與衰敗都離不開其自身規模的制約,并與其規模呈一定比例關系,遵守統一的公式。《規模》將幫助你重新思考生命、認識自身、了解你的生活與工作,并告訴你復雜世界其實充滿簡單的邏輯,只要跳脫思維框架,打破學科限制,你就會重新看清你周遭的一切。
(英)杰弗里·韋斯特 ·理論 ·27.3萬字
《政治經濟學報》(原《清華政治經濟學報》)創辦于2013年,旨在推進國內經濟學研究范式的多元化,并鼓勵以多學科視角進行經濟問題的研究。近年來,國內政治經濟學的發展呈現出學派化、數理化、跨學科的多樣態勢,研究水平和研究實力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本專輯旨在系統地展示各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學者在政治經濟學領域的優秀研究成果,是了解國內政治經濟學研究進展的一個重要的窗口。
孟捷 龔剛主編 ·理論 ·17.6萬字
藝術品產業在“互聯網+”時代面臨諸多挑戰和機遇。“互聯網+”分享經濟促進了藝術金融的發展,也帶來了藝術泛金融化風險,應加以引導和管控。本書在藝術品市場化的背景下,就“互聯網+”帶來的藝術品產業的變化、“互聯網+”如何推動藝術品進入分享經濟模式以及未來的藝術品產業管理等問題展開討論,重點在于回答在“互聯網+”分享經濟背景下如何實現藝術品產業的有效管理,這也是未來藝術品產業管理的核心。
趙書波編著 ·理論 ·17.1萬字
城市是經濟學中一類重要的空間現象,城市不但具有空間分布規律和等級規模,而且與產業的區域分布關聯極深。本書以產業空間分布和地區間工資差異為主題,研究了要素稟賦、地區間勞動生產率差異、城市規模、產業集聚、產業結構、知識溢出、城市體系、城市群發展等對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影響和作用機制,多角度探討了新型城鎮化與產業發展之間的關系,以期提出有助于促進產業發展以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政策建議。
李恒 ·理論 ·14.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