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墮落》是一部諷刺小說,主人公克拉芒斯是個過著雙重生活的知識分子,在酒吧里對另一個人滔滔不絕地講述自己的生活。薩特認為,《墮落》也許是加繆“最美的,也最不被理解的一本書”。《流放與王國》收錄六部短篇小說。加繆用流放和王國這兩個概念說明人的兩種生存狀態,流放是現實的狀態,王國則是理想的狀態。
(法) 阿爾貝·加繆 ·作品集 ·12.7萬字
本書屬于《設計師聯名書系·K經典》全6冊的其中一本。《判決》(DasUrteil)是卡夫卡在1912年9月22日晚間至9月23日凌晨一夜寫就的小說,被視為卡夫卡寫作風格形成的早期代表,講述了父子之間一場可以把人推入深淵的判決。本書還收錄了《司爐(一則斷片)》(DerHeizer:EinFragment),它是卡夫卡未完成的長篇小說《失蹤者》(后更名為《美國》)的第一章,寫于1912年年初,次年由德國科爾特·沃爾夫出版社(KurtWolffVerlag)出版。小說講述了16歲的卡爾獨自前往美國,為輪船上的司爐的不公待遇打抱不平的故事。
弗朗茨·卡夫卡 ·作品集 ·2.6萬字
與處女作《離魂記》相隔八年,靈氣少女再度歸來。她從世界更深邃處穿過,收集了十二則分別發生在十二個月的短篇故事。晚年與舊愛重逢,是否可以逃過往日陰霾;一個想去補天的人,向我發來可疑的求助信;終其一生研究黎曼函數的數學家,究竟是瘋子還是掘秘者;一次發生在冬日的家庭聚餐背后,隱藏著何種變奏……進入人生循環的人們,尋找著“脫軌”的瞬間。
三三 ·作品集 ·12.4萬字
《巴西叢林筆記》由杰克·波普吉斯所著,這本書記述了威克里夫圣經翻譯協會的工作人員在巴西原始森林中的生活和工作情形。他們舉家定居卡內拉人的村莊,與當地人一同生活,學習他們的語言,并為他們的語言創造出文字,和他們一起翻譯圣經。《巴西叢林筆記》為我們展現了新奇的土著生活和作者豐富的感受,充分表達了跨越民族、國界的愛。
波普吉斯 ·作品集 ·7.5萬字
本書收錄了海明威的二十五篇蕞佳短篇作品。雪山上的豹子,河邊的垂釣人,咖啡廳中的老者,想愛卻已沒有能力去愛的老兵……二十五個意味深長的故事蘊含了人世間言不盡的滄桑。海明威獨特的“冰山”式文風在他的短篇小說中得到了高度的呈現。
(美)歐內斯特·海明威 ·作品集 ·16.5萬字
莫言、王小波盛贊!卡爾維諾“十年磨一劍”之作品,跟蹤都靈選舉站監票員的一天,聚焦荒謬的真實,抨擊真實的荒謬。1953年的選舉中,奧爾梅亞被任命為都靈一家投票站的監票員。對手黨派為了拉選票,引導成群的殘障人士參加投票:在吠叫、大笑聲中,在各種可怕的畸形人中,他們收集著那些臥床不起的病人的選票。奧爾梅亞旁觀著,反思著,他想要力挽狂瀾……1963年問世的《觀察者》中,卡爾維諾毫不猶豫地切入當今生活,對生活發出鞭辟入里的追問。卡爾維諾不再是從他個人、從心理上批判不確定性的一位作家,而是在現實之中描述這種不確定性客觀存在的作家:這一現實的本質難以探尋。
(意大利)伊塔洛·卡爾維諾 ·作品集 ·4.2萬字
“砰”的一聲,槍聲響了,但烏鴉并未墜落……紛亂時代里的小人物,寂寂無名卻熠熠生輝,讓人心疼也令人意外。背著步槍的孩子和驚恐地目睹了他那百發百中槍法的德國兵,槍決路上幻想重獲自由的游擊隊員,靠每租半小時床墊賺五十里拉的狡猾小摩爾人,專注于舔奶油糕點而互相忘了對方的小偷與警察……三十個故事伴隨卡爾維諾走上最初的文學之路,澄清并界定他的詩性世界:這里沒有被憤怒感和厭倦感所污染,沒有被沖突所激化,你能呼吸到最為純凈的空氣。
(意大利)伊塔洛·卡爾維諾 ·作品集 ·14.3萬字
這是青年小說家沈大成的最新作品,新作中她秀異的想象又多朝前走了幾步。在星空劇場打瞌睡醒來卻洞悉了宇宙奧義的人,早已廢棄卻始終與居民共生的小鎮百貨公司,世界上最后一個移動部落縮小巨人,不滿足在固定位置工作的人行天橋,負責看管星球大戰戰備物資的倉庫值班員……15個失去導航的“宇宙人”故事,看似魔幻奇詭,但卻與我們的真實世界有著不絕如縷的聯系。作為同時代中獨樹一幟的青年小說家,沈大成再次以她專屬的華麗想象描繪了我們時代的異樣日常與生活困境,“這個真實世界也許并不值得人如此眷顧,但終究,這是我們唯一真正有的。”或許在沈大成的文字中,想象能成為我們的“突圍之路”,而非一陣煙花。
沈大成 ·作品集 ·11.3萬字
在塞林格經典短篇小說集《九故事》的開篇《抓香蕉魚最好的日子》里,西摩開槍自殺,留給讀者無盡的懸念:西摩為什么自殺?《抬高房梁,木匠們;西摩:小傳》最初發表于《紐約客》雜志,于1963年結集出版,包括《抬高房梁,木匠們》與《西摩:小傳》兩個中篇,以西摩的二弟巴蒂為敘述者,講述“格拉斯家族”的軼聞,回顧西摩生前的種種往事。
(美)J.D.塞林格 ·作品集 ·10.3萬字
一次轟轟烈烈的爆炸:不被世人認可的兩個人,在情人節那一天引爆了公交車上的炸彈;一個細思恐極的黑夜:我看見了所有人,但他們看見的是另外一個我;一件誘人伸手的衣衫:商場里,李小勇向一件衣服伸出手,因為記憶里,阿迪達斯的誘惑揮之不去;一場改變命運的暴雨:都是因為下了雨,一個本該出人頭地的女孩,被命運留在了原地。《灰故事》是阿乙嶄露頭角之作。在本書中,阿乙以精準而有力的語言,記載著那些在日常里被忽視的人和他們人生里不能被忽視的故事。一路走來,無論親身經歷,還是冷眼旁觀,阿乙以文字證明,即使失去色彩的人,也有深不可測的故事。
阿乙 ·作品集 ·17.4萬字
呼蘭河這座小城里,住著“我”和祖父、有二伯、老廚子、老胡的一家子、漏粉的一群人……他們是良善的,很有規律地過著生活:一年之中,必定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等熱鬧的節日,充滿各樣的色彩與聲響。然而日復一日、終年不變,終究是寂寞的。蕭紅以自己的童年生活為線,描寫了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東北小城的風土人情。冰天雪地里,充滿了兒時純真的快樂、純白的蒼涼。因為有了《呼蘭河傳》,“呼蘭河”這座無名小城從此在歷史上有了姓名。
蕭紅 ·作品集 ·14萬字
本書是魯迅文學獎、百花文學獎得主尹學蕓全新中篇小說集,收錄了尹學蕓最新力作《尋隱者不遇》《喂鬼》《蘋果樹》《望湖樓》《比風還快》。尹學蕓的小說執著于一遍遍淘洗生活,從鄉村到城市,從農民到知識分子,從工人到基層官員,敘述世事變遷和人情沉浮,書寫人性的幽明、疏離與和解。
尹學蕓 ·作品集 ·17.9萬字
作為父親·丈夫的“我”以及作為母親·妻子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我”深信妻子欲摧毀“我”對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妻子對這樣軟弱的“我”卻全盤接受……短小章節、綿密文筆,自我與理智相互拉扯,穿透生命絕境前的死亡陰影。本書共收錄太宰治晚期共十三篇異色之作,涵蓋短篇、女性獨白體以及思想類隨筆,展現作者晚年獨特的思想風貌。
(日)太宰治 ·作品集 ·9萬字
本書屬于《設計師聯名書系·K經典》全6冊的其中一本。《饑餓藝術家》(EinHungerkünstler)是卡夫卡生前最后一部結集的作品,共收錄四篇小說。當時的卡夫卡健康狀況每況愈下,數次進出療養院。這部作品集是他在病榻上完成校稿的,最終于1924年8月,即卡夫卡病逝兩個月后出版。收錄的同名短篇小說《饑餓藝術家》描述了一個癡迷于饑餓藝術的表演者從高光時刻到被世人遺忘,不被理解而郁郁寡歡,最終死去的故事。此外,本書還收錄了卡夫卡生前在報刊發表,但未結集出版的十則短篇作品。
弗朗茨·卡夫卡 ·作品集 ·5.8萬字
這是世間女子的人生圖鑒,收錄太宰治令人驚艷的女性獨白體小說,傳神講述女子心事,準確捕捉世間人情。這又是敏感心靈求生枕邊書。掙扎于人生泥沼的青木大藏、為友情與信念奔跑的梅勒斯、為“我”送來光亮的阿慶夫婦……作者大膽突破傳統文體,以小人物視角披露弱小者力求上進的自身倒影。
(日)太宰治 ·作品集 ·11.1萬字
“人生是沒有道理的,人生是一點道理也沒有的。”馬伯樂是那個時代的旁觀者,一個多余的人,永遠都在想,從來不去做。即使時隔大半個世紀,看馬伯樂,仍讓人覺得他就在身邊,甚至他就是自己。
蕭紅 ·作品集 ·18萬字
作家用殘酷、厚重的筆致,由童年風景、遭受的苦難至交往過的女人與“友人”,串聯起主人公大庭葉藏漫長、悲哀的一生。作者投注于這部作品的精神,旨在以弱小者的殘酷命運抵抗無意義,在一定程度上啟發人們如何在嚴酷生活中守住性靈,與懷揣著苦難的人們一起抵達命運的彼方。
(日)太宰治 ·作品集 ·12萬字
感到快樂很難,所幸還有伍迪·艾倫。這里有十八篇幽默狂想的“文學脫口秀”,調侃婚姻、中產、焦慮、好萊塢、審美標準、死亡等話題。這些快感缺失的艾倫式主人公,向你展示他們眼中可笑又可憐的世界,盡管他們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卻無法處理日常生活的荒謬。最后一篇六十頁長的自傳體小說《在曼哈頓長大》,交織著浪漫、感傷與疑惑不解,那是在這個“為了讓他一輩子都搞不明白而專門設計的世界”上的又一個矛盾之謎。如今我們比以往都更需要能逗人發笑的“小丑”,有請伍迪·艾倫登場。“如果你想隨性一讀并被逗樂,短暫離開糟糕現實,那么這本書是一道甜點,如我之前的作品一樣。”——伍迪·艾倫
(美)伍迪·艾倫 ·作品集 ·9.7萬字
《空氣吉他》收錄了邵棟的9篇小說,每個故事都圍繞一件日常物品或一個隨處可見的場所發生開來。聚焦庸常日子和微妙人心,一半是發生在香港的故事,另一半是青少年時期人人有過的經歷。早熟的少女從喜愛的小說中窺探未來;平凡的青年在防疫糖丸里咂摸過去的錯誤和快樂;困窘的打工者因一臺舊冰箱,體會到一絲歡欣;丟失的鉆石戒指見證了感情的變遷和遺憾……
邵棟 ·作品集 ·12.5萬字
本書屬于《設計師聯名書系·K經典》全6冊的其中一本。《變形記》是卡夫卡著名的中篇小說,完成于1912年,1915年出版面市。小說主人公格雷戈爾是一家公司的旅行業務員,他也是整個家庭的經濟支柱。一天清晨醒來時,格雷戈爾變成了甲蟲,自此他不僅喪失了生活和工作能力,還被視為家庭的負擔和丑聞。父母、妹妹對他的態度驟然反轉,由尊敬到嫌惡,露出一張張冷漠的嘴臉。最后,格雷戈爾在饑餓中孤獨死去。
弗朗茨·卡夫卡 ·作品集 ·3.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