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是英國作家愛德華·摩根·福斯特于1908年發表的一部小說,是福斯特最為浪漫、也最為樂觀的一部小說。講述的是一位英國中上階層的貴族少女露西到弗洛倫薩旅行期間,結識了英國人喬治,這一段旅行給露西的世界觀帶來了戲劇性的改變。兩人在英國重逢之后,露西毅然決定解除之前的婚約,與喬治在一起。她通過與自身階層的決裂,獲得自由和快樂。這既是一部愛情小說,同時也是對20世紀初壓抑虛偽的英國社會的批判。
(英)E.M.福斯特 ·社會 ·14.6萬字
本書是作家馮麗麗的第二部文學作品,源于她在某賓館“臥底”數月做服務員的一段經歷。“我”以觀察者和親歷者的雙重視角,講述了一群年輕女服務員的日常:她們日復一日的勞作換取微薄的工資和粗糲的生活,對隨意增加的工作量和簡陋甚至惡劣的生活條件習以為常;她們欺生,口角,算計,也互助,結伴逛街聚會找樂子;她們遭受苛刻無理的盤剝,也尋找機會偷懶怠工。“空降”的主管打破了客房部的寧靜,一場權力的角逐悄然拉開帷幕……最終在旺季來臨之際,身心疲憊的“我”離開了這家賓館。在作者平實克制、白描手法的敘事中,一間客房就是大千世界的縮影。以往身居底層的客房服務員們的喜怒哀樂幾乎從未被關注、被表達,甚至她們自己也視而不見。這一群身穿土黃色工服、面目各異的女服務員,和這座城市里的其他過客貌似永無交集,實則并無二致:擺脫生活的無奈幾無可能,辛勞和努力難以改變凝固的命運。
馮麗麗 ·社會 ·18.2萬字
臺北書展文學大獎《我是許涼涼》作者、“少女學”掌門人,詩意書寫都市女性的欲望與孤獨、人際關系的疏離與無依。她寫恐懼、寫焦慮,寫對自身才情天分無所掂量的空虛;寫情、寫愛,寫以假亂真的幸福,寫以真亂假的自我安慰或欺瞞。她用忽近忽遠又真實如歷的手法寫時代。徐錦文,一個渴望仰望藝術世界的女子,兩手空空闖進藝術圈,光靠飛蛾撲火的激情沖向幻象之光。而她不是創作者,想獻身給藝術之光,卻無路可去,于是獻身給藝術的代理人,繞路而行。錦文在那個圈子的生態鏈中位居弱者,內心充斥自覺位階低一層的憤憤,時間久了,她也學會了用品位的勢利來打人耳光。而愛情的憧憬好似淡紅色流質,在她身邊流淌。她私心幻想的還是被愛情拯救、受豢養的美麗女人。這樣的女人,沒有一世榮華,也不會萬古流芳。但,棄鬼之身也得活完一遭。她的骨骼、肌肉、筋脈、血管、毛發,曾經那樣飽張精血充滿氣力,飛向就在眼前的盛大太陽。
李維菁 ·社會 ·10.1萬字
這是一個毀滅性的故事,是一個女性把與自己對峙的旅行付諸實踐的故事,村上龍面對資本主義極盛而衰的荒涼幻境,嘗試以意念控制內心癲狂,展現時代失落之作。書中充滿著狂妄幻想中的聲色犬馬,肆無忌憚地打破感官壁壘,挑戰了讀者的閱讀極限。本書連載于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正值柏林墻倒塌、日本經濟泡沫破滅、一切價值標準亟待重構的那段時期。故事里年輕的女主人公黑澤真知子在一位神秘富有男子的邀請下,離開東京,飛到巴黎,開啟了一段魔幻般縱情色欲的旅程。她途經摩納哥與摩洛哥,最終如同一只彷徨歧途的飛蛾,被妖嬈的光芒所深深吸引,來到西班牙小島伊維薩。在這片光怪陸離的土地上,真知子伴隨著幻聽幻想,踏上了一場持續沉浸在極度狂喜中的地獄之旅,直到金黃的泡沫化作鮮血。
(日)村上龍 ·社會 ·11萬字
瑪格麗特·杜拉斯創作的《直布羅陀水手》講述了一個年輕男子,一個殺人兇手,一個受害者,他和游艇上的女人短暫邂逅,隨后消失在某一個港口。愛情在想改變生活的男人和執著于直布羅陀水手的女人之間產生了,他們倆一起認真地尋找那個失蹤的水手,如果他們找到他,那將是他們愛情的終結?
瑪格麗特·杜拉斯 ·社會 ·17.8萬字
《歐也妮·葛朗臺》是巴爾扎克的長篇小說,講述了慳吝精明的百萬富翁葛朗臺的獨生女兒歐也妮,她愛上了破產的表哥,為了他不惜激怒愛財如命的父親,傾盡全部私蓄資助他闖天下。至此,父女關系破裂,膽小賢淑的母親嚇得一病不起。在苦苦的期待中喪失了父母親、損耗了青春的姑娘,等到的卻是發財歸來的負心漢。
(法)巴爾扎克 ·社會 ·11.5萬字
本書主人公呂茜的原型為法國作家、學者、政治活動家埃弗利娜·皮西埃。她于1941年生于河內,父親是法國駐越南殖民官員。4歲時,她與母親一道被日本侵略者關進集中營。日寇投降后,她隨升職的父親移居西南太平洋的新喀里多尼亞群島。父母離婚后,她隨母親回法國,在尼斯外婆家居住。1964年,她參加法國“左”派組織,成了女權運動積極分子,并隨學生代表團前往古巴,結識了卡斯特羅,有過一段難忘的經歷。他后來嫁給了法國外交部部長庫什內。1970年,她進巴黎二大攻讀博士學位,是法國較早獲得公權與政治學博士學位的女性之一。1989年,她被任命為法國文化部書籍與閱讀處處長,1994年,她成了索邦大學名譽教授,1998年獲榮譽軍團騎士勛章,2007年因病去世。在這之前的1986年,她父親吞槍自殺,兩年后,她母親也服毒自殺。
(法)埃弗利娜·皮西埃 (法)卡洛琳娜·洛朗 ·社會 ·15萬字
20世紀最具明星氣質的作家最成熟的巔峰之作,真實記錄成年前卡波蒂的鄉野生活,揭露作家少年失牯、萌芽愛情、成長出走的全過程,草豎琴,記錄死者的回憶,吹奏時代的挽歌。《草豎琴》是卡波蒂最具自傳色彩的名著,描寫三個畸零人——一個孤兒和兩個古怪的老太太決定退出殘酷的現實世界,隱居樹屋的故事;小說文筆優美、情感細膩、格調凄婉。與他的成名之作、同樣自傳體的《別的聲音,別的房間》比較起來,那種美國南方特有的哥特式陰郁和古怪幾乎消失不見了,氣氛也溫柔醇和,時常幽默詼諧。《草豎琴》是卡波蒂第一部真正成熟的長篇小說,是他一生創作的最高成就之一,被公認為二十世紀的文學經典。
(美)杜魯門·卡波蒂 ·社會 ·7.3萬字
本書講的是一個20世紀30年代發生在江南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峰回路轉,語言流暢自如,靈動傳神,體現了作家高超的技巧和天賦。
劉云若 ·社會 ·3.8萬字
因為早戀發生爭執的母女倆,一覺醒來后卻身體互換。母親變成了17歲的女兒,高二的女兒變成了公司的總監。面對女兒男友的壁咚,母親該如何應對?面對一直求婚的男人,女兒該何去何從?愛情、事業、生活兩代人不同觀念的碰撞,引來了怎么啼笑皆非的故事……
一姐 ·社會 ·13萬字
1944年,孟昭忠與孟昭華兩兄弟在戰亂中失散,后共同加入抗戰陣營。他們在抗日戰爭中聯手擊退敵人,雖歷經苦難滄桑,但手足之情始終如一,從未改變。兩個親兄弟的風雨飄搖戰亂青春,一代中國人的悲歡離合苦難人生。這部小說從親情、愛情、友情出發,寫家國情懷,春秋大義,內容厚重,寓意深遠。
孔立文 ·社會 ·20萬字
《死于羅馬》是德國著名作家沃爾夫岡·克彭“戰后三部曲”收官之作,1954年出版之后曾引起巨大爭議,現在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德語文學經典,目前已被翻譯為二十多種語言,是克彭被譯介最多的小說。小說講述了“二戰”后一個德國家族的不同成員在羅馬交錯重逢的故事。在這幅四分五裂的家族肖像中,有懷念戰爭的黨衛軍,有投機取巧的官僚,有納粹時代的受害者,有逃避現實的后代。他們各懷心思,游蕩在充滿舊日神話和歷史遺跡的羅馬,試著用自己的方式來面對沉重的過往。克彭在本書中再次展現了其獨有的創作風格:精確的觀察、細膩的描寫、多重視角、內省式敘事。他以極強的洞察力捕捉人物的內心和道德困境,探討了個人命運與社會變革的沖突,對一個民族的靈魂進行了深沉的拷問。社會變革的沖突,從戰爭、官僚、宗教、藝術四個角度拷問一個民族的靈魂。
(德)沃爾夫岡·克彭 ·社會 ·16.5萬字
講述一個沒有富爸爸賦予的富人思維、沒有心靈雞湯中標榜的成功素質,只有不堪一擊的內心和比天還大的面子的大學生,在公考路上屢考屢敗、屢敗屢考后獲得成功的故事。
孫健 ·社會 ·18萬字
《諾貝爾文學獎作品典藏書系:違背道德的人(紀德卷)》選錄了作者的重要作品——《違背道德的人》。主人公米歇爾奉父命結婚,雖然不愛妻子瑪瑟琳,但對她還是很溫存。夫婦去北非蜜月旅行,米歇爾衰弱的身體恢復后,欲望猛烈爆發,無法抑制。
(法)A.紀德 ·社會 ·7.2萬字
本書是長篇小說《低俗小說》(2008年于青島出版社出版,2010年獲揚州市政府五個一工程獎)的再版,更名為《一年》。故事寫一個人的一年時間,從1999年夏到2000年夏,完整的一年、四季。以一年為期,講述一個女性完成個人成長的故事。對于小說中的“我”而言,一樁樁事情,究竟會成為成熟的洗禮,還是沒頂的沉淪,“我”會體無完膚,還是全身而退,會獨自嗟嘆,還是收獲幸福,留待小說一一作答。時間到,故事終,留下開放性結尾,模擬真實生活的面貌。
朱佳 ·社會 ·18.2萬字
從11歲起,李夕夜每天都會寫兩份日記,一份是交給老師檢查的日記,另一份是寫給自己看和珍藏的日記……夕夜覺得這一切好像都是自己的錯。或許這么想反而簡單。本書以日記的方式呈現,有時是以女孩李夕夜的角度,有時以第三者的角度敘述故事,描述著年紀輕輕的李夕夜遭受性侵后心境上的轉折,以及事發前、事發后主角生活上和家人、和他人、和自己相處時的變化。
(韓)崔真英 ·社會 ·8萬字
同為49歲的戴怡和蔣天齊是同事兼好友,兩人相識將近30年,彼此稱呼對方為阿怠兒和齊齊。兩人因為不同的原因至今單身。戴怡離婚20年,一直跟前夫糾纏不清,但是又堅決不肯復婚。蔣天齊終身未婚,認為一個人快樂地生活好過狗血的婚姻。戴怡佛系懶散,蔣天齊勤快較真。在一次兩人同行的老年團旅游過程中,戴怡意外受傷滯留在黍島新區的高端養老院,被上級單位順勢派遣到當地任職,導致戴怡不得不拖著年邁的父母直接在養老院常住。蔣天齊年近80的父母鬧離婚,為了能夠方便照顧母親,她帶著母親隨戴怡調到養老院所在地,跟戴怡成為了養老院的鄰居。兩人成為單位在當地僅有的員工。新的工作新的家園,兩個加起來一百歲的大姐在新的土地上生活得有滋有味,不必復婚不必再婚不必找對象,一樣擁有精彩爆笑的人生。
薛巖 ·社會 ·10.2萬字
主人公未名子久居于沖繩島,她從事著一份特殊的工作,通過在線問答與世界盡頭孤獨的從業者們進行溝通聯系,以此幫助“這些孤獨的從業者們能夠定期得到精神關懷和情感共鳴”。同時,未名子還在記錄保存沖繩史料的鄉土史料館做志愿者。這是她從中學時代就一直堅持的工作。順女士是鄉土史料館的創建者。身為民俗研究者的順女士,一生足跡踏遍全日本。隨著年歲漸長,她將沖繩島作為人生的最后一站,移居于此。某日,一匹宮古馬誤入未名子家的庭院內。宮古馬是宮古島飼育的土馬,被視為沖繩縣的天然紀念物。未名子為此馬取名為“ヒコーキ”。宮古馬的出現使得未名子的生活逐漸發生了改變……
(日)高山羽根子 ·社會 ·6.2萬字
近一百年前,一批通俗淺近、裝幀精美的“口袋書”陸續面世,是為“小小說”系列。其內容多依托古典小說名著改編,文字淺顯,材料活潑,更有鮮明悅目的精美封面助人興味,既可供文歷史愛好者品味消遣,亦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民眾教育的流行讀本。惜歷時彌久,今多已散佚。為“復活”這批優秀的傳統文化讀物,特搜集上海圖書館所藏共101種“小小說”,略據內容分為六冊,凡軍事、歷史、武俠、志怪、世情,涵蓋各種類型,集中展現了我國古典白話小說的發展水平與藝術特色。本冊《博浪沙》包括秦漢隋唐故事十七篇。
上海圖書館 ·社會 ·7.5萬字
越州,有一位太守王忠,只有一女,取名皓月,又叫昭君,生得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昭君年方十七,尚待字閨中。那年八月中秋佳節,漢天子夢見一美人,美人在夢中告訴天子奴住在越州,叫王嬙,乳名昭君,年方十七,尚未適人。漢王于是排遣毛延壽到越州尋找夢中美人。毛延壽一班人馬來到越州,越州知府王忠聽到他是來尋找自己的女兒,不愿女兒進宮,于是隱匿不報。迫于毛延壽的淫威,王忠不得不獻出自己的女兒昭君。毛延壽讓王忠準備五百金作畫進獻給皇上。王昭君自己作畫交給毛延壽,這個毛延壽因為沒有撈到油水,心中怒火頓生,于是在畫下點了一顆痣。漢王見畫,沒有選中昭君而選了魯妃,甚至喜愛。而王昭君卻因為毛延壽從中作梗,被打入了冷宮。
雪樵主人 ·社會 ·16.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