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腌臘肉制品原料肉質量鑒別

(一)原料肉的鑒別方法

用于加工肉制品的原料是動物性肉類,包括:畜類(豬、牛、羊、馬、騾、驢等)、禽類(雞、鴨、鵝等)及各種水產品類,以及其可食副產物。主要是豬肉和牛肉,其次是羊肉、馬肉、驢肉、禽類肉及水產品類。不同的原料肉,其形態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成分不同。即便是同一種原料肉,由于在機體中所處位置不同,其結構、性質和加工用途也不相同。肉制品質量的好壞與成本的高低,除與產品配方、工藝等因素有關外,還與原料的選擇是否合理有很大關系。因此,要正確掌握不同原料肉的鑒別方法,掌握原料肉的鑒定標準及質量等級劃分與運用。以達到物盡其用、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的目的。

1.腌臘豬肉制品的原料選擇

一般情況下,豬肌肉呈淡紅色,有光澤,纖維細而柔軟,結締組織較少,肉質緊密,脂肪潔白,脂肪含量比其他肉類多。豬肉本身的品質會因豬的產地、飼養狀況及年齡的不同而不同,肌肉與脂肪的比例也就各不相同,加工利用率將有很大差異。因此,豬肉的質量與豬的類型有很大關系。

目前,我國按照豬的經濟類型大致可分為脂肪型和瘦肉型兩大類型,這是根據人們對肌肉和脂肪的需求差異和加工用途不同而劃分的。一般情況下,脂肪型豬的瘦肉率在50%以下;瘦肉型豬的瘦肉率在50%以上。

根據豬種的起源、生長和外形的特點,結合當地自然環境和飼養條件等因素,將我國的豬種大致分為華北型、華南型、華中型、江海型、高原型和瘦肉型六種類型。

(1)華北型 主要分布在淮河、秦嶺以北,包括東北、華北等地區。華北型豬總的特點是軀體長而粗,背平直,四肢粗壯較高,嘴長耳大,體表的毛較多,背部上的鬃較長,冬季生一層棕紅色絨毛。這種類型的豬一般膘不厚,板油較多,瘦肉量大,肉味香濃,繁殖力較強,但生長成熟期較慢。如吉林黑豬、北京黑豬、晗白豬、蘆花白豬等。

(2)華南型 主要分布在西南和華南地區。這種類型豬的特點是:軀體較短矮,背腰寬闊,腹部多下垂,臀部豐滿,嘴短耳小,皮薄,毛短細,四肢粗短多肉。華南型豬早期生長發育快,成熟期早,肉質細嫩而味美。如小耳豬、小花豬、槐豬等。

(3)華中型 主要分布于長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間的廣大地區。其特點是:體形基本與華南型豬相似,背寬,四肢短,腹大下垂,皮毛稀疏,肉質細膩。但肉質較疏松,骨髓較細,額部多有橫紋,軀體比華南型豬要大,生長快,成熟期早。如浙江金華豬、廣東大白花豬、湖南寧鄉豬、湖北監利豬等。

(4)江海型(又稱華北、華中型) 主要分布于漢水和長江中下游地區。其特點介于華北、華中型之間,額較寬,皺紋深,多呈菱角形,耳大下垂,皮薄肉細,生長快,成熟期早,小型豬6個月可達60千克以上。

(5)高原型 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一般多集中在海拔較低的草原和河谷地帶的牧區與半農牧區。由于這類豬在牧區長期奔跑覓食,再加上高原氣候等因素的影響,體形小而緊湊,四肢發達,背寬而微弓,皮較厚,肉質緊密,毛密長,鬢毛發達而富有彈性,生長較慢。

(6)瘦肉型 主要是從美國、丹麥等國引進豬種及中國自行雜交的一些品種。這一類型豬的瘦肉率在50%以上,是熟肉制品加工中理想的選擇類型。如美國石格豬、丹麥的長白型豬、中國雜交的乳白豬等。

2.腌臘牛肉制品的原料選擇

牛肉是熟肉制品加工的基本原料肉之一。牛肉同豬肉相比,肉色較深,通常呈鮮紅色或暗紅色,有光澤,纖維粗長,結締組織較多,肉質較硬;脂肪含量少,呈乳白色或淡黃色,質地硬。由于牛的品種、性別及生長期不同,牛肉的質量會有較大的差別。

(1)黃牛 黃牛又稱旱牛,其外觀以毛黃為特征,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華北北部、東北西部和西北部分地區。過去以役用為主,老牛兼肉用,現在隨著農村機械化的逐步普及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役用為主的觀念有所改變。黃牛肉色呈暗紅色,肉質較好,肌肉纖維較細,臀部肌肉較厚;肌肉間的脂肪較少,呈淡黃色。如關中黃牛、三河牛、南陽牛、魯西黃牛等。

(2)水牛 主要分布在四川、廣東、廣西、云南、湖南、臺灣等地區。水牛比黃牛稍大,體色黑,額頭短狹,生一對大彎角。水牛肉色澤比黃牛肉略暗,有紫色光澤,肌肉豐滿,纖維粗而松弛,肉質較差;脂肪為黃色,干燥而少黏性。如濱湖水牛、溫州水牛等。

(3)牦牛 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西南一些地區。原野生,全身披毛很長,肌肉組織較致密,色澤紫紅,柔嫩香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乡县| 固镇县| 靖远县| 昆明市| 泰来县| 云龙县| 雷波县| 罗田县| 泌阳县| 余江县| 霍山县| 阿坝| 盈江县| 许昌县| 佳木斯市| 维西| 小金县| 昭通市| 潞西市| 五常市| 牡丹江市| 万宁市| 浦东新区| 德令哈市| 綦江县| 东莞市| 哈尔滨市| 四川省| 新竹市| 汝阳县| 绵竹市| 黄陵县| 蒙城县| 福鼎市| 扶绥县| 醴陵市| 饶平县| 称多县| 赞皇县| 北宁市| 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