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食——吃喝慎防“病從口入”(1)
- 細節決定健康:影響健康的118個家庭生活細節
- 李浩然
- 5446字
- 2018-09-25 16:51:15
8.飲用牛奶講究多,忽視細節損健康
精彩導讀
1.哪六類人不宜飲用牛奶
2.如何走出選購誤區及正確選購牛奶飲品
3.空腹喝奶的顧慮
4.喝牛奶時有哪些禁忌
牛奶對于城市中的一般家庭來說,已經逐漸地由生活奢侈品變成了一般消費品,而且每個家庭的需求量也在日趨增加。這與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以及健康觀念的日益增強密不可分。
牛奶含有多種營養成分:每100克牛奶含水分87克,蛋白質3.3克,脂肪4克,乳糖5克,鈣120毫克,磷93毫克,鐵0.2毫克,維生素A 40毫克,維生素B 10.04毫克,維生素B 20.13毫克,尼克酸0.2毫克,維生素C 1毫克,可提供熱量69千卡。這些成分都有其特殊的營養價值,對人體都有很特殊的功效。
但是您知道嗎?盡管牛奶營養價值高,對人體好處多多,然而在飲用它時講究卻有不少。倘若飲用不當,牛奶不但不能給我們帶來健康,甚至還會帶來害處呢!
首先要說的是,牛奶雖好,但不是人人都有“福”消受,或者說有一些人的體質不適合飲用牛奶。具體說來,這些人總共可以分為六大類。
第一類是患缺鐵性貧血的患者。大家都知道,食物中的鐵需要在消化道中轉化成亞鐵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若喝牛奶,體內的亞鐵就與牛奶中的鈣鹽、磷鹽結合成不溶性化合物,影響鐵的吸收利用,不利于貧血患者恢復健康,延誤治療。
第二類是患有食道炎的患者。研究證實,含有脂肪的牛奶會影響下食道括約肌的收縮,從而增加胃液或腸液的返流,加重食道炎癥狀。
第三類是腹部手術后的患者。此類病人一般多有腸脹氣,而牛奶中含有較多脂肪和酪蛋白,在胃腸內不易消化,發酵后會產生氣體,使腸脹氣加重,不利于腸蠕動功能的恢復。
第四類是患消化道潰瘍的患者。牛奶雖可緩解胃酸對潰瘍面的刺激,但同時其又會刺激胃腸黏膜分泌大量胃酸,所以會使病情加重。
第五類是乳糖酸缺乏的患者。盡管牛奶中乳糖含量較高,但必須在消化道乳糖酸作用下分解為半乳糖和葡萄糖后才能被人體吸收。而這類乳糖酸缺乏的人,食用牛奶后會引起腹痛、腹瀉。
第六類是患膽囊炎和胰腺炎的患者。牛奶中脂肪的消化需要膽汁和胰脂酶的參與,飲用牛奶將加重膽囊和胰腺的負擔,進而加重病情。
倘若您及其家人不在這六類人之列,那么恭喜您,您可以為自己及家人放心選擇牛奶飲品了。不過,人們在牛奶飲品的選擇上常常會被一些商家的宣傳引入誤區,而導致花大錢而獲小利的現象發生。
那么,人們在選擇牛奶制品的時候都會誤入哪些誤區呢?
首先,人們一提到牛奶,必然會考慮牛奶的營養價值,而與營養價值密切關聯的就是牛奶是否“鮮”,而牛奶的“鮮”也成了人們以及商家追捧的重點,由此而誕生了一系列的“鮮奶”。如“巴氏殺菌乳”,它就是一種市面上比較流行的“鮮”奶。的確,相較之下這類鮮奶的營養成分損失較少,口感也較好。但是它們的保存時間卻相對較短,只能保存14天左右,而且需要冷藏。而一般的超高溫滅菌乳營養價值雖然不如鮮奶高,然而差異并不大,而它卻能在常溫下保存較長的時間,這就是這兩種奶的區別。
那么,對于消費者來說,這“鮮”與“不鮮”到底能有多大的影響呢?其實,牛奶并非越鮮越好。專家曾經指出,剛剛擠出來的牛奶因未經任何加工和熱處理,營養基本未受損失,所以營養含量較高。然而,也正因為沒有經過加工,生鮮牛奶中微生物含有量較高,很容易引起各種疾病或傳染病。所以為了安全飲用,牛奶都要先經過殺菌處理。在這個問題上,鮮奶在加工過程中的溫度僅達到了70℃~75℃,而高溫滅菌乳則需要高達135℃左右的高溫來殺菌,損失的營養其實也就差在了這點上。也可以說,相對于鮮奶來說,高溫滅菌乳要更“衛生”一些。
其次,人們往往喜歡一些“風味牛奶”的味道,認為同樣的乳飲品加上了一些特殊的風味成分,味道不但更好,還能多吸收一些“風味奶”(例如巧克力奶、草莓奶、咖啡奶)中的一些其他營養。其實,這種認識也存在誤區。據專家分析,風味牛奶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牛奶,而只能稱之為含乳飲料。其蛋白質含量一般在1%左右,與真正的牛奶營養成分相差懸殊,不能代替牛奶制品來飲用。
再次,人們相信商家諸如高鈣牛奶、高鐵牛奶等的片面宣傳,認為這類牛奶的營養價值要超出普通的牛奶,故而都愿意花大價錢去購買,希望能夠獲得“一分錢一分貨”的收獲。
其實這種認識也是走入了誤區,完全中了商家設下的圈套。事實上,這類牛奶飲品被業內人士稱之為“還原奶”,為什么這么說呢?這種奶在制作過程中經濃縮、干燥成為濃縮乳(煉乳)或乳粉,再添加適量水,制成與原乳中水、固體物比例相當的乳液,即由奶粉加工調制而成的牛奶。這種奶不僅成本低廉,而且從營養成分上來說,遠遠不如以鮮奶為原料的巴氏奶和常溫奶,因此應謹慎購買,盡量不去花冤枉錢。
現今來說,市場上的牛奶制品可謂是五花八門,可能讓您無從下手。不過沒關系,只要您能跳出上面幾種選購誤區,相信您一定能夠選到稱心如意的奶制品。
說完了選購方面的內容,您可能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如何來飲用了。畢竟選購回來的牛奶再好,不喝到肚子里是不會產生任何效果的。
您或許曾經在某些雜志上看到過這樣一些關于飲用牛奶的提示:牛奶不能空腹飲用。
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蛋,空腹飲用時蛋白質就會在缺少糖和脂肪的情況下被迫轉化為能量消耗,因而不能起到更大營養滋補作用。
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讓您在空腹飲用牛奶的時候有了許多后顧之憂。其實,關于這點您大可不必顧及。為什么呢?您可以想象一下,不滿一歲的嬰兒都可以空腹喝奶而吸收營養,證明奶中的營養物質十分全面,可以為人體充分利用。即便消化率略有降低,在來不及吃早飯時,空腹飲奶仍然比一個早上完全不吃東西更有利于健康。況且,實際上牛奶中含有約5%的乳糖,在空腹的狀態下會優先被分解而供應能量,節約體內的蛋白質。此外,牛奶中還含有4%左右的脂肪,也能起到供應能量的作用。因此空腹喝奶,在有些情況下是可以的。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還是有一小部分人不能空腹喝牛奶。如果喝牛奶后有腹脹、腹瀉問題,那么的確不宜空腹大量飲奶,還是先吃些淀粉類食物之后再少量多次地喝牛奶為好,最好能飲用酸奶。
有些人喜歡喝牛奶時搭配一些食物,在這個問題上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因為牛奶的特殊成分注定了它不能與某些食物一起同食。
首先,值得一提的就是“咖啡+牛奶”的飲用方法。我們知道,適量地飲用咖啡(每天不超過兩杯)對心臟和大腦有好處,富含鈣的牛奶則是令骨骼堅固的上佳飲品。然而若將牛奶與咖啡摻在一起長期飲用,則會對肝造成損害,因為這種混合會產生一種不太穩定且難以消化的乳狀液。
其次,在喝牛奶前后一小時左右,不宜吃橘子。因為牛奶中的蛋白質一旦與橘子中的果酸相遇,就會發生凝固,從而影響牛奶的消化與吸收。在這個時段里,也不宜進食其他酸性水果。所以,牛奶中不宜添加果汁等酸性飲料。
再次,牛奶中含有的賴氨酸在加熱條件下能與果糖反應,生成有毒的果糖基賴氨酸,有害于人體。因此您一定要注意,在煮沸鮮牛奶時不要加糖,等牛奶煮好后稍涼些再加糖,則不會出現這類情況。
此外,牛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而巧克力含有草酸,兩者同食會結合成不溶性草酸鈣,極大影響鈣的吸收,甚至還會出現頭發干枯、腹瀉、生長緩慢等現象。這也是市面上的某些“牛奶+巧克力”產品逐漸銷聲匿跡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然除了以上介紹的以外,最值得提醒您的就是,不要圖省事兒,將買來的牛奶直接帶包裝加熱。還有的人錯誤地認為,加熱可以對牛奶消毒,飲用起來更衛生、更放心。其實不然,這種習慣是完全有悖于飲用牛奶的正確方法的。因為液態奶之所以有長達數天、一個月甚至幾個月的保質期,是因為其包裝材料選用的是含有阻透性的聚合物,或是含鋁箔的包裝材料。盡管這兩種包裝材料都是安全可靠的,但是還存在一個使用的問題。聚合物材料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在溫度達到115℃時就會發生分解和變化,而且它不耐微波高溫,所以這種包裝的袋裝牛奶不能放在沸水中煮或者放入微波爐中加熱。
其實,袋裝牛奶最好不要加熱飲用。有關專業人士認為,因為經過高溫滅菌,在保質期內,牛奶都不會產生細菌。如果高溫加熱,反而會破壞牛奶中的營養成分,牛奶中添加的維生素也會遭到破壞。
然而,有些人的確喝不慣太涼的奶,這些人可以用100℃以下的開水燙溫奶袋,使牛奶升溫。如果需要在微波爐里熱奶,必須倒入微波專用容器,再進行加熱就沒什么問題了。
最后,提醒您一下,牛奶雖然能夠使我們身體更強壯、更健康,但一定要注意飲用細節,而且不要一次攝入大量的牛奶,這樣我們的人體是吸收不了的。因此,把握好飲用方法的同時一定要把握好量。一般說來,一次喝100~180毫升,一日總共喝200~400毫升牛奶是絕大多數人都可以吸收的。
9.飲酒莫輕視,喝出健康才是福
精彩導讀
1.醉酒傷及內臟不容忽視
2.小心:啤酒喝出七種病
3.錯誤飲酒小習慣
4.偶爾飲酒可延緩智力衰退
親朋好友一聚會,難免要湊到飯桌上喝上點兒“小酒兒”。而這酒“喝少了,傷感情;喝多了,卻傷身體”,真是讓人歡喜讓人憂。
當然,除了這些喝酒的場合以外,有一些人對酒有著獨特的喜好——一天不喝點兒,渾身不舒服。他們一般嗜酒如命,只要有酒非喝個昏天黑地不可。
其實酒這東西,之所以能夠流傳這么廣、這么久,并能成為親朋好友聚會、拉近感情必不可少的交際物品,自然有它一定的存在價值。人們所謂的喝酒傷身,只不過是由于喝酒的方式不當才導致的。要知道,每個人的酒量不同,只要掌握好自己的酒量就不會醉酒,也就不會傷身了。
飲酒恰到好處,有益于人的健康,但過度過量,則損傷人的身體。一般來說,好飲酒的人大多患有肺病,要不然就會感到腰膝沉重或膀胱冷疼,這些都是嗜酒者常見的癥狀。
大凡飲酒過量后都要大吐,大吐會引起肝翻膽渴。肝是膽汁的產生地,一旦肝受損,膽就會萎縮,膽萎縮就會引起心怯,心怯則往往驚悸,晚上睡覺恍惚不定,特別容易健忘,于是,心神自然漸漸散失。如果感覺到心神虧損,就應該按醫囑服用補心丸。有的人飲酒喝得很快,殊不知酒一喝快就會損傷到肺。肺是五臟的守護者,肺一受損就會多鼻涕,同時還會引發肺氣、肺癆、咳嗽等疾病。對于患有癆氣、風疳、咽喉病癥的人來說,尤其應該引起警惕。
有人可能會認為以上說的可能是白酒,其實,無論什么酒,只要喝多了都會對身體造成損傷的,只是損傷的程度和部位不同罷了。就拿啤酒來說,有人認為啤酒的酒精度數很低,一直將啤酒看成是一種酒飲料,于是在量上就沒有“設防”,導致了一系列疾病。
那么,喝啤酒能喝出哪些病來呢?總的來說,啤酒中含有豐富的糖類、維生素、氨基酸、無機鹽和多種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被稱為“液體面包”,適量飲用,對散熱解暑、增進食欲、促進消化和消除疲勞均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近年的醫學研究發現,如果人們長期、大量地飲用啤酒,會對身體造成損害。
首先,容易患上“啤酒心”。在酒類飲料中,啤酒的酒精含量最少,一升啤酒的酒精含量相當于一兩多白酒的酒精含量,所以許多人把啤酒當做消暑飲料。但如果無節制地濫飲,體內累積的酒精就會損壞肝功能,增加腎臟的負擔,心肌組織也會出現脂肪細胞浸潤,使心肌功能減弱,引起心動過速;加上過量液體使血循環量增多而增加心臟負擔,致使心肌肥厚、心室體積擴大,形成“啤酒心”。長此以往,可致心力衰竭、心律紊亂等。
其二,容易長出“啤酒肚”。“啤酒肚”雖然被人們認為是富貴的象征,然而它卻是體內脂肪堆積產生的一種病患,而此類人常伴有血脂、血壓升高等癥狀。
其三,容易患上結石和痛風。有關資料表明,萎縮性胃炎、泌尿系統結石等患者,大量飲用啤酒會導致舊病復發或病情加重。這是因為釀造啤酒的大麥芽汁中含有鈣、草酸、烏核苷酸和嘌呤核苷酸等,它們相互作用,能使人體中的尿酸量增加一倍多。這不但促使膽腎結石形成,而且還會誘發痛風癥。
其四,容易患上胃腸炎。大量飲用啤酒,使胃黏膜受損,造成胃炎和消化性潰瘍,出現上腹不適、食欲不振、腹脹和反酸等癥狀。
其五,容易鉛中毒。啤酒釀造原料中含有鉛,大量飲用后,血鉛含量升高,使人智力下降,反應遲鈍,嚴重者損害生殖系統,老年易致老年性癡呆癥。
其六,容易患上癌癥。啤酒過量還會降低人體反應能力。美國癌癥專家發現,大量飲啤酒的人患口腔癌和食道癌的危險性要比飲烈性酒的人高3倍。
那么既然飲用啤酒容易引起如此眾多的病患,是不是就要忌飲呢?其實不是,飲用啤酒只要做到適量適溫,就沒有害處了。
適量:成人每次飲用量不宜超過300毫升(不足一易拉罐量),一天不超過500毫升(一啤酒瓶量),每次飲用100~200毫升更為適宜。
適溫:飲用啤酒最適宜的溫度在12℃~15℃,此時酒香和泡沫都處于最佳狀態,飲用時爽口感最為明顯。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啤酒不宜與腌熏食品共餐,宜食水果及清淡菜肴,花生米是最好的啤酒下酒食物。
除了飲酒過量外,一些飲酒小毛病、小習慣,也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那么飲酒應該摒除哪些不良的習慣呢?不應該在風里坐臥喝酒,不應該袒胸露背扇著扇子喝酒,因為此時人體毛孔都已打開,風進入毛孔就會引起四肢不遂、手足癱瘓等癥。大凡吃喝,如果乘著涼快,喝冷酒,吃冷菜,雖然可以一時間感到暢快,但久而久之,必然造成后患。
若說經常飲酒危害大,那么偶爾飲酒卻有不少好處。芬蘭女科學家安提拉和她的同事在《英國醫學》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中年時偶爾飲酒會延緩老年時智力衰退的發生概率。他們曾經在23年的時間內跟蹤調查了1464名年齡在65~79歲的老人在中年時的飲酒習慣,發現了一個令人驚奇的問題:中年時滴酒不沾的人和經常飲酒的人,老年時發生智力衰退的概率一樣,都是中年時期偶爾飲酒的人的兩倍,因此偶爾飲酒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還是有益的。
不過總的來說,酒這東西還是可少不可多。應當少喝時,絕不能迫于情面等原因而不顧惜健康任意而飲,這才是健康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