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食——吃喝慎防“病從口入”(2)
書名: 細節決定健康:影響健康的118個家庭生活細節作者名: 李浩然本章字數: 4861字更新時間: 2018-09-25 16:51:15
10.渴了、累了慎飲功能性飲料
精彩導讀
1.累了喝功能飲料是誤區
2.正確認識、合理選擇功能飲料
由于電視廣告的宣傳,很多人都會在運動之后選擇一些功能飲料,目的無非想緩解疲勞狀態,希望身體能夠更快地恢復到正常水平。
然而,功能性飲料真的如宣傳的那樣有用嗎?其實不然,據香港《明報》一篇文章報道,營養師通過對市場上熱銷的幾種功能飲料進行分析,結果表明,一些功能飲料并不能真正起到消除疲勞的作用,而且還存在一些健康隱患。很明顯,電視上商家做的一些功能性飲料的廣告,存在著一定的欺騙性,可以說是一種誤導。
那么,什么是功能性飲料呢?所謂“功能飲料”,指的是具有特殊用途的飲料,它們一般是通過調整飲料中天然營養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適應某些特殊人群的需要。
市場上常見的功能飲料主要有運動飲料、能量飲料和其他有保健作用的飲料,如營養素水、平衡飲料、電解質補充飲料、纖維飲料、活性維生素水等等。與普通飲料相比,這些飲料的價格要稍高一些,而且在宣傳中,無一例外都打著“消除疲勞”的口號,告訴消費者在“渴了、累了”的時候,可以通過喝功能飲料達到補充體力的目的。
那么,功能性飲料到底對我們有沒有用,我們該如何選擇呢?首先可以說,無論是您運動過后,還是平時感到身體疲乏的時候,其實是身體發出信號,提醒您要注意休息,而不是依靠什么功能飲料來提神。可以說,功能飲料只是把疲倦暫緩,并不能真正消除疲勞,而且過量飲用,可能出現相反的效果。
綜觀目前市場上功能飲料的主要成分,不過是糖分、牛磺酸、咖啡因、維生素及礦物質等,當中只有咖啡因證實有提神功效,其他成分主要是提供熱量及養分,而日常飲食只要合理、健康,已能提供足夠的營養,不需要額外補充養分。
糖分是功能飲料中的主要成分,它主要起到提供熱量的作用。一般來說,飲料中的含糖量在5%~6%之間最好,而現在市場上銷售的功能飲料的糖分通常都在10%以上。糖分太多會造成人體脫水,讓人產生越喝越渴的現象,還會帶來肥胖和蛀牙的危險。
蛋白質分解后成為氨基酸,是肌肉的主要成分,因此,很多功能飲料也號稱添加了牛磺酸、肉毒堿等氨基酸。不過,牛磺酸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參與腦神經信息的傳遞,而非消除疲勞;肉毒堿能促進脂肪酸的氧化,消除疲勞,但前提是必須有較高強度且持續的運動,否則就起不到作用。而且,過量攝取氨基酸會增加肝臟負荷,肝臟有問題的人在這方面尤其要注意。
咖啡因提神的原因之一是能加快心臟收縮,增加血液循環,讓腦部得到更多的養分。不過,在運動前進行5~10分鐘的熱身運動,這種效果也是能夠達到的。
功能飲料中的維生素、礦物質等主要起到的是補充營養的作用,在抗疲勞方面沒有明顯的效果。
這樣看來,功能性飲料其實也不過如此。少量飲用可以說是無害于身體的,然而想要依靠它來恢復體力卻是無法實現的。因此千萬不要太過于依賴功能性飲料,多增加休息時間、合理膳食才是恢復體力、緩解疲勞最好的方法。
11.走出夏天飲食的“清淡”誤區
精彩導讀
1.“清淡”并非真的“清淡”
2.入夏時節更應注意營養
營養專家經常說,夏季應該以清淡為主,于是人們為了執行“清淡路線”,原來經常吃的魚肉禽蛋很少吃了,平時每天都喝的牛奶也停了,說是喝了牛奶“火氣”旺,甚至飲食的量也減少了。
然而這樣一來的結果卻使得不少人的體質迅速下降,出現體重減輕,消瘦乏力,抗高溫和疾病的能力下降,工作、學習效率降低等癥狀。
其實,人體在夏季的體能消耗要遠遠大于春、秋、冬三季,加上一般人在夏季的睡眠情況又比較差,就更需要靠增加營養來支撐。一味地走“清淡路線”,少吃甚至不吃多營養食物,減少飲食,其結果必然使熱量入不敷出,導致體質大大下降了。
實際上,專家所提倡的“清淡”飲食主要是指,夏季應以吃一些清淡質軟、易于消化的食物為主,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因為清淡飲食能清熱、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欲。
專家們沒有指出不能吃魚吃肉,該吃的時候還是要吃,只是少吃罷了。由于夏季氣溫高,人體代謝速度加快,蛋白質消耗量大增;加之天氣炎熱使人體胃腸道活力變差,易使人食欲不振,食物攝入減少。此時若只注重蔬菜水果,而不及時補充蛋白質,會導致體質大幅下降,會為各種病菌的侵入創造機會。
其實有些人在夏季倦怠乏力、睡眠不足、精神不好、易患病,在入秋天氣轉涼時易感冒、咳嗽等,在很大程度上都與夏季蛋白質攝入不足使機體免疫力下降有關。這類人在夏季應該多增加一些蛋白質的攝入量,每日攝入量在70~90克為宜,且最好一半以上為魚、蝦、瘦肉、雞肉、鴨肉、蛋、奶和豆制品等易被人體消化和吸收的優質蛋白質。
此外,人在夏季出現倦怠無力、頭昏頭痛、食欲不振等不適還可能與缺鉀有關。因此,可多吃富含鉀的大蔥、芹菜、毛豆、草莓、杏、荔枝、桃子、李子等新鮮果蔬。
除此之外,專家們所提倡的“清淡”并不單純地指飲食,還指身心的“清”。俗話說:“淡泊以清心,寧靜以致遠。”夏季少些著急上火,也屬于一種清淡。只有做到“清淡”飲食、“清淡”心態,在夏季才不會有健康憂慮。
12.夏季飲料如何喝
精彩導讀
1.夏日炎炎話飲料
2.夏季喝飲料不宜過冷
3.喝飲料千萬不要慢慢抿
盛夏暑天,由于天氣炎熱,人體出的汗明顯增多,機體水分大量喪失,影響胃腸道消化液的分泌,人們常會出現口渴、食欲不振,甚至少尿、無尿等急性腎功能不全等不良癥狀。
其中,大量出汗,可引起體內電解質平衡失調,特別是氯離子大量丟失,會使人體四肢肌肉發生抽搐和痙攣。大量出汗,嚴重的還可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如昏厥、脈搏細弱等現象。較長時間地出汗,如不及時補充飲料,還會導致體內營養成分缺乏。因此,在夏季,及時給身體補充水分,就顯得十分重要。夏季水分的補充,除白開水外,各種飲料也是身體水分的來源。
飲料進入人體,有吸收熱量、補充水分、消暑解渴、清心醒腦、生津除燥的作用。配方合理的飲料,還有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及其他營養物質的功用,有利于身體健康,因此許多人都選擇飲料來補充水分,以安度盛夏。
那么市面上都有哪些飲料,它們都有什么區別呢?
僅從飲料的所含成分來分,一般可分為含糖類、含糖含鹽類、含鹽類和中草藥類三種。而且多數飲料內都加有香精、果汁,以改善口味,增加營養。
在品種上,含糖類加果汁的最多,而糖鹽混合,或單純含鹽的飲料,適合在高溫環境里勞動強度大的人飲用,以補充鈉鹽,平衡體內電解質。
中草藥飲料,是以中草藥為主要成分制成的,除具有解暑清熱的特點外,根據所含中草藥的不同,可有清心、明目、生津、養肝、益腎、健脾、和胃、利尿、補氣強身等多種功效。現在市場風靡的“涼茶”,就是這一類飲料。
選擇哪種飲料來消夏,主要還是看個人的喜好。其實不論您選擇何種飲料,都能夠達到補充機體水分的作用,然而有一些不當的飲用習慣卻往往會給我們的身體造成傷害。
首先,在夏季大多數人喜歡將飲料冷凍至10℃以下,甚至接近冰點時飲用。這樣飲用雖可帶走體內相當一部分熱量,使人暫時覺得內外涼爽,但這驟冷驟熱的變化,極易使機體內平衡失調,發生病變。切不可貪圖一時的痛快,讓您的身體飽受“冰火兩重天”的待遇。
專家指出:飲料溫度以8℃~14℃為宜。冰飲料、冰水、冷飲等的溫度一般要比胃內溫度低20℃~30℃,大量冷飲進入體內,很容易刺激胃腸道,引起血管收縮、黏膜缺血,從而減弱胃腸消化功能和殺菌力,造成痙攣性疼痛,甚至導致腹痛、腹瀉。
夏天愛運動的人尤其不宜喝冰飲料,因為鍛煉時體內血液大多集中在體表,消化系統暫時處于貧血狀態。冰凍飲料喝下后將對貧血的胃腸產生強烈刺激,使血管收縮而加重貧血。
而對于一些嬰幼兒、中老年人、體弱及慢性病患者來說,夏季應該飲用熱飲料(如熱水、熱茶等),熱飲能增加出汗,加快身體散熱,飲后反而覺得涼爽舒服。
其次,喝飲料千萬不要慢慢地抿。很多人都知道一個常識:雪碧可樂等碳酸飲料會對飲用者的牙齒造成較大傷害。但您可知道,那些非碳酸飲料和運動飲料對牙齒的損害程度更厲害,分別是可樂的3倍和11倍。牙科醫生建議,為了保護牙齒,人們應少喝碳酸和運動飲料,多喝水和低脂牛奶。專家還建議說,如果一定要喝運動飲料,那就盡量快喝,而不要小口抿,或者使用吸管也行,因為這樣可以減少飲料和牙齒接觸的時間。還要記住,喝完后不要立刻刷牙,這樣對牙齒的傷害更大。最好先用清水漱口,半小時后再刷牙。
在夏季,科學地選擇飲料、科學地飲用飲料,不但能夠消夏,還能夠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您一定要重視這些小細節才行。
13.不良的飲茶習慣危害身體健康
精彩導讀
1.飯后一杯濃茶,傷身損健康
2.忌反復沖泡與飲用隔夜茶
3.忌喝頭遍茶
4.飲茶忌過濃
5.忌空腹飲茶
6.忌煮茶喝
中國有著幾千年的茶文化,可以這么說,幾乎每個家庭,即便自己不喝,也都要或多或少地準備一些茶葉。為什么呢?喝的人多,親戚朋友來了,沏茶倒水就是禮節。
茶除了關乎文化和禮節之外,還涉及到個人的喜好,而且在中國有這種嗜好的人還不少,應該有幾億人之多。不過這么多人中真正懂得健康飲茶的人卻是少之又少,因此,常喝茶的這些人不但沒有獲得健康,反而喝出一些問題來。那么,喝茶都有哪些禁忌呢?如何才能健康飲茶呢?
其一,飯后一杯茶。有人說飯后來杯香醇、濃郁的茶,不但能夠幫助消化,還是生活中的一大享受,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而且還是喝茶的一大禁忌。
飯后喝茶可能為日后埋下貧血的隱患。因為飯后馬上喝這種含咖啡因的飲料,會破壞人體對鐵元素的吸收,長此以往可造成貧血。
如果想要避免貧血癥狀的發生,至少應該在飯后間隔2~3個小時,等胃排空后,再喝茶。平常也可以多攝取綠葉蔬菜、紅豆、豬肝等富含鐵元素的食物,日后才能避免貧血癥狀的發生。
飯后飲茶除了會給貧血埋下隱患之外,還很容易造成脂肪肝。有人在吃完大魚大肉之后喜歡馬上喝茶,為的是解解膩,豈不知這種做法也是錯誤的。茶葉中含有的大量鞣酸能與蛋白質合成具有吸斂性的靶酸蛋白質,這種蛋白質能使腸道蠕動減慢,容易造成便秘,增加了有毒物質對肝臟的毒害作用,從而引起脂肪肝。
其二,反復沖泡與飲用隔夜茶。一些人茶葉一次放得很多很多,從早到晚反復沖泡。殊不知,茶葉浸泡的時間長了,所含的有益物質(包括維生素C)已大大減少。在氣溫高時,還易受微生物污染,不符合飲食衛生。此外,有的茶葉含鉛量超標,沖泡的時間長了,茶水中含鉛量明顯增加。因此,泡茶時茶葉應少些,沖泡3次后應重新沏泡。
茶中的胺類物質會與亞硝酸鹽產生化學反應而形成亞硝胺,亞硝胺是一種公認的強致癌物質。而這類物質的形成,與隔夜茶有很大關系。
其三,喝頭遍茶。有些人對于喝頭遍茶并沒有過多地關注。這可能是因為這些人還不知道,茶葉在生產、包裝、運輸、存放過程中,很容易受到霉菌的污染。另外,農藥會在粗糙的茶葉表面有殘留。因此,將頭遍茶棄掉,有利于去掉大部分農藥和霉菌等有毒有害的物質,以防對身體健康造成不利。
其四,飲茶過濃。一些上了年紀的人或者經常喝茶的人習慣多放茶葉,目的就是喝茶葉那個濃濃的苦澀味兒。卻不知,茶中的咖啡堿含量較高,對大腦中樞神經的刺激較大,當人的興奮性提高,人的精神活動也就顯得十分活躍。尤其是在睡前喝濃茶,更會影響睡眠,甚至造成失眠。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年老體弱者忌喝濃茶,因為茶葉寒涼,侵襲脾胃,時間長了,會逐漸損耗元氣,甚至誘發腸胃病。茶堿能增強胃酸分泌,因此消化性潰瘍病患者忌喝濃茶,否則會加重病情。
其五,空腹飲茶。我們知道,空腹不能喝酒,其實喝茶也是一樣。簡單地說,空腹飲茶會稀釋胃液,降低消化功能,容易引起胃炎。加上空腹狀態時吸收率高,致使茶葉中某些不良成分被大量吸收,引起頭暈、心慌、手腳無力、腹中饑餓、心神恍惚等癥狀,這就是所謂的“醉茶”,對健康有害。
其六,煮茶喝。喝茶的人中不乏一些喜歡煮茶喝的人。其實,這是一種不好的飲茶習慣。要知道在高溫作用下,鞣酸過多地溶出,揮發油在煮的過程中散發,維生素C在高溫中被破壞,不僅茶味苦澀,而且大大降低了茶葉的營養價值。因此,最好不要煮茶喝,即使煮茶,水溫也忌過高,以80℃左右為最好。
怎么樣,喝茶的學問大吧?倘若您是個喜歡喝茶的人,就一定多注意那些飲茶禁忌,只有這樣,才能一邊享受飲茶帶來的愜意,一邊還能保持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