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改政之變
變法不自光緒帝始也。當同治初年,曾國藩曾借洋將以殺戮洪楊軍,已漸知西人之長,故創制造局以制新器,設方言館以養譯才,創招商局以爭航利,派出洋學生以游學他國。文祥亦稍知時局,用客卿美人蒲安臣為大使,遍交泰西各國。變法之事,已濫觴于此矣。惟當時朝士,懵于外勢,贊成者少,拒絕者多,故于二三十年間,養成此不痛不癢之中國也。迨甲午一役,以龐然自大之帝國,為日本所擊敗,直至割棄臺灣,賠償巨款,痛定思痛,而舉國之大夢乃醒。
顧是時首言變法者何人乎?則光緒帝二十年之老師傅翁同也。翁本志慮忠純,學問淵博,以協辦大學士,兼毓慶宮行走,頗為光緒帝所信任。至甲午敗后,知非講求西法,不足以圖自強,乃搜時務書而考求之。因于光緒帝前,時為稱說,于是光緒帝毅然有改革之志矣。乙未五六月間,翁與光緒帝決議大行變法,擬下詔敕十二道,為奕所知,阻之。不聽,奕以告西后。西后怒,乃撤翁毓慶宮行走,自是變法之議中止。
康有為者,廣東南海人也。當光緒十四年,曾以布衣伏闕上書,請厘革積弊,修明內政,取法泰西,實行改革。朝貴見之,目為病狂,格不得進,康乃歸里講學。及乙未之春,例行會試,各省舉人之公車,咸集京師,康亦與焉。聞中日議和事,以日本要索過巨,憤之,乃創議上書拒絕。其徒梁啟超,遂日夕奔走號召,連署上書論國事。廣東、湖南兩省之舉人,同日先上,他省從之。各自連署麇集于都察院者,幾無虛日。既而又合各省之舉人,大議于松筠庵。庵故明臣楊椒山先生之舊宅,御史有彈劾事,恒一集也。是時與議者,凡千三百人,為大連署以上書,推康有為領袖之。其書之大意,凡三事:一曰拒和,二曰遷都,三曰變法。而其結束則歸本于變法。大臣見之,惡其激烈,不為上達。未幾,和議成,公車散,康已通籍,授工部主事職。復上書言變法,工部堂官惡之,不為代奏??狄嘀兎ㄓ谡?,其事甚難,乃退而立“強學會”于北京,繼設分會于上海。雖推兩湖總督張之洞為會長,而己實主持其事。其徒梁啟超,亦于上海創《時務報》,以鼓吹變法。
越二年,丁酉十二月,德人強占膠州灣之事起??涤袨槁勚?,以事變更急,渡海晉京,再上書言之。工部堂官惡其抗直,仍不為代奏??的酥\之給事中高燮曾,高見其書,以為忠,乃抗疏薦之,并請召見。奕知而阻之曰:“本朝成例,非四品以上官,不召見??抵?,未至四品,欲有問,可命大臣傳語之。”由是光緒帝于戊戌正月初三日,諭令王大臣,傳康有為至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詢問變法事宜。并令如有所見,及有著述論政治者,可由總理衙門呈進。王大臣乃取其丁酉冬間呈請工部代奏之書以上。其書略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