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序 于革勝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
大力實施“小省區要辦大文化”戰略 推動寧夏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血脈、靈魂、品格,積淀著一個民族最深層次的精神追求和行為準則。一部人類社會發展史,是人類生命繁衍、財富創造的物質文明發展史,更是人類文化積累、文明傳承的精神文明發展史。人類社會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升華,無不鐫刻著人類文化進步的烙印。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成為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支撐力量,成為國家軟實力和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成為衡量社會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質量的顯著標志。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樹立民族自信,振奮民族精神,必將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思想保障和精神動力。
在我國現代化建設進入新世紀新階段、黨帶領人民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開始新的征程的關鍵時刻,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上向全黨發出了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號召,進一步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的總體戰略布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從世界經驗看,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000美元,文化消費會快速啟動,人均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文化消費則會持續增長,而當接近或超過5000美元時,會出現文化消費的倍增態勢。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5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物質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人均生產總值正在由3000美元向5000美元攀升。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越來越豐富,文化需求的多方面、多層次、多樣性日益顯現。在新的發展機遇面前,自治區黨委審時度勢,把握大局,在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上確定了推動寧夏跨越式發展的奮斗目標,其中之一就是大力實施“小省區要辦大文化”戰略,推動寧夏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集眾木方成大廈,合群力乃就偉業。黨的十七大作出興起文化建設新高潮的重大戰略部署,這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大歷史機遇。寧夏悠久的歷史、豐厚的文化底蘊,為實施“小省區要辦大文化”戰略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人民群眾的熱切期待,為寧夏文化建設營造了深厚群眾基礎和巨大社會需求。可以說,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兼備,我們正在步入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寧夏文化建設已站在新的起跑線上,蓄勢待發。
當然,推進一個地方的文化建設,畢竟不是一帆風順、一勞永逸的事,需要“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拼勁,需要激情干事、用心推敲、“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鉆勁,需要獨辟蹊徑,更上高樓,“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闖勁。譬如發展繁榮寧夏文化問題,如果沒有一個客觀、歷史、唯物、辯證、求實的認識,那么,如何正確地繼承和弘揚、挖掘和整理、提升和推出?如何振奮干部群眾精神、凝心聚力、構建和諧社會、推動跨越式發展?如何在地區文化軟實力的競爭中提出科學的應對之策,打造民族的、區域的、大眾的特色文化品牌?就難以很好地解決。應當充分看到,自治區成立以來,我區在文化建設的各個領域,做了大量艱苦卓絕的工作。但是,當前我國已進入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文化領域又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大量工作仍處在探索、實踐過程中,對寧夏文化建設的實踐,進行全面摸底盤點,及時進行升華總結,自覺地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論思考,這對于少走彎路,進一步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春光同志自擔任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分管寧夏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以來,在自治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與全區宣傳文化戰線的同志們一道,繼承和發揚寧夏文化已有成果,高起點規劃,深層次挖掘,做了許多謀長遠、打基礎的工作,比如:在寧夏文化的定位上,提出要大力弘揚“以回族優秀文化為主體的多元文化”等九大主流文化,精心構筑以“兩山一河”為特征的大文化圈;在文化發展戰略上,緊緊圍繞“小省區要辦大文化”的總體要求,提出首先要引導全社會形成積極向上的文化心理,集中優勢,集成資源,出特色、出精品、出人才,打造“寧夏——花兒的家鄉”品牌;在文化發展思路上,提出要樹立全新的文化發展理念,堅持科學的文化資源觀、文化財富觀和文化發展觀,高舉旗幟抓文化、解放思想抓文化、準確定位抓文化、尊重歷史本原抓文化、創新體制機制抓文化、苦干實干抓文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抓文化、用抓經濟工作的手段抓文化;在文化發展措施上,提出抓產業不抓項目是不得要領,抓精神文明建設不抓典型是不得要領,抓文化建設不抓精品是不得要領,抓隊伍建設不抓人才是不得要領;在文化發展的合力上,提出各級黨政要像重視經濟工作那樣重視文化工作,像重視物質文明建設那樣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像重視做強經濟硬實力那樣重視做強文化軟實力,像爭項目、跑資金那樣的執著關注意識形態領域的工作;在宣傳文化隊伍建設上,堅持“政治堅定、業務精良、紀律嚴明、團結向上”的要求,大力倡導“跟得上、拿得下”的工作作風,要求宣傳文化干部用心想事、用心干事、用心抓落實;等等。這一系列的思路和措施,可以說是春光同志既踏著歷任的“足跡”繼承拓展,又立足實際,面向未來銳意創新的結果。進一步摸清了寧夏文化的“家底”,找準了寧夏文化發展的地位和發展方向,是符合中央政策和寧夏發展實際的,由此,在自治區黨委的堅強領導下,拓展了寧夏文化建設新高潮的大幕,正在演繹著一場場精彩紛呈、威武雄壯的活劇。
我曾讀過春光同志編著的《寧夏文化的源與流探析》一書,主要分析了寧夏文化的生成,對寧夏“九大主流文化”進行了梳理,探析了寧夏文化的種類、表現形式及影響,系統地分析了哪些是寧夏主流文化,哪些是伴生的,哪些是代表寧夏本原文化特征的,哪些是作為多元文化補充的,形成了寧夏文化共識。虎年伊始,春光同志給我送來《寧夏文化的縱與橫芻議》書稿,邀我作序。粗略看了一遍,很受鼓舞和啟發。如果說《寧夏文化的源與流探析》是對寧夏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和系統推出,《寧夏文化的縱與橫芻議》則是對寧夏文化發展方向和發展措施的科學總結與理性升華,體現了推動寧夏文化建設的更加自覺和更加主動,兩書堪稱姊妹篇。這兩本書的先后出版,可以說是寧夏文化建設領域的幸事,可喜可賀。
國運昌盛,文運必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寧夏的跨越式發展也必將以文化的勃興為印證。今天,我們正處在一個偉大的時代,這是一個催生、發展和弘揚先進文化的時代。我們相信,《寧夏文化的縱與橫芻議》的出版,必將為寧夏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助力。
是為序。
201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