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禧私生活回憶錄:我在太后身邊的兩年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前言
本書的作者對于寫作本書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她是滿洲正白旗侯爺裕庚大人的女兒。在同時代的為官者中,裕庚大人是最進步、最具改革思想的一位。他在很年輕的時候加入軍隊,參與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和抵制法國侵臺戰爭。在一八九五年中日甲午戰爭中他擔任兵部侍郎,不久之后,作為駐日公使前往日本。一八九八年,辭掉公使職位后他又被任命為總理衙門(中國政府的外交部)總管。一八九九年任駐法公使,在法國待了整整四年。
在清政府極為因循守舊的那段時期,裕庚不遺余力地進行改革。他推動了中國郵政體系的現代化,但是卻沒有改變中國當時的稅收體制,也沒有實現中國海陸軍隊體系的現代化。
一九○五年,裕庚逝世。但是,他的改革精神在孩子的教育上得到很好的體現。他讓孩子們接受國外教育,這對于當時的中國官員來說是聞所未聞的,這事一時鬧得沸沸揚揚,甚至有滿洲高官就此認為他崇洋媚外,推崇變革。但這一切沒有打消裕庚的念頭,他堅持讓孩子們在教士學校接受早期教育。后來,他的女兒們進入法國修道院學習。本書作者就是這樣在法國完成學業后步入社會的。
作者回國后,成為慈禧太后的首席御前女官。她在服侍慈禧太后期間的所見所聞成為寫作本書的重要素材。獨特的機遇使她有機會近距離審視這位長時間統治中國的著名女性,同時在她的敘述中我們得以一窺當時的現代化特性。
然而,一件事情結束了她與中國宮廷的聯系。在她離開皇宮去上海看望病重的父親時,遇見了美國駐滬領事館副領事斯迪厄斯·懷特先生,并于一九○七年五月二十一號與他結婚。
后來,禁不住朋友的懇切邀請,她同意將自己的這段經歷寫出來,于是就有了下面這些文字。在這里,中國歷史上這位偉大的女性以及她的生活習俗、宮廷氛圍被她的一位關系密切的同胞記錄了下來。這就是本書的前因后果。
托馬斯·F.米勒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