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第1章 天封朝政
平行時空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其中有這樣一個平行世界,這里的萬物發(fā)源于一種名為靈氣的物質(zhì)。在這個世界剛剛誕生時,整個世界只有一團高度濃縮的靈氣,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團最初的靈氣開始膨脹,當(dāng)這團靈氣膨脹到極限后發(fā)生劇烈的爆炸,其中的一小部分變成一個類似太陽般耀眼的物質(zhì),其外圍則包裹著無數(shù)星辰般璀璨的晶體。
每顆星辰的形狀大小各不相同,但是卻蘊含著不同屬性的能量。這些星辰散落在世界各處,使得靈氣從內(nèi)而外的改善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有了蔚藍的天空、有了廣袤的大地、有了寬廣的海洋,還擁有了各種各樣奇妙的生命。
就像我們的世界一樣,在這個世界人類逐漸成為了陸地的統(tǒng)治者,并且各自為營開辟出屬于自己的疆域,建立了一個又一個國家。由于人類的繁衍速度過快,各國之間的紛爭也越來越頻繁,其中,東部大陸最甚。
東部大陸的吳國是幾個國家中實力較為強悍的,但他們的現(xiàn)任君主軟弱無能,大權(quán)掌握在大司馬陸永清手中。這陸永清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他無時無刻不想將吳國君主取而代之。一日,突然傳來前線奏報“宋國大軍壓境,攻破北部邊城十余座”,吳王大驚失色,急忙詢問諸公對策。此時朝堂亂作一團,陸永清故不做聲,吳王急斥道:“朕命爾為大司馬,陸公何不為國獻策?如今宋軍兵臨城下,難道要坐視不理嗎?”群臣頓時安靜了下來,幾十雙眼睛齊刷刷的看向陸永清。
陸永清笑道:“陛下息怒,此乃宋兵詐計。宋兵雖占據(jù)優(yōu)勢攻破十余座邊城,卻遲遲拿不下邊關(guān)重鎮(zhèn),若其傾全國之力征討,我吳國早就被滅亡了。”吳王嘆道:“唉,如今我吳國岌岌可危,若宋國大舉進攻,那我該當(dāng)如何呢?”
陸永清笑著回答道:“宋國此刻大軍壓境無非就是想試探我國國威、君威,若我等一再退讓,反倒令敵人輕看,必須奮起抗擊,方顯真英雄本色。”吳王點頭道:“嗯,說得有理。既如此,我便派遣中城大軍與宋兵決戰(zhàn)!”陸永清躬身領(lǐng)旨。
“臣還有一言,望陛下納諫。”陸永清拱手說道。吳王道:“卿直講無妨。”陸永清聽罷回話:“如今宋軍不惜犯險侵擾我國邊陲就是因為大吳軍隊長久未經(jīng)大戰(zhàn)斗志渙散,若陛下率軍親征,振奮士氣,定能一鼓作氣挫敗宋軍銳氣,到那時候宋國即便兵臨城下,怕也會望風(fēng)而逃。”
吳王聽了此話臉色凝重面露難色:“親征.......恐怕.......”
陸永清見吳王猶豫,向前一步直逼王座,繼續(xù)勸諫:“陛下,如果我們再不決斷,那宋軍便會兵臨城下。”吳王見狀,勉強答應(yīng):“好吧,就依你之議,親征!”
陸永清聞言欣喜若狂跪地謝恩道:“陛下圣明!”
吳王嘆口氣擺手道:陸卿,此番親征朕帶誰去比較合適呢?”陸永清聽完,眉毛挑了挑,說道:“微臣以為,陛下當(dāng)攜文武百官同往,以彰顯我大吳皇室之尊嚴(yán)!”
吳王聽完皺著眉頭道:“朕帶文武百官去?”陸永清哈哈大笑:“陛下勿憂,微臣早有安排!陛下再帶上三千甲士與大軍同往便是。”吳王點頭道:“好吧,就按你的意思辦。”陸永清聽完滿意的離開,吳王站起來伸展了一下筋骨,喃喃道:“陸公啊陸公,希望這次親征能夠順利吧。”
幾日后,吳王穿金戴甲,帶領(lǐng)眾多文武大臣浩浩蕩蕩的出現(xiàn)在了城門口。吳王走到城樓之上,環(huán)顧四周,見城墻之下密集著黑壓壓的士兵,城墻之上旌旗招展,戰(zhàn)鼓轟鳴,士兵盔明甲亮、鎧甲鮮明,殺伐之氣彌漫天際。
“眾將士,準(zhǔn)備迎接敵軍,揚我大吳國威!”吳王揮舞著手臂大喝道。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士兵們山呼海嘯道,震耳欲聾的喊殺聲響徹云霄。
吳王抬頭望天,見一條巨龍盤旋在遠方。吳王暗喜:“祥瑞呀。”片刻之后,吳王走下城樓,起身上馬,下令大軍開拔。
陸永清站在遠處,遙望吳軍出發(fā),嘴角掛上一絲冷酷的微笑。
吳軍一路前行,卻未見半點宋軍的蹤跡,吳王不禁疑惑,忍不住催促眾軍加快腳步,一副急躁模樣。吳軍走出城池十里,吳王突然勒停駿馬仰望前方,只見前方樹林之中,一桿宋軍大旗豎立在林中央。吳王見此情景,興奮地說道:“終于來了,準(zhǔn)備戰(zhàn)斗!”
突然士兵來報,說是只是一桿旗子,并無士兵把守。吳王聽罷大喜:“哈哈,果然只是虛張聲勢罷了。”此時一旁的張宗志趕忙諂媚:“陛下若能親自將這賊軍旗子斬斷,必能揚我大吳軍威!”吳王聞言大喜:“就依卿所言。”說罷便縱馬沖了過去。
“駕——”一聲嘶吼,吳王猛抽馬鞭,駿馬吃痛立刻加速沖了上去,吳王飛奔至大旗,眨眼間到達旗幟近前,吳王右手抓住韁繩,左手揮劍砍向旗幟,只聽‘咔嚓’一聲脆響,旗子應(yīng)聲而斷,吳王大喜,高舉長劍大叫道:“宋賊受......“吳王話還沒說完,突然落下馬來發(fā)出沉悶的聲響。
張宗志見狀,慌忙跑過去扶起吳王,顫抖著聲音問道:“陛下,陛下,您怎么啦?”吳王閉目躺在地上一動不動,張宗志慌忙查看傷情,只見吳王咽喉處有一巨大的傷口,傷口旁邊的血肉瞬間潰爛,鮮紅的血液汩汩流出。張宗志大聲哭泣道:“陛下,您醒醒,您別嚇微臣啊.....”一旁的大臣也跟著悲聲痛哭起來。
就在他們哭嚎時,吳王的頸部以經(jīng)開始全面潰爛,整個腦袋都掉了下來,鮮血淋漓,血肉逐漸散落白花花的頭蓋骨露出。張宗志嚇得趕忙拋下遺體躲在一邊,此時吳王的軀體也開始腐爛,散發(fā)出惡臭味兒。大臣們見狀,都嚇得癱軟在地,場面混亂不堪。
突然在不遠處傳來陣陣馬蹄聲,原來是傳令兵。傳令兵騎馬走至張宗志身前問道:“張大人,陛下呢?”張宗志哭著指向那一攤白骨。傳令兵見轉(zhuǎn),點了點頭,向眾人大聲喊道:“吳王殉國,眾人速速班師回朝!!!”張宗志趕忙問道:“這是誰發(fā)的命令?”“當(dāng)然是新王呀,難道還是我?”說罷,傳令兵便騎馬返程。張宗志見狀,瞬間心領(lǐng)神會。
“陛下已死,爾等還不快隨老夫入宮,請求司馬主持大局!”張宗志大聲叫道。眾人紛紛附和道:“是啊,請司馬主持大局!”
張宗志見狀,趕忙翻身上馬率領(lǐng)眾臣和大軍返回都城。
剛?cè)氤情T,大都統(tǒng)陳天霸迎面走了上來,對張宗志道:“張大人,你總算是平安歸來,太好了!”
張宗志看了他一眼道:“陳大人,先安頓大軍吧。”陳天霸點了點頭,命令各支部隊返回各自所在的營地報道。隨后,陳天霸陪同張宗志率領(lǐng)進入眾臣宮殿,面見新王。
眾人進入大殿,只見大司馬陸永清站在王位旁,雙眼緊閉,似乎正在假寐,眾人均屏氣凝息,不敢打擾。
“吳王已崩,請司馬主持大局!!!”張宗志率領(lǐng)諸臣拜倒。
陸永清睜開眼睛,掃視了一圈群臣,又瞥了一眼張宗志和陳天霸,輕哼了一聲,緩緩道:“諸位同仁,吳王已逝,新王登基乃是大勢所趨,現(xiàn)在大吳危矣,我等應(yīng)該盡快扶立新王才是,以保社稷江山。”眾人聽了此言,紛紛贊同,一時間朝堂之上爭論不休。
就在這時,陸永清的幕僚李忠出列,拱手道:“啟稟陛下,眾王子皆年幼無知,尚且不懂事理,請允許末將推薦大司馬登基!”
陸永清一愣,沒想到李忠竟然是首先在朝堂之上提議推舉自己做新王,臉色變了變。陸永清的其余黨羽見狀也趕忙出列相助,應(yīng)聲附和。
陸永清故作為難,朗聲道:“諸位卿家,此事關(guān)系重大,需從長計議!”
見眾人議論紛紛,張宗志趁機道:“陛下,此事宜早不宜遲!”說罷便跪倒在地上,恭敬地道:“懇請陛下即日登基,已安國本!”陳天霸見此情形,也立馬跪倒,大聲道:“陛下,臣也請求陛下即刻登基。”其余的朝臣見文官之首張宗志、武官之首陳天霸皆做出此舉,也都心領(lǐng)神會,霎時間,朝廷的眾臣都紛紛跪倒在地上,齊聲道:“懇請陛下登基,以安社稷國本!”一些忠于吳王的臣子猶豫了一會兒,最終也跪倒在地大聲說道:“懇請陛下即刻登基,安邦穩(wěn)定國本!”
一時之間群臣都齊聲喊著“懇請陛下登基安邦穩(wěn)定國本”的話語。陸永清裝作被迫無奈也只好答應(yīng),大聲說道:“如今吳王為國殉難,國不可一日無君,承蒙各位抬愛,朕決定即位,擇吉日登基!”
眾臣叩拜道:“恭祝陛下登基!”
幾日后,陸永清率群臣舉行登基大典,正式即位,改國號為‘晉’,年號為天順。
實際上,這所有的一切都是陸永清策劃的,所謂的宋軍壓境,是陸永清借著宋吳兩國連年在邊境交戰(zhàn)假傳軍報而已;吳王被暗殺,也是陸永清暗中派人做的。當(dāng)然這些事陸永清沒告訴任何人,除了他的幾位心腹,而吳國的朝堂早已成為了陸永清的一言堂,讓他即位自然也就不會有人反對了。
就這樣,過了許多年,陸永清一直用他強硬的政治手段鞏固晉國的地位,使晉國內(nèi)外皆安四海清平。
天順二十六年,陸永清病危,他將年輕的太子叫到病榻前囑托了幾句,又命令張宗志、陳天霸將來好好輔佐太子,在一片哭聲中陸永清撒手人寰,享年五十九歲。
陸永清死后,眾人擁立新王登基,年輕的新王緩步登上大殿,坐上王位接受百官的朝拜。在百官的朝賀聲中,年輕的太子陸廷宗成為了晉國新的君主,改年號為天封,正式開啟自己人生的新篇章。
在張宗志和陳天霸的輔佐下,陸廷宗推行一系列新政,并且把天順年間未處理的邊疆禍患全部掃清,一時間晉國內(nèi)外風(fēng)調(diào)雨順,百姓安居樂業(yè)。
陸廷宗繼位之后,并沒有忘記父親陸永清留下的基業(yè)。他勵精圖治,始終不忘開疆拓土。晉國雖然比較富庶但畢竟國土面積遠不及百里之外秦國,而北部的宋國也始終虎視眈眈,陸廷宗擔(dān)秦、宋國乘自己立足未穩(wěn)之時攻伐,于是便開始準(zhǔn)備征討周圍的鄰國。但是每當(dāng)他提出這一想法時,就遭到張宗志和陳天霸的阻攔,他們認為現(xiàn)在晉國國力并不強盛,不適合開戰(zhàn)。
每當(dāng)陸廷宗提出這個想法張宗志就勸誡他:“陛下,若是此時征伐鄰國,恐怕我朝難以抗衡。況且如果真的與鄰國開戰(zhàn),恐怕會引起鄰國的聯(lián)合征討,那樣我朝將陷入萬劫不復(fù)之地,到時候我朝必亡無疑。所以我們不僅不能貿(mào)然開戰(zhàn),而且還要與鄰國修好,以免國家間爆發(fā)戰(zhàn)爭,影響我國國力。”張宗志的一番話令陸廷宗頗為忌憚。
陸廷宗沉默良久,嘆了口氣說道:“既然如此,那我們就暫且擱置此事,待我們晉國強大起來,再說吧!”張宗志聞言,急忙躬身稱是。
就這樣過了五年,張宗志和陳天霸先后離世,奸臣王世和登上了晉國的歷史舞臺,因為頗受晉王的信任,其女又是晉國的王后。于是,在張宗志死后他便被晉王提拔為宰相,正式扮演起晉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角色,而天封朝也將開啟最黑暗的一段時期。
天封七年春,清晨.......
朝堂之上,陸廷宗掃視著底下的朝臣,開口道:“眾愛卿,這些年來我國國力日漸強盛,如今國力在我大晉之上的恐怕也只有秦國了,恐怕連宋國也不敢在我們面前囂張了。”眾臣聽后,都低著頭不說話。
見眾臣不吭聲,陸廷宗微笑道:“我們晉國國力強盛,是時候向周邊其它小國展示我們晉國的威嚴(yán)了,朕打算即日派兵征討夏國,不知眾位愛卿有何提議。”
眾臣仍舊不說話。
陸廷宗冷哼一聲,喝道:“莫非眾位愛卿沒有聽到嗎?朕命你等即刻拿出方案來!”王世和看了看旁邊的人,移步向陸廷宗說道:“陛下,夏國國力孱弱,不堪一擊。依照我大晉之強大,若是派遣精銳騎兵,三萬精銳鐵騎一到,夏國頃刻便覆滅。”陸廷宗聽后大笑道:“王愛卿所言甚是!那朕就派兵三萬,一鼓作氣蕩平夏國。”
“不可!”左軍都督鄒尋聽罷連忙站出來,拱手說道:“陛下,臣認為夏國地勢險惡,易守難攻,乃是一塊頑疾,想要攻克并不容易。若是陛下派兵征伐夏國,恐怕?lián)p失慘重,還望陛下收回成命。”
陸廷宗聽了鄒尋的話頓時皺眉不悅,王世和看到晉王原本因為自己出言建議滿臉喜悅,現(xiàn)在卻因為鄒尋的諫言臉色陰沉,怒斥道:“放肆,鄒尋你怎敢違逆陛下的旨意?!”鄒尋聞言,苦笑道:“我哪敢違背陛下的旨意啊,只是陛下,如果我們現(xiàn)在貿(mào)然進攻夏國,非但久攻不下,并且也會消耗我國國力呀!”
“鄒尋!”王世和大聲喝道。”你膽敢質(zhì)疑圣意!”
鄒尋冷笑一聲,瞪著王世和說:“王世和,這么多年來你一直仗著陛下信任你,便在朝野橫行跋扈,無所顧忌。你不但貪贓枉法而且還縱容手下謀取私利、欺男霸女。你這些罪狀,朝中早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王世和聽到這里,嚇得臉色煞白。“本來想留你幾分顏面,但你竟敢禍亂朝綱,十足的奸賊!”鄒尋指著王世和的鼻子怒罵。
“你——你血口噴人!”王世和氣急敗壞指著鄒尋大喊道,但聲音卻越來越弱。
“夠了,朝堂之上如此放肆,你們眼里還有我這個君主嗎!”陸廷宗見狀,呵斥道。
眾臣見狀立馬跪倒在地,鄒尋跪倒在地上磕頭道:“求陛下恕罪!臣剛才太激動,所以才失態(tài)了。”
陸廷宗一臉怒氣的揮了揮手,說道:“行了,退朝吧,此事改日再議!”
“遵旨!”
陸廷宗掃了王世和與鄒尋一眼,淡漠地說道:“念在你們跟隨朕多年的份兒上,我饒過你們這一次,若再有下次,定斬!”
王世和與鄒尋顫抖地伏在地上,連忙磕頭回應(yīng):“臣謹遵陛下隆恩!”
陸廷宗走后,其余臣子也都紛紛離去,望著離開的鄒尋,王世和眼里放出一絲滲人的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