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前言
本書以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的銜接和協調機制為研究內容,旨在建立黨規與法律之間的長效協調機制,為中國共產黨推行全面從嚴治黨、依法執政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論動力。本書從緒論、黨內法規制度的當代發展與體系化努力、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銜接和協調機制的障礙、基本共識與原則、制度模式、具體路徑、保障機制以及黨內法規和具體國家法律的銜接問題研究等內容展開論述,截至目前仍然是國內首部、同時也是唯一一部關注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的銜接和協調機制的專著。
本書主要研究的問題及觀點如下:梳理黨內法規制度的歷史沿革情況,摸清黨內法規制度的當代發展現狀,能夠理順黨內法規相互之間的前后傳承、左右關照等脈絡和邏輯上的相互關系,從而為理解和掌握黨內法規制度的體系化努力奠定基礎。目前,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已經基本建成,我們的當務之急是實現黨內法規制度的體系化。這種體系化的努力,包括黨內法規制定主體在內的國家有權機關從宏觀的國家規劃和制度設計層面作出的相應探索,在具體的實踐操作層面作出的相應努力,以及法學、政治學、黨建學等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在理論層面上展開的學術研究和探討。我們認為,黨內法規制度的體系化,包括“體系”和“化”兩個重要方面:“體系”重在強調黨內法規制度的整體性和系統性,是從整體和個體的關系出發,特別注意發現和強化整體與個體之間的緊密聯系,使各個獨立的黨內法規制度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實現整體功能大于個體功能之和的效果;“化”是指在實現整體功能大于個體功能之和的過程中,運用科學的、合理的標準對獨立的黨內法規制度進行排列、整合,實現個體之間的有機結合和緊密相連,各項黨內法規制度之間互相呼應、無縫銜接。實現黨內法規制度的體系化,一方面要做到所有黨內法規均要接受具有黨內根本大法地位的《中國共產黨章程》的約束,以《中國共產黨章程》為根本遵循,不允許存在任何與《中國共產黨章程》相悖的地方;另一方面,黨內法規之間要有高度的契合性,組合在一起能夠形成制度合力。
在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均被確定為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時,如何厘清橫亙在兩者之間的種種障礙,以及如何妥善地在社會主義制度框架內有效地解決兩者有機銜接和運行協調的難題,是時代發展和社會形勢賦予我們的研究課題。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存在的不足之處主要有:黨內法規一些概念術語的運用欠缺規范性,黨內法規的規劃缺乏體系性,黨內法規的制定主體有待進一步明確,黨內法規的制定權限尚須進一步厘清,黨內法規的制定技術有待進一步提高,以及黨內法規的備案審查需要進一步健全。
基于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調整對象的范圍不同,我們需要嚴格區分兩者之間的界限;基于兩者在調整對象范圍上又現實地存在著較大的重合,并且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等重大事項上又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我們還需要特別關注兩者之間的銜接和協調問題。從學理上說,大多數觀點都贊成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之間要實現有機銜接和運行協調;從政治實踐上說,基于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需求,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也明確提出要注重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之間的銜接和協調。在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銜接和協調的具體路徑上,學界主要有以下幾種思路:主張引導黨內法規向國家法律轉化,主張完善黨內法規的備案審查機制,主張區分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的制定權限,主張建立健全黨內法規制定主體和國家立法部門、政府法制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機制。
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的實踐性特質,要求我們在建立健全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的銜接和協調機制時,要秉持更為嚴謹的態度,采取更為謹慎的做法和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基于此,暫時擱置對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銜接和協調的具體路徑的探討,轉而尋求兩者銜接和協調的基本共識,或許是一個更為穩妥和科學的辦法:首先,正視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之間的區別。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之間自然地存在著諸多差異,并軌運行于中國的整個政治實踐過程之中,這是我們研究和探討兩者銜接和協調的邏輯起點和現實基礎。其次,重視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之間的銜接,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調整對象的交叉、重合和調整事項的交織、重疊。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之間的銜接,最鮮明地體現為中共中央發布的決定和黨政機關的聯合發文。再次,促成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之間的協調。無論是黨內法規還是國家法律,體系內部的邏輯自洽都包含著多個方面的標準和要求,在正視兩者差異和重視兩者銜接的基礎上,努力促成兩者的體系內部邏輯自洽和相互之間運行協調。
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協調的基本原則,是指在協調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的過程中,能夠體現兩者關系的基本特點,能夠反映兩者關系的基本精神,能夠指導兩者關系的處理并且貫穿整個過程的抽象性準則。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的有機銜接和運行協調,需要嚴格遵守以下各項基本原則: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并軌運行;黨內法規不得與憲法和法律相抵觸,不得與法律和行政法規的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相抵觸;黨內法規嚴于國家法律。
在世界范圍內,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的銜接和協調存在著西方模式、蘇聯模式和中國模式。其中,中國模式的開創具有獨特的憲制背景:中國共產黨在國家政治體制和權力架構中處于絕對的領導核心位置;國家機構之間并不是典型的權力分立關系,而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分工負責關系。在中國的憲制背景下,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銜接和協調的具體實踐過程,主要體現為中國共產黨領導國家法律的制定、修改等工作,國家法律體現了黨的意志。
在中國政治實踐語境中實現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的銜接和協調,具體路徑有黨內法規的“先行先試”和黨內法規向國家法律的轉化。黨內法規的“先行先試”,往往會基于黨內法規的政治職能和社會管理職能而擴展到對非黨組織、非黨員行為的調整,因此,必須要遵循不得與憲法相抵觸、不得與國家法律相抵觸的原則,并且要嚴格遵守法律保留、法律優先等具體規則,這是黨內法規“先行先試”的前提與基礎,也是避免“良性違憲”和追求社會主義法治的強制性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在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建成的情況下,“良性違憲”不應當繼續存在,實現依法執政并追求政黨政治的法治化才是黨內法規的最終發展方向:黨內法規為國家法律所認可,黨內法規作為國家法律的補充,黨內法規作為國家法律的具體化,黨內法規作為國家法律的適用考量因素。
建立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協調的保障機制,要綜合運用制定、修改、廢止、解釋、備案、清理、評估等多種手段,重點在黨內法規的前瞻規劃機制、規范化制定機制、修正工作機制、解釋工作機制、備案審查機制、及時清理機制、實施評估機制和體系化銜接機制等方面打下堅實基礎,建立起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銜接和協調的全面保障機制:構建黨內法規的前瞻規劃機制,健全黨內法規的規范化制定機制,建立黨內法規與時俱進的修正工作機制,加強黨內法規的解釋工作機制,完善黨內法規的備案、審查機制,創建黨內法規的常態化清理機制,以及設立黨內法規的實施評估機制。
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的考察,有助于論述其對于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銜接和協調的意義;通過對制定財產收入申報法的探討,能夠揭示其對于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銜接和協調的重要保障意義;通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在反腐倡廉事項的權力劃分,可以討論刑事訴訟法領域內如何實現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的銜接和協調。這三個部分共同作為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銜接和協調的各論。
正文之后的“參考文獻”,意在分別列舉有關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銜接和協調的著作類、期刊類、報紙類和學位論文等文獻資料,便于讀者按圖索驥,拓展、深入研究;但不免掛一漏萬,尚請讀者留意。
本書中的“附錄”,除了與本著作聯系密切的《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和《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規定》之外,還收錄了《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解釋工作規定》、《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的意見》和《中央黨內法規制定工作第二個五年規劃(2018—2022年)》以及《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執行責任制規定(試行)》,僅供讀者參考使用。
- 第33章 注釋 更新時間:2022-05-09 10:21:20
- 第32章 后記
- 第31章 附錄
- 第30章 參考文獻
- 第29章 結語
- 第28章 檢察機關的定位:監察法與刑事訴訟法的銜接和協調
- 第27章 財產申報: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銜接和協調的保障
- 第26章 監察法:從“紀法分開”轉向“紀法銜接”
- 第25章 加強黨內法規的實施評估機制
- 第24章 加強黨內法規的常態清理機制
- 第23章 完善黨內法規的備案審查機制
- 第22章 加強黨內法規的專門解釋機制
- 第21章 健全黨內法規的及時修正機制
- 第20章 健全黨內法規的規范制定機制
- 第19章 完善黨內法規的前瞻規劃機制
- 第18章 黨內法規轉化為國家法律
- 第17章 黨內法規的“先行先試”
- 第16章 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銜接和協調的中國模式
- 第15章 蘇聯體制下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的銜接和協調
- 第14章 西方憲制中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的銜接和協調
- 第13章 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銜接和協調的基本原則
- 第12章 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銜接和協調的基本共識
- 第11章 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銜接和協調的路徑探索
- 第10章 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銜接和協調機制的障礙
- 第9章 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存在的不足
- 第8章 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化的努力
- 第7章 黨內法規制度的歷史沿革與當代發展
- 第6章 主要研究方法
- 第5章 研究框架與思路
- 第4章 研究目標與內容
- 第3章 研究背景與意義
- 第2章 研究現狀梳理
- 第1章 前言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研究現狀梳理
- 第3章 研究背景與意義
- 第4章 研究目標與內容
- 第5章 研究框架與思路
- 第6章 主要研究方法
- 第7章 黨內法規制度的歷史沿革與當代發展
- 第8章 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化的努力
- 第9章 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存在的不足
- 第10章 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銜接和協調機制的障礙
- 第11章 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銜接和協調的路徑探索
- 第12章 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銜接和協調的基本共識
- 第13章 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銜接和協調的基本原則
- 第14章 西方憲制中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的銜接和協調
- 第15章 蘇聯體制下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的銜接和協調
- 第16章 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銜接和協調的中國模式
- 第17章 黨內法規的“先行先試”
- 第18章 黨內法規轉化為國家法律
- 第19章 完善黨內法規的前瞻規劃機制
- 第20章 健全黨內法規的規范制定機制
- 第21章 健全黨內法規的及時修正機制
- 第22章 加強黨內法規的專門解釋機制
- 第23章 完善黨內法規的備案審查機制
- 第24章 加強黨內法規的常態清理機制
- 第25章 加強黨內法規的實施評估機制
- 第26章 監察法:從“紀法分開”轉向“紀法銜接”
- 第27章 財產申報: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銜接和協調的保障
- 第28章 檢察機關的定位:監察法與刑事訴訟法的銜接和協調
- 第29章 結語
- 第30章 參考文獻
- 第31章 附錄
- 第32章 后記
- 第33章 注釋 更新時間:2022-05-09 10: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