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序章 食戟世界
“再來一碗拉面!”一張桌子上的客人大聲叫著,
“實在是太好吃了,這家店的拉面,以前怎么沒覺得這么好吃啊,最近簡直上癮了,一天不吃就不舒服。”鄰桌的客人聽到后也不自覺的感嘆一句。
“當然是那個小師傅的手藝了,你沒看到嗎,就是廚房里那個小帥哥”坐在對面的女士,咬著嘴唇說到,一邊說一邊在口腔內感受著面條勁道的口感。
“這面絕了,多一分少一分都不可能有這樣的沖擊...”
小小的餐館內,像這樣的評價在食客之間絡繹不絕交流著。
而在廚房內,一個年輕瘦小的身影來來回回,匆匆忙碌。
今天店內的生意依然火熱,客人的點單如潮水一般。但細看上去,少年手上的工作絲毫沒有慌亂,每一個步驟都有條不絮的進行著。
少年修長好看的手指揪起一團面,手腕先是上揚然后下沉,微微用力將面拍在按板上。
面落下的同時,少年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在油碗內沾適量的油,順著面團一邊滑到另一邊。
緊接著,少年沉下腰身,雙手配合肩部、腰部全身開始發力,輕巧且有節奏地按壓面團。
兩手用力均勻的接觸面的每一寸,這樣精心準備的面才能保證一會賞心悅目的拉面手藝。
雖然說拉面的手法大同小異,但精髓在于合適的力度以及手上傳遞來面的感覺都細致入微。
說起來很玄妙,但是當經驗老到的拉面師傅親手拉面的時候。每一根面帶給手上細微的張力,都會讓手指、手腕自然的改變力的大小方向。
簡簡單單的一碗面之所以美味,精髓就是廚師細致入微的掌控力,這就是美食的藝術。
當然,雖然聽起來很玄乎,但業內也有對拉面品質的評定標準——拉面的扣數。
就拿通常的拉面來說,拉面的扣數是8扣左右。
而這位瘦弱卻廚藝精湛的少年,其實是從另一個世界穿越而來。
前世,少年還是少年,他來自華夏。
因為少年出生在美食世家,所以少年也曾隨父親去登門拜訪過可以說是華夏拉面的老字號。
當家的老師傅已經退休享受生活,很少下廚了。但老人家還是喜歡這個后輩,樂樂呵呵地親手拉了三碗拉面招待少年。
當時的震驚,此刻依然回蕩在少年的心中。
三碗拉面,有8扣,12扣,和難以置信的...21扣!
除了面條的粗細不同,三碗面再無其他區別。但當面條入口時,卻猶如三道完全不同的料理,唇齒間口感清晰的差別,讓少年心中油然起敬。
同樣的面,同樣的湯,卻層層遞進,每一碗對少年味覺感官的沖擊都是無法言喻的。
第三碗,在華夏享有盛名的細到極致的龍須面,面條甚至到達了一種入口即化的地步。
比發絲還細的面,好像在湯中多煮一秒,都會化開的面條,讓少年深深的沉迷其中,不能自已。
搖了搖頭,少年從回憶中清醒過來。
手上的面,隨著少年雙手華麗的上下飛舞,大塊的面團靈巧地在少年的手中反復搗、抻、摔、揉。
撒上分量足夠的清油,就到了拉面的環節。
只見少年兩手按條,左手向里、右手向外,搓條上勁,提起兩頭,一抖一抻...
再上案板,對折兩根、撒上醭面,條不粘連,對折打扣拉坤成絲...
一系列簡單的動作,卻仿佛沾染了一種歲月沉淀的魔法,看上去賞心悅目。
那雙精細修長的雙手此刻宛如九天之上的玄女,在祥云之間翩然起舞;又精準的像機器一般,令人望而生畏。
憑借手指間面條傳回的感觸,少年時刻調整著拉面的筋道。
8,9,10...11...12扣...
一滴汗珠緩慢的滑過少年的臉頰,但少年卻絲毫沒有分神,已經將自己完全投入在手上動作中。
1...13扣!
還能再來一下!
少年用力咬牙!
來吧,14扣!
“啪”很輕微的響聲...
垂在最下側的面受力輕輕斷了幾根。
又斷裂了。少年搖搖頭,很快將遺憾的情緒拿走。
在上一世少年后來著魔似的練習老師傅的手法,最好的時候拉到過19扣,僅僅只差2扣就可以跟上老師傅的手藝。
但就是這兩扣仿佛天塹,那天塹之間蘊含的是老人一生的光陰,并不是僅僅用‘天賦’二字就可以找到捷徑。
這一世,穿越到少年這個世界已經2個月。
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少年的魂魄穿越到了一個和自己相同姓名,也叫做‘顧白’的中國少年身上。
初來乍到的顧白在少年的腦海記憶中翻閱。
原來這個病去的少年,其父親早年在日本留學,后與中國來日本留學的母親相遇,兩人相愛結婚,有了一家三口。
但隨后父親生意破產,討債的人上門,無奈之下兩人商量將年僅4歲的少年送到一戶好心的老人家收養,便設法離開了日本,不知所蹤。
收養他的老人孤生一人。家里在一處偏僻但是環境很好的小房子。
老人用少年父母留下來的錢勉強供少年讀完了初中。
老人并沒有什么經濟來源,靠在家里簡單的種一些蔬菜度日。所以很悲慘的,初中畢業之后,少年輟學了。
也正是這時,少年因為無奈輟學的心理壓力加上身體發育所需的營養不足,身體日益虛弱。在一次發高燒中昏迷了整整兩天...
就是在那時顧白穿越到了少年身體內。
顧白穿越來后望著這個還不到13歲的可憐少年,身體如此虛弱,無奈的愁容一覽無余。
前世,顧白是華夏美食世家的世子,從嬰兒出身起就含著金鑰匙。
美食世家當然孩子要以培養廚藝競爭廚神為目的。打從嬰兒起,顧白的身體就被精心的食材,湯藥培養著。
祖上數代的經驗方法,世家強橫無比的資源,父母的精心照料,顧白的身體可以說時刻處在巔峰。
身體培養只是廚神的基本條件罷了。廚神對身體的每一個部位,特別是口舌,鼻子,手,等部位的靈敏有著極高的要求。
除了身體條件的培養,讓人頭皮發麻的訓練也是必不可少的。
現在顧白回想起來都會頭疼。那時候別的孩子都在讀書玩游戲,顧白的生活卻是伴著刀與火。
舉個簡單的例子,顧白在12歲的時候,已經用廢了數十把菜刀。
12歲啊!那些菜刀可不是什么劣質貨,每一把都是經過手藝熟練的師傅專門打造的。刀的品質,重量,捏握的柄都是時刻根據顧白的手定制的。
除了刀工,顧白基本品嘗過所有常見食材的原生味道。不僅如此,父母更是對每一種食材的特性,適合的菜譜,都一一對顧白考量。
在那之后,顧白閉著眼睛,聞到廚房內的味道都能猜到今天準備的每一種食材。
刀工、食材、菜譜這些也不過是12歲之前顧白的基礎課程。
之后還有更復雜的,香料,火候,高湯,各種刀具的使用,雕刻,裝盤等等,方方面面。
品嘗中國八大菜系的每一道菜,和知名人士學習探討華夏美食的歷史文化。
用餐的禮儀,社交的禮儀還有世界上美食著名國家的語言:英、法、日、韓、德、意大利等,無一不是少年的必學。
天賦與磨礪造就了打破記錄的特級廚師,在22歲晉級華夏特等廚師,華夏這一代年輕廚師中的領尖人——顧白。
但這一切的榮譽都時常讓顧白有些迷茫。這是世家的世子,但這真的是顧白嗎?
對于家里的培養,父母的愛,顧白都能明白,對烹飪顧白也不反感,顧白天生就對廚藝有著極高的天賦,不然也不可能角逐華夏食神。
華夏美食太深厚,而廚師更是群星璀璨,食神則是華夏廚師的最高榮譽。
天賦、努力、機緣這些不僅僅是顧白的專利,每一代的食神都是神話一樣讓人敬佩的人。
顧白卻一直有一道坎難以跨過,讓他的廚藝雖然處于頂尖甚至最好的幾人之一,但是還是沒有得到食神的認可。
顧白還記得他去見食神的時候,食神說的唯一一句話:“你很好,真的。可在你的料理中少了真正的你,所以還不行。”
就是唯一的一次見面,讓潛藏在顧白內心所有的疑惑到達了臨界點,爆發了...
食神的話,仿佛心魔糾纏顧白不放,在顧白的四周環繞,一點一點折磨顧白,侵蝕著他的內心。
顧白不是不愛烹飪,也不是沒有天賦,更不是沒有資源。
父母的愛可能有些厚重,但是父母的方法與耐心是無可挑剔的。世家之所以是世家就是如此,對下一代的培育傾盡心血。所以教育從來都是真正世家所自豪的。
當然顧白也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無論是性格、品質、在各方面都可以說是萬里挑一。
就是以上種種條件下,堪稱完美的顧白,卻被食神一句話戳中了軟肋。就好像希臘神話里,阿波羅的利箭精準的命中了阿喀琉斯。
食神的話沒錯,顧白很贊同。從小到大顧白一直清楚的覺得他的廚藝少了什么,盡管都被他的美食所折服的食客、對手數不勝數。
但是當顧白獲得和食神的切磋機會,親口嘗到食神的作品那一剎那,顧白就干脆的承認了自己的失敗。
敗給食神,并不無辜。有一種東西,顧白的料理里沒有,而食神的作品有。
也許,這就是成為食神的那一道坎,跨過這道坎就是食神,顧白常常想著。
之后數年,顧白更加拼命磨煉自己的廚藝,希望獲得食神的認可。要成為食神,就要得到上一任食神的承認。這是必然的條件,品嘗過食神的作品自然會對此心悅誠服。
轉眼間,兩年后,在顧白的渴望中,迎來了和食神的第二次比試。
只是結果沒有任何改變...
顧白眼神里的失落,不復往日的自信,那頹然的樣子讓父母心碎。
父母對他說,放棄成為食神吧,這樣已經足夠了,實在不愿看他這樣煎熬,希望顧白繼承家里的餐廳,以他顧白這些年的名聲和廚藝,足以成為華夏美食的金字招牌。
但是顧白卻低著頭一口拒絕,默默地說:“我不甘”。
20多年的努力,逝去的時光和淚水,走到了今天。
顧白抬頭,憔悴的面容,眼神卻熠熠生輝“我已經看到了那道坎,我!不!放!棄!”